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05 23:29:00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1】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摘要: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本课具有直观性、系统性的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本文就中等医学院校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作者教学经验,客观总结了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等 医学院校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他是学好医学知识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对于解剖学的认识还不够,解剖学的教学模式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已经与现代教育的方向发生了脱节,这样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提高,而且解剖学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也会影响解剖学的学习效果,因此,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对解剖学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解剖学乃至医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1 中等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必修课,学习效果直接影响了临床工作。

  然而,在部分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实在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程安排侧重点不合理 人体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系统解剖学侧重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侧重介绍人体各局部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的介绍。

  根据实践中的解剖案例分析,以后的手术大部分依靠学生的局部解剖学知识,而学校却忽视局部解剖学,他们在大部分时间进行系统解剖学的讲解,结果造成学生局部解剖学知识不足[5]。

  1.2 教学手段枯燥 人体解剖涉及人体许多部位,人体部位之间的结构复杂,而目前医学院校对于解剖学的教学手段还是过多的集中在挂图、幻灯片以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手段已经与教学手段进步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对立体解剖感的形成意识。

  再者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的知识解剖讲解较少,影响学生对实践经验的培养的教学质量。

  1.3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形态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大部分中等医学院校实践教学开展得很少,甚至没有开展,只是用教学录像代替,这样都不利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2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其名词多、概念多、描述多,同时,其形态构造复杂、内容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内容枯燥无味,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容易出现难学、难懂、难记的三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和针对解剖学的特点,采取相应教学方法是教好人体解剖学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

  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对实物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其他医学课的学习,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根据人体解剖学本身特点,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

  2.1 将病例导入教学过程 解剖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常见手术中的实践操作案例,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枯燥的解剖学知识以案例手术讲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解剖学与其他医学知识学科知识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实践经验。

  2.2 运用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某一中心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2]。

  2.3 通过创设情景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把教学内容假设成情景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问题着手,结合情景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展示人体形态结构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挂图、板书、标本、模型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人体形态结构,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3]。

  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有利于将解剖学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于解剖学知识的立体感能力的养成,加深理解形态和功能的关系,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2.5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解剖学知识,设定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因此启发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对于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实现教师与学生知识的共同进步。

  2.6 列表比较式教学 比较法是物理学上研究问题的方法,指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人体解剖学中,对称分布的器官形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列表比较法,学生更能准确、清楚、全面认识相应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诚然,以上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各有优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院校教学实际情况、教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且,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加大实践所占比例,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准确、全面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杨卫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论坛2010,28:115.

  [3]杨红宁,黄欣碧.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案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3:33-35.

  [4]刘瑛明.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6:14-16.

  [5]陈桃.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84-85.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2】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

  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

  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意思是不了解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即无从谈起器官的疾病;不掌握人体正常形态,即无从涉及病理学内容。

  故人体解剖学在医学领域内是一门重要的、举足轻重的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接触医学最早的先修课和启蒙课。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应用;形态学;学习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必须遵循下列观点,并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的目标。

  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古代,人类的手在劳动过程中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

  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

  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

  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合(如双输尿管、马蹄肾等)或异位发育(如内脏反位)的结果。

  人出生以后仍在不断发展,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均可影响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体均可有差异,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

  以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因此,学习时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以便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为了学好解剖学,必须采用适合这门学科的实际特点的学习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形态描述多、名词多、偏重于记忆是其特点。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把书本知识与解剖标本和模型等观察结合起来,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学会运用图谱等形象教材,正确、全面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

  重视实践,以及与临床的知识结合点。

  大家学习要做到观察标本―亲自解剖―活体摸认相结合。

  大家要认识到学习本门课程时,尸体标本材料的珍贵,同学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利用一切时间去解剖、观察标本,不能因有点药物的刺激性难闻等就畏缩不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意思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实验室标本的辨认和尸体解剖的实际操作。

  要重视实验,学会运用图谱,联系活体实际;必须结合临床工作需要和实际应用,把课堂讲授知识与实验室标本、活体触摸以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如怎样计数肋骨和椎骨数?昏迷病人怎样穿插胃管?有的小儿为何熟睡时张口呼吸?法医学上怎样断定婴儿是产前抑或是出生后死亡?足球运动员容易损伤哪侧半月板?等等。

  这样同学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同时通过实践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也避免他们成为脱离实际和死记硬背的知识。

  学习本门课程时除了上述的原则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观点以及理解与记忆并重的方法外,还应该着重应用灵活的学习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形态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正东,李文海.联系思维在人体解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应用[J].解剖手术学杂志,2007,16(1).

