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要求

时间:2020-12-21 19:17:03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要求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要求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的论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西方经济学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20世纪以来,经济学发展中主流的经济理论,即福利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要求与实践;同时也对经济学的发展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性的倡议。最后,本文强调需结合中国国情,合理地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经济改革 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一、 引言

  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不断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影响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经济学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也面对巨大的考验。回顾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在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我们没有积极去吸收世界经济学的优异成果来发展我国经济科学,导致我国的经济工作缺乏相应的科学指导,人们劳动积极性不高,缺乏生机与活力。

  为了转变这种局面,1978年我国经济发展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判断和预言中国经济行将崩溃的言论从未间断过,伴随着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各种批评,中国经济既没有按照“大崩溃论”走向崩溃,也没有按照“华盛顿共识”的思路走向完全私有化,而是创造了经济持续3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彻底粉碎了西方经济学家各种批判和妄断。

  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中国经济学家加强了与世界经济学界的联系,通过不断地引进西方经济学,开始逐步探索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和分析中国经济理由。在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学家们逐渐加深对市场经济及其子系统运作原理的认识,积极参与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政策的研究,并提出科学倡议。

  实践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转变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认识,使经济学体系面对着重新整合的形势,中国成为经济学竞争的一个舞台。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要推动改革必须要有理论范式的转型和经济思想的突破。只有加快经济理论系统变革和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艰巨任务。

  二、 20世纪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

  20世纪以来,西方经济经济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出现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是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传播及其对世界各国经济和政策的广泛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是从主流的经济学出发,即从福利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或观点,来探讨经济学的发展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的借鉴作用。

  1.福利经济学与我国经济改革实践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福利经济学分提出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就越大,主张收入均等化。国家应加强对国民收入的调节,进而促使国民收入均等化。由此出现了“福利国家”。然而,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在上世纪30年代受到罗宾斯等人的批判,希克斯等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较有影响力的有公平和效率交替学说,相对福利学说和外部经济理论等。而公平和效率理由,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所一直关注的理由。

  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的实践中,在经济改革之前,我国经济制度实行的是公平优先原则。这是因为在马克思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刚实现带领贫苦的大众,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伟大目标。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前期,社会主义经济奇迹地保持了较高效率,但是在后期,出现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加剧,迫切需要经济体制实现新一轮的改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完善,我们需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随着经济发展,平均主义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改革开放深入实践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调动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同时逐步实行医疗的市场化和教育的产业化改革,把社会福利责任主体由企业推向社会,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效率快速提高,但是收入差别的扩大,使得人们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我们开始进一步的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的公平,力求效率与公平得到充分的统一,既要满足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

  2.新古典经济学与我国经济改革实践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有萨伊、马尔萨斯、马歇尔等人。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新古典经济学中很多理论或观点在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其中,价格理论提出价格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推动和导向作用,强调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在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条件下,从供求的角度分析市场价格,认为调节经济最主要的因素是价格。这一度成为指导我国经济改革和建设的主要理论。改革开放前,我国商品价格是国家制定,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国家来制定价格在当时具有历史客观性和必定性。因为当时我国是短缺经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就需要通过计划来制约价格。

  而经济短缺得到缓解后,国家通过深化价格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通过社会供求的自发作用,将会自动形成社会均衡价格,虽然这只是人们一种理论上的推导,在实际上不具有操作性。但是它却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作用,即毋须价格管制,市场的供求机制会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的财政和货币理论认为,以央行制定的合理的货币政策理论为指导,运用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就可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决策失误,,难以实现对资源配置的优化配置。而利用市场制定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革开放前,国家制定的货币的政策中货币发行量固定,利率也是固定的。

  但改革开放后,利率的制定是在充分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的。中央银行真正开始通过市场来运作,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这些经济学观点和理论的有效运用,就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增长。

  3.新制度经济学与我国经济改革实践

  新制度经济学则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以科斯等人为代表,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引入交易成本这一独有的分析工具。新制度经济学将主流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框架延续到制度领域,理论十分繁杂,但一般包括: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等。

  其中,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对我国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方向。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认为,企业能存在是因为企业内部交易的费用比市场交易的费用低,但是,企业规模不会无限扩大。因为,随着企业边界的扩展,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会随着管理协调费用上升而增加。而当市场的交易费用低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时,企业扩张的动力便会失去,企业边界由此确定。科斯交易费用的提出确立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范式。而其后经威廉姆森等学者对交易费用理论的进一步处理,使之更加系统和更可操作。

  在产权方面,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认为产权是外生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产权制度。然而这种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显然跟现实情况是不符合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不是无限行驶的权利行为,使用产权是会带来成本的。科斯从分析市场缺陷开始,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外部性并不必定导致市场失灵,产权界定能使双方通过交易便可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定产权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

  新制度经济学被引进后,我国学者纷纷根据其相关理论来分析论证我国经济体制演化路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同时,把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结论用于观察和深思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会发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为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国家先后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利润分成制、利改税和承包制等放权让利性的分配关系调整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等内部分配改革,形成了企业、职工与国家一起共同占有和分享剩余的格局。进行产权改革,通过明晰产权确保国家作为出资者应取得的剩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它要求国有企业实行产权明晰、产权结构完整统一的现代企业制度。

  同时,在企业改革中,政企分开、职责明确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政企分开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定要求,强调淡化所有者终极所有权。这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外部制约手段,政企分开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制约严重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同时,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也需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合理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三、经济学理论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相结合的倡议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经济学的重要观点和理论,来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将经济学和中国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首先,西方经济学很多理论和观点都忽视或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是,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使之继续保持在中国经济学领域的主导地位,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努力地探索,从而指导我国发展与实践。

  其次,我们不能否认西方经济学中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理论,因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策略本身是没有国家界限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现代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策略和分析框架,可以用来研究任何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下的各种经济理由,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照搬发达国家经验形成的经济理论,只有与本国国情相融合,因地制宜才能避开出现偏差和错误。

  最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学发展提供的机会,我们也需要创建一种属于中国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在改革中有许多理由是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难以回答的。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一种生产力发展的新模式,这是对经济学的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对经济学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学家立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经济学创新,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

  总之,我们应该与国际接轨,充分意识到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应该充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合理地分析。具体要求就是我们需以马克思经济学为核心,充分地吸取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观点,理性地、合理地进行运用,并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的经济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阳,张向达.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制度理由[J].理论前沿,1998,16.

  [2]武建奇.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的改革[J].经济学动态,1996,11.

  [3]陈岱孙.西方经济学研究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J].求是,1996,2.

  [4]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理由[J].经济研究,2005,10.

  [5]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20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要求】相关文章:

浅议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论文04-10

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论文04-12

论我国财政的创新与发展的经济学论文04-13

中国雪景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05-21

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经济学论文04-12

西方演化经济学发展脉络02-07

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与趋势论文03-16

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论文01-24

中国小灵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与展望01-31

我国区域发展的政治经济学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