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特点

时间:2021-01-06 19:35:22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特点

  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特点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特点

  摘 要: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女性艺术形象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就已有体态动人的妇女形象,至今,女性仍作为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被生动地表现着。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中国画中被称作“仕女画”。

  早期的绘画,题材分科没有细目化,女性形象揉杂于人物画的创作中。

  随着画作中女性形象日益成为主要的表现对象,以女性为题材的画家队伍日益壮大,逐渐在人物画科内建立起一个专门表现女性生活的分目。

  尽管,画面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

  仕女画的画家们则更是在其作品中寄托了对于“美”的向往。

  他们按照自己心目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而“美”的标准又因时而异,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

  因此,了解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时代特点,有助于仕女画的研究与鉴定。

  关键词:古代艺术;女性绘画;时代特点

  中国古代悠久的绘画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其中,不乏有各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出现。

  魏晋以前的卷轴仕女画今已无存,我们所能见到的迄今最早的“仕女画”是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

  在这幅帛画中,出现了以为战国时期的女贵族。

  她虽然身材窈窕、衣着华丽,面部表情却显得十分肃穆。

  再参看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中所绘女墓主的形象,她年纪稍大,体态肥硕,虽然在外形上与《人物龙凤帛画》中的女人大不相同,但也是一幅尊贵冷峻的样子。

  为何这两幅帛画中的女人都显得如此庄重严肃?因为魏晋以前,中国绘画尚未进入自觉状态,这类帛画的创作多是带有明显巫术礼仪性质的。

  它们被应用在丧葬仪式过程中,起着某种神秘的作用,比如是引魂升天,或是作为死者的符号代码等。

  这样庄重严肃的用途决定了这类帛画中女性形象程式化的肃穆。

  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

  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世间传说。

  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带有理念化色彩的女性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女性外在形体的表现,张扬出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从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中对洛水女神的描绘,可见典型的魏晋美女瘦骨清象,气度高古的风姿。

  洛神面型椭圆,眉目清秀,体态纤丽淑婉,轻盈修长。

  她没有因在洛水边与曹植巧遇而显现出欣喜欲狂的神态,也没有因与曹植离别而流露出伤感悲愤的情绪,她绐终以淡泊平和的表情面对事态的发展,从而成功地昭示出洛神超凡脱俗的高逸美,这种美与魏亚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画家们以积极入世的行乐观密切地关注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尤其热衷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

  张萱、周昉是这一时期著名的仕女画家。

  周昉笔下的《挥扇仕女图》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画家在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这种美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而备受瞩目,并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继唐代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在仕女画的创作上,即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又有所变革。

  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笔下的女伎与唐代的仕女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歌伎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

  阮郜《阆苑女仙图》中仙女们修长的身材更是越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一改唐代即使画仙女,也始注重表现女性身段线条的曲线美及娇媚之姿。

  宋代作为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时代。

  在仕女画的创作上承袭了唐、五代兴盛之势而又有所创新,尤其是在题材方面,其表现范围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宽泛地步。

  除宫廷贵族妇女、神话传说中的女子仍被描绘外,生活中最低层的贫寒女子也开始为画家们所关注,如王居正《纺车图》中的女性,她们与晋代顾恺之、唐代周昉笔下的仕女相比,没有娇美的相貌、诱人的身材、华丽的服饰及尊贵的地位,她们仅是生活中最为普通的农村妇女。

  衣裤迭经补缀的老妇面容憔悴动作迟缓,艰辛的生活令其相貌充满沧桑感。

  作者以写实的艺术手法不加美化地表现她们,意在赞扬她们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及朴实无华的个性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她们贫苦生活的同情。

  图中反映了宋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人物造型严谨,形体比例准确,体态生动自然。

  元代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时期,特殊的社会目前状况和民族冲突,令画家们避居山野,倾心于抒发隐居情怀的山水画创作,由此而导致元代仕女画呈衰退之势。

  画家们在题材的选取上,没有继承宋代积极地表现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下诸多女子的传统,而是,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在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寻找表现题材,人物造型上则继承了盛唐人物“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遗风,如周朗所绘《杜秋图》中的杜秋,她与周昉《挥扇仕女图》中的人物形象相仿,既圆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

  躯体丰腴肥胖并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住了女性腰身的曲线美。

  明代是封建社会的政权稳定时期,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获得极大的发展。

  在题材上,除肖像外,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

  人物的造型由宋代的具象写实逐渐趋于带有一定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

  仕女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尤其,他们怡情于亭台之间,身着贴体紧身的明服,更增强她们体姿的修长与典雅的风致。

  明代作为仕女画的艺术成熟阶段,这时期,不仅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仕女画家和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而且在表现技法上亦丰富多彩,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如吴伟的《武陵春图》代表了明前期白描仕女画的最高水平。

  武陵春以细匀的淡墨线绘成,画面清雅、秀润,更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弱文静之气。

  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代表了淡彩仕女画的最高境界。

  人物以朱砂粉白为主调的浅彩设色,表现出女神温柔娟秀的美感。

  仇英的仕女画有“周昉复起,亦未能过”之评。

  其《贵妃晓妆图》,充分地展示了他工笔重彩仕女画的深厚功底。

  图中所塑造的杨贵妃及宫女虽然是唐代宫苑仕女,但实际上她们已完全是明代文人心目中理想美女的形象。

  她们修颈、削肩、柳腰与周昉笔下曲眉丰颊、短颈宽胸的宫女有着全然不同的审美意趣。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仕女画发展至此,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诸表现题材之上的至尊地位,正如,清代高崇瑞《松下清斋集》所言“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贤妇、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梁红玉等皆拥有着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暗然神伤的小家碧玉般韵致等。

  因为,不论是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还是文人画家改琦、费丹旭等,均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为他们的审美追求。

  这种程式化“病态美人”状,直至海派画家任颐等人的出现,才有所改观。

  画家们热衷于女性形象的创作并不表明对她们人格的尊重,女性只不过是被用来展示的艺术观赏品而已。

  因此,女性题材画在清代画坛中的地位的提高,折射出来的却是女性社会形象的日益低落。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好比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色。

  观照她们能使我们窥见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演变轨迹。

  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不断出新的话题。

  我相信通过从各个角度不断的深入、不断扩展的研究,我们对这一领域还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古代的仕女,终将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向我们讲述有关她的更多故事。

  参考文献:

  [1]廖雯.绿肥红瘦—古代艺术中女性形象和闺阁艺术[M].重庆出版社.2005.

  [2]史琦.浅析中国绘画中的“女性艺术形象”[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7. 174-174.

  [3]王巾.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J].跨世纪.2008.16.11.

【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特点】相关文章:

浅析《春香传》中的女性形象02-01

当代广告中的女性形象06-20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观的形成12-25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06-01

《紫色》中家庭视角下的女性他者形象分析02-13

周瑜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变迁07-07

狄更斯小说中女性形象02-04

香港怀旧电影中女性形象生成的社会语境05-10

古代文学在陶瓷装置艺术中的运用07-07

楚辞中的古代建筑艺术文化研究论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