  [2]贾义军,岳峰.如何让学生喜欢人体解剖学[J].解剖学杂志, 2008,16(4).

  [3]邵水金.记忆法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学院学报,2008,20(4).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3】

  [摘要] 随着医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学教学。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特点入手,对新旧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医教改革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宜于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医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1 人体解剖学教学和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做为一门形态科学,其名词多、概念多、描述多,以及形态构造复杂、内容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内容眼花缭乱、枯燥无味,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容易产生难学、难懂、难记的三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和针对解剖学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好人体解剖学的关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体解剖学十分注重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等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对实物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然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到其他医学课的学习,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1.1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人体解剖学教学

  1.1.1 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材为基础、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

  具体来讲也就是理论讲授(教师讲、学生听)和实验示教(教师做、学生看)两大部分。

  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辅助的教学媒体,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

  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位置。

  在这样的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多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学生则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

  1.1.2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单一,千篇一律。

  对每一个单元内容的讲授,往往是教师首先用两个或多个学时进行“注入式”(或叫填鸭式)理论教学。

  在讲授过程中,由于授课形式死板、学生参与少,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总感觉内容抽象、枯燥、难懂、难记,而在其后进行的实验示教时,又由于理论讲授时有些内容本来就不太理解,或因时间关系,内容已淡忘,因此就很难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相统一。

  所以,我们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大的弊病。

  它只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不重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忽视了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忽视了学生的直接参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体解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新型教学模式与人体解剖学教学

  1.2.1 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逐渐转化为“以教学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考虑到几十年来毕竟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统治课堂,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传统教学的习惯与常规,因此,当前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导者。

  它首先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学习中不断汲取营养,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创造和思维能力。

  其次,注重理论课和实验课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借助教学媒体,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易于对教学内容及时理解,及时掌握,并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达到了高度统一。

  1.2.2 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针对新型教学模式十分重视教学实践及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特点,近几年来笔者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新型的教学方法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如,①对于一些名词概念多、内容较系统的部分(如组织学总论、全身血管分布等),首先针对内容特点,对其内容一一讲述。

  通过讲授使学生首先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实验教学和全面掌握打下基础,但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对于一些形态观念强,立体结构相对简单的内容,如运动系的骨、骨连接和肌三部分内容,原先在讲这部分时,学生以听为主,观察较少,所以,印象不深刻,等到上实验课时,内容已模糊不清。

  现在,我们让学生直接到实验室上课,每人或每组一套标本或模型,教师边教,学生边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立体感、直观感。

  学生有问题,教师可随时解答,这种方法省时省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③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或相对较难又重要的内容,譬如,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一节课,教师可首先概述本节课内容, 并提出诸个问题(如传导路的组成、功能及损伤症状等),使学生首先对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掌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验室观察标本、模型和尸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综合思考,解释出一个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

  ④对于单元内容的小结,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多媒体有着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等特点,我们在单元小结时可利用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综合手段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较系统、全面地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此外,由于多媒体可利用计算机随意放大及三维立体观察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结构复杂、不易观察的器官(如心、肝、肾、视器、前庭蜗器等),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这些新教型学方法,形式多样,灵活多便,教学效果良好。

  2 体会

  2.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在应用新教学法时,首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即“教”与“学”的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具体内容,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生搬硬套。

  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整套的成功经验,另外每一位教师又各有各的授课特点,因此相互间只可借鉴,不可照搬,千万不要一味地迎合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刻意追求新花样,顾此失彼。

  在备课时,要针对授课内容,认真分析其特点、性质、难度、重要性,精心设计教案、板书及教学媒体,找出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2.2 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由于新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每次上课前要学生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

  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带着问题听课,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要重视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

  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事与愿违。

  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要重视挂图、投影、幻灯、录像的应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内容,要重视模型、标本、尸体的应用。

  另外,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遍开展,要充分利用科技新手段,拓展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加丰富、科学。

  2.4 加强教学评估,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不断探讨、摸索和总结经验。

  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的进行教学评估,考察教学效果,验证其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便及时纠正。

  笔者通过多年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孙增海,石文兵.挖掘学生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学与管理,2010,(4):13-14.

  [2]蒋一清.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46-48.

  [3]郑王巧,原建慧,郭春花,等.不同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0-111.

  [4]韩秋菊,祝丽娣.行动导向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71-72.

  [5]潘友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初探[J].吉林教育:综合,2010,(4):60-61.

【中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医学院校学生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10-05

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参考10-07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教学10-05

人体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10-07

临床医学认证下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论文10-08

探究医学院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方法论文10-08

浅谈解剖学胡教学实践10-08

解剖学在临床上的应用论文10-09

在中等师范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