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地域经济发展下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探讨论文

时间:2020-10-23 11:42:00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地域经济发展下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探讨论文

  摘要:高等院校要适应地域经济发展需求,就要从改革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为地域经济市场提供人才。

地域经济发展下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地域经济;高校;专业设置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域经济发展也日趋于走向特色化、品牌化,各地区都依据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市场,并力争产品走出去,人才请进来。要适应形势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必须要加大力度、加大自主地调整高等教育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紧缺型人才培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紧缺型人才培养,鼓励各高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要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和谐。

  一、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

  (一) 以人才就业为导向 创新高等教育专业体系

  高等院校设置专业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依据。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是地方院校,这些院校更是肩负着为地域经济输送合格人才的使命,这就要求高校要通过仔细研究市场需求、就业情况的调查,准确定位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要满足地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现实需要,使专业设置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要满足社会发展变化超越的需要;要注重社会对专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层次的需求。

  (二) 以自身能力为核心 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还必须考虑计划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育资源是否能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资源是专业设置的重要基础,专业设置依赖于必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在教育资源欠缺的情况下设置和发展专业,势必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输出人才的水平和质量。

  (三)以国家指导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国家对专业的宏观布控和微观指导的意见。对国家严格控制的专业,条件不成熟就不要去办;对地域经济需要,国家同意办的专业可以大胆去办;对于地域经济需要,但条件暂不具备的专业,可采用挂靠的形式先办方向,一旦条件具备再申请设置。总之,国家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是高等院校创办专业的纲领性文件,高等院校要准确把握专业设置的精神,要从专业名称、专业规模和专业设置程序等方面与国家的指导意见相符,要充分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精神。

  二、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第一、专业设置科学化

  结构合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有相同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地理布局要合理,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同时要考虑地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开办相同专业的院校在数量上满足地方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学校内部的专业布局,做到有轻有重。如果把力量、资源平均分配给各个专业,则很难形成优势、强势专业。应当着力构建优势专业群,在有优势且师资又较强的门类上多设一些专业,从而形成专业结构上的优化布局, 这有利高等院校在短期内建成优势专业。

  第二、迎合市场有机化

  在设置新专业之前一定要对地域经济、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确定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社会对各类人才及其规格的需求量,从而在考虑高等院校自身条件后决定开办相应的专业。这既体现了为地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又可避免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对提高办学效益大有好处。如果某专业的毕业生一直受到人才市场的接纳,甚至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专业的设置是正确的。

  第三、专业发展持续化

  高校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可持续性,体现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就是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作为学校办学基础和先导的专业建设健康有序、保质保量、持续不断的发展,又要,高等院校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有较长远的预测。在开设新专业时,要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相应实验与实习条件的支撑。这样才能保障毕业生就业成功率高,从而提高本专业乃至学校的影响力, 对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市场是不断发展的,高等院校应当根据地方、市场的不断发展对自身的专业层次、专业的招生人数进行适当调整,使毕业生有比较理想的就业率,也使地域经济稳定发展。

  三、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办学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不准确, 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多而全。实际上, 任何一所学校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如果将有限的资源平均分散到每一个学科, 就会使每一个学科都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 结果可能导致原来的优秀学科丧失其领先地位和竞争力。

  2 宏观指导缺乏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院校专业的宏观管理欠缺, 出现了高校内部专业的设置重复和空白。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学校在设置专业时, 主要考虑专业是否热门, 将来是否好就业, 趋热避冷,导致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专业设置权完全下放到学校, 行政部门没有整体规划, 缺乏宏观管理, 是导致专业重复设置、专业招生规模小、效益不高、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的主要原因。

  3 办学经费不足

  由于众多原因,我国高等院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进而影响了新专业的开发。高等院校办学经费不足从两方面影响了专业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一是导致学校忙于创收,无暇顾及专业开发。二是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影响专业内涵的挖掘、充实和完善。办学经费不足,不仅影响高等院校已有专业的教学质量,而且使欲开设的专业没有充足的教师,进而给专业设置造成障碍。

  (二)、解决措施

  1 以实际需要为基础调整专业设置

  高等院校在调整专业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保证学校的一切出发点都符合实际需要。首先,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保障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其次,要充分考虑到高等院校自身办学的.实际条件。再次,要充分考虑到高等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2 合理规划招生规模、专业结构

  力求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专业结构布局。在优化专业结构方面,可设置若干个主干专业,并分别围绕主干专业,设置几个互有联系的专业,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专业结构与布局。注重发挥教师的潜力;注重实验、实习场地和设备的综合利用;注重组织教学,安排教学进程。招生规模适度,专业结构合理,是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

  3 认真布局专业口径

  专业口径是指划分专业时所规定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及业务范围的覆盖面。为了加强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拓宽就业去向,学校一般应当设置面向大区域的宽口径专业,以有限的专业覆盖尽可能多的职业岗位。同时注意内容的综合性,以及相近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但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就业的窄口径专业。只有行业性强或职业岗位针对性强,人才需求又比较稳定的专业才可偏重专深。

  4 科学设置专业时间

  为了增强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应对多变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真正体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高等院校应当统筹规划并合理设置长线主干专业和短线普通专业。高校应当把“长短结合,以短补长”作为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对需求变化小的长线主干专业,要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对需求数量少、变化快的短线专业, 尽可能采用相近专业方向开设的办法解决,既稳定主干专业,也兼顾其他专业,努力做到以长求稳,以短求活;稳中求精,活中求实。

  参考文献:

  1、张云龙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重新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0(2)

  2、朱高峰 面向21世纪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人才培养,2001

  3、李光耀 校企联合办学现状分析及模式探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2)

  4、张兰霞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

  5、熊秋媛 重点理工大学工程人才的素质【J】 江苏高教 2001(3)

【地域经济发展下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市场经济下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探讨论文11-23

循环经济发展方略探讨论文12-08

旅游管理专业下的会展管理教学探讨论文07-31

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论文01-12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实践导向课程设置探讨论文01-13

地域文化在茶馆空间设计的传承与体现探讨性论文12-02

探讨关中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论文12-08

谈激励相容视角下的循环经济发展论文01-01

邮电通信行业的发展对地域性经济发展影响探析论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