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年年有余为散文随笔

时间:2022-10-07 01:59:26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年年有余为散文随笔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在大别山区某部服役,因当时部队参加地方支工支农,与群众接触较多,人熟了,相处也就随便了。逢年过节,一些群众还邀请我们去做客。一次春节去一位老农家拜年,他非常好客,决意留我们吃饭。酒席上,菜倒不少,可就是没有鱼。一会儿,主妇端上一条用木头刻的鱼,老农介绍说,这一年他们这里几个月未下雨,塘底都干朝了天,鱼全部死光了,今年春节,见不到一条鱼,这就用木鱼代替了,为的是讨一句吉利的话,叫做年年有余。老农还乐呵呵地补充道,不瞒你们说,这条木鱼还是孩子他爷爷手里传下的哩,如今又派上用场了。开始以为这里人虚伪、守旧、落后。后来经了解,这是当地农家的风俗习惯,且许多人家还保存着类似的木鱼。由此记起,小时候有一年春节,我和父亲到舅舅家去拜年。酒席上,我刚把筷子伸向那碗红烧鱼,父亲便轻声细语提醒我:“吃不得、吃不得!”过后我好奇地问,为什么那条整鱼吃不得?于是父亲便告戒我,这碗整鱼其实是来客人吃酒时端出来看的,从上年除夕一直到次年正月十四都不能动,到正月十五才可以吃。由此我提醒自己,以后过年时不管到哪家作客,千万不能吃人家的整鱼,因鱼和“余”谐音,表示年年有余。从那以后,凡到人家吃酒,见桌上的整鱼,我都不敢动。

年年有余为散文随笔

  整条鱼不能吃,实际上这是供客人看的“看菜”。这个习俗源于何时,我无从考证,只知道它是祖辈们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至于这“看菜”习俗能否产生像祖辈们所期盼的神奇效果,我渐渐产生了怀疑。我想,在旧社会那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岁月,百姓家中年头年尾怕是连一条鱼都看不到(如大别山区许多农家祖传木鱼可以为证),更何谈年年有余呢?即使在那“割尾巴”的年代,每人只准养一只鸡,逢年过节端出类似一条鱼的两碗“看菜”,让宾朋一饱眼福,兴许是期盼产生望梅止渴之效。以此说,“看菜”实际上是从苦难和贫穷中脱衍而来的。改革开发以来,这些年的日子毕竟好过多了,只要一进腊月,哪家屋檐下不是挂着成串的鸡鸭鱼肉等咸货?按说,类似整条鱼不能吃的“看菜”理应从观念上、餐桌上消逝。然而,令我诧异的现象又出现了。近两年春节,我有幸到一些战友和同事家里聚会,餐桌上大盘小盘的美味佳肴堆得如同宝塔一般,令人云花缭乱,手中的筷子不知伸向哪盘是好。酒过三巡,我们连连道谢,连连感叹,连连声称:够了,够了!可女主人却还在厨房不时挥动着炒勺,执意献上她的最后几道拿手好菜。记不得究竟上了多少道菜,只知道不少菜已成了实际上的“看菜”,谁也顾不上动一筷子。

  酒足饭饱之余,我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年年有余啊!

【年年有余为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为心写诗》10-08

与时间为敌的散文随笔10-13

经典散文随笔10-26

心情散文随笔11-04

高中散文随笔02-09

名家散文随笔02-10

秋雨散文随笔02-11

过客散文随笔02-11

相处散文随笔02-11

忧伤散文随笔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