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传统文化怎么学论文

时间:2022-10-08 02:59:54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传统文化怎么学论文

  摘要:

关于传统文化怎么学论文

  现在很多地方说家庭教育,都会拉上传统文化,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是得珍惜,但里面也有很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成分,不能照搬。针对其中大家关心的问题,“最家长”采访了刘德水老师,听听刘老师怎么说。特别介绍一下:刘德水老师不仅是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也是知名文化学者,经常给学生和家长讲传统文化,广受欢迎。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Q:很多地方很重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刘老师对此事怎么看?是需要恪守旧的孝道,还是新时代有新的解释和做法?

  A:“孝”,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孝”,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善事父母者”。对父母好,即使从今天看,当然也是一种好品质。但应该看到,这种伦理观念是与过去中国传统社会相适应的。

  传统的农耕社会是经验型社会。举个例子:天旱,看到地里的庄稼打蔫儿,年轻人忙着浇水,老人看看天,计算一下,说:别忙,不出三天,就会下雨。年轻人不听,浇了;过三天下雨了,结果庄稼都涝了颗粒无收。老人的地没浇,丰收了。这就是经验创造价值。正是因为经验可贵,传统农业社会便逐渐建立起了“尊老”的观念,扩而大之,成为“尚古”的传统。

  从另一方面说,人老之后,就干不动庄稼活了,需要年轻人反哺。而传统小农经济,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也必须要“孝”。

  但是,“孝”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就是所谓“愚孝”:唯老是尊,唯父母之命是从。年轻人的创造力被压抑、限制。

  当今社会的特点是:财富、价值的创造来自“创新”,经验反而常常成为创新的桎梏。这也是当前出现大量亲子矛盾、代际鸿沟的主要原因。

  传统社会中“孝”的基础已经消失。年轻一代对老年的反哺,由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更多要由社会来承担,因此,要建立起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来代替过去家庭养老。

  这种社会客观现实,必然对传统的“孝文化”带来巨大冲击。我们在强调学习传统、继承传统之际,不认识到这一点,一味强调机械地照搬,甚至要回到过去,“恪守孝道”,把这当做“继承”,是不行的。

  当然,我并不反对孝顺父母,亲子之间的和睦、其乐融融的情景,无疑是世间最美的风景。我只是说,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孝要有新的内容。

  从另一角度说,父辈要想让子女孝敬自己,则更应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让子女孝敬的资格,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失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有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所以,我认为,开展“孝”的教育,主体应该是父辈,而非子女。如果天天对着孩子喊孝,让他们做这做那,苦口婆心,怕是南辕北辙吧!

  Q:“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仁者爱人”“孝亲尊师”“朋诚友信”等等这些传统观念适合当今社会吗?

  A:“仁者爱人”“孝亲尊师”“朋诚友信”这些观念,就人生观、行为观、处世观层面看,泛泛地说,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就具体的教育来说,最重要的还得看生活中具体怎么灵活处理。比如,什么时候要“爱”,以及对什么人“爱”。孝亲尊师,是不是绝对服从?什么时候要独立思考,什么时候要听取亲人、师长的意见,怎样把这些融通到一起?诚信是不是绝对不说假话,什么是善意的谎言?

  一味地用一些说教大道理去充实教育的实践,往往收不到什么好效果。我们过去教育中此类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至于“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样的观点,确不敢苟同。强调立德树人,是对的。但是把德与财对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有德者也可以有财,无德者未必无财。

  这连孔夫子也不否认。他说:“富贵而可求,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你看,他并不反对富贵,也不反对追求财富。金钱,不过是商品交换中的等价物而已,与“德”的高下,根本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孔子只是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反对的是用“不义”这种不正确的方式去追求金钱财富。我们不能把手段的不当,归在结果上。

【传统文化怎么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学论文提纲怎么写10-26

论文怎么发表08-21

哲学论文怎么写10-19

论文提纲怎么写的11-13

论文提纲怎么写11-13

论文的摘要怎么写11-13

论文的致谢怎么写11-14

论文评语怎么写11-11

论文的总结怎么写11-09

怎么自己学英语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