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

时间:2022-10-05 20:53:1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是面临答辩的研究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的硕士论文答辩问题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借鉴。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1】

  周六周日一直参加了硕士论文答辩,共参加了16场。

  对于硕士论文答辩常见问题做一个小总结:

  (1)原创性方面。

  现在我们开展了用软件来评定论文的原创性,看抄袭的比例。

  虽然实施起来有些弊端,但凡事总有一个开始,开始的时候不会任何事情都预料得很周全,以后这种方法估计是大势所趋。

  至于抄袭率在多少以下才可以,估计也是会调整的。

  今年采取的10%的控制线还是挺严格的。

  就初次检查而言,2/3以上的学生都没有通过。

  当然,这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有的同学总结这个软件,改成抄写纸纸教材的方法。

  实际上,也更容易坏事,因为纸质版教材都是基础理论,老师也很熟悉,虽然答辩的时候我们时间仓促,来不及一句一句的看,但多数情况还是能看得出学生的水平的。

  看到抄教材印象就很不好,这次有几个同学抄了不少的教材内容,明显看出来了。

  (2)扣题性方面。

  有些同学喜欢扣一个大帽子,例如 web2.0, 泛在环境,普适计算,网络环境等等,实际上他谈论的东西把这几个字去掉也可以,如果真要谈普适计算,就一定要把握其内核,不能把普通网络环境都支撑的东西拿出来谈。

  (3)直接性方面。

  有些同学喜欢绕弯弯,论文写得像教材。

  要谈论数字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对于数字环境解释一章,对于参考咨询解释一章,然后再结合在一起概论一章。

  这样做没有意义。

  论文写作的对象是评委。

  概念的解释等工作应该在前言或者第一章的某部分展开,除非是特新的概念,一般一节就足够,用几章来解释,最后发现还是别人的结论。

  (4)逻辑性方面。

  虽然文章千差万别,都切忌八股文。

  但一篇学位论文总要解决一点论文,或理论、或实践。

  不能总是概述别人的观点。

  总是调查现状,提出问题,分析结症所在,提出解决方案总是必要的,这条思路可以隐藏在篇章结构中,但始终是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

  有些论文没有任何指向性,似乎就在说明自己提出的一个概念,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

  (5)实践性方面。

  有的文章强调理论性,实践不足,这很正常。

  但有些的文章,或论某技术,或论某制度,就需要一定的实践性。

  提出某个制度很重要,往往搜寻很多证据来表示其重要性,但谁来实施他,如何实施他,实施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是制度的主体、客体、内容、步骤等基本的内容没有,仅仅谈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行,除非这个制度太新太有价值,而没有被他人认识到。

  (6)反向性方面。

  要论述一个事情重要,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要论述一个例子不重要,我们同样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常常一个技术或者一个制度都有两方面,是双刃剑。

  我们在证明其合理性的同时,还要想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去克服它。

  例如有同学论及图书馆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设置问题,除了重要性、必要性之外,要想想这个制度的弊端,这个弊端可以从国外实施这个制度带来的弊端进行考察;对现有制度,例如职称制度的冲击,对人才多样性的影响,有没有新的制度需要同步建构等等。

  反向思考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7)规范性方面。

  脚注、参考文献等一定要规范,再好的论文不好看也得不到好评价,因为不规范也表明了一种态度。

  在职的硕士论文的英文翻译方面规范性比较差,应该保证语句通顺。

  脚注比较多没有关系,说明你参考的文献很多。

  脚注比较多比参考文献多更有说服力。

  我们知道很多人的参考文献都是没有看的,特别是外文,直接从其他的地方抄过来的,但脚注不同,表明你看了的。

  以上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可以供要参加答辩的参考。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事项和答辩技巧【2】

  一、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一)全力消化自己所写的论文

  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

  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20 分钟用的答辩报告书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这部分只说明标题就行,不要论述内容,因老师已经看过你的论文)。

  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4、说明做了哪些必要的工作。

  由于答辩同学太多,现阶段学院还没有开展用PPT,以后,随着规范化,同学们要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简要的提纲,这篇报告书尽量读熟,达到脱稿,照着讲稿或者PPT直接念,效果会比较差。

