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兵家学派常识介绍

时间:2022-09-22 10:26:06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兵家学派常识介绍

  兵家,诸子百家之一,是指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兵家学派常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兵家学派常识介绍 篇1

  一、为何必学兵家?

  即使在非战争时期,我们依然需要军事思想和军事作风。

  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一家。

  兵家的目的很明确:取胜。

  以战屈人之兵也好,不战屈人之兵也好,火攻也好,用间也好,所有一切手段都为著一个清晰的战争目的:胜利。

  在生活、学习或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对目标没有清晰的认识,经常兜圈子,转来转去,精力被分散,不能全力以赴,迟迟不能解决问题。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必要把任务或目标当成一个项目来看待,当作一场战争来处理,应当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打赢战争。

  将军带兵打仗,与经理带领员工做项目,二者之间没有区别。

  从兵家的思想裏寻找管理学的因素,能有很多新的发现。

  在非战争时期,战争的威胁依然时刻存在。

  任何国民均不可丧失警惕。

  《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汉唐时期,中国绝不缺乏阳刚之气。

  宋明两朝,没有什麽出息。

  有人说,北宋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时候,北宋人很富有,北宋人的生活丰富多彩。

  但是国家屡屡受辱,严重影响了国民的性格。

  每次想起宋朝的历史,我都觉得胸口郁闷难耐。

  人可贫贱,不可受辱;可富有,不可糜烂。

  国民不必好战,但必有血性与阳刚。

  见义不为,无勇也。

  丈夫胸有浩然之气,虽仁爱,不失刚强。

  故《司马法》说:“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君子“以仁为本,以义治之”,故君子必不敢忘战。

  二、兵家学派的著作

  自春秋战国至近代,我国兵家著作亦极丰富,从《司马法》、《孙子兵法》到《吴子兵法》、《三略》、《六韬》再到清末魏源的《海国图志》等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极为深厚。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官方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它由《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为适应军事斗争、教学、考选武举的需要,北宋神宗(赵顼)于元丰三年(1080年)命令当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司业朱服等人组织力量校定、汇编、出版上述七部兵书。

  武学博士何去非参与了此项工作。

  北宋朝廷花了三年时间,从三百四十多部中国古代兵书中挑选出这七部兵书,作为武学经典。

  校定后的这七部兵书命名为《武经七书》,共 25卷。

  它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裏的瑰宝。

  《武经七书》颁行后,备受世人关注,注家蜂起,先后出现了几十种注释本,有宋朝施子美的《武经七书讲义》,明朝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黄献臣的《武经开宗》,清朝朱塘的《武经七书汇解》、丁洪章的《武经七书全解》等。

  兵家学派常识介绍 篇2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是这个时代的主体,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是政治、军事、经济等综合国力的较量,特别是战争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敏感因素,一个诸侯国战争失败就可能意味着亡国。

  兵家思想的特点

  春秋末,产生了以老子为代表的早期道家,对宗教神权和现实制度是持否定态度的;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倾向于维护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但否定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以孙武为代表的兵家,是战争频繁,礼义丧失,崇尚诈术的产物。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庄子发展了道家,孙膑、吴起、尉缭发展了兵家,此时其它的重要学派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有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等等。各家各派著书立说,阐述对宇宙、人生、社会、文化、战争、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玄”想,并对其它学派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批驳,这些学派在相互批驳、借鉴、吸收、融合中发展壮大,形成各具特色的思想流派。

  由此可知,兵家的实践性大于理论性,是王者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工具;而其他诸家是理论性大于实践性,是仁者治理国家的理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兵家的起源:

  兵家的起源及流派分类

  在春秋时期,战争频发,文化大变革的背景下,兵家作为完整的理论系统,一般认为在春秋末期,孕育于齐地,孙武被认为是兵家的创始人,他继承了先人的军事思想,在齐地武学思想的熏陶下,创造出了《孙子兵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

  兵家流派的分类,兵家也分为许多学派,如果按照兵书种类分,兵家可分为:兵权谋类;兵形势类;兵阴阳类;技巧类等。

  若按国别类分,齐国、秦国、晋国(赵魏韩),楚国、越国等都出现过兵家或者兵学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是齐国系统和魏国系统。齐国系统的代表作有:《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而《吴子》、《尉缭子》则属于魏国系统,《孙子兵法》属于吴国系统;此外还有《王孙》、《兵春秋》、《兒良》、《丁子》、《李良》这些不知国别的著作。

  目前公认的兵家流派分类为:齐、魏两大系统,五个流派,主要有:

  司马派:代表人物为穰苴,代表著作为《司马法》、《司马穰苴兵法》,它们继承“仁本”精神,结合战争形势和时代发展的变化,重视军礼、军法,在对外战争上,主张慎战和积极备战。

  《司马法》并不是讲权谋、讲技巧、讲战争形式、讲阴阳一类的兵书,它主要内容更是侧重于军事编制,军队礼仪,军事训练以及军事典章的汇编,这本兵书到了战国末期,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了,很多内容被逐渐淘汰,但也有很多内容被吴起、穰苴、孙武等人所继承。

  孙氏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孙膑、庞涓等,代表著作有《齐孙子兵法》和《吴孙子兵法》,这个兵家学派,齐思想主要以齐国地域军事、兵学文化熏陶孕育而成,还带吴楚等地兵学文化特征,崇尚权谋,善于诈伪。

  孙武兵法的主要传承者是孙膑,虽然庞涓没有著作传世,也就没有理论建树,但从学术渊源上来看,庞涓可算孙氏一派,也有野史说,孙膑和庞涓的兵法是师从鬼谷子所学,这种说法并没有被司马迁所采纳,是站不住脚的。

  吴氏派:吴起,尉缭为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吴子》、《尉缭子》;吴氏派在思想上表现出与儒家、法家合流的倾向,以魏国的战争为核心内容,结合魏国国情和时代特色所作。吴起、为了两人也都带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他们强大依法治兵的同时,要以仁带兵。《吴子》也是一本伟大的军事兵学著作,可以与《孙子兵法》相媲美。

  太公派:代表作很多,有《六韬》、《黄石公三略》,这个兵家学派基本完全继承了姜太公的军事思想,还变现场明显的黄老道家思想。其中《六韬》是一本兵家的集大成之作。

  稷下派:创始人为管仲,代表作《管子》,《子晚子》,其中《子晚子》所表现出的思想学派倾向与《司马法》很相似,他们都带有浓厚的杂家流派色彩。客观地说,

  稷下派兵学理论缺乏完整性和严密性,但有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主张,他们善于根据自然规模、战争规模、以及敌我情况,执行详细的作战计划和作战方案,并且能根据战争形式的变化而改变战术。

【兵家学派常识介绍】相关文章:

戏曲常识介绍05-27

京剧行话常识介绍05-27

简历制作常识介绍03-06

餐桌礼仪常识的介绍02-18

面试礼仪的常识介绍12-27

官兵家属慰问信11-30

给新兵家长的慰问信02-06

官兵家属慰问信01-21

论中国数学派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