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

时间:2020-12-07 16:28:18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高中地理教学分析论文

  第一篇: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模式策略

  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激发学生兴趣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

  以往,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现成知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可以。

  这样的角色定位势必会将教师与学生置于对立面上,只是将学生视为接受的容器,强行填满,而不顾及学生的思考与消化。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体,并要带领学生一起来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认识、去创造,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这样自然就可以彻底改变学生的机械接受与被动参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资源的开发者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且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

  这样,教师只是课程的接受者与复制者,只是原封不动地将书本知识塞给学生,而根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而脱离学生实际学情的教学势必不会引起学生的参与。

  为此,教师要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变为地理课程资源的研究者、开发者与设计者,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将教材资源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开发校本教学资源、生本教学资源。

  这样的教学才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可以换来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参与热情。

  (三)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发展的启发者

  以往,教师可以称之为学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是单一的管理型教师,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启发者与激励者,不仅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心理健全、个性的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才能有效拉近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感受到来自身体与心灵上的放松与愉悦。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更加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三维目标的生成。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开始,发现的基石,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既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知识讲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及主动探究。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为学生设计丰富而有效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

  这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通过递进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认知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

  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切忌盲目追求高难度,不然与学生的知识基础相离甚远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师要学会设计富有一定梯度性的渐进问题。

  这样的问题既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使学生从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入手,逐个解决问题,以顺利地解决问题。

  这样的问题富有梯度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更能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二)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来形成分析框架

  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同时也更加利于学生展开分析与思考,从而形成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框架。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习洋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中外有名的航海历史来创设真实的案例情境,如标出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为什么要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标出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最终沉没点,并结合所学来说一说其惨剧发生的原因。

  这样,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可以达到学生对洋流这一知识的深刻理解,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套完善而科学的分析框架。

  (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地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地理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这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自主构建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是当前最为流行、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之一。

  现代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

  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个体往往很难满足其需求,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这样更能发挥小组成员共同的优势。

  在小组成员的共同交流与讨论下交汇思想,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构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积极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这样,学生共同收集相关的资料,在组内交流将问题汇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在合作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中有问、学有所获。

  这样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的被动参与及机械接受,而是以主体身份所展开的积极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构建的转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地理思维能力。

  四、总结

  总之,要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我们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全体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一、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学生才能展开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实现教学的互动,这样才能在主体参与和积极探究中提升地理思维品质与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机械而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来为学生打造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地理课堂,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处于最为活跃的思维状态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以往的黑板加粉笔的枯燥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将那些以往需要板书或是语言描述的知识点寓于图片、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资料之中。

  这样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可以说就是一部生动而立体的百科全书,带给学生的是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

  这样更能降低单一感官刺激所带来的疲劳与倦怠,更能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整个教学更加活泼而活跃。

  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学生能从中获取直观信息,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引导,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之上。

  学生只有以主体身份展开学习,才能延伸探究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引导,让学生展开有深度的探究,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思考与独立思维。

  (一)教师巧妙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目的,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如在学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思维来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面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如果你是相关的负责人,你会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特定的问题来展开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更为重要的是,这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主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这正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核心。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的精神,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自主地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这样在不断的生疑与释疑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思维、学会探究,掌握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

  三、巧用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现行地理教材地图、图表的比重有所加大,具有实用性、简洁性与思想性,对于发展学生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

  高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于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地图采用最为简洁的抽象符号来表现形象直观的事物,能够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地图来培养学生的抽象化形象思维,如教材中的景观图、示意图、剖面图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又利用抽象符号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代表城镇,等高线代表高度的分布。

  这些正是对各种地理事物进行概括与抽象的结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地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抽象思维活动,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运用地图,一图多用,多图并用,图文结合,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与作图能力,在地图中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四、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教材上的知识复制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更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地理学习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设计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进而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成功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