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对接与高校发展探析论文

时间:2022-08-19 20:08:39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对接与高校发展探析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对接与高校发展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对接与高校发展探析论文

  摘要:本文从当今设计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如何实现校企对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更多的接触到企业、公司的运作模式;同时在生源不断减少后,各个高校对设计教育应做出相应的改革,实现特色教学才是共同良好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设计教育校企对接反思

  中国的设计教育体系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不如艺术教育那样成熟,而到今天,综合大学、工科院校以及师范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设计专业,中专和成人教育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引导下,在制造业迅速发展后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就业市场驱动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一共有设立设计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的高校(包括高职高专)已达上千所,每年招生人数已达数十万人,设计类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特别突出,而且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如此短暂而快速的设计教育发展,中间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

  我们的教育如何办?可能是每个学校都在考虑的问题。我们每年都在说教改,今年又在说,那么,学校到底是学术性标准来定位,还是学以致用来定位是常常困扰学校办学方针的大问题。有的学校强调学术性,比如武汉理工大学;有的学校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例如湖北美术学院;有的学校更倾向把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挂钩,湖北工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教学中我们容易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人数一年少于一年,这是由于生育力开始下降。在未来的3-5年会更加明显:招生量会依旧逐渐减少。现在初中学生已经开始减少,以前上不了普高的现在全部可以上普高,今年的招生量大概在600万左右,但是今年出生率只有570万,未来的生源饱和了,学校如何体现自己的个性并与市场相结合就是当下最急迫需要面对的难题。从历届毕业生来看,只有少数学生从事了教师工作或者公务员,70%-80%的毕业生最后走向社会,还是面向了企业。以今年毕业生为例,就业率比去年差很多,并不是因为这届的本科毕业生的质量差,今年各大高校的本科毕业展览无论从效果和影响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但学生到了社会,新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未来,国家教育部可能会对设计类教育办学进行调整。一直以来,美术类的硕士都是文学类硕士,将来可能调整至艺术硕士占80%,文学硕士占20%,这样把艺术硕士单列出来以后,高校在新招学生就会更强调专业成绩,文化课相对弱化。以前更多的是院校之间的交流,院校跟企业直接交流少些。但现在院校也在与企业加强交流和联系。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创办的活动和比赛中都可以看到熟悉的商业品牌。比如说,“Wacom”杯第二届东+西国际大学生海报双年展的合作伙伴是Wacom科技有限公司。Wacom在全国八大美院挑选院校进行合作计划,湖北美术学院作为华中地区代表被选中。Wacom公司将连续四年,每年提供5万元人民币奖学金,由学校提供学生,公司将会监督被资助的学生是否合格、良好的完成学业。利用这种形式扩充学校的资源,同时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企业,可以避免学校中学习过于理论化而不擅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大高校培养学生都有差异化,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可能40-50%是共性,还有60-50%是个性,不同的学校培养不同的学生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应该是今后高校发展的趋势。因为市场是一个金字塔形状,有的学校就是培养市场性的,有的学校就是培养艺术型的,这个随着整个市场的细分不同来体现不同院校各自的特性。有共性也有个性。

  湖北省从教育资源来说是非常丰厚的,在学校数和在校生来说是非常庞大的,这么庞大的基数培养了这么多的设计师却为什么没有像深圳、广州那么大的影响。各个企业从设计的角度去认识设计的重要性也很关键。有些企业也喜欢把设计产品放到广州、深圳、北京去做,更相信那边做的好,实际上广州、深圳、北京的设计师也是中部地区过去的。如何在中间找到很好的契合点使企业愿意相信本土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确称为所有设计类教师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如果能够给学校更多的舞台,学校同时也通过跟企业的合作培养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以此达到平衡、取得双赢。每个院校不可能全面开花但可以个个击破,高校自身要改进,企业也可以更多的设置奖学金、共同推进大型的活动来努力创建良好的氛围。

  企业一直都信奉:一块钱的市场投入应该产生十块钱的市场效益。的确,高校需要实现校企对接,就需要也为企业产生附加利润,无论是隐性效益还是实际效益。我们的出路在哪?市场是有的,出路就是改革。

  参考文献:

  [1]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盖尔哈特马蒂亚斯1990-2005年的中国设计教育中国设计在线2005(8)

  [3]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研究1999(3)

  [4]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装饰2003(4)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对接与高校发展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校企对接班学习心得体会01-22

高校校企合作合同09-15

高校校企合作热门合同09-08

高校校企合作合同3篇09-22

艺术设计论文07-28

校企合作邀请函09-09

关于校企合作方案09-02

校企合作邀请函10-06

校企合作计划书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