  (二)物质准备:准备参加答辩会所需携带的用品:1.硕士论文的底稿。

  2.答辩报告书。

  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

  4.记录用稿纸。

  以便把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

  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以后要准备PPT以备辅助介绍)。

  5.着衣冠整洁、庄重,男生穿短袖衬衣,最好打领带,女生穿着尽量职业化些的为好。

  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____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

  (三)调整好心态

  要进行答辩,首先就要明确论文答辩想考察研究生什么。

  硕士教育重在训练科学的思维、如何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学术文章甚至是创造社会效益。

  因此,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考察到如下:1.论文的真实性。

  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

  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

  2.考察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

  3.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

  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

  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

  二、硕士论文答辩程序

  (一)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报告自己硕士论文的简要情况(时间约20分钟)。

  答辩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论文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原始资料;

  (2)硕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3)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评价,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

  (二)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问题(时间10~15分钟)。

  提问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2)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考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关问题。

  答辩老师一般的提问类型:

  1、对选题意义提问  2、对重要观点及概念提问  3、对论文新意提问 4、对论文细节提问  5、对论文数据来源提问   6、对论文薄弱环节提问 7、对建议可行性提问 8、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9、对超出论文范围的提问 10、没有标准答案的提问 11、对格式是否规范化的提问

  答辩提问时须知:

  1、应用能力与知识宽度的准备 2、作好常规性问题的准备 3、细节问题不可忽视 4、对自身能力的考查  5、对论文可行性把握

  (三)提问后可在规定教室里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可参考相关资料,但必须自己独立完成。

  (四)回答问题时间约30分钟。

  三、如何答辩

  (一)掌握总体

  以下五点是同学们答辩时必须做到:1、脱稿汇报 2、突出重点  3、抓住兴趣  4、掌握时间  5、留下伏笔

  (二)开场白的准备

  答辩开始时要向专家问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

  应避免负面开头,如自我辩解等(如“我最近找工作压力太大,准备不充分……”“我工作太忙,准备不太好……),既不能体现对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个人自信不足的表现,答辩者在各位专家的第一印象中大打折扣。

  牢记谦虚谨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

  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

  过度的表现,会引起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反感。

  (如“经过这么多年的思考,我认为我的这种制度设计已经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

  (三)报告论文

  报告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扼要介绍、.沉着冷静,语音优美,用普通话,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表达淋漓尽致,语气上要用肯定的语言,是即是,非即非,不能模棱两可。

  内容上紧扣主题,表达上口齿清楚、流利,声音要响亮,富于感染力,可使用适当的手势,以取得答辩的最佳效果。

  我参加的答辩会上大部分同学是用比较小的音量进行陈述,估计只有前两排的人才听得清楚。

  声音大有三个好处:一是增强胆量,减少怯场,二是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力,三是会使自己更富激情,从而感染老师。

  当然,语言的流畅性、信服力等,非一日之功,看临场发挥了。

  (四)如何回答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

  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专家将会每人提出二到四个问题,记录问题时注意进行确认是否理解正确,有些专家的声音比较低沉(如重庆大学的许明月教授),你听不清时,一定要追问一下“如老师您的意思是...?”。

  理解错问题就麻烦了,导致回答问题时非常被动。

  我校允许有20分钟的准备时间,你可专家提问不管妥当与否,都要耐心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问话。

  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当回答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时,不要流露出骄傲情绪。

  如果确实不知如何回答时,应直接向专家说明,不要答非所问。

  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要强词夺理,实事求是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总之,答辩中应实事求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时刻表现出对专家的尊重和感谢。

  注意答辩不纯粹是学术答辩,非学术成分大约占一半,要显示出自己各方面的成熟,要证明自己有了学术研究的能力。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

  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

  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

  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

  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

  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

  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

  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

  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

  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

  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

  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五)结束语和致谢

  报告结束前一定要进行致谢。

  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

  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

  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

  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

  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好运伴随你们,祝愿你们答辩顺利!

