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22-06-18 13:37:14 报告 我要投稿

研究性学习报告(1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性学习报告(15篇)

研究性学习报告1

  课题题目

  东方市近5年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调研

  指导教师

  李佳蓬

  课题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主导课程

  数学必修(i)

  相关课程

  统计学与信息技术

  课题提出背景说明

  自从1993年高考中增加考查数学应用能力的应用题以来,应用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在逐步受到重视,关于应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的热点问题,历年来已升学或就业的大量学生都暴露出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的弊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容乐观无论是思想意识、数学教材,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都远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这也充分说明应用题教学还没有真正到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充分拓展教材的内容,加强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2、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还其数学的本源——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科学实验的实际,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实际。开展好“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路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材

  任务分工:

  组长负责组织好学生并确定个小组的任务

  第一小组在 的带领下区社会上抽样调查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二小组在 的带领下上网了解东方市的居民近5年的消费水平的变化.

  第三小组在 的带领下整理前良小组收集的资料与数据

  第四、五小组在 分析整理数据

  然后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活动步骤:

  在XX年9月----XX年12月各小组按自己的任务分工进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

  在XX年1月-----XX年2月分析数据并用现代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

  在XX年3月----XX年5月集体对数据用数学函数的观点来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预期成果:

  (1).根据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通过调查学生在应用图表、阅读能力以及学习其它学科与数学的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探索提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动手操作、写实验报告,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是从自己周围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建模能力,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将受益无穷。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的课外活动,以专题讲座、考察活动、小组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除以课本设置的课题学习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选题,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高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性学习报告2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课题题目: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简要背景说明: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

  农村中学同样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同样要为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服务,农村的孩子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会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所以,农村中学同样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开设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相对城市中学来讲农村中学,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要模糊一些,实施起来要困难一些农村中学实质上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在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学科分类作为课程基本形态的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生活化及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知识更有价值。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农村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农村中学同城市中学相比毕业后留在当地的学生要多,这批学生回到农村第一线后,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素养,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将直接影响中国农村的发展进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意义尤为重大,形势也更为迫切。

  二、劣势及优势

  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首先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软件建设”问题,即老师的教育观念及指导水平问题,一般农村中学较重视学科教学,老师擅长书本知识的传授,自身对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少,所掌握的知识都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这将会削弱课题研究中老师的指导;农村中学信息又相对闭塞,对新事物了解甚少,这些都会影响农村中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成效。

  二是“硬件建设”问题,即学习资源建设,主要指农村中学在信息技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的建设较薄弱,学生很难通过网络进行外源学习,凭借实验室进行物理性、化学性实验也受到制约,纯理论性研究也相对困难。

  当然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城市中学所没有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

  第一,地域优势,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隐含着丰富的资源,产业结构形式多样,自然物种丰富,民俗风情各异。这些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内容。

  第二,农村学生较纯朴、能吃苦耐劳,对学习执着,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较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科学的精神。

  三、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在省外,乃至全国同类课题的研究很多,大致从研究性学习的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作了一些理论研究。而结合农村高中现状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方面做的研究很少。我们认为本课题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实施取向和追求的境界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探索农村高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基本内容:

  一、当课程改革越来越成为教育关注的中心时,新型的课程形态和学习方式便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切合我们当前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宗旨,即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此,本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如下;

  (1)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取向--生命体验

  目前的研究性课程,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以布卢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形成自己的研究性学习目标体系。同时,开发另外两个功能,一是发展教师和学生对现象过程或信息的个性化的解读能力;二是培养教师和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这两方面正是学习生命回归体验的本义,即在于挖掘人的这两方面潜质。终身学习的旗帜永远引导他们去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解读和体验生命的存在,从中汲取智慧,以应付知识和信息的“爆炸”,提升教师和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意志。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取向--学习化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是参与、指导和帮助者;实施方式:灵活选题、开放时空,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选择内容:强调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实施程序:准备--实施--结论--报告,具体实施方案由学生各自需要设定。因此,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取向应该是一个学习化、实践化及不断反复提升的的过程。我们在研究上述内容时,还要重点研究,研究性学习课程一般方法与学科课程具体方法的协调问题,以求得方法论上的突破。

  (3)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

  研究性学习课程追求境界--学习自由主要有五方面内涵:

  ①研究性课程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整合为基础,强调以学生切身的现实生活和实践领域为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达到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并力争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形成为目的。

  ②学生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开发者、探索和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③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定位要具有一定的难度。

  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色就是打破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给学生的特长的个性的良性发展开辟空间和时间。

  ⑤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最大的开放性。

  二、课程实施方案

  1.成立,辽中一高中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

  由学校行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部分教师组成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管理小组,负责对课程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实施、调控督促。

  2.学习动员,树立课程意识

  (1)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体会新课程计划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切实感受到新课程计划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2)学校采取送出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分批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

  (3)收集、印发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专着、理论文章、经验交流资料等,并组织学习或分组讨论,使教师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开展方法和操作步骤。 (4)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一系列的讲座,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作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怎样进行课题研究等。并在20xx年6月下旬,学校指导学生自由组成课题组,开始进行研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暑假进行调查研究,为下一期的继续实施打下基础。

  3.确定课程教育目标,制定整体计划,编制进度计划。

  4.课程实施管理:

  (1)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对课程的管理体系。

  (2)重视对学生的课题活动的指导,教师及时了解课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3)课题研究期间,举行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各种学习以及实践考察,以达到开阔视野,理顺思路的目的。

  (4)领导小组、管理小组成员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举行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增进了解,促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5)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现、培养课程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使之能承担起课题研究导师的重担。

  三、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 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再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目前的研究型课程,基本目标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知识三方面。我们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以布鲁姆目标体系基本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以上三方面同时,形成符合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体系。

