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德赛尔托思想与生活哲学视角转变

时间:2021-02-02 18:39:32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德赛尔托思想与生活哲学视角转变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德赛尔托思想与生活哲学视角转变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晚年曾说:“在生活世界中,人们提出了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问题中主要涉及对这个永远存在,并无限开放世界未知物的探寻。”[1]这是胡塞尔首次提出“生活世界”(life-world)一词。随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舒茨、卢卡奇等学者纷纷对“生活世界”展开深入论述,由此引发了现代西方学术界生活哲学的研究高潮。衣俊卿先生说,20世纪哲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就是把生活世界拉回到了理性的地平线上,使理性自觉地向生活世界回归。[2]作为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米歇尔•德塞尔托(MichelDeCerteau,1925-1986)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大胆、最神秘、最敏锐的头脑之一”。[3]3因其拥有“毫无拘束的智慧”,福柯也称其为“(他)那一代最出色、最有才气的”思想家。德塞尔托善于“利用外在的各种资源,并透过无数可能的方式来发现自身”,[4]把研究视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微观层面,洞悉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材料和重要细节。1980年,德塞尔托代表作《日常生活实践》问世,这为哲学的研究视角带来了新的范式革命,人们不再像站在纽约世贸中心的111层楼顶那样去俯瞰、观察和研究文本,而是进入到日常生活实践的场所(place)去分析和建构理论思想。近年来,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实践》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广泛声誉,英国的“布兰克威尔读本”(BlackwellReader)把他列为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出现的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并将他与维特根斯坦、阿多诺、卢卡契、巴赫金、杰姆逊等人同称为当代“杰出思想家”。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德塞尔托及日常生活实践理论加以关注。已有学者意识到,德塞尔托是一位相当重要且无法忽视的后现代思想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承袭者,他所“建立的日常生活中反理性的社会学”,[5]对深刻理解和把握当代哲学发展方向,构建生活哲学和诗学,以及后现代美学、生活美学体系等均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借鉴价值。但遗憾的是,国内对德塞尔托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由于起步较晚,研究还停留在对其作品的零星介绍和翻译层面上。因此,本文对德塞尔托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进行探究和解读,希望抛砖引玉,论述和分析当代生活哲学视角的转变问题。

  一、对日常生活态度的转变

  早期的西方学术界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并不多,重心主要放在对象的本质与结构、重大社会活动等研究上。琐碎、平庸、单调的日常生活长期受到各方面的忽略。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蓬勃发展,提出了个性自由的主张,日常生活才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逐渐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兴趣。事实上,大多数专家学者对日常生活普遍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批判态度。譬如在尼采眼中,日常生活和常人就是平庸、无聊的,所以他鼓吹生活的艺术化和超人哲学。海德格尔认为日常生活“即使是在平均日常状态中,此在仍以某种方式为它的存在而存在,只不过这里此在处于平均日常状态的样式中而已,甚或处于逃避它的存在和遗忘它的存在这类方式中”。[6]他极力主张以具有本体论涵义的“诗意栖居”来对抗常人流俗式的平庸生活。哈贝马斯给人的交往和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标准,目的是使人们从生活世界的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他要求立足日常生活去发挥批判作用,揭示日常交往实践中的活动理性。马克思对日常生活同样持批判的态度。在他看来,人们往往把现象与本质混同、价值与存在等同,日常生活从“过程”变为“实体”,被物化了。[7]这些都可能被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所扭曲和改变。与其他学者持消极态度不同,德塞尔托对日常生活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注重发掘其积极的一面。他认为,人虽然生活在不断重复、单调平庸的日常生活中,但并不意味着日常生活完全是机械、平庸和乏味的。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是与这种处境互相呼应的创造性。通过‘设法应付’已经预先塑成的文化以及———更加至关重要的是———通过‘使用’这种文化(通过挪用和重新使用等行为),日常生活显示出了一种‘独创能力’”,[8]成为蕴含着多种可能性与创造力的丰富世界。在德塞尔托看来,日常生活中每天存在的包括吃饭、睡觉等支配性的绝对权力并不完全单一,因为其反面也存在着对这种绝对权力的“抵制”(resistance),绝对权力与对绝对权力的“抵制”同时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日常生活是变动的,“充满着价值和神秘”。[9]为此,德塞尔托特意列举了关于“假发(laperruqne)”的例子。“假发”是指一些法国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表面上是在兢兢业业地为雇主工作,实质上却是在为自己干活。它有别于旷工请假,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小偷小摸,因为雇员实际上是在现场干活的,也没有偷走工作的原材料价值。在德塞尔托看来,“假发”现象形形色色,且越来越普遍,比如雇员在上班时间给家里写信,又比如雇员借用雇主的原材料资源为自己家里办事,“不论雇主是严加惩罚还是‘充耳不闻’”,[3]25雇员“成功地将自己置于周围的既定规训之上”,[3]26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抵制”工作环境里规章制度的“规训和强制”。这种现象,可以说改变了日常生活本身,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避免了既定规章制度的彻底压制,让人得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可见,德塞尔托揭示出了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背后蕴藏的复杂、丰富与多元,给生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关注日常生活要以一种理所当然的、积极的心态,召唤(evocation)自身内心那些可以“抵制”的领域。那是一个主体人可以凭借创造性活动就能把握的生存状态,是让所涉及日常生活的问题能自行地渗透到自己的环境中,并积极进入日常生活的层面来理解这个社会的“积极”生活艺术。虽然他是在“建立的秩序面前所表现的一种机智的把戏”,[3]36但那并不是一种预设立场的、有既定思维的悲观批判态度。德塞尔托无疑给传统观念上平庸且单调的日常生活赋予了“变动的,令人愉悦的,充满诗意”[3]40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