  下面有一篇我从《法学家茶座》上摘录的关于硕士论文答辩技巧的文章,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但是这些内容在老师们看来却是负面的,转在此,是想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别无他意:

  当老师久了,从硕士导师熬到博士导师,如今又过了好多年,不知有多少莘莘学子在我们面前“过堂”。

  所谓“过堂”,也就是答辩,其核心无非就是一问一答。

  问答看似简单,但结果却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顺顺当当,安然而过;有的跌跌撞撞,侥幸脱险;有的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要想顺利通过答辩,确实得琢磨答辩的门道。

  因为问有问的技巧,答有答的高招。

  我曾经在一次到外地参加答辩的路途中总结了一些学生答辩的经验,称为“答辩十二法”,并将其传授给众弟子。

  这十二法是:察言观色法;删繁就简法;扬长避短法;偷梁换柱法;狐假虎威法;溜须拍马法;含糊其辞法;自问自答法;自我检讨法;见好就收法;低眉顺眼法;留待将来法。

  他们使用后普遍认为不错,并一再要求我把它们写下来,以使更多的学子受益,但我顾虑良多。

  一是因为这些经验在学生们看来也许实用,但是在老师们看来却是负面的,因为基本上是教学生如何“忽悠”答辩委员的,如果流传开来,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有些法子是群众自发创造出来的,效果更加明显,却没有被我收录。

  比如趁着某个评委老师有比较危急的情形 如接电话、上厕所或者烟瘾上来而离席,或者浑然入睡而理智全无的时候,赶紧把他的问题一梭子不歇气地回答完,这种法子用比较专业的说法就是“乘人之危法”;又比如情急之下,也就顾不得斯文了,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以此博得老师们的同情恻隐之心的,姑且叫做“痛哭流涕法”吧总体而言,一是因为它们的偏面基本都是反面的 ,二是因为它们的片面,即不全面 ,所以总是觉得难登大雅之堂。

  于是就一直憋着,没有写出来。

  一个时期以来,我认真地而且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总结、思考、提炼了一些论文答辩的技巧和方法,自认为比以前的十二法是有进步了,也更加全面了,至少是不那么偏面了。

  所以心下就有些释然,而且觉得可以写出来了。

  以下就是论文答辩的“十四问法”、“十四答法”和“十二忌”。

  十四问法:1.请问;2.发问;3.提问;4.试问;5.借问;6.质问;7.责问;8.反问;9.诘问;10.追问;11.纠问;12.盘问;13.讯问;14.拷问。

  前12个都是老师们常用的,后两个则是因为时代进步了,刑讯逼供被法律禁止了,所以用得少了。

  前面的问法是比较客气的,越到后来就越严肃,这大致可以从问话者的面部表情上看出来的。

  十四答法:1.察言观色,见风使舵;2.歌功颂德,讨好卖乖;3.避重就轻,避实就虚;4.扬己之长,克己之短;5.偷梁换柱,移花接木;6.含糊其辞,蒙混过关;7.装聋作哑,装疯卖傻;8.乘人之危,一吐为快;9.悬崖勒马,回头是岸;10.坦白从宽,抗拒从严;11.巧言善辩,推卸责任;12,借力打力,分化瓦解;13.痛哭流涕,认罪伏法④;14.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当然,如果真的要用最后一种法子了,那就是两个字:死定了!

  十二忌:一忌过于自信,目中无人;二忌疏忽大意,丢三落四;三忌轻重不分,虚实莫辨;四忌彷徨犹豫,心中无数;五忌言简意赅,贻误战机;六忌纠缠不清,短兵相接;七忌执迷不悟,愈陷愈深;八忌负隅反抗,顽固到底;九忌惊慌失措,语无伦次;十忌多言失语,授人以柄;十一忌自投罗网,自找麻烦;十二忌沉默不语,呆若木鸡。

  也许有人要说,前面的问答都是十四个,为什么就不是十四忌呢?其实还有两忌,都是针对以上的问法与答法的。

  一忌信以为真,本本主义。

  以为书上已然登了这些法子,就全是真理了,可以依仗着走遍天下了。

  二忌偏听偏信,一叶障目。

  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你以为已经洞察了答辩的韬略,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仙外有仙,天外有天。