  理论意义:

  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中小学人数多,比例大,农村教育环境、教育资源相对滞后(也必然会有些优势),科教兴国,发展教育,首先要研究农村中小学教育,所以结合农村实际来研究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如何开展,构建符合农村高中教育的理论与模式,合理开发教育资源,以此来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从理论方面填补了农村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空白,释放农村的智力资源,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创新价值。

  实践意义: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符合农村高中特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模式,从而进行农村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践,以此推动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富于团队精神的有竞争能力的合格四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国情和农村实际出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高中教育,服务农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课题的目标: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为新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

  研究课程:各学科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分阶段实施

  (3)活动所需的条件: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电脑上网社会调查与访问、实地参观考察与测量等

  (4)交通工具:自行车、出租车等

  (5)其它:各科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或方式,但不违背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为宗旨,以学生接受能力为限。

  (6)预期的成果

研究性学习报告3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 “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六、课题研究参考资料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 主编 周益新 龙门书局出版 20xx年1月

研究性学习报告4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

  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由这个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来,做这项研究时我们的选题是来源于中学历史课本的。这说明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研究性学习。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内容是否能为成为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选题。《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

  ——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涉及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学科,首先要设置一个专家组来保证其师资的质量。这个专家组应该由各个科目的科组长和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长担任。这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专家做指导。其次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组的成员。除了师资以外还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行。所以学校各行政领导要对研究性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在各个场合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还可以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名誉专家等。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成员要广,宣传的力度要大,毕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

  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学习总结报告·学习工作报告·公司学习报告·交流学习报告·出差学习报告

  四。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而弱化其甄别功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把一些优秀的成果推荐到相关的杂志,专刊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成果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某些学校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第一次被列出来。对于它的探讨和研究正始兴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将科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报告5

  【摘要】千差万别的研究成果在撰文上也有一个共同的模式,即“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对于中学生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小论文式的调查报告。本文从调查记录、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和调查报告协作的一般格式三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的撰写。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格式;撰写

  调查报告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对科技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研究,取得了第一手素材,该撰写调查报告了,这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调查报告是你思想的外显形式。一方面,通过写调查报告,可以系统地组织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家通过报告可以了解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从而支持你的观点。

  一、调查记录

  调查研究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按照调查提纲一步一步地进行调查,提纲要包括调查对象各个方面的情况。

  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调查方法,建议你使用下面的记录表。表1、学生调查研究计划表年月日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专访某一个人,建议你使用下面的记录表。表2、学生访谈记录表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与组成要素调查报告具有以调查过程和结果来说明现象的特征。它一般包括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附录这九个部分。

  三、调查报告协作的一般格式

  调查报告的格式决定于研究成果的内容。研究成果因学科不同、选题不同、性质不同、研究方法以及实验过程、逻辑推理和结果的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具体撰写时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标题

  标题是对调查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达,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调查报告的题目可直接揭示论点,也可点明论述范围。标题可用判断句、陈述句,也可用疑问句。标题一般不要超过15个字,太长的标题可分出副标题来。标题的构思十分重要,好的标题能引人入胜,能使人抓住调查报告的中心议题。

  2、署名

  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为文章署名,只有文章的实际作者才应该署名。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署参加者个人的名字。

  3、单位

  单位包括作者的单位、作者的籍贯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在署名下一格打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作者的单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的籍贯,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单位所在地的邮编。

  4、摘要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5、关键词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6、前言

  前言亦称引言、引论、绪论、序论或导论,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

  7、正文

  正文又称本论,即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以表达你的见解和研究成果的中心部分,占调查报告的绝大篇幅。正文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方法、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等。一篇报告只有想法、主张是不行的,必须经过科学严密的论证,才能确认观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才能使别人信服。因此,报告主题部分的论证是极为重要的。

  8、结论

  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调查报告的归结。但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综合分析,将各种数据材料连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调查报告首尾呼应。它还要求结论写得措词严谨、准确、鲜明。

  9、参考文献

  在报告最后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目录目的有三个:第一,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二,可加大报告的信息量,提高报告的学术价值;第三,他人可以以此为线索查阅资料原文。凡是在调查报告写作或研究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的文献资料,都属于参考文献之列。

  10、附录

  各种调查表格、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等。就中学生的调查报告来说,必须具备题目、署名、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附录这六个部分,其他不作统一要求。

研究性学习报告6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于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应运而生, 研究学习 也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

  课题拟解决的内容: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着眼于研究学生研究性学习

  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关键是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目标激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在学习中,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常与同学讨论、交流,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和科学性。

  (3)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本着 体系不变,微量调整 的原则,力求体现各科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络。课堂教学要活,要贯彻研究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研究趋势

  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 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 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地肯定。20xx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20xx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重视。

  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在申报课题之前已经顺利结题一个县级课题,且本人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此课题的提出是我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直关注并践行的活动,为此我阅读了有关的书籍和同行研讨过不少节课,对培养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自己的做法。

  我校教科室经常开展学术沙龙,定期开展教科研培训活动,教科研普及对于我能研究下去也起到一定的帮助。学校对于我开展的研究经费全部报销,这也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了物质基础。

  课题的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则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研究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并不是对知识直接接受、占有和重现的过程,而是对所学知识能动地选择、加工和改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研究,加以教师的恰当引导,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里,学生的研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研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 验证 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研究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研究性学习就是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研究兴趣,使他不会因后天繁重的知识学习而丧失。这是学生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这样心理品质。

  (2)丰富学生的学习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延长或深化学习过程,相对于简约化的课堂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研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3)培养学生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研究性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4) 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知识学习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精选3篇。不仅如此,由于确立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各类研究活动的展开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居于辅导的地位,研究性学习因而可以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研究性学习打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使学生汲取多学科的知识,获得更多新的信息。同时通过对知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6)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研究性学习突出研究性的过程与方法对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重点并不在于获得多少重大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在于形成尊重事实、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的意识及态度倾向。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准备阶段(20xx年10月1日 20xx年11月15日)

