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感知大海的躁动

时间:2017-06-23 14:00:01 随笔 我要投稿

感知大海的躁动

  我莞尔一笑,扪心自问:吾贵也?愚也?想知道下面,请阅读下面

感知大海的躁动

  感知大海的躁动【1】

  初识蓬莱缘于小学时一节语文课,老师讲海市蜃楼成语,说“东海有仙岛,名字曰蓬莱,夏秋若适时,阁楼阅海市”,对蓬莱仙阁有了懵懂认识。

  后来偶读苏东坡《海市(并叙)》,文中有“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绝句,更添幸会蓬莱的欲望,但真正登阁凭栏已是不惑之年的事情了。

  丙戌夏,“五一”黄金周我到东北“兜”了一圈,七日晨下大连到烟台的轮渡,直奔蓬莱。

  初夏的天气非酷热,但骄阳脾气燥灼。

  我不屑景区里其他的“小喽啰”,只求捷足丹崖云巅,依楼临风,一睹仙景为快。

  大自然的造化真的是非人力所及,苍茫大海怎么就揉捏出个绝壁临空,揽涛踏雪,呼凤纳云之所,远眺那五彩画峦之上,蓝天流霞,烟碧蒸蔚,灯塔窈袅,金甍扬臂,萃郁拥宇,垛堞栉曲,水映山色,斑驳陆离。

  在人丛中穿楔,在汉帘后催步,在柱檐下举目,盈盈一水间,息息风华奇。

  刚才还是一幅立轴油画,瞬间铺展为旷阔长卷,浮波涌金,霁河横银;雾陈烟绕,山远岛近;白鹭交舞,花浪鱼遁;舰艇逐日,溟旻氤氲。

  仰而望之,身欲鹏翔;俯而瞰之,足鳌潜沉;转而视之,楼台连襟。

  端品仙居斐名蓬莱阁,双层木构,重檐八角,立柱环廊。

  虽不及滕王阁瑰丽,却显温雅敦厚;少许岳阳楼浪漫,但著布乡娟秀;逊色了黄鹤楼的宏伟,独禀仙风道俅。

  偎堞凝思,吕洞宾、张果老诸仙飘然海上,那是人人渴望成仙的年代。

  此处应是当年齐桓王的领地,但霸主已去,王威不复。

  初唐四杰的骆宾王也曾临此,《蓬莱镇》诗有“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绝句,可想彼时这里遍野蓬莱吗?

  叹息文豪苏东坡,仅来登州做了五天府官,够短的了!可笑大宋任用干部也真随意偏颇,但子瞻却留下了佳作《海上抒怀》: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

  旧闻草木皆山药,欲弃妻弩守市阔。

  雅志未成空自叹,故人相对若为颜。

  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凫去莫攀。

  举目远眺,仿佛看到秦始皇车马滚滚红尘而来,敢笑君王不自量,寻药不成崩野外。

  侧耳听风,正是汉武帝驾六御乘,丹崖断处,躬身匍匐,祈求不老长生。

  度步在望海楼间的廊道上,我叩问立于仙岛巨膀、建于清顺治年间的灯塔,你给人间指明了什么呢?气节?也是!勇士田横宁死不降,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声名远扬!再问,你可看到了甲午海战的风云?洞悉日本列强的狼子野心?也许,你什么都知道,却无力擎天,与中华民族一起饱尝了贫积的苦难。

  城头上那“海不扬波”的匾额被日寇侵华的舰炮击穿,希望在国运衰微的阴影中破灭,又是经年的抗倭绝唱。

  “海市啦!海市啦!”

  正在追忆中惆怅,听到欢呼向远方望去,一抹淡淡的、隐隐的弱彩飘缈海上,慢慢地着了少许青黛,浮于碧烟带波;那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峦之上,房连舍,楼接宇;乜斜丽景皴笔,画之端,船吻车,塔比树。

  少顷,那山巅,画眉再显一若隐若现的楼印厦影,令人拍案惊奇的是,这些剪影在你的睽睽之下徐徐移动,眼前的海鸥在飞,轮船在弋,一时迷离双眼,竞不知是鸟飞?还是船行?是山移?还是楼动?

