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情态体系功能语言学考究

时间:2020-12-09 18:42:50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情态体系功能语言学考究

  情态是介于绝对的断言与否定、规定与禁止两极之间的意义;主观性是功能语法情态的一个基本特征。

  情态体系功能语言学考究

  本文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理论探讨4个问题:(1)情态与极性的关系;(2)功能语法中情态的基本特征;(3)能力/潜力性情态在情态系统中的归属;(4)经常性情态是否应当划分为情态类型。

  1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

  以Halliday(1994/2000,2004/2008)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 能。

  其中,人际功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协商关系,即说话人运用语言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达观点与态度,影响他人态度或行为的功能。

  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和情态实现。

  情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和提议的判断和态度,涵盖“是”和“否”之间的意义领域。

  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化(modalization)和意态(modulation)。

  情态化指在以交换信息为语义功能的命题中,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和经常性的判断,包括可能性(probability)和经常性(usuality)。

  意态指在以交换物品或服务为语义功能的提议句中,说话人对提议的态度,包括义务(obligation)和意愿(willingness)(Halliday2008:147)。

  情态化和意态有高、中、低三个值(Halliday2000)。

  Thompson认为情态值表明说话人对命题或提议有效性的承诺:说话人可以对命题的有效性表示较高或较低的肯定,如Itwill/mayrain,或者施加较高或较低的压力使其他人完成指令(Thompson2004:69)。

  情态意义的体现由情态的取向系统决定(Halliday1994/2000:357-358)。

  情态取向表明说话人涉入命题的程度,分为主观取向和客观取向。

  主、客观取向与显性和隐性表达结合形成4种情态取向: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

  显性主观强调主观性,显性客观创造客观性,两者主要由小句体现,是情态隐喻式的表达。

  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是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前者主要由情态动词、后者主要由情态附加语实现,是情态一致式的表达。

  2情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考量

  2.1情态与极性

  在功能语法中,情态的定义与极性密切相关。

  情态涵盖“‘是’和‘否’之间的意义领域,是处于肯定与否定两极中间的领域”(Halliday1994/2000:356)。

  极性(polarity)指“在肯定与否定之间的选择,整理如is/isn’t,do/don’t”(Halliday1994/2000:88)。

  英语极性由限定成分体现,限定成分由时间助动词或情态助动词表达,它们有肯定和否定两个形式:is/isn’t,do/don’t,can/can’t,must/mustn’t等(Halliday1994/2000:88)。

  限定成分是肯定或否定,极性是限定成分除时态和情态外的一个基本的伴随特征。

  Halliday对情态的阐述表明,情态词是位于肯定与否定两极中间领域的意义;同时,依据Halliday的极性定义,情态助动词作为限定成分有极性特征,它们有肯定和否定两个形式。

  那么,情态的肯定与否定两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情态助动词的肯定与否定形式能否成为小句意义的肯定与否定极点?极性在功能语法中是否存在两种解读?

  首先,从情态的分类来看各类情态与极性的关系。

  可能性情态(probability)语义介于正极itis和负极itisn’t之间,义务性(obligation)和意愿性情态(inclination)语义介于正极doit和负极don’tdoit之间。

  可见,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各类情态是处于itis/itisn’t,doit/don’tdoit之间的意义领域。

  情态之所以是这两极之间的意义领域,是因为从言语交际角度看,在命题句中,交际双方协商的是信息。

  因此,正极与负极的意义是绝对的断言与否认,正极“是这样”(itisso),负极“不是这样”(itisn’tso)。

  在断言与否认之间,说话人可以表达对所说话语可能性的判断,即信息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是这样,含有这类可能性情态的小句语义总是介于绝对断言与否认之间。

  而在提议句中,交际双方协商的是行动或事件,即某事发生或不发生。

  因此,正极与负极的意义是规定和禁止,正极“做某事”(doit),负极“不做某事”(don’tdoit)。

  说话人可以施加不同程度的义务,让听话人做某事或者说话人表达不同程度的意愿做某事,含有这类义务性和意愿性情态的小句意义总是介于正极“做某事”与负极“不做某事”之间。

  因此,极性的意义指从言语交际角度而言,命题句中信息有效性的是与否,正、负极点是绝对的断言与否认;在提议句中,极性指行动的是与否,正、负极点是规定与禁止。

  情态代表说话人对命题和提议可能性或必要性的判断与观点,是处于绝对的断言与否认、规定与禁止中间地带的意义。

  其次,从Halliday的极性定义发现,极性作为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它在语法上的体现是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划分,主要由限定成分的肯定与否定形式体现。

  “一般来讲,肯定句在形式上无标记,否定要通过附加某个成分来实现,英语在动词附近附加not来实现。

  ”(Halliday2004/2008:143)这里的极性和传统语法的极性是一个概念,指语法系统中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划分。

  与传统语法的否定(negation)相比,功能语法中的极性还包括肯定形式。

  依照Halliday的定义,情态助动词和时间助动词都具备极性特征,都有肯定和否定两个形式。

  这类含有情态助动词肯定和否定形式的小句却不会成为命题和提议小句的正、负极点。

  因为不管情态助动词是肯定还是否定形式,它们表达的都是说话人对小句可能性或义务性的判断,表达的意义仍然介于绝对的断言与否定、规定与禁止之间。

  因此,情态是处于绝对的断言与否认、规定与禁止两极中间地带的意义,情态助动词的肯定与否定形式都是这两极之间的意义领域。

  极性在功能语法中存在两种不同解读:它作为一个语义范畴,作为肯定与否定的对立,在语法层体现为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区分;在小句中,极性的意义指命题小句中的绝对断言与否认和提议小句中的规定与禁止。

  2.2系统功能语法情态的基本特征

  Lyons认为情态是说话人用来表达对句子命题的观点或态度,它可能有评价功能(Lyons1977:452)。

  他区分主观和客观情态,认为主观性情态指说话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或意志与权威,而不是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报道事件的状态(Lyons1995/2000:330)。

  他认为主观情态比客观情态要常见许多,客观情态非常少见。

  Palmer(2001/2007)以现实(realis)和非现实(irrealis)区分情态与非情态。

  现实(realis)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景,能直接感知。

  非现实(irrealis)把情景描述成仅存在于思想领域中要通过想象才能获得。

  例如,Maryisathome.这是一个现实的情景,可以通过观察获得,而Marymaybeathome则是说话人的一个判断,它存在于说话人的思想领域中。

  情态属于非现实范畴。

  综观以上的情态定义,情态与事件的具体特征无关,主要表达说话人的判断与态度。

  如在命题句Sheisprobablythere中,probably表达说话人对命题“她在那里”的判断;而在提议句Shemustcome中,must表达说话人对“她来”这一提议的态度。

  Palmer曾坚持认为主观性是衡量情态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态可以定义为说话人主观态度和观点的语法化(Palmer1986:16)。

  然而,后来Palmer和Hoye却认为主观性只是认知性情态的一个基本特征,当施加的义务不是来自说话人时,某些义务性情态不具备主观性(Palmer2001/2007:75,Hoye1997:43-44)。

  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观散见于Halliday的情态定义:“说话人对所说话语的'可能性和义务性的判断”(Halliday1994/2000:75);“情态代表说话人对断言的有效性或提议的对与错的观点”(Halliday1994/2000:362);“情态是说话人在言语事件中的一种参与……通过情态……说话人表明自己的立场”(Halliday2005/20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