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

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21-02-13 08:25:30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与治疗

  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与治疗【1】

  【摘要】目的: 探讨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10例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共10例,男6人,女4人;年龄30-52岁,平均42.3岁;以胸部局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单骨型9例,多骨型1例;单根病变肋骨切除9例,两根病变肋骨切除1例。

  结论: 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少见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CT有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诊断;外科治疗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采用手术治疗10例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名骨纤维结构不良,此概念首先由Lichtenstein于1938年提出,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骨小梁被纤维组织逐渐取代为特点的良性骨病;全身骨骼均可以发病,肋骨为好发部位之一。

  现报告我院收治的10例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并探讨其诊治方法。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为我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0-52岁;病程10天-10年,平均20.1个月;本组均无明显的外伤史;有症状者(胸部疼痛)8例,无症状者2例;体征(可触胸部局部隆起或包块,伴或不伴有触痛)阳性者4例,阴性6例;单骨型9例,多骨型1例,无合并Albright综合征者;病变左右侧各5例,共11根肋骨受累,病变长度为(4.6±1.7)cm;病变行X线检查2例次,CT9例次,ECT3例次,MRI1例次;表现为均匀膨胀4例,囊状膨胀5例,骨硬化改变1例;ECT均提示骨代谢异常。

  1.2治疗方法:10例均在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手术治疗,行单根病变肋骨切除9例:病变肋骨及上一肋骨下缘、下一肋骨上缘间的软组织;行两根病变肋骨切除1例:病变肋骨及上一肋骨下缘、下一肋骨上缘间的软组织;术中放置胸腔引流管2例,局部放置橡胶引流条8例。

  2结果

  术后均无反常呼吸,全组无死亡。

  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抗感染、局部换药治愈。

  术后4例出现胸腔积液及积气,经胸腔穿刺抽液抽气治愈。

  术后住院7-35天,平均14.4天。

  随访8例,随访时间3月-10年,均未见局部复发、恶变。

  3讨论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最初由Lichtenstein于1938年提出,全身骨骼均可以发病, 颅面骨、股骨、胫骨等为好发部位;肋骨为好发部位之一,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名肋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临床上少见且病因不明的肋骨良性肿瘤。

  基本病理改变是正常骨质和骨髓腔逐渐破坏、吸收并为病理性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1]。

  发病机制不明,一般认为属发育缺陷,也有认为与局部感染或损伤后的特殊修复反应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基因突变有关[2]。

  按其病变的范围及有无合并的内分泌障碍,可分为:单骨型(monostotic),多骨型(polyostotic)及Albright综合征。

  男女均可发病,有文献报道女性多于男性,本组例数较少,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较轻,本组平均年龄42.3岁。

  多有局部症状,本组8例以胸痛就诊,2例体检发现局部肿块;体征多不明显,本组体征阴性者6例。

  左右两侧发病几率均等,多发生于4-9肋。

  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在X线片或CT上可表现为均匀膨胀,囊状膨胀,骨硬化等改变[3,4]。

  本组4例表现为均匀膨胀,呈均匀膨胀,皮质变薄,边界清晰,髓腔增宽;5例囊状膨胀,局部膨胀,骨皮质可增厚,病变密度呈磨玻璃样改变;1例表现为骨硬化,局部肋骨呈梭性膨大的致密实体,髓腔内密度明显增高,骨结构消失。

  本组行CT检查9例次,多有特殊表现,故我们认为CT有较高诊断价值。

  ECT检查往往提示肋骨局部代谢活跃,本组3例行ECT检查,均阳性。

  本病一般结合病史、病灶部位、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不难,但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本病通常需与骨巨细胞瘤、软骨瘤、骨纤维瘤、转移癌、内生软骨瘤、嗜酸性肉芽肿等相鉴别;囊状膨胀病例需与动脉瘤样骨囊肿、囊肿性骨结核、骨软骨粘液性纤维瘤等引起的肋骨囊性膨胀性病变相鉴别[5]。

  本组4例术前分别诊断为骨巨细胞留、嗜酸性肉芽肿、骨囊肿等,故术前应注意和常见的肋骨良性肿瘤鉴别。

  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切除整根肋骨及上一肋骨下缘、下一肋骨上缘软组织;对多骨型者,切除范围往往较大,必要时特殊材料修补胸壁缺损。

  本组9例行单根肋骨切除、1例行两根肋骨切除,同时切除肋骨上下缘软组织。

  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其复发率低、预后较好;本组随访8例,随访时间4月-10年,均未见局部复发、恶变。

  参考文献

  [1]刘宏旭,李玉,赵惠儒,等. 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9(5):395-397.

  [2]姜学东,刘长浩,刘宏旭,等. 21例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分析[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7):552-553.

  [3]徐德永,曹来宾,徐爱德,等.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附61例分析) [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0,9(4):190~192.

  [4]刘德斌,李志平,关景丽. 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709-710.

  [5]张惠箴,蒋智铭,陈洁晴,等.纤维结构不良的形态学变异及鉴别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4, 20(2):139-143.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诊断【2】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I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22例颅面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对患者的CT及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中单骨型12例,多骨型10例,CT表现为磨玻璃状及丝瓜络状;MRI表现为T1W1、T2W2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结论:CT及MRI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较高,对病变内小软骨结节形成显示敏感;MRI能清晰显示病灶与髓腔的分界及软组织受累情况,可评价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骨纤维异常增殖;诊断价值;颅面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B)又被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以骨纤维组织发育紊乱、组织变性为特征的肿瘤样疾病,全身骨骼均可发病[1],以四肢骨最为常见,颅面骨较少见,临床上可致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及病理性骨折,占我国骨肿瘤样病理损害的第一位,本文介绍我院收治的22例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资料,并对其CT及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 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22例颅面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在12~56岁之间,平均25.5±4.7岁,以颅面部肿物或局部隆起就诊者8例,以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就诊者6例,以听力或耳鸣下降就诊者6例,以头痛、鼻堵就诊者2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CT检查应用Siemens Somatom Pius4CT扫描仪,以听眦线及其垂直线为横断面、冠状面进行扫描。

  横断面采用螺旋扫描,层厚根据检查部位选择,视神经管CT层厚为1mm,鼻窦CT层厚为3mm,眼眶CT层厚为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