  (1)确定课题及实验对象;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

  (3)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

  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12月1日 20xx年9月20日)

  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专项研讨活动、立足课堂进行探索,探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收集信息,整理材料。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主要任务是汇总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报告,推广实验成果,申请鉴定。

  预期研究成果

  及时填写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

  汇集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案例。

  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汇报展示活动。

研究性学习报告7

  托·布·里德说:“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古今中外,也许没有人不知道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为此,我于20xx年5月开始进行关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均能按照课题实施计划有序推进,自从立项以来,我做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索。

  一、针对课题,分析原因确定方法。

  我校虽地处县城,但仍属于农村学校,而且大多是留守孩子。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本身生活的环境也截然不同,许多家庭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少误区如父母不爱学习,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形不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指导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只能在学校里,作为教育人的教师就必须担负督促教育培养这一重责。

  二、本阶段实验做法,取得的成果。

  《一、》预习和复习方面的习惯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60%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而70%以上的学生学完新课想不到复习,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更没有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老师布置任务让预习下节课内容,很多学生只是把课文读完一遍就完事了,在他们的认识中,他们觉得预习就是看一遍课文。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教他们预习的方法,不光是看课文,首先解决生字词和文学常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一篇课文不再是把重点放到识记字词和文学常识上,但是不能说明这些不重要了,相反,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所占比重还是非常大的,但是需要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掌握。其次,了解写作背景,尤其具有时代特色的文章必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建构文章的框架,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由于一些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或者根本不会预习,所以前期我会经常提醒他们,通过这一阶段的慢慢培养,大多数学生已经能自主去学习一篇文章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复习的重要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篇课文学完了,需要他们把老师讲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需要课下及时复习巩固,初中阶段语文课文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都能读明白,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讲解这篇课文?有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课文,主要是在教学生怎样去理解分析一篇文章,教给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方法,所以学生在课下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巩固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对待不同体裁的文章怎样去分析。

  《二、》听课习惯的培养

  在接手现在的班级后,上课时有一些重点内容,需要学生随手记下来的,我会加重读音,而且会重复两遍,但是,我发现学生仍是聚精会神的看着我,或者看着黑板,或者看着书本,他们不明白我重复的原因,我顿时了解了:原来他们还不会听课!于是,我只好放下所讲的内容,先给他们上一堂学法指导课。我告诉他们,如果某个句子我加重了读音,并且重复两遍及以上就是提醒你们该记下来,而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都要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内容那么多,就算当时记住了,可能一会就忘了。另外,听的时候自己也要思考,我们现在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要多问个为什么,否则一股脑的接受了,也不会灵活运用。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农村的学生极少能有在小学时就养成读书的习惯的,但是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不过直接经验需要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效力,初中生总是会拿没有时间阅读作借口,于是,久而久之除了课本上的几篇课文,有的学生甚至没再读过其他的文章,更有甚者连名著中的人物都搞不清楚。我在学习课文时遇到相关的名著总是会给他们拓展,然后,周末会布置他们看几篇文章,遇到暑假或寒假会让他们阅读一部到两部中长篇名著。另外,我还发现一个现象,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如果涉及到历史知识,学生竟也不知,所以,我经常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

  学生不喜欢阅读,归根结底是没有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是博大精深的,它涵盖了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学生可以先阅读自己较感兴趣的文章,慢慢培养自己的耐心,对文章的阅读也要由短到长。阅读时,最好能养成随手摘记的习惯,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或优美的语句要随时记下来,有利于写作的提高;读完一部作品,最好能写一篇读后感,一方面可以强化自己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写作水平。

  《四、》书写的习惯

  书写在语文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多数的学生能够书写工整,尤其女生能够认真书写,有少数男生书写比较潦草,首先要求他们端正态度,认认真真的书写。练字,其实也是在练自己的心性,其实,不必用专门的时间,专门的纸张去练字,只要平时书写时都认真去写就行,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上交的作业、试题等都认真对待,相信书写一定能有所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已有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生往往开始的时候信心百倍,热情高涨,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身上天生的惰性就会表现出来。解决思路:在好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监督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督促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教师不定期抽查、同学之间互查、学习小组长代老师检查等。经过如此经常性的训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形成。

  (2)在良好的习惯形成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

  解决思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今后,学生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是一项重要环节,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四 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一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已经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学习,但是一些不良习惯还是根深蒂固,比如阅读的习惯、书写的习惯等。语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这一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也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密不可分,所以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贯彻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研究性学习报告8

  一、摘要: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调查了各

  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针对这些利与弊,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网络用途,心理健康,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并能够上网。但同学

  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a,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并收回反馈。

  b,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最早的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

  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并收回反馈信息,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30%的同学用来“娱乐”,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16%的(转载于:研究性学习报告)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对于调查结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大家根据每个调查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所以大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这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还可能有危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越来越多的同学运

  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非但没有成绩下降,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自闭,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孩子见识了更多,学习了更多,只要有节制地上网,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网络使中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于自己类型的教育。

  ②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调查表明,34%的学生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但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也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③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个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爱好。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④网络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交流能力。网络的匿名性等特性决定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与伤害。19%的同学运用电脑来收发邮件,14%的同学能够网上聊天,这对于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来说,无益是拓宽了交际面。

  ⑤适量的游戏,可以帮助中学生放松心情,摆除压力。一些电脑游戏还能锻炼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弊处

  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容易使中学生滥用网络,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不同,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一些在网吧上网的同学容易遭到人身危险。过度上网也对身体有所损害。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③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缺乏与现实的交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④调查中也发现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 网使人“烦躁”。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⑤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网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小组成员认为,只要正确上网,不滥用网络,上网的利大于弊。

  五、结论及建议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已经结束。通过调查,小组成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的。但有部分学生仍因使用不当而使身心受到伤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引起重视.

