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高中地理论文

时间:2023-04-01 09:34:1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倡导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地理论文,希望对你们有用!

高中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一

  高中地理教学研究分析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时刻体现地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不仅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来更好地应用和服务于生活。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向学生阐述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乐于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

  关键词:地理知识生活现象分析能力生活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地理教学要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地理知识来进行解释和说明,激发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促进了课堂教学。

  如讲“日界线”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讲一个故事:有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后又生下了一个女婴。

  先出世的当然是姐姐,这一天正好是xx年元月1日,而后出世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世的,日期是xx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年龄就比姐姐大一岁。

  在讲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

  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列举其他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例如,教室里贴的课程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

  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中国教育过于重视动脑,而比较不重视动手实践,虽然思维活跃了,但是接受的知识都是死的,除非用于实际的运用中。

  让学生学习地理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阐述一些生活现象,使地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有所增强。

  因此,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课堂运用实例,在课堂上动手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以培养绘图能力(地图基础知识);肯德基分布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暑期夏令营的考察方案,包括目的、路线、景点概况、预算等,以培养考察能力(旅游活动);提供相关素材,让学生为不同企业布局,培养地理评价与决策能力等。

  三、结合乡土地理资源和经济发展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

  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赣州市各区县的“猪-沼-果”工程,既是江南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改善红壤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

  通过实施这一工程,赣南的山水变绿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而且赣南还成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产生了全国甜柚之乡-南康,脐橙之乡-信丰,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把乡土教材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之,让高中地理课堂与生活接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成绩。

  高中地理论文二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建议分析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文章在探讨微课教学的特点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扎根课堂,探索微课应用模式;组织微课大赛,助力微课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课堂教学

  地理这一学科是一门集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包括了多个领域的知识。

  要想让学生扎实掌握其理论知识,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给地理教师的教学带来启发。

  一、微课教学的特点与必要性

  微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方便、灵活、有针对性等特点。

  微课可以是视频文件也可以是音频文件,它的灵活性有助于教师灵活教学。

  同时,微课能够创建出一个体验式的教学环境,方便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除此之外,微课的针对性特点,有助于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进行突出讲解。

  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大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单调,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教学内容讲解透彻,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微课这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益处。

  特别是近年来学生对网络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有限

  对于大部分的一线教师来说,地理微课教学还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实践操作还不普遍,一方面是因为地理微课出现较晚,教师对于运用微课教学还没有很大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还不到位,无法使用微课进行有效教学,使得微课教学并未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制作微课的素材资源短缺

  微课多数是从课内外教材中进行提取的,教师要自行进行总结、分类,可选用的半成品素材几乎没有,同时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导致微课素材成为阻碍微课教学的一大问题。

  加之教师还要兼顾科研方面的工作,使得很多教师都无法制作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且贴近地理教学内容的微课。

  (三)微课教学定位不准

  微课虽有其优点,但它不是万能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用微课取代了传统教学,讲解任何知识点都是通过微课进行的,这严重违背了微课教学的初衷。

  高中地理通常分为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微课教学只适用于自然地理的地形、经纬度、洋流、气候等问题的讲解,在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时微课没有太多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选择的进行微课教学,不能滥用。

  三、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一)组织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技能

  目前,一些师范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并没有涉及微课这方面,但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培训活动,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对微课制作的技能进行讲解;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自觉学习微课技能的意识,可以利用网上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提高自身微课的制作水平。

  (二)扎根课堂,探索微课应用模式

  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短、小、精”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学生课堂反应,尽可能地将教学模式调到最优。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微课视频,并对学习效果做简单测试。

  ②组织学生针对视频与测验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③教师针对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④教师主导进行课堂总结,完成巩固练习。

  (三)组织微课大赛,助力微课教学

  通过大赛评比、展示优秀微课作品,让教师对微课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大赛的最终目的不是评比出最好的地理微课,而是通过大赛,让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微课教学的心得。

  微课大赛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微课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微课成果展示,互相交流经验。

  第二部分为专家点评指导,指导教师的微课教学,提升教师的微课教学水平。

  总之,要想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微课设计能力,探索出科学的理微课教学模式,助力微课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江海,朱学尧.“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4):62-63,66.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陆光明.浅谈高中地理多媒体微件的整合策略[J].地理教育,2014(7):11-12.

  [4]袁君,马丹丹.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2):44-46.

