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

时间:2021-02-10 08:08:06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

  摘要:本文拟从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各自的概念入手,通过马克思主义和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经济制度对于生产关系的形成、运行和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产关系也对经济制度起着巨大反作用,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关键词: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交易费用

  一、制度、经济制度、生产关系

  “制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含义:一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西方制度经济学者所认同的制度含义与前者相似。

  凡勃伦提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

  康芒斯认为,所谓制度无非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或规则(1934)。

  舒尔茨说:“我将一种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诺思则认为制度是“规范个人行为的规则”。

  其它一些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的定义也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可见,在制度学派看来,制度无非是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和约束。

  那么所谓经济制度,就是在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规则。

  通过更深人探讨,笔者认为制度实为一种具有执行力,即有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协调机制,它在交易中发挥着对权利分配和义务分摊的指导作用。

  换言之,虽然制度类型众多,种类繁复,但究其本质都是交易中具有执行力的指导交易主体间利益分配和交易费用分摊的协调保障机制,其差别只在于协调对象、作用方式和保障手段的不同。

  然而,我国学者所理解的经济制度却是第二种含义的制度,即_种对制度体系的描述。

  且这样的论述被广泛接受: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显然,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普遍倾向于将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相等同,这不仅与西方制度经济学者所谈的制度不是同等意义的概念,事实上,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论述中也找不到相应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诚然,马克思的确阐述了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相对于人们政治、思想的社会关系而言,是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后者是上层建筑。

  但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并没有找到关于经济制度就是生产关系总和的论述,那么显然,这一观点是我国学者对马克思理论的发展,至于发展的准确与否,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关键词“生产关系”人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所谓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他们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在他们社会生活的生产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的和暂时的性质。”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人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研究生产关系,一般不仅要考察生产,还要考察其本质差别,在生产关系总体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说,“如果说在任何所有制形式都不存在的地方,就谈不到任何生产,因此也就谈不到任何社会……”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决定着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关系。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所谓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的`制度,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相互关系的性质和产品分配、交换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可见,所有制首先是一种制度,其次它的调整对象属于物质资料生产领域。

  显然,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一种。

  所有制的性质,及以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系统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及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与协调方式。

  另一方面,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因此,可以说,生产力状况和经济制度环境共同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独特性。

  二、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

  (一)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关系的形成、变革和运行

  首先,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入手来展开研究。

  “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共识。

  然而,生产力是怎样作用于生产关系呢?吴易风教授对此曾进行过系统的阐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是一定的生产方式由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现成基础。一定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力会产生和它相适应的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方式又会产生和自己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即“生产力――生产方式_-生产关系”,也就是说,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点,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或经济基础。

  对于此观点,笔者在赞同之余深受启迪,并进行了思考:生产方式是怎样将生产力的影响传导并衍变为生产关系的变革的呢?经过反复探寻,发现了关键所在:是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制度及其发展和变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担当了重要媒介。

  生产方式,即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以生产人们所需物质资料的方式。

  新的生产力要求产生和它相适应的新的生产方式,即人们与生产资料之间新的占有、使用方式,及产出的物质资料的分配和交换方式等。

  相应地,亦会产生与新生产力相适应的新的所有制、生产、分配、交换甚至消费制度以对新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实施过程起到辅助和保障作用。

  而在人们遵循新的生产方式进行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受到新经济制度的协调和制约,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便会日益改变,生产关系也就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了。

  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因此,经济制度对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理论中的―个重要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笔者提出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是否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呢?事实并非如此。

  所有制形式一般都是以一国宪法的形式予以规定的,但它从根本上决定着生产关系性质,是经济基础中不可动摇的支柱,其足以证明制度并非完全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从前面的论证可知,经济制度是应该划分到经济基础里去的。

  制度也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部分(包括所有制及以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部分(包括政治制度、行政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方式随之改变,而生产方式及其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制度的变迁又促

  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于是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和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

  其次,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进行考察:经济制度作为一种交易协调机制,就是为了保证交易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而产生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易成本的变化,当原有利益分配和交易费用分摊原则无法再维持人们所认可的利益均衡时,经济制度中的部分甚至全部,包括所有制在内,就会发生变迁,以实现一个新的利益均衡。

  显然,在新的经济制度环境中,人们在进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时所受到约束的内容、方式和程度等都会与旧制度环境下有所区别,其调整效果也自然会不同。

  也就是说,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即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生产是一种社会行为,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及细化,人们在生产中的协同合作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产品分配和交换也日趋频繁、复杂。

  制度经济学把人们的一切交互行为都视为交易,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交易,无论从数量、频率或是复杂性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生活环境中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以及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交易中的隐瞒、欺诈、偷懒及搭便车等现象不断出现且同样呈增长趋势也在所难免。

  此外,由于交易中主体间的意愿相左所导致的利益冲突和摩擦引起交易无法顺利进行甚至中止也时有出现,这些情况又进一步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影响了经济效率,增加了交易费用,降低了各主体间的信任度,减少了其进行交易的意愿,进而阻碍了生产关系的和谐、有序的运行和发展。

  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协调机制,其产生就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和不足。

  经济制度决定和调整着人们在经济生活中的相互关系,使其更和谐,更有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持着生产关系的良好运行及健康发展。

  (二)生产关系对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

  当一种经济制度环境下的生产关系出现利益失衡时,行为主体间的矛盾就会增加,利益失衡越严重,生产关系内部的不和谐也就越严重,生产关系越恶化,致使交易费用升高,甚至交易无法进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迫使经济制度发生变迁。

  1921年苏俄被迫由原战时共产主义体制转为新经济政策体制的重大经济制度变迁就是生产关系对经济制度反作用力的有力印证。

  可见,生产关系并不是消极被动地由经济制度所决定,其对经济制度也存在着反作用力,影响着经济制度的变迁。

  综上所述,经济制度无论在生产关系形成和变革还是维持及发展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遍布于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而生产关系对经济制度也存在着反作用力,二者决不能混为一谈。

  经济制度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形成的约束框架,通过其规范作用维持着生产关系运行,是生产关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简言之,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制度的变迁。

  生产关系既是经济制度实施效用的产物,也是经济制度发挥作用的平台,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二者互为载体,但是决不能因此就把二者等同看待。

【经济制度与生产关系】相关文章:

《儿子与情人》的叙事与创作结构06-07

美与校园01-29

道德与法06-08

法律与社会06-08

体育与政治02-08

哲学与长寿02-08

哲学与科学12-22

艺术与经济02-27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探讨与思考07-17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