  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这样去引导被教育者,结果可想而知。调查中一些学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水平。

  2、家长学会方法,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在上网时可能遇到这些潜在威胁:

  (1)不适宜的内容。很多中学生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有很多同学因此导致了性格的变化与成绩的下降。

  (2)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联网有 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4)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

  (5)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解决了什么是网络,网络的诞生与发展,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网络对中学生有何影响,及学校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上网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大家对网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我们在探究当中,学得了许多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并没有明确各年级同学的调查人数;调查方式较单一;调查内容略显不足的问题,将来定会注意。

研究性学习报告9

  一、研究背景

  1、高中语文学科之现状与困境

  进入新世纪,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就普遍而言,仍然是没有大的改观。仅以我们学校及接触的周边学校为例——新安中学地处深圳市南头关外,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就生源水平而言,属区内二类学校。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潜力和写作水平,多处于中等甚至中下水平。如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资料空洞、幼稚,字里行间充斥的或“风花雪月”般的柔弱无物,或“新新人类”样的无病呻吟……此种现象,在我们这类学校以至往下的三、四类学校比比皆是,往上的一类的学校也绝不少见。笔者曾多次参与过各种级别的语文统考改卷工作,作为一个有二十年教龄的一线教师,看到学生“阅读理解”答卷,答案似是而非、不得要领;作文表达资料肤浅、空洞无物,内心极为焦虑。一句话,阅读和表达缺少甚至没有“文化含金量”,著名教育家于漪比之为“缺钙”乃至“失语”。

  2、语文“新课程”教育理念之要求

  本次语文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理解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第二条“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潜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就明确提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必须的阅读表达潜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潜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决定潜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用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势的迅猛发展

  李克东教授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我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潜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潜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潜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必须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具有重要好处。

  二、理论依据

  1、依据建构主义的认知发展的理论

  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构架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利用建构主义能够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好处如何建构、概念如何构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科知识的实质性资料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它是由有组织的、稳定的概念组成。认知结构的构成遵循“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使其构成一个按层次高低和纵横联系组织起来的“金字塔”式的结构。处于结构顶端的是最抽象和概括性最强的知识或概念,下面是逐级向下分化的从属概念、命题或具体信息。(张奇,《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185页)

  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帮忙学生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这是整个阅读和表达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好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忙学生建构好处就是要帮忙学生对当前学习资料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到达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资料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好处潜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潜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好处的潜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资料的潜力。专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期望能集中给学生语文素养所务必的资料,以构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2、依据教育心理学中的同化理论

  要想有效的获得就务必加大刺激,单篇课文的力度显得苍白,只有把同话题或同主题的文章,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示,才会触发学生个体经验、发散学生思维潜力、扩大言语表述的可能。并有效地构成言语潜力。这种类属似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同化论的一个理论。所谓类属,是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与所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同化论认为,如果二者是上位与下位、下位与上位等关系,那么所学的概念就容易被同化,那么学习者对所学概念的记忆与持续也容易完成。类属学习是借助于有待学习的概念与学习者自身已有概念之间所存在的关系来完成的一种学习。

  人类的认识总是依循着从“个”到“类”的过程。那里的“个”,是具体的事物,具有具象性;而“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具体事物的概括,具有抽象性。这种不同水平的“个”与“类”,不仅仅证明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且预示着教育空间所在。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作为新生一代第二次归属的中介,应当在促使其认知的类属性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上有所作为。这种“作为”,具体说就是学会深刻认识“个”、学会从“个”到“类”的概括,学会从已知“个”的“类”的特点推测未知的“个”、学会创造新的“个”等等。有专家指出:

  类属化阅读是将阅读活动中获得的案例文本信息归入到必须的“类属”之中,使案例文本信息的“个”在这个“类”的层面上构成联系,或者将若干“个”的案例文本信息进行归并,构成新的“类”及类属关系。(魏国良,《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第162页)

  有识之士强烈呼吁“现代语文教育更需要,也更有条件编排更重视类属化系统化的教材。”(区培民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第29页)也充分认识到专题学习的重大好处。“从信息论、方法论、认识论好处上看,类属化学习是信息处理、策略运用、认识深化与升华发展的统一,是一种高水平的活动。”

  3、依据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的反思

  记得有人说过: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基本是文字型教育。及至上世纪初,转变为文字——语言型教育。而近十多年来,又出现了第二次重大转变,即语言——思维型教育。但这次转变,并未改变我国语文教育沉疴日重的现状。进入本世纪,笔者想,该不该出现第三次重大的转变呢?转变为“思想——精神型教育”,即构成一条以“思想”铸就为核心,“专题研究”为手段,让精神和言语共生的学习主线,循序渐进,逐步攀升。我们总觉得,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之所以突破不了“少慢差费”的瓶颈,原因就在于我们“文字——语言型教育”的痕迹太重,要明白,这是小学至初中阶段就应完成的任务,即“蒙学阶段”的教育资料;而十多年来我们进行的“语言——思维型教育”因为没有“思想”的支撑又显得无序和乏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年龄读什么书,什么学段做什么事。高中阶段,我们就应多去研究精神和思想注入学生灵魂骨髓的方法和过程。

