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

时间:2021-01-12 13:11:25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

  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是小编为各位哲学的同学准备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中国的水墨画以其独特的单纯性、朴素性、自然性等特征在世界画史上独领风骚。

  无论是形式上的独具匠心,还是其深刻的内涵底蕴,都融汇了先秦道家的自然哲学观思想,具体表现在水墨画以自然为本体的哲学观、崇尚自然美、反对人为、以及通过“虚静”、“物化”的方式进行审美观照实现恢复自然的目的等观点。

  关键词:水墨画;自然;道家思想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是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它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画家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墨即是色”,就是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说的就是水墨画。

  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此法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水墨画在审美创造上力求朴素自然、遗形取神、寄情写意、虚实相生、以静显动、以小见大的审美效果。

  而这些恰恰是在道家的自然哲学观的影响下生发出来的,这些特征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典文论史。

  水墨画作为凝聚道家自然观的典型,长期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我们无论是在水墨画的审美创作还是审

  美观照的过程中都无时不刻的能感受到先秦道家的影子,尤其是其自然哲学观的影响。

  一、在水墨画创作的终极目的上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本体论思想。

  中国古代画论要求作品蕴含并能体现出自然万物的最高境界,即――道。

  这最高境界的“道”到底是什么呢?老子在(《老子》25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而《周易・系辞上传》也说:“生生之谓一。”这里的“一”和“道”具有相同的性质。

  无论是“周行而不殆”还是“生生”都说明“道”是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不断运动变化的,体现着一种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而“自然”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

  一幅成功的作品是画家们细心体察自然万物后主观情怀的自然流露,这一创作过程恰恰暗合了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

  另一方面水墨画对审美对象无色彩的显现会激发人们去想象自然中它应该有的色彩。

  这突出体现在水墨画虚实相生的特征上,因为水墨画中的.实体部分能够激起人们按照事物本来应该有的方式或状态去想象,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的效果恰恰使小小的一幅画鲜明生动起来,能让欣赏者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去感受到整个宇宙万物的源源不断,静默流动的生命之气。

  石涛在他的《一画论》中也云:“一画也。

  无极也。

  天地之道也。”这里“一画”等于“无极”。

  等于“天地之道”。

  石涛也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表现出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天地之道”,也就是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论述的“同自然之妙有”。

  二、在水墨画的创作元素――色彩的运用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朴素自然观。

  首先。

  老子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最佳存在状态。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1]中国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它与一般的山水画有很大的区别。

  它是以水墨代替青绿着色。

  张彦远说:“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

  玄化无言,神功独运。

  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

  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

  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

  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

  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历代名画记》卷二)水墨的颜色正合道的朴素之特征,道生万物与墨生五色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墨画摒弃自然界的五彩之美,而以单纯朴素的墨色渲染出世间万事万物的另一番别致情貌。

  其奇异之处.正如王维<山水决》所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2]水墨画的最大的特点便是自然、朴素。

  山水的自然之色本应是道的颜色,而道的颜色就是“玄”色,也就是黑色。

  若是人为地给画中山水涂上五色,就背离了造化自然之本性,用人工破坏了自然,所以说“物象乖矣”。

  就称不上“同自然之妙有”了。

  其次,“庄子在“解衣般礴”的故事中也体现出他认为最高最美的艺术,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力的天然的艺术。

  他说‘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马蹄》 )他认为,人为的用色彩、线条创造的绘画,用声音节奏创造的音乐,用语言文字创造的文学,其实是最蹩脚的艺术,它使人们忘记了真正的自然本色美。”[3]总之,水墨画继承了先秦道家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一幅幅水墨画都以最自然,最朴素、最纯粹的方式存在着,虽是人为但实质上是道最原始的显现,没有一点矫揉造作之意。

  三、在水墨画的审美创作和审美观照过程中也体现道家老庄以“涤除玄鉴”、“虚静”“物化”的精神境界达到实现恢复“自然”的途径。

  从审美创作方面来说:对于水墨画的认识,写意与写实是素来已久的分歧。

  一些人认为水墨画是写意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写实的。

  在我看来,由于水墨画往往是笔墨随心而动,寥寥几笔就成,强调神似而不注重形体细节的独特手法,使很多人认为它是作者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写意的;但从深层次来说,它又是写实的,首先,因为水墨画朴素的墨色使人联想到了“道法自然”的朴素性。

  其次,我们从一幅水墨画中能感受到万物生命的节奏和律动或宇宙万物的静默肃穆之感。

  唐岱在《绘事发微》中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他认为:“天以生气合并而出之,画以笔墨取之,必得笔墨性情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出之。”[4] 既然作画时的“笔墨性情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出,那么这幅画必然也蕴含着“天地之生气”。

  因此写意与写实是共同交织在同一幅水墨作品中的。

  从审美观照方面来说: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也说:“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在一幅好的作品里我们若要掌握庄子的“天地的大美、四时的明法,万物的成里”就要像宗炳所说的那样“澄怀味象”。

  而“澄怀味象”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来源于老庄“涤除玄鉴”“虚静”、“心斋坐忘”“物化”等思想。

  道家的这些观点被后人引申到审美观照领域中并发展为审美心胸理论。

  认为欣赏者的内心必须达到“虚静”、内心空明时才能发现作品中蕴含的真和美,进而体悟“道法自然”的美处、妙处。

  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对一幅水墨作品的欣赏体察宇宙万物本来的样子,也就是通过“虚静”“物化”的心境实现恢复自然的效果。

  我们往往能从朴素的一幅水墨画见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万千世界那纯净而朴素的美。

  总体来说,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单纯性、朴素性、自然性等特征在世界画史上独领风骚,然而它的成功无论是是形式上体现出的独具匠心,还是它深刻的内容底蕴都离不开中国古代先秦道家的自然哲学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诸子百家集成.老子庄子卷[z].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2]刘菊芳.《论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水墨画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09(19)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8

  [4]高源.《生命跳荡于中国画中的不息精魂》[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6(5)

【中国水墨画看道家哲学对美学的影响】相关文章:

佛教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07-17

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02-01

道家“自然之道”及其现代美学价值01-26

楚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07-06

梁漱溟对中国哲学的认识与探索论文03-13

哲学家尼采的美学观02-03

谈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的影响05-08

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02-04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论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