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基于区域优势资源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论文

时间:2022-10-08 07:16:00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区域优势资源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论文

  从基于区域优势资源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入手,重点围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开展学术交流、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探讨了生物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措施,旨在不断提高生物学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区域优势资源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论文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21世纪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和核心,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其主要内容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塑造、创新知识的积累[1]。陕西理工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汉中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其间,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和“西北小江南”的美誉[2]。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国家卫生城市。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区域自然环境与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汉中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源头,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市之一。陕西理工学院正是汉中周边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唯一一所具有硕士授予权的高校。

  十三五期间,陕西将持续推进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全面实施追赶超越战略,加速推进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对陕南各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伴随境内高速公路、铁路的贯通,汉中将进一步打破封闭,迎来突破发展新局面。特别是我校所在地汉中市深入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建设,确立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源头、中国西部高端装备制造业循环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陕甘川渝重要物流中心”的发展定位,对我校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找准发力点,在服务区域中实现事业发展将带来新机遇。如何推进内涵式发展、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如何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是包括我校在内的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

  多年来,陕西理工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3]。在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从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术交流、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探讨了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服务经济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力求为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借鉴,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依托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学是陕西理工学院长期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目前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并以“中国最大生物基因库”和 “物种分布中心”的秦巴山区的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注重各学科交叉、渗透、互补,紧密结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积极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同时依托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天麻山茱萸工程研究中心、红茶研究所、果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秦巴地区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秦巴蓝莓研究所、大鲵研究所、陕西省柑橘产业技术联盟、陕南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秦巴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院士工作站、维生素D生理与应用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较为完善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将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较好的学科特色。并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培养了一批基础宽厚、勇于探索和创新、善于解决问题、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3]。鉴于此,认真确定必修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科学设置选修课程,强调体现课程体系的学科特色。开设生物统计学、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科技英文写作、项目论证与技术分析、文献检索技巧、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促使研究生交叉思维及跳跃式思维,从而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提高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和外语的学习。因为二者始终贯穿生物学研究生教育整个过程,从文献查阅、仪器设备使用、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到论文撰写、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均发挥重要作用。

  三、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导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在导师队伍建设中,应强化导师的岗位意识,实行动态管理[4]。对导师遴选、上岗后监督和评价考核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首先按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著作、专利等科研成果取得情况、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科研成果反响、以及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及获奖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严格按条件遴选导师。在导师上岗后建立研究生指导教师业务档案,定期对其进行监督考核,包括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研究生教学基本情况、指导研究生及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果情况、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反响获奖等。从而有效监督导师队伍,保证导师队伍的质量。

  另一方面,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积极吸纳校外专业人才,先后聘任陕西朱鹮黑米酒业有限公司、陕西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城固县振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加强研究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旨在培养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

  四、积极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为实用性研发人才培养提供条件

  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政府和企业迫切地要求高校提供人才和技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共赢,高校也需要寻求社会尤其是企业的支持,某种程度上产学研的结合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重要趋势。近年来,陕西理工学院生物学科充分依托人才、科技、平台与信息优势,切实体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立足地方农业资源禀赋,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与周边企业的科研合作。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难题和困境。如与周边企业开展了《白芨种子快速繁殖及种苗技术研究》、《皂素产业废弃物种植蓝莓的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元胡与黄姜优良品种引种与筛选研究》、《汉荷牌荷叶茶研发》等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在助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而研究生通过直接参与企业横向科研项目,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和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强化其实际动手及操作能力,同时为研究生提供了参与科技创新的契机,为其就业奠定了技能培训基础,也为实用性研发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五、扩大学术交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搭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之一,是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5]。陕西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学术交流活动,把学术交流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并设置专门学分进行考核。近年来陕西理工学院以“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引进“百人计划”、“三秦学者”和国家高端外国专家等高水平人才,积极聘请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 等知名专家、教授为学校双聘教授[2]。生物学学科更是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构建开放学术环境,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一方面,先后邀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及日本东京大学、德国马普所化学与基因组研究中心、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江南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等院所的知名教授来校为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并与研究生进行座谈、交流;同时依托区域资源和学科优势,积极承办组织中国北亚热带大樱桃学术研讨会、中国博士后汉中行、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陕西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等各类学术会议。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学习、交流,有助于研究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启迪和提升思维层次,增强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对提高学校及其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六、依托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服务经济发展,努力培养研究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依托科研项目开展实验,有利于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6]。近年来学校以研究生创新项目和创新基金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服务经济发展,鼓励研究生的原始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汉中气候温润,非常适宜食药用菌类生长,该地区用于栽培生产的香菇菌株具有多样性。《秦巴山区香菇液体种生产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以香菇菌丝体生物转化量为主要指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适合香菇南山1号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利用Minitab 15软件做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出对菌丝生物转化量影响显著的因子,得到最优的香菇液体种生产的工艺条件。比之传统的食用菌菌种生产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该技术在短期内就能获得大量的菌丝体或菌种。同时,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料时,具有流动快、易分散、萌发快、发菌点多等特点,使汉中当地袋栽食用菌接种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7]。

  汉中素称“天麻之乡”,汉中天麻占全国产量的40%,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天麻中天麻素提取检测方法和加工条件及产品开发研究》首先调研发现市场流通的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大部分未能达到中国药典的要求,而进一步到各县取鲜天麻样品加工后进行测定发现各个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含量远远超过中国药典的要求,从而判定其原因可能源于天麻的加工和炮制。基于此,该项目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天麻素提取条件。优化后的方法比中国药典天麻素提取方法测定的天麻素含量提高2.12倍,可更准确的反映天麻中天麻素的真实含量,从而保证天麻药材及其制剂的品质。该法与传统加工法相比,其天麻素含量提高了43.40%,为提高天麻药材的品质和种植农户正确掌握天麻加工技术提供了依据,进而为汉中天麻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

  汉中也是国家珍稀动物大鲵的种质资源保护与人工养殖基地,并被中国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授予“中国第一大鲵之乡”称号。大鲵皮肤黏液含有的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是天然药用资源开发的宝库。《大鲵皮肤粘液抗肺癌活性成分研究》以大鲵皮肤粘液为对象,通过柱色谱法对大鲵皮肤黏液糖蛋白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分子量约为30kDa单一组分的糖蛋白。将所得黏液糖蛋白样品利用MTT比色法对A549肺癌细胞的活性检测表明,黏液糖蛋白具有良好的抗肺癌活性的作用。大鲵黏液糖蛋白的抗肺癌细胞作用,可为抗肺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福音,同时为养殖大鲵资源的综合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并且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研究生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以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主战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活动蓬勃开展。获得了知识,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除上述研究成果外,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彩色薯花青苷组分及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维生素D受体在骨质疏松症及肥胖症中的作用研究》等也荣获2015年度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二等奖和优秀奖。

  创新能力是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地方院校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和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生管理部门、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多方的不断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实效。只有立足培养单位和研究生的实际,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将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各个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改革、探索和总结,加强学科及课程体系建设,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扩大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并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真正使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上一个新台阶。

【基于区域优势资源的生物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研究10-26

区域资源校园文化论文10-10

基于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研究论文10-11

基于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管理论文10-13

基于旅游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问题研究论文10-09

基于电子商务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10-09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研究论文10-09

基于新形势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论文10-10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论文10-09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转型升级研究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