  什么是思想呢?刘再复说:“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没有思想,生命只是一片沼泽。”所谓“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对现实有真见,对人生有透彻,对历史有深知,对宇宙有参悟。如果说小学至初中是以言语技能的学习去领悟作品的思想、精神、意蕴,培育其用心健康的情感态度,即侧重于先技后道、由技悟道这一学习过程的话,那么,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则务必把价值观的锻造,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务必先道(精神、思想层面)后技(技巧、技能层面),由道悟技,以道御技,即由“形而上”至“形而下”。试想一下,没有了思想,你能说或者写出些什么呢?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主张“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以意役法”不正是此理吗?而要在短时间内使没有或者缺乏直接人生体验的中学生渐进为一个会思考、有思想、有见地、有创意的人,就务必选取“专题研究性学习”。

  三、研究目标

  (一)语文学科层面

  1、“专题研究”

  “专题”为的是集中,“研究”为的是深入。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个“专题”(或一个人物,或一部著作,或一段历史,或某个话题),材料不断积累,认识逐步加深,体验点点汇聚,思想层层积淀,分解化合,发酵蒸馏,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就会去陈言、留真意,除粗秽、存精气,由博返约,厚积薄发。

  2、“读写一体”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其实,你“读”什么就决定了你写什么。我们努力探究读与写、输入与输出这一现象的过程和机制。

  3、“言意互转”

  语文修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言语技能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心智活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语文学习如果不顾及心智的开发,个性是思维训练、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育,孤立地就“工具”抓运用,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能够这样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两个,一是语言,二是思想。一个人言语世界的拓展,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我们努力实现言意互转,精神和言语共生。

  (二)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层面

  1、整合后的课堂形态

  2、整合后的课型形式

  四、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案例研究法

  3、调查法

  4、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

  1、课题申报

  20xx年4月,中央电教馆批准我校申报《家园——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建设及应用》的子课题立项。与此同时,我们也购进深圳润万年公司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始“自己课程”网站的开发和建设。

  2、组织机构

  《家园》专题学习网站由深圳市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主持。参加人员:陈运桂、罗宗填、邹小新、严太波、倪岗、李擎、钟诚、刘翠兰、马金兰、陈志刚、吴锐荣、陈秋影、潘冬云。后续加入人员:深圳教院附中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深圳市宝安中学高级教师唐宝康老师。聘请学术顾问:湖北大学邹贤敏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黄汉清、黄麟生教授,苏州大学陈国安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桑建中教授。

  3、建设网站

  ①取名。网站取名“家园”,源于20xx级高一(6)班做“专题研究性学习”时所办的班刊名,意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精神家园”、“精神和言语共生”是我们网站的主题词,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②设定了网站栏目的功能构成:即专题文粹精读;专题资源拓展;题外天地延伸;习作展示评价;师生讨论社区;步骤方法探索;评价活动思考。

  ③定题。建成的有28个系列的专题课程:如感受其芬芳,理解其哺养——读《诗经》;南方的天空——词章华美与屈子行吟;寂寞圣哲——感悟诸子的言说;日月清朗,千古风流——读《世说新语》;桃源梦境与归去来兮——解读陶潜;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与杜甫;东林悲风——明代士子的脊骨和喉骨;末世悲歌伤红楼——读《石头记》;百年寻梦——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走进鲁迅世界——读《呐喊》、《彷徨》;生与忧患——解读苏轼;科学的巨擘,人类的良知——爱因斯坦;永远的校园——北大、清华与西南联大;我的朋友——胡适之先生;神话《边城》——读沈从文等。

  ④上传与专题课程相关的文章1000多篇。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家园》网站的栏目得到了完善,资料得到极大的充实。

  4、操作实践

  (1)整理出专题学习的操作顺序:

  ①师生共商选定专题(定题),或由师确定专题,充分发挥教师“闻道在先”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的作用;

  ②师生围绕专题迅速收集材料,熟练上传材料。这既需要较熟练的操作技术(如熟悉后台操作、前台协调配合等),也务必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如检索、捕捉重要信息或有效信息);

  ③师生高效阅读上传材料,研究他人对此专题的研究路径及方向;

  ④师生共商确定各自的研究路径及方向(定向);

  ⑤师生围绕专题的路径及方向精读材料:

  一是欣赏、分析、理解他人创新的思想或见解;

  二是批判性地思考(或置疑、或探究),归纳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三是平等地交流、互换、共享思维成果;

  ⑥学生写出(即归纳、整理、表达)自己的研究性成果(或小论文或随笔、散文等);

  ⑦教师阅读学生的研究性成果,与学生共商成果的优劣、长短。原则是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有个性、有见解的文章,即便结构欠完整,阐述欠周密,都予以褒奖和鼓励并使之完善;对思想欠成熟,见解尚偏颇的,只要有一闪光处,也予以表扬和激励;对借鉴他人过多的,我也名之为“重新组合就是创造”。我们反对抄袭,但对于重组得好、能化为个人的一种特殊表达的文章,也予以肯定和保护;

  ⑧修改或重写是作者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创造(包括思想、思路、文体、样式、遣词、造句等)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环节不容忽视;

  ⑨学生成果修改成册或上传网站,为的是便于相互的交流、沟通、借鉴和评价,以产生辐射效应和体验成功的愉悦。

  (2)摸索出网络学习的管理方法:

  ①保证每周二至三课时的上网学习时间;

  ②规定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如阅读量、摘录量)、学习方式(或搜索,或讨论,或写作)和学习区域(或师生讨论区,或具体评论栏);

  ③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或图片动画,或音频视频,或设置问题;

  ④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那里特指教师主角的定位或转换:要及时引导,参与学习,即时评价,平等探究等。

