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范文(通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斑纹》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 1
周晓枫的《斑纹》,在必修五第一单元,是“奇异的自然”这一块里的文本研习课文。
这篇文章,初读时不甚喜欢,感觉完全是散文,怎么放到了这个单元呢。特别是读到第三节“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时,感觉这样的句子怎么能是说明文呢,完全把神话与客观自然混在一起谈了。等读到第八节时,便不能不惊叹作者的才华。第八节写到鹿与老虎在夜间出没,作者情不自禁抒情地描写,写出极美的意境!(这里的文字读一遍就几乎能背上了:当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冈峦低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空中开放的天上花园。)等到读完全文,感觉作者真是有才华,文章也是好文章,颇有哲理颇有意境的可让人回味的好文章。
一、学生自读。
这样的文章,写尽了自然界的斑纹,交融着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兼有说明文的知识性,又有散文的哲理及情感。那么学生是否读得懂呢,是否喜欢呢?
上这堂课时,刚好我必须去听课,便让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了四个题目,让学生自读此文,完成练习。
题目:
1、本文写了哪些事物和现象?100字
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你认为哪几节可深加回味?在书上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100字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加以概括。200----300字
4、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说出理由。200字。
我去听课了。下课时,他们的作业也送来了。本来我准备一人发一张纸的,课代表却是一人发了两张,都写得密密麻麻的。一看,学生写得真是不错!
第一题,写了哪些事物和现象,必须要梳理课文,概括作者写到了内容。几乎所有人都能概括。
第二题,对语言的理解,四分之三的同学觉得语言很精彩,文学意味浓,可深加回味。特别指明了第7、8节,第11节,第14节,这几节的语言得到大家认同。看来英雄所见略同,跟我的看法也比较一致。
第三题,有三分之一的人概括得较好,概括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自然的神奇”。
第四题答案,无非是喜欢或不喜欢。但理由都是洋洋洒洒的,有“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喜欢。有三分之二的人喜欢。说不喜欢的理由很充分,喜欢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作业已发下去,无法抄一些精彩的答案了。)
通过这个练习,我认为学生已经认真读过了文章,并有了些心得体会,再稍加评点就可结束课文了。
我认真地评改了作业。采用星级制,给好的答案打五角星,有一颗星,也是二颗的,最好的是三颗星。再把特别好的挑出来课上讲评用。
二、老师备课
这篇文章我细细地读过,并有些体会。
如1到5节写蛇的部分,我归纳了1节是蛇之外形,2、3节为蛇的生理特点和习性。4、5节写蛇的侵害性。
6到10节,我主要设计从周晓枫的“发现”来带动全文讲解,6节发现简单的重复,8节发现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差别,9节发现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有相同的斑纹。10节发现大自然中的斑纹,有对称设计。
11节,我特别强调,写大地斑纹,是循着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写出诗意写出大地的丰盈美好。12节及后面两节,作者发现生活中的斑纹无处不在。
有趣的是第10节,学生在作业里提出,开头有句子“斑纹,对称设计”,可本段好像没写到对称。仔细考察,发现其实作者列举六个事实,都是对称的。奶牛和毒蜂的翅,是善与恶的对称。美女的文身与病变皮肤的庖疹,是美与丑的对比。线亲的妊娠纹和遇害者颈上的抓痕,是生与死的对称。这些段落都可看出作者的匠心。
三、上课
评价学生的作业,以表扬为主。每一题读一二人答案进行评析。气氛较好。用了半堂课。
结合学生的答案,理一下文章结构。欣赏一下重点段落。把老师的发现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文章的特点。介绍周晓枫的博客。结束课文。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了解 “斑纹” 的内在含义,认识文中提及的自然界各种 “斑纹”。
把握行文思路,揣摩诗意的语言,赏读多种写作手法。
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学会以平视的角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深刻理解 “斑纹” 的内在含义,把握行文思路。
以深度的情感体验来看待自然,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过程
导入:引用海伦的话,引出对世界的体悟和描绘,进而引入《斑纹》。
文本研读:让学生找出文中围绕 “斑纹” 所写的事物,思考 “斑纹” 的含义和特点;分析行文思路,探讨由形象的斑纹到抽象的斑纹、由斑纹到生物习性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等过程;重点分析蛇的斑纹,探讨其典型性、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习性等的关系。
语言鉴赏:分析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描写蛇的 “阴险”“老奸巨滑”,鹿群和虎的相关描写等。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中的 “斑纹”,如生活的印记、情感的体验等,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界的斑纹,培养解读社科类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理解与热爱,学习文章兼有说明文知识性和散文哲理及情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形象艺术的表达能力,对哲理性阐述的理解能力。
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理解与热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提及《斑纹》是作者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引出对文章的学习。
简介作家作品:介绍周晓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研析文本:师生合作探究,讨论文中提到的斑纹、作者重点写动物的哪些方面、动物斑纹与其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的联系,以及作者从大地的斑纹中体悟到的自然规律等问题,明确行文思路。
布置作业:找出文中议论性语句,体会其意义。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界的斑纹。
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理解与热爱,感受文章的知识性与哲理性。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形象艺术的'表达能力和对哲理性阐述的理解能力。
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独特理解与热爱。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引导学生进入奇异的自然,欣赏《斑纹》的美丽。
作者简介:介绍周晓枫的相关情况。
自学感悟,初读课文:让学生初读课文,感受文体,教师总结文章文体特点。
深入研读:分析文中斑纹的多样含义,探讨作者试图通过斑纹说明的深刻道理,体会文章的哲理与意境。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理解斑纹的象征意义。
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些带有斑纹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如斑马、老虎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斑纹的作用,进而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斑纹的语句,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分析文中不同动物的斑纹及其特点,探讨斑纹与动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的关系;理解斑纹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思考;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自然中其他斑纹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或者分享自己读过的其他有关自然、生命的文学作品。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强调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尊重自然、关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介绍周晓枫的创作背景和《斑纹》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朗读课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问题,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归纳,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哲理内涵。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词语解释、句子赏析、主题理解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某个观点或某种现象的看法,或者仿照《斑纹》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短文。
【《斑纹》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优秀《老王》教案设计08-15
《隆中对》教案设计优秀10-25
《蟋蟀的住宅》优秀教案设计09-20
《诚实与信任》优秀教案设计06-02
高中优秀教案设计案例01-01
《分数乘整数》教案设计优秀10-10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优秀教案设计优秀11-19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设计优秀03-13
《过秦论》的教案设计07-24
《赵州桥》的教案设计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