  学界一如武林,高手云集,英才辈出,更何况还有那些修炼数十载、功夫高深莫测的学界大师、泰斗呢。

  以上区区雕虫小技,岂能逃得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又岂能敌得过他们的神功大法?所以奉劝各位后辈,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好论文、认真准备是最重要的。

  而且我也是一个坚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相信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至于上面的那些计谋么,择其善者,相机而用就是了。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文所讨论的技巧方法也基本适用于所有的口试、面试等场合。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陈述词【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叫尚宝莲,我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我的指导老师是雷龙乾老师,我的论文题目是《在批判中追求——中国现代性实践的历史境遇与进取理路》。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我的这篇文章做一个简单陈述:

  (一)选题来源

  我最初酝酿写作这篇文章,并不因为它是流行于今天理论界的一个时髦话题,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高瞻远瞩的时代眼光或者什么雄心勃勃的战略构想,我写作这篇文章的最直接的动因来自养育了我30多年的陕北的那块荒凉、贫瘠的黄土地。

  我的家乡叫榆林,在陕西的最北部。

  如果您20年前去过那里,或者您间接地了解过它的历史,您就会知道由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建国初期的不合理开发,它曾经是一个多么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高建群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近年来,因为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榆林由一个世世代代被人们遗忘的穷山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世人皆知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谓的聚宝盆。

  我的家乡好像是富裕了,人们口袋里有钱了,山比以前清了,水也比以前绿了,榆林因为它的富庶也名声远扬了,北京知道它的名字,联合国也知道了它的名字。

  但是,我却一直深深地担忧着。

  每当我看到那一列列的像巨龙一样的火车和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汽车运输队将地底下那些闪闪发光的黑色金子拉走,只留下漫天飞舞的灰尘与千疮百孔的高原的时候,我深知,这样的毫不节制的开发,总有一天,而且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我的家乡,就会像一位衰老的可怜的母亲那样,被它的贪婪的孩子们榨干她最后的一滴乳汁。

  经济的确发展了,表面上一派繁华的景象。

  那么繁华的背后呢?繁华的背后是文化的严重滞后,是人们的愚昧与目光短浅,是地方官僚主义的严重盛行,是庸俗的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空前泛滥,是对劳动和知识的蔑视,是对理想与崇高的背弃,是权力与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

  生活就这样被扭曲着,人格也就这样被扭曲着。

  我给这种片面畸形的发展起了一个名字叫“现代病”。

  我深知,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并不是我家乡的“特产”,事实上,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现代病”像一场全球性的瘟疫一样在滋生着、蔓延着并且在日益恶化着,它正在威胁着或者即将严重地威胁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

  我觉得,既然做一回人,就应该做一个有人类意识的人。

  所谓天下兴亡、其夫有责。

  我的忧思与关切也许是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但是,在沉默与呐喊之间,我还是选择了呐喊。

  这就是我写作这篇论文的初衷或缘由。

  表达似乎有点罗嗦,但感情是诚挚的。

  (二)选题意义

  “现代性”问题研究,所关注的是人类现代历史的重大现实问题,也就是现代性实践和现代性思想文化的选择和再选择、建构与重新建构的问题。

  这个问题,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情势,同时构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而且中国近现代历史在现代性选择和再选择、建构和重新建构的问题上,步履尤其艰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问题正是近现代世界历史和近现代中国共同的话题和处境。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的现代性重建问题以更加深刻和更加尖锐的方式重新提了出来,迫使我们给予更加彻底的认识。

  所以,本论题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思想上都具有极其深刻和长远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饱受战争之苦的人类痛定思痛,对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开始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我们渴望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能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该怎样创造这样的生活?我们不妨把这种反思叫做现代性的反思。

  在西方理论界,现代性问题研究虽然要追溯到马克思时代或者更早,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这一问题才逐步成为西方理论界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

  不过遗憾的是,一直到上世纪末,西方的现代性研究基本上都是西方人站在欧洲中心主义立场上进行的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反思。

  他们普遍认为,在欧美之外,别的国家和地区没有资格谈论什么现代性问题。

  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多元化趋势的发展,在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上,西方理论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态度,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为当代的现代性问题研究开辟了新的前进道路。