研究性学习报告10

  近年来,初中生早恋现象十分普遍,极端个案屡屡发生,在这个背景下,有野外玩耍夜不归宿的,有偷了家里的钱离家出走的,还有寄居校外留宿异性朋友的,更有甚者就在学生公寓内,在公寓管理员的眼皮底下女生跑到男生寝室和男生们疯玩过夜的。如果说这些属于个别现象,那么课堂上昏昏欲睡混日子,下课后情意绵绵玩微信、聊QQ的,则实在是太寻常了,面对陷入情网不能自拔的少男少女,教师们痛心,家长们揪心,社会闹心。滋生早恋的土壤是什么?它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为了帮助初中生走出早恋的困境,20xx年新春伊始,宋市中学组织部分老师和学生成立了《初中生早恋现象》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始了这方面的调研。

  调研时间:20xx年3月9日—20xx年3月27日 调查对象:七八年级302名学生

  调研方法:①问卷调查;②采访当事人;③网上查阅资料;④现

  场座谈;⑤咨询专家和教师。

  预期目标:①了解农村初中生早恋现象的真实状况;②帮助部分早恋的同学走出心理困境;③逐步掌握研究性学习中常用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二、活动过程记录

  三、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关于青少年早恋现象的问卷调查

  青少年朋友:你好!感谢你参与本项调查,以下问题无所谓对错,你只需根据你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即可,我们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当今初中生在对待早恋问题上的真实态度和做法,有了你的参与,我们离真相就走近一步,谢谢各位!

  1、你所在的班级是否存在早恋现象? A、是 85% B、否 15%

  2、你怎样看待青少年早恋现象?

  A、正常,可以理解 94% B、不正常,不可理解 6% 3、你觉得早恋现象:

  A、利大于弊 41% B、弊大于利 59%

  4、你是否对异性特别好奇?对心仪的异性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A、是 59% B、否 41%

  5、如果有符合你的审美标准的异性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你们有较多的交往机会,你会:

  A、主动接触他(她),主动示好 18% B、暗恋他(她) 41% C、不为所动 41%

  6、如果有异性对你表示特殊的好感,你会怎样对待?

  A、坦然接受 3% B、可以考虑 65% C、果断拒绝 32% 7、如果你看到你的同学或朋友有早恋现象,你会怎么做? A、劝阻 41% B、视而不见 56% C、心生羡慕,希望自己也有异性好友 3%

  8、你的父母就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及社会上的早恋现象等问题和你交流过吗? A、有过 38% B、没有 62%

  9、如果你正处在“早恋”状态之中,你的父母得知后通常会: A、很生气,严厉呵斥 47% B、细心柔声地疏导、劝解 53% 10.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早恋?

  A、学习压力大,情感苦闷需排遣 3% B、家庭关爱少,寂寞情怀无人懂 15% C、青春萌动,心向异性情难已 67% D、好奇异性,觉得好玩 15%

  上述十个问题至少透露出了如下信息,不能不引起大家的警觉。

  1、85%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在的班级存在早恋现象,这表明青少年早恋已是不争的事实,程度之严重超出你的想象。

  2、认为早恋现象正常,可以理解的同学高达94%,这一方面表明早恋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令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

  3、早恋对成长期的青少年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可调查显示,有为数不少的同学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引导,澄清认识很有必要。

  4、能理智地抵制早恋的同学占少数,再次证明了正确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暗恋”和“主动示好”,说明早恋的存在有丰腴而广阔的土壤。

  6、同上一题,能果断拒绝早恋的同学仅占32%,将近七成的同学选择可以考虑或坦然接受心仪的异性。

  7、由于对早恋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能自觉抵制早恋的人少之又少。

  8、大多数父母没能与子女交流过青春期心理问题,这也是导致初中生早恋的外部原因之一。

  9、出现早恋现象后,近半数的家长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对青春期子女教育的指导。把早恋的苗头杜绝在萌芽状态。

  10、对于早恋的原因,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必然结果。但必须注意到:家庭关爱少,学习压力大也是早恋的诱因之一,对子女(学生)的关爱不到位,子女(学生)就从其他方面寻找情感方面的寄托,家长、教师都应该肩负起关爱孩子的责任。

  四、研究成果:

  1、关于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结论分析。 2、《初中生早恋现象》座谈记录。

  3、学生撰写的《“阳光生活,拒绝早恋”倡议书》。 4、学生论文。

  5、《初中生早恋现象》结题报告。 五、教师点评:

  在这三周的调研过程中,老师精细指导,对小组各位成员作了合理的分工,明确了职责,每位小小调研员都倾注了高度的热情,他们上网搜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心设计问卷,调查了300多位同龄人对待早恋问题的心态,听取了数名早恋少年及其父母的认识看法,了解到了

  特殊案例当事人的心理,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问卷资料,得出了较为客观的结论,还认真组织了座谈会、办好的主题板报,帮助绝大部分同学澄清了对早恋现象的认识,还认真组织了《“阳光生活,拒绝早恋”倡议书》签名活动,同学们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次调研活动,我们的收获是很多的,特别是如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大家发扬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不仅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从中学到了许多调研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口头表达、问题设计、版面规划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二是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学生家长)对农村初中生的早恋现象的现状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明确了青少年思想工作的方向和方法。三是帮助部分早恋学生走出了青春期心理的困惑,重新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今后,条件成熟时我们还将就社会热点问题和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调查与研究活动,把研究性学习办成宋市中学极富特色的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报告11

  张芷菡

  一、课题

  我是小小银行家

  二、成员

  马萌、陈汐、张芷菡、叶梓婧、李韦谘、李懿洳

  三、课题的由来

  因为看到不同国家用不同钱币,我决定对钱币展开探索

  四、课题的目的

  我们想知道怎样分辨真钱和假钱,钱的由来,如何理财

  五、课题的意义

  让我们更深入了解钱币,教会我们怎样用钱

  六、小组分工

  李韦谘、叶梓婧、陈汐查资料、访谈;李懿洳、张芷菡、马萌;全员一起听讲座

  七、方法与步骤

  (1)访谈、问人、体验、查资料

  (2)去华夏银行听讲座,学用点钞机

  八、结论

  分辨真假钞时,改变观察角度。面额数字五、十、二十、五十、一百元的钱币,它们对应的颜色分别是紫、蓝、棕、绿,并可见一条亮光带在正面上下滚动;理财步骤:(1)收支记账(2)定期定额储蓄(3)货币基金(4)债券基金(5)指数基金