  高中地理论文三

  高中地理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倡导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落实新课标要求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实践能力;基本步骤;基本要求

  自新课标改革以来,降低了对具体地理知识内容的要求,基于案例为载体的地理课程编排,突出对地理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提出的设计思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整理、分析地理事实,又要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等。

  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地理教材,在每章节之后都有相应的地理实践或实验活动。

  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使其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1]所以结合自然或人文问题,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可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

  实践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但现实的情况是各校真正落实开展的地理活动次数不足,更谈不上说保证活动课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还是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课程还是以应试知识和能力为主导,课程计划中的地理活动受到课时、教师能力水平、活动地、安全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校真正开展的地理活动寥寥可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发或设计安全性高、耗时少、实效强的地理调查和考察活动,成为大势所趋。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落实“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2]所以自2011年以来,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发挥乡镇学校优势,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保证每学期活动和实验不少于3次。

  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低效率的地理知识的传承,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就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做些阐述。

  一、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基本步骤

  (一)根据区域特点,指导教师预先踏勘

  地理调查与考察要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指导教师必须对调查与考察的区域进行预查、分析,选择适宜的调查线路和观测点,一个好的观测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观测点蕴藏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这个观测点,既能够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做出探究评价。

  (二)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调查与考察课题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活动建议,考虑学生兴趣和学情,并结合地理调查考察的要素特征,必须事先精心选定调查课题。

  没有主题,便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无从进行考察。

  因此,学生的地理考察活动,是以学生确定主题为重要前提的。

  [3]选定调查课题应与地理教科书上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社会热点。

  由于受到调查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限制,建议调查的课题应该小而具体,这样有利于操作,有利于考察目的的实现。

  (三)预先了解区域概况,确定调查与考察方案

  由于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场所主要在室外,因此在开展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前要事先制定调查与考察的计划方案、安全预案,利用GoogleEarth,向学生介绍调查与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主要观测点,主要的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考察并随时作好记录(可以利用观察、描述、草图、摄影摄像等记录地理对象的形态、分布、性质、变化过程等)。

  活动方案可以参考学生意见(如活动时间、小组分工、项目设置)来制订,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四)发掘乡土资源,切合调查和考察要求

  乡土地理资源就是学生生活的地域,调查考察便利,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些思考体会。

  另一个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到野外去观察、去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然地理概念的原型,使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

  学生通过对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大气、水体、地表形态及人文地理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只有将课堂理论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五)资料整理与图件清绘,撰写调查与考察报告

  在学生调查与考察活动结束后,要对记录和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对观察、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把在实习中取得的各项资料系统化和条理化,为撰写调查与考察的报告提供佐证。

  调查与考察报告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果之一,撰写地理报告一方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在地理调查与考察工作结束后,以小论文、讨论会、成果PPT展示会等形式汇报。

  撰写的调查与考察报告需论点前后一致,论证充分。

  调查报告也不应该只是文字描述说明,如果能附加各种图表、照片,可以使论述及结论更简明、清楚和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安全性

  教师要熟悉调查和考察地点,详细勘探区域地形地貌,尤其对有潜在危险的地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一些危险的地段要做好提醒,安放警示标志,同时要了解附近的医疗急救机构,每个学生购买当天的旅游保险。

  考察前进行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牢记安全规则,这是确保调查和考察活动安全重要一环。

  (二)强调全程性

  它要求从地理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地理教师应该给予全程跟踪指导。

  学生在设计活动计划、方案时给予一定指导,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分组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观察的机会。

  坚持地理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

  例如,在海水侵蚀-堆积地貌观测活动前交代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定期检查各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控制各小组活动的进度,指导研究思路、方法;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指导。

  (三)坚持自主性和指导性相结合

  在地理调查与考察实践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表明,学生的独立感、自信心及创造精神的养成往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反复强化、日益突出。

  因此,在地理实践活动时,应让学生独立参与观察地理事象、记录数据、亲自动手操作考察仪器、采集标本。

  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担任指导员的角色,交给学生考察调查的的顺序与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又无法解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

  如在测量水稻土层结构活动中,教师应该讲解测量方法,并做好示范,让学生以此类推。

  参考文献:

  [1]熊黑刚,陈西玫.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方法与实践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5.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3.

  [3]周慧.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164.

【高中地理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10-01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模板10-01

反转教学高中地理论文10-01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精选10-01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10-01

高中地理课堂探究论文10-01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模板精选10-01

高中地理课堂探究论文模板10-01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模板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