  莫不是脚下的蓬莱潜移?下意识震震脚板,还是云里雾中。

  痴愣愣不知多长时间,移步换景,闻一对恋人私语:

  “人说游蓬莱看到海市蜃楼者为贵人唉!”美女娇嗔。

  “您是千金吗,当然言贵啦!”帅哥调逗。

  我莞尔一笑,扪心自问:吾贵也?愚也?

  转念一想,勿相贵贱,蓬莱行,悟其多。

  随在手机上录阙打油诗为记:

  八仙福地显蓬莱,春秋霸王时风采。

  秦皇汉武嗟落土,田横五百今安在。

  戚军痛击鬼倭寇,甲午风云复再来?

  海市蜃楼尽华象,笑看人间功利台!

  云水禅心【2】

  天公微亮,月华渐衰,一夜风雨,几许惆怅。

  人到中年,思虑困顿的东西有很多,到底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名利场也翻驰过,情爱里也追逐过,有些得到了,有些失去了,这时闭眼静静宁想,这些名利情爱,是这一生人在世真非要有不可么?

  雨打芭蕉点点,叶落小径稀稀,这世间有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在那眼眸一睁一闭之间,随着天边白云瞬息。

  人活着为什么不幸福,因为我们都在不停的做加法,本以为拥有的越多,自己就越幸福,但是结果呢?拥有的.越多,所付出的必然越多,所肩负的亦多。

  那么多的东西强压在两只孤零零的肩膀上,你又怎生得幸福呢?

  人生在世,所要追寻的幸福,应该是为自己做减法,减去本不该让自身承受的一切,那些功名利禄,那些爱恨情仇,那些生不带来死亦带不去的东西,那些困惑内心的东西,那些阻止内明的东西。

  名望、权利、金钱、美女,都如梦如云,如那天边的一道弯虹,转瞬即逝了。

  这些水月镜花过后,你还是你自己,你的病痛、疾苦没有人能代替你,你的生老病死亦没有人能为你承受。

  道法自然、佛法万千,古老的哲学早已为我们指明了前路。

  翻开《心经》第一句便告诉我们该如何获得内明,“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告诫弟子舍利子说:“要想得到智慧,去到彼岸,最终涅槃,就必须将形象、情欲、意念、行为、心灵这五蕴都看成是空的,这样就能将一切苦厄置之度外。

  那什么是空呢?观世音菩萨接着告诉舍利子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什么事色呢?世间的一切都称为色相,这些色相都是空,都是虚幻,都是烟云,情欲、意念、行为、心灵也都是一样的,这些都是空的啊!但是把这些都看罢还不够,观音菩萨又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到最后“无无明尽,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到最后做的一切法都是空的,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没有老和死的尽头,没有痛苦和幻灭,不用智慧去强求,所以得到与否都不重要,最终便能远离颠倒的梦想,达到彼岸世界。

  再看《金刚经》,它更是把空的智慧说到了极致,佛对弟子须菩提说:“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往色生心,不应往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心要清净无为,不应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动心,这样才能得到解脱。

  就像经文结尾所说那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就是佛法的智慧,它告诫世人,想要得到幸福,想要解脱苦厄,就是把一切看空看淡,摈弃那如风如云的东西,让心抛开尘世的纷扰,没有欲望的索求,就不会有求而不得之苦,更不会有为了得到而不择手段之祸,没有情欲的占有,就不会有生死分离之痛,更不会有吵斗爱恨之恶。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过如那滚滚奔流的潮水,只有置身其外,才能看清事相。

  再如道家所说的上善若水,儒家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都是让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内明之道,这些道不是现代那些所谓成功学的心灵鸡汤,而是让人宁心静气,安然处世,内心升华,解脱苦厄的真谛学问。

  老子的《道德经》开头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说说出来了那就不是道了,道它是非常变之道。