  好好学习钱的知识,我们的钱币历史悠久。

研究性学习报告12

  一、研究背景:

  平时我们都经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之后发现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向搁置着。

  此刻学农的时候能带给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锻炼动手潜力。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十分高兴,就参与了这项活动。

  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取了控制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学习,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

  二、活动目标

  近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对酸奶的事件,我们产生了恐惧与担忧。所以我们想透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与口感来源。

  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盼并不高,期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一、分组分工,选取实验材料,制定活动方案。

  二、材料

  1、发酵用的原料

  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

  2、工具及仪器

  RC-H2日创酸奶机(5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平、称量纸等。

  三、实验原理:

  在42℃恒温环境下7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2分子单糖,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转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PH4.6-4.7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构成酸奶。

  四、实验的设计

  杯①用100ml香满楼鲜牛奶,倒入100ml反应杯,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②用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③用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加入0.1g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④用100ml伊利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杯⑤用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经发酵后品尝5杯酸奶的味道,比较5杯酸奶的酸度、色彩、香味、状态、口感的不同。

  实验步骤:

  1、煮开水,并将五个玻璃杯、五个盖子、量筒、烧杯清洗干净并消毒;

  2、杯①:加入100ml香满楼鲜牛奶;

  杯②:加入14g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③:加入14g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100ml,搅拌均匀;

  杯④:加入100ml伊利纯牛奶;

  杯⑤:加入100ml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

  3、待奶粉冷却到室温,五个玻璃杯各加入0.1g家用酸奶发酵剂;

  4、酸奶机恒温42℃发酵7小时;

  5、品尝并比较各酸奶的味道;

  6、分享和总结。

  四、结果与评价

  酸奶的做法大同小异,而根据我们的探究。用不同奶源做出来的酸奶的味道会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实验我们得出,用鲜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适中,色彩呈乳白色,香味浓郁,凝固程度较好,口感较滑,总体来说是最好的,只是鲜奶做的酸奶保质期较短,制作后需尽快食用。若在发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

  五、学生收获(可附学生作品):

  我们很开心能参与这次的酸奶制作学习研究性活动,学会了做酸奶。

  在收集资料和制表的过程中,学习了如何集中和拣选有用的信息帮忙我们的制作,同时懂得了如何做研究性报告。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与同学更加友好地相处,亲近了我们的距离,学会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烦,耐心等待。

  在进一步完成研究性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这次的机会,期望往后能够多点参与像是这样的研究性活动。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对酸奶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但应对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来说又是一项“艰难”的选取,但也同时考验着学生的毅力和耐性,对学生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有巨大的帮忙。

  学生在完成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分工、设计活动方案、动手完成制作过程、品尝评价等,学生能够共同商议解决难题,并能够从不同的提议声中迸发新的想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活动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活动报告,效果优异。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起到组织、指导和参与的作用,减少学生应对活动开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因对环境的陌生、知识和技术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师需要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指导的工作,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活动中。

研究性学习报告13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兴趣爱好和办事能力等,按级组安排,我负责指导高一

  (三)班23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按照自愿的原则,我指导的23位同学分为两个小组,一个组11人,另一组12人,大家选出小组长和副组长共两人负责本组的课题研究。我对于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作了充分的说明,并布置了两个任务。

  一:研究确立各小组探究的课题。

  二:每位小组长负责,让大家集体讨论一下每位同学的性格爱好,负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我负责的两个小组中,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确定了大家研究的题目,第一小组的题目是:茶文化的研究,第二小组的题目是:对广告的研究。两个小组的负责人分别是:一小组组长何监基,副组长是郑景峰,二小组的组长是胡英亮,副组长是何肖云。

  大家通过讨论每组都确定了研究题目的步骤,第一组的步骤是:1、茶叶的来源。2、茶叶的种类。3、茶叶的制作工艺。4、茶叶的作用。5、茶具。第二组的步骤是:1、种类。2、传播途径。3、经典名句。4、好与坏。5、群众的看法

  我们觉得这些话题很有新意,它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值得我们去探究,调查这个话题对我们在社会上,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益处,因此我们展开了我们的探研活动。

  我们初步分析了这个课题,觉得这个话题在很多方面都有迹可寻,于是讨论要在哪里找资料?要做怎样的问卷?要去访问一些怎样的人?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组进行一系列的分工。使整个探研活动井井有条,办起事来也颇为顺利,进展较有效率。

  我们这个学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分工合作,也有集体行动。

  我们结合主题,分别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和电脑室查找有关资料,把每组再分为五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项工作分别重点查找资料,最后汇总,形成共识。

  这个学期我们组就做了这些工作,从查资料这方面已为下学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下学期的活动会更加成功。

  其实研究性学习活动使们懂得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团结精神,懂得了独立自主学习,使我们更贴近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使我们见识广阔,吸收外界信息,是一门不错的学科,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做得更好。

研究性学习报告14

  研究课题:

  传统与外来节日

  课题组成员、课题组组长、班级和指导教师:

  研究背景: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在节日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机遇与挑战并存,借鉴与竞争并在。在中学生当中,很多学生热衷于过“洋”节日,被冷落一旁。因此,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寻找中学生热衷“洋”节日的原因,冷淡传统节日的原因。

  正确认识“洋”节日,对待传统节日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寻找传统节日创新的途径,使传统节日在新世纪世纪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真正实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第一组:研究内容:传统节日,“洋节日”有哪些?中学生喜欢过的节日是哪些?为什么?

