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锯锅匠的随笔散文

时间:2022-10-10 01:42:28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锯锅匠的随笔散文

  “锯锅喽——锯盆喽——锯锅喽——锯盆喽——”儿时在大街小巷里一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便知道这是锯锅匠来了。从记事起,我就认识了锯锅匠。

锯锅匠的随笔散文

  提起锯锅匠历史渊源来,我也不知道其究竟起源于何年何月,只听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锯锅匠,专门修补铸铁锅和大缸陶器和粗细瓷器之匠人,就是千百年来延续着的一种手工维修行当,走村串乡,游走于大街小巷,以锯裂璺漏水的铸铁锅、缸、盆为业,维持生计,养家糊口。千百年来,这个行当长盛不衰,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锯锅匠着着实实地红火了一阵子。

  红火的原因,是因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各家各户大都使用大铸铁锅做饭,有时不小心,用力过大就会铲漏了锅,烧火时忘添水烧干了锅是常事,慌乱中再急着倒上凉水,锅就会炸裂成璺,而不能用了;居家过日子,哪家的盆盆罐罐都很多,且大多都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用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打碎了,有时让孩子给摔碎了。在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挣一分钱都不容易,买口新锅负担较重。那时的人穷惯了,都很过日子,就连打碎的盆儿、缸儿、罐儿,也左端祥右端详,看着碎得很轻,有的只是裂了一道纹,扔掉就觉得怪可惜的,一般都不舍得扔掉的,不到非买新的时候,谁也不肯花钱买新的,都是花几毛钱修补修补凑合着用。张三家是这样,李四家也是这样,这样一来,锯锅、锯盆、锯罐、锯缸、锯瓮的锯锅匠自然就多了起来,所以这个行当很是兴隆。

  锯锅匠来了,只要他放开了喉咙“锯锅喽——锯盆喽——”那么一嗓子吆喝,各家各户的女主人就会从家门口探出头来,一看是“箍路子”来了,就赶紧回家去取要锯的盆盆罐罐,待“箍路子”师傅把盛工具的车子放好,围上油布似的腰布,各家各户就把要锯的盆盆罐罐都拿来了,有的还会搭讪着:“师傅好长时间没来了,俺家的盆打坏了,一直等着您来锯呢!”锯锅匠忙说:“正赶上秋忙,在家忙活了些日子。”有的也接上了话茬:“您锯锅锯得真好,俺家的锅锯了好几年了,还一直用着呢!”锯锅匠笑道:“只要不嫌弃就行。”

  话说着,锯锅匠就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眯缝着眼,一一端详着要锯的盆罐什么的,损坏的程度,用大号或小号的锯子,用锯子的数量,以每个锯子多少钱,核算出总共多少钱,双方再谈好价钱,大约什么时间来取,锯锅匠就开始锯锅、锯盆了。

  锯锅匠坐在马扎子上,两手把腰布往膝盖处一扯当作围裙,先用小刷子把要锯的盆、罐刷干净,用绳子捆绑好,再用两腿夹紧,开始用摇钻在盆罐上钻眼,一般在裂纹两边平行地钻两个眼,再从上到下计算着竖着钻眼,钻好了眼,就用小铁锤顺着眼轻轻地钉进去,再往锯子眼和裂缝处抹上石灰什么的,防止漏水,按照这样的程序,一会工夫,一个个盆盆罐罐就锯好了,就算修旧如新了。

  锯锅匠,在我老家通常都叫“箍路子”。在离我老家五里的村子里有个锯锅匠,常常到我老家的门前锯锅、锯缸、锯盆。“叮呤当啷……叮呤当啷……”“锔盆、锔锅、锔大缸喽——锔盆、锔锅、锔大缸喽——”随着那清脆的小铜锣声响,村口由远及近传来了锔锅匠一阵阵嘹亮的吆喝声。“锔锅匠来啦!锔锅匠来啦!”街上玩耍的孩子们欢喜地呼叫着、奔跑着、追逐着……

  只见刚刚走进庄挑着担子的锔锅匠,不过五十来岁,中等身材,一身破旧的粗布衣,膝盖、臀部、肩膀上的补丁分外显眼,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毡帽,周围卷起的帽檐儿都破了边儿,黝黑的脸膛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像即将干枯的树皮一样,显现着岁月的沧桑。锔锅匠笑呵呵地挑着工具箱走来,扁担颤悠悠的,“咯吱咯吱”唱着小曲儿。前边的柜子有四层屉,装着各种工具,后面的柜子装有火炉风箱;两个工具箱随着扁担的颤悠而颤悠着。木板条上挂着两条细长的铜链子,吊着一个小铅锤儿和一面小铜锣儿。可能是因他长得矮的缘故,人们都叫他“小箍路子”,以至于大多人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就知道那个“荆家的小箍路子”。我记得,这个“小箍路子”与众“箍路子”不同的是,自己将小推车改装成了工具车,车两边固定两个很规正的工具箱,把工具打理得整齐有序,给我的第一印象,他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箍路子”。

  这个“小箍路子”叫起来太顺口了,我其实感到了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他是出了名的手艺好,他锯的盆盆罐罐几乎人人都说好。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很聪明、很随和的手艺人,风趣幽默,能说会道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一边锯着锅盆,一边跟我祖母这些大人们拉着家常,我听了虽似懂非懂,但却令我很是敬佩。他还时常跟我们这些孩子们开开玩笑、说说笑话,引逗得我和小伙伴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郎朗的笑声,打破了村子沉寂的长空。有时还会给我们讲段精彩的故事,把我们引入故事的世界里,虽然现在故事的名字和大多情节都忘记了,而他讲故事的神态却清晰如昨。现在想来,这个“小箍路子”是有心之人,他在利用那“三寸不烂之舌”拉着家常,说着幽默风趣的故事,看似说的是生意之外的“题外话”,实则是取悦于乡村百姓,拉着生意,因此可以这么说,这个“小箍路子”可不是一般的锯锅匠。以至于过去几十年了,我仍清晰地记得这个“荆家的小箍路子”的模样。

  锯锅匠这个行当,是时代的产物。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厨房用具也步入了现代化,各种高档次饭锅纷至沓来,瓷制品、塑料制品等代替了原有的泥瓦制品,人们谁还算计几元钱的东西,打碎了便干脆扔掉买新的,谁还会去请锯锅匠给锯起来?这样,锯锅匠就没有市场了,延续了上千年的锯锅匠这个行当,已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最终绝迹了,只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模糊的影子……

【锯锅匠的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精选经典散文随笔10-26

散文的随笔11-08

秋韵散文随笔散文10-26

有关散文随笔的经典散文10-26

散文d随笔06-25

随笔优美散文10-26

宠物随笔散文10-26

经典散文随笔10-26

清明随笔散文11-05

拉大锯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