  然后在下文又接着说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脱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他告诫我们要适可而止,要含藏收敛,不然锐势必定不会久长,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然而最让人痛苦的是你有开门的钥匙,却不舍离红尘繁芜,去打开那解脱众生的大道之门。

  因为我们是混沌世人,是愚昧众生,对于那些上古儒释道圣人们的苦口婆心,我们却听而任之。

  可能我们经历的不够,阅历的太少,所以还会有所割舍不去的烟云雾雨,还是我们不够彻悟,未能寻得解脱。

  其实,心淡了、神静了就好了,正如《大学》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能得什么?能得一个淡泊安然的心态,一个万法皆空的心境,一个道法自然的心灵,这样便可以如上文接下来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些上古圣贤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就是要告诉我们,人生想得到幸福就要做减法,你得到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得到了名利,失去了自由,得到了金钱,失去了健康,得到了权望,失去了自我。

  正如佛祖所说,人生最大的苦难就是总在不断的索求,不断的膨胀欲望,得不到的暗自伤神,得到了的却又不是多添负担么?倒不如减去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来换取内心的安宁,明心见性,花开成佛。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简单平淡就是幸福。

  来夜夜未眠,起身前往山间小谢,俯身对月弹琴,夜色浓泼,月华映江中,树影婆娑风流动,暗香浮袖性空空。

  指尖一曲《云水禅心》,笑问世人苍生:

  “桂花飘落月影栖,云水苍茫海潮袭。

  清风伴移,禅茶香涤,六合涛声动地摇,观心静似菩提。

  往事若梦似水依,了断红尘常空寂。

  江山粉黛,金戈铁马,多少碧血化丹心,只在门楼题记。

  家乡的老槐树(原创)【3】

  二哥打来电话,说老家的宅子漏水,一起回家修房子吧。

  想想也是,很久没有回家了,一提回家顿时思绪万千。

  老家的房子有些年代,和现在农村的小楼相比,确实有点破烂不堪,修修,也只是权宜之计。

  于是,我匆匆准备了一些吃食,马不停蹄就出发了。

  老家是博爱县的狄林村,历史记载,宋朝有一位叫狄青的大将军郁郁而死之后,埋葬于此地,后来,狄家人在此守墓,随后就形成了一个村庄。

  掐指算来,老家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只是世事变迁,狄家坟墓已不知去向,留下的只是在此世袭繁衍的乡亲父老。

  走向老家的路宽敞而整洁,过去的记忆已找不到痕迹。

  一场冬雨过后,田里的麦苗郁郁葱葱,远望,一下子就瞅到原来自家的自留地,仿佛又看见勤劳的父亲在田间耕作,只是父母已经不在,不免有些物是人非,睹地思人,两眼不觉有些湿润。

  走至村口,远远就望见了老槐树。

  老槐树不高,但粗壮有力,枝丫四处伸展,有三十个平方大,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雪雨,依然精神抖擞。

  和所有的老槐树一样,它身上挂满了红灯笼,因为,它爱它的村民,它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凡来求子、给小孩、大人看病的,它都尽量满足,时间长了,老槐树就出名了。

  树红自然事多,每年老槐树的香火很旺,成了当地的名树。

  当然,这只不过是迷信而已。

  大槐树位于村子正中央,枝繁叶茂,好心的父辈们用一堵很厚的围墙当做它的主枝干,来支撑它年迈的躯体,使老槐树能安心生长,而老槐树为了报答村民的厚爱,则是拼尽全力,抽出一条条新枝,长出一片片新叶。

  说到老槐树的来历,连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也说不出个道道来,于是,村民多次请求上边给鉴定一下,但终没有结果。

  今年初,有几个专家带着仪器来考证,左摸摸,右瞅瞅,之后,大惊失色,此树居然上千年。

  这下,老槐树真成了千年古树,千年名树,有了身份的老槐树有了许多粉丝,许多人都慕名拜访,和老槐树合影留念,仿佛触模一下老槐树自己也可以变长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