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新蕾杯教师征文

时间:2022-10-09 03:05:18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蕾杯教师征文范文

  新蕾杯教师征文范文,新蕾杯教师征文范文怎么写,下面的新蕾杯教师征文范文欢迎浏览。

新蕾杯教师征文范文

  新蕾杯教师征文范文【1】

  尊师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传统。

  可是近来我在学校发现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尊师就是向老师行个礼,更令人担心的是,有的家长巧立名目,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

  我担心这样一来会把“尊师”庸俗化。

  尊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几千年来,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之所以能得到继承和发展,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教师把知识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我很热爱广大的工人、农民,很钦佩工程师、医师和农艺师,很崇拜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哲学家,但是,他们都离不开老师。

  无论是启蒙老师、中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无论是一字之师,还是长期任教的老师,都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没有他们,人类的一切成果就会在地球上消失,一切有成就的专家学者都不应忘本。

  没有教师的劳动,再伟大的天才都只能是平庸,再灿烂的星星也会变得暗淡无光。

  那么何谓尊师的实际行动呢?尊师固然要讲礼貌,要从生活上关心老师,要帮助老师做一些该做的事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地搞好自己学习,专心致志地学,如饥似渴地学。

  一个学生即使对老师毕恭毕敬,也未必能说明他是真正的尊师。

  把从老师那儿学到的知识、思想和品德贯穿运用到生产、工作和科学研究中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啊!我记得初一时的一位老师曾深情地对我们说:“我最大的幸福,也就是最大的希望,就是学生能超过我。

  学生如果普遍超过先生,我们这个民族就大有希望。”这是多么精辟的言论啊!由此我想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学术上、能力上、成就上超出老师,就是最美好的尊师,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也就是说,真正尊师的地方,应该是学风最浓的地方,也就是社会风气最纯正的地方。

  真心讲尊师,懒惰的应勤奋起来,马虎的应认真起来,自满的应谦虚起来,自卑的应振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尊师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新蕾杯教师征文【2】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

  这席话让我读懂了老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上周的英语课上,我深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那天教学lesson 10 一课,重点句型是“how many ……?”“there are ……”,从一开始,我就通过不少实物,一物接一物地替换教学,“how many books/pens/pencils are there?” 学生都答得不错,但当我让学生来提“how many ……?”这个问句时,很多学生都无法开口。

  我多次重复“read after me.”,但只感到学生像驮着重物的骆驼一般,备受压抑,两眼无神,脸上无光,头越来越低,课根本无发继续下去。

  第二节课我来到另一个班,教学同样的内容,一个小小的变化使得这节课学生兴趣倍增,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也有不少的pens/books/rulers 等等,于是我请学生来考考miss zeng看miss zeng能不能猜出你手中有多少pens/books/rulers 等等。

  这一来,学生都非常踊跃,老师猜错了,同学猜对了,学生立刻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脸上光彩万千。

  同时“how many ……?”这个句型也就顺理成章地学好了。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真实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就觉得自己与老师是朋友,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很容易地主动走进了情意融融的学习活动中,正所谓 “英语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的精髓之处在于互通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要进入学生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这堂课愉快完成了任务,是因为我变成了孩子,不再居高临下,蹲下身来以平视的眼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老师们,当你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名言,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时,你会感觉到你和孩子已敞开心扉,那是一种多么和谐的平等与信任啊!

  关于新蕾杯教师征文范文【3】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有所成就,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

  在读了《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后感受颇深。

  究竟什么是幸福?是平时感受不到而在生活的某一瞬间才能感受到的一种体验?是人们一心渴望的人生境界?抑或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终极的目的?也许印度哲学家克利希那穆尔提说的更深刻:“幸福是一种你未曾意识到的状态,是一种你未曾感知的状态。当你知道你幸福的时候,你也就没有幸福了。

  不是吗?而当你感受到幸福时,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总是说你是快乐的吗?只能是后来,某个时刻或一个星期之后你才会说‘我曾经多么幸福,我曾经多么快乐’,在现实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识到幸福的,而这正是幸福的美。”“活着真好”这是一种对幸福感受的质朴的表达。

  曾经有心理学家对数千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什么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不是钱、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

  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

  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在于人有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既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

  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就应该“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一文所倡导的理念。

  我们很难断言,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识和文化教养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活着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无知好……,有知识有文化比无知和没文化更容易达到幸福,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文化,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蕴。

  因此我们教师就更应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 充电”,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

  诚然我们的基本状态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矛盾十分突出,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加强学习的理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

  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

  我们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在平淡中见到了持久。

  在妈妈平凡的琐碎的对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在体力劳动后喝杯白开水感受着甘露般的清香与甜蜜;在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时,体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间真情;在与学生交谈时感受到了最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更感受到了获得教育的幸福。

  学习不是外在的异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们应该永远敞开心胸,让宇宙的每一处风、每一种信息都吹入胸膛,那么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创造幸福的人,即是一个会创造幸福生活的教师。

【新蕾杯教师征文】相关文章:

板桥杯征文05-31

全国快乐杯征文06-15

快乐杯全国征文08-17

世界杯征文11-24

孔子杯征文作文10-04

地科杯的征文10-08

板桥杯征文8篇05-31

板桥杯征文(8篇)05-31

世界杯足球征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