  在中国,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面推进,现代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备受国人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现代性”问题可以说正日渐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有关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比比皆是。

  其中,有侧重于西学的研究与译介的,有着眼于中国现实问题的勘察的;有热衷于现象描述的,有着力于本质探究的;有致力于线索梳理的,有倾向于范畴分析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研究成果也以论文、著作等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由于我们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资源的储备不足,所以,我们的现代性研究虽然表面上进行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只是做了一些整理性的皮毛工作,而真正深入的、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关于这一点,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周宪、许钧等编著的“现代性研究译丛”,还有汪民安主编的《现代性基本读本》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不但是必要和紧迫的,而且是任重而道远的,这个责任,我们没有任何推卸的理由,舍我而其谁呢?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

  我的这篇文章分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部分,常规性地论述了现代性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作者的写作初衷。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现代性的概念与历史溯源。

  像研究其他任何问题那样,清理了现代性的历史脉络,剖析了“现代性”这一歧义丛生的概念,论述了现代性何以成为一个问题,并初步探讨了现代性与中国的关系问题。

  这一部分为后两章节的论证做了理论上的铺垫。

  第三部分集中笔墨论述了中国现代性选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

  通过阐述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进而论证了现代性的必然性与可选择性,从而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的结论。

  这一章内容既是前一章内容的理论总结,又是最后一部分内容的哲学基础和论证依据。

  第四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性的批判性构想问题。

  首先分析了西方现代性的中国改良与革新问题,明确指出,西方的物质文明我们要坚决吸取。

  接着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扬弃问题,强调了东方的精神文明我们不能丢弃。

  最后论证了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方案——在批判中追求。

  这部分内容是整篇文章的落脚点,作者在这里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改革进行到今天,亟需发展成为一场能够实现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和文化民主的全面的、彻底的革命,而不再是细枝末节地修修补补、和风细雨地指指点点。

  社会的责任社会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个人也一样,尤其是走在时代前面的知识分子,更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思想启蒙的历史重任,塑造一个健康的现代的国民性格。

  最后,作者呼吁,要在价值领域进行一场彻底地、颠覆性的革命,从而促成现代精神在中国的最终生成。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第一章中提出,现代性是一个内部充满着激烈冲突与巨大张力的存在,它召唤着一场从制度到人心、从外部到深层的巨大变革。

  它意味着我们必须现代!当然是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第二章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是我们时代的必然选择”的观点。

  最后一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悖论式方案:即追求中有批判,在批判中追求。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我觉得我的这篇文章的一点特色在于,能够紧紧抓住现代性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矛盾,以及中国处境与西方处境的重大关系,利用世界历史和中国实践的经验,利用近现代以来的相关研究资料,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代性的本质、内在矛盾、必然性与偶然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等,进行了深入地思辨,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对现代性进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的批判,同时在充分张扬其价值的方向上进行了科学地重建。

  (六)关于文章的不足

  苏格拉底说过,认识自己是最困难的。

  关于我的这篇文章,不管好歹,算是我对这些年,特别是这三年难得的研究生生活和思考的一个总结。

  一年多的写作过程中,我思考过,也痛苦过。

  我思考着我的存在,思考着他人的存在,也思考着人类的存在和未来。

  这种思考时时刻刻折磨着我,也激励和鞭策着我。

  可以说,这篇短文就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理论总结。

  至于这个思考全面与否、深刻与否、到底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生活过,经历过,也痛苦过、思考过,这就够了。

  至于文章的不足,稚嫩与浅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多加批评指点,我将再接再厉。

  谢谢!我的陈述完毕。

  201x年6月5日

  附: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答辩结果进行了表决,我以全优的成绩为这三年难得的研究生生活画上了句号。

【硕士论文答辩问题】相关文章:

常见的硕士论文答辩相关问题10-09

硕士论文答辩应注意的问题10-08

硕士论文答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0-26

论文答辩问题10-05

硕士论文答辩10-05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11-13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10-08

硕士论文答辩流程10-05

硕士论文答辩ppt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