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

中国汉族饮食礼仪文化

时间:2020-12-02 08:02:35 礼仪 我要投稿

中国汉族饮食礼仪文化

  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对于饮食礼仪习惯都是比较讲究的。中国人的饮食礼仪也是比较发达以及完备的。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中国饮食文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汉族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1】

  世界上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历史积累的结果,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中国人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

  中国人自古至今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技术的高超,菜式的多样,造型的精致,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

  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中国饮食文化从内涵上看,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

  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中国饮食文化从外延看,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中国饮食文化从特质看,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

  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中国饮食文化从影响看,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

  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礼仪文化【2】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

  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

  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

  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

  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

  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

  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

  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

  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

  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

  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

  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

  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

  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

  酒斟八分,不得过满。

  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古代汉族饮食礼仪文化【3】

  在中国古 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

  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恒放焉"。

  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有菜肴二十余种。

  "凡王之馈,食用六百,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 物,酱用百有二十瓮"。

  这告诉我们,进献王者的饮食要符合一定的礼教。

  《礼记·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 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而民间平民的饮食之礼则"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乡饮酒,是乡人以时会聚 饮酒之礼,在这种庆祝会上,最受恭敬的是长者。

  礼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

  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投也有规则,《礼记·曲礼》说:"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 之右。

  脍炙处外,疏酱处内,葱片处右,酒浆处右。

  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

  "译成现代的文字,就是说,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 边。

  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

  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

  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

  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中也有详细记载。

  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 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大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

  《礼记·曲礼》载:"共食不 饱,共饭不择手,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

  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齿。

  客絮羹,主人辞不能烹。

  客歉醢,主人辞以篓。

  濡肉齿决,于内不齿决。

  毋嘬炙。

  卒食,客自前跪,撤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这段话的大意是讲:大家共同吃饭时,不 可只顾自己吃饱。

  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

  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 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

  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 调和菜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瞻渍的肉酱。

  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 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

  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于肉就得用手分食。

  吃炙肉个要撮作一把来嚼。

  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债物的碟子交给 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中国汉族饮食礼仪文化】相关文章: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06-02

中国宴会餐桌礼仪-饮食礼仪12-31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文化12-26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论文07-26

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内涵12-08

中国人的餐桌倒酒和敬酒礼仪-饮食礼仪01-19

餐桌饮食礼仪11-28

印度餐桌礼仪常识-饮食礼仪12-31

英国饮食的文化12-08

西方餐桌餐具摆放礼仪-饮食礼仪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