教案

《居住》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2-10-07 22:47:5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居住》教学教案设计

  第11课 居住

《居住》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居住方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地区居室的类型;理解中国居住文化与宗法制度变化之间的联系;自然环境对居住的制约。

  2.通过对自然环境等文明要素在历史中对居住设施、格局等方面影响的讨论,以及对乔家大院个案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利用文明史观点分析文明要素与文明现象之间关系的方法;通过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与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学归纳方法。

  3.理解居住的历史同样是人类在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变迁中求生存、求发展过程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理解历史、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并通过对中国居住传统中丰富灿烂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居住与历史文化。

  难点:居住与历史文化。

  说明:

  居住蕴含了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包容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既受到各种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以自身丰富的内涵成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所以,居住与历史文化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居住与文明。

  3.归纳小结

  [资料附录]

  材料1:居住的早期发展。——教科书60页——61页。

  材料2:居住与文化。——教科书62页。

  材料3:居住与生产力。(钢铁工业为高楼的诞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教科书61页。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

  居住形式

  生产力 居住 文明交流

  “夏庐冬窟” 成熟居所 洞穴

  帐篷

  杆栏

  上栋下宇

  社会历史文化

  [训练设计]

  在殷墟中发现的建筑遗迹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断应当为上栋下宇型的建筑,战国时的建筑也大多为上栋下宇型,明清也继续沿袭这一建筑传统,近年来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平改坡”工程,将一大批平顶房的屋顶改造成了模仿传统上栋下宇型建筑的人字型屋顶。以上事实最能说明: ( )

  A.上栋下宇型建筑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因而得以长期沿用

  B.自然环境对居住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进入现代社会也仍然必须加以考虑

  C.上海为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有居住基础上对古代建筑进行模仿改造

  D.上海为了与周围大量的明清市镇遗迹的历史文化风格吻合而进行了居住改造

  参考答案:B

  [教学反思]

  《居住》这一课的内容和形式比较接近之前的《饮食》,同样以历史文化的影响作为重点。学生经过之前的实践,已经比较熟悉讨论的流程和方法,但是仍然要在课前做抽查,以免学生松懈。

  这一单元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是学生熟悉的,他们需要花时间格外准备的内容并不太多。

  就本课而言,需要学生较多着力的部分是:

  对居室的类型做出分类以及如何了解早期人类的居住状况;

  讨论居住格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居室类型分类并不需要学生做太精确的细分,视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考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能够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分类方法即可。注意提醒学生,课本中给出的分类是按照居室的建筑构造来区分的。

  了解早期人类居住状况的方法类似于服饰,可通过考古遗迹+传说+传世文献+现代社会的生活方法。应在课前提出问题,便于学生准备。

  居住格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比较细节的准备与讨论,可通过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等第的方法鼓励学生准备简单的帮助说明。

  5 O

【《居住》教学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教案设计01-24

教学教案设计总结10-08

《比尾巴》教学教案设计10-08

《云海》教学教案设计10-08

长江教学教案设计10-08

天鹅教学教案设计10-08

《西湖》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静夜》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母鸡》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温暖教学教案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