  全组调查问卷的内容,制作调查问卷(张小凤曾维萍)

  调查、分析问卷结果(连静君邢月萍)

  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曾庆梓)

  全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撰写报告(组长)

  第二组:研究内容:目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表现出什么样的状况,在节日方面有哪些表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全组讨论、商议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式

  了解目前国际的大背景,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冲突与竞争(陈洁琳王桂婷)

  侧重节日方面的交流,查阅典型的例子,说明中西节日的特色以及差异(吴玉馨林夏妃)

  整理前几个成员的资料(高靖张勇陈森源)

  全组就整理资料进行讨论,商议,形成最终结论

  撰写报告(李海燕)

  第三组:研究内容:传统文化在新世纪是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待“洋”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如何体现它的价值,就传统文化的创新你能不能提出几条可行性的建议

  全组讨论、商议研究内容的关键点和方式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表现,寻找事例(何深欣关云舒魏琳雅)

  整理尤其在节日方面的新颖之处(庄全雄陈俊杰刘丹芸)

  归纳出这些传统文化传新的途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全组成员)

  撰写报告(组长)

  结合三组的研究结果,由六位组长进行最后的总结并写出作中的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15

  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为此刻都市的环境公害,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这种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厦的玻璃幕墙。在下午约2~4时折射的太阳光正好对着公路,司机们的视线受到干扰,存在安全隐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种问题,个性是繁华地段的高层反光反热的玻璃幕墙,因此,本小组在深圳市的蔡屋围等繁华地段进行调查研究,开展了“光污染”的课题研究。课题目的:

  1、认识和了解光污染的有关知识。

  2、调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关推荐。

  3、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查找资料:上网查找,翻阅书报。收集资料。

  (1)光污染分为人造光与自然光,这些光照对人体有害处。

  (2)人对光的色彩有何反应。

  (3)光污染对各种人群的危害。

  2、实地调查

  (1)对行人、司机的采访。

  (2)采用拍照,进行实情记录。

  3、总结整理

  (1)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制作网页。

  研究结果和分析:

  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据环境科学的解释,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辐射中常见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视野内有光亮度范围不适宜,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光亮度比较,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见度的视觉现象,玻璃幕墙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阳光、灯光等光线过强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视力下降并迅速疲劳,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间迎面而来的汽车前灯的`眩光会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机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发生危险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太阳光主要有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等。而光污染是指过量的光的辐射,紫外光的辐射,能对人体健康、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的照射,便会引起日光性皮肤炎,会使人身体暴露部位红肿,严重者起水疱,患部有灼热,刺痒或疼痛感;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身体不适、发烧、恶心及心跳加速,长期日晒过量会造成慢性损害,长期照射阳光,紫外线能诱发皮肤癌。但适量的阳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阳光

  反射太阳光,这种光污染是城市中最为严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虽然以玻璃幕墙为主,是很美观,但在美丽的背后却潜藏着杀机,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危险,如:使正常细胞衰亡,出现血压升高,心急燥热等不良症状,还能够使人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灯,舞厅用的彩灯等。在舞厅里,我们看到的灯光五光十色,美丽万分,可你对它的危害又认识多少呢?各式各样的彩灯是光污染的来源之一。彩灯虽然能够强烈的刺激感官,同时刺激也能病发细胞,使人的眼睛不适,影响人的中枢神经,令人产生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灯光下会引起头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经科学研究证明,彩光能给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5)彩光心理压力指数

  灯光颜色白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光红光黑光

  压力指数100113133152155158187

  (6)光污染如何导致近视

  作为学生的我们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严重了,现代学生的近视眼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学生所用的台灯,光质分为红外光、紫外光。红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长期吸收红外光会使眼组织变异;紫外光有穿透力,杀伤力强,长期受紫外光辐射,眼细胞受到伤害。台灯的光污染会对眼睛造成疲劳,损伤,从而使视力下降。2。光污染的防治与推荐

  (1)在光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能够多植树,树木能够减少光污染的强度,从而减少光污染对人

  体的影响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区的建筑物应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热的建筑材料。

  (3)住宅区不用反光、反热性强的建筑材料,因为它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墙,应有自动转向反光系统。如:两栋楼隔着必须的距离而对立,若太阳光从对面大楼方向射过来,那么这栋大楼的反光外墙透过自动反光系统调节必须的角度,射向另一栋大楼再经过自动反光系统,把光反射到天空去,这种设想的可行性是能够的,但依此刻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一系统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与高能量的消耗,因此这种想法只有在未来实现了。

  (5)现代社会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阳能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能够利用太阳的高热能来发电,在某些高原地区长年受到太阳的照射,我们就在那里安装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仪器,同样我们也能够在高楼大厦上安装此种仪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超多减少,因为我们利用太阳能发电,能够减少对植被的砍伐,也能够减少燃煤的数量。二是能为此大厦减少电费,甚至能够倒卖电给发电公司,同时,能给在此大厦工作的人们带来适宜的室内温度,夏不热,冬不冷。

  (6)对已经产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墙,专家推荐可采取其他补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亚光外墙建筑材料置换或对受光污染影响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国尚未对光污染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府应制定有关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热的建筑材料,与对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对光污染严重的地区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国现阶段,制定有效的法律来改善现代化都市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光污染状况,这样才能保证那里的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广东省教育初版社》20xx年。

  2、“不可忽视的光污染”《深圳法制报》20xx年10月10日

【研究性学习报告】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报告09-10

精选研究性学习报告01-14

研究性学习报告07-24

研究性学习报告06-16

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10-10

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开题报告10-16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2-11

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12-11

研究性的学习开题报告10-17

初中研究性的学习报告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