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研究报告五年级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报告五年级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么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名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现在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名,20xx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名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名的,20xx年姓王的最多。
研究报告五年级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李,我们班也有好多姓李的,我在想,这世界上有多少个姓李的'呢?我又是谁的后裔呢?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差。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询,看看现在有多少姓李的。
2、看书,查找有关姓李的资料
3、向爷爷请教李姓族谱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xx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2、李姓人才辈出: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将领。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李世民(公元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
研究报告五年级3
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气氛十分热闹,近我进行了考察如下:
一、市场,街道等忙碌的人们
许多人都来到街上,非常的拥挤,看着应有尽有的货物,人们都忙着办年货,大家都满脸笑意,高兴就是卖货的,因为他们挣了很多钱,街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大家都满载而归。
二、三十晚上(除夕夜)
三十晚上是热闹的'一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面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研究报告五年级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在才刚刚上小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很多,有的同学的视力甚至低于了4.5,这也许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想借助这次机会,去研究一下小学生的视力下降主要涉及到了哪几个因素。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视力下降的原因的书籍、报刊、网站等,了解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派发“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视力下降的自身原因与人数。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视力下降导致的后果。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网络
杂志
四、结论
1、根据研究表明,造成近视或视力下降的原因有:
⑴做作业时的'姿势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上的时间比较多。
⑶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时不时要睁开眼睛。
⑷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的人数超过八成。
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保护视力的重点,切勿令心灵的窗户受到损害。
2、下面是针对没有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同学的建议:
⑴尽量不要在傍晚5点30分以后不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
⑵做作业时要严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标。
⑶晚上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尽量不要关灯,因为这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个重点。
⑷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更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⑸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
⑹不要轻易去戴其它同学的眼镜,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反倒会使自己的视力慢慢下降。
研究报告五年级5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我们班只有四个姓王的同学,但我认为姓氏是十分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有关王氏的书、上网查找信息问家人有关信息。
2、了解王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王姓的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到20xx年为止,王姓是中国第三大姓。信息渠道是书籍询问查阅。涉及方面王姓的来源和历史。有关王姓的名人诗人,王安石,王之涣,王维,王勃,王羲之,王昭君,王昌龄,王献之……此信息是通过书籍和教科书的来的.。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队全国户籍人口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以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的分布。这是王姓人口数量的统计,此信息是通过资料查找手机、上网、电脑、书籍和教科书。
四、结论
1、在中国河北辽宁山西广东等也有姓王的人口在这些省内王兴君为第一大姓,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中国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
2、在20xx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王姓目前是前三名,暂时排名第一,已经超过了李姓。
3、王兴是当代中国人第二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姓氏,我为我们王姓祖先的创造感到自豪。
4、虽然王姓目前暂排第一,可是在20xx年国家重新统计了一番,把百家姓定了下来,目前王姓排名第二,李姓现在是第一名。
研究报告五年级6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人们都有一个姓,有复姓,也有单姓。可是,姓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我就研究了关于“郝”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查阅方法。
1、查阅书籍。
2、在上查阅资料。
3、询问老师和家长。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郝姓的地位
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七十一,在现代姓氏排行榜上排名82位,属于大姓系列,人数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1%左右。
2、郝姓的起源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继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其后子孙以此地为氏,称郝氏。
三、郝姓的名人
郝懿行:山东栖霞人,清代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明物训诂考据之学。《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四、研究结论。
1、郝姓是一个大姓。
2、郝姓的历史悠久。
3、郝姓的名人虽然不多,但是每一个名人都很有才。
研究报告五年级7
一、问题的提出
书法家们的这么多作品,都有什么历史呢?如何保存历代名人书法作品?书法家的作品有哪些?
二、研究方法
1、请教历史,书法老师。
2、翻阅书法家的作品,字帖中的介绍。
3、搜集网络资料。
三、资料整理
1、书法作品的历史, 中国书法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发展,从早的甲骨文到后续的青铜文(金文),再到小篆(篆书),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的形成。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书法习惯和风格的诞生。这原因可能是朝代变更,或许是社会变化。中国书法史其实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清晰的侧写。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那就是家形文字或图画文字。书法的演度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
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
工巧:创作之巧之作应与书者自身的功力相当,方为“正宗”。汉隶《曹全碑》,《张景碑》和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都表现出工场之美。工巧之作给人以直中绳,方中规、经纬合度,书写得心应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节节而为,是书者苦心经营、精工雕琢的积极成果。
3、如回保存过去的名人作品。
中国书画用宣纸做绘画材质,由于宣纸本身性质很稳定,排除人为破坏,虫蛀,受潮这些情况,中国书画作品保存1000年左右都没有问题。宋代距离现代正好1000年左右,这也是我们现在能看到宋代以后的书画的根本原因。
古代名家书画作品保存大概有以下几类:其一,装裱保存。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是保存书画的最好办法,既可以保持画芯的完整又能方便携带和保管。
其二,临摹保存。东晋距离现在已有1700年,按理说,远远超出了宣纸的生命周期,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兰亭序》,是因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冯承素按照王羲之的书法笔意临摹出来的。
四、研究结论
1、书法作品的历史
从早期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已经六千年了。从图画,到文字,真的很漫长!因此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
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
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分水岭。所以认识它很必要!方正,整齐,粗细,是它的特点!
3、如何保存过去的名人书法作品,这里提到了①装裱保存②临摹保存。
研究报告五年级8
调查原因: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汉字,可是,许多人都会不注意、不在乎汉字的一些运用,导致了写错别字的后果。
调查目的:为了防止汉字被其他的'人乱用,使其他人明白写错别字的危害,对汉字造成了一些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让小学生不要在日记本上写错别字。
调查人员:十全十美小组。
调查方法:去大街小巷各个街口,寻找一些错别字,在自我的日记本中、写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写错的错字,发现之后立刻改正。
调查结果:
1、此刻有许多厂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便乱改成语。如:衣服店广告:“衣衣不舍”、“衣”见钟情;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等。
2、还有的人为了写字方便,不费时间,便把“雪糕”写成“雪羔”;把“豆腐”写成“豆付”;
3、有的课外书中能够称得上是错字连篇,错字一个又一个的出此刻我们的眼前,使我们读的时候也很费劲;
4、在我们的日记本中也找到了错字,把“阻”写成“担”、“宝”字下头写成“王”字底;“太”字写成“大”或“头”等。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够破坏我们的好文章。
经过这次调查,我想说:“汉字是自我的祖国创造的,我们应当好好读写和记忆,如果我们不注意和认真,等将来会出现许多笑话的。假如我们连字都能写错,那我们将来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须要用好汉字!
研究报告五年级9
一、问题的提出
吃饭的时候,长辈们总说多吃蔬菜,吃蔬菜会变聪明。吃蔬菜能变聪明吗?如果可以吃哪些蔬菜?
二、研究方法
1、百度
2、问长辈
3、其它
三、资料整理
1、蔬菜中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素,这些物质对人体是有很多的好处的',不仅可以采元气,并且可以提高智力。
2、菠菜富含矿物质铁,吃了可以提高警觉度和注意力;甜菜富含氨基酸苯丙氨酸,吃了有助于增强脑细胞活力;生姜能使人思路开阔;胡萝卜素和其它天然营养有助于保护大脑。
四、研究结论
1、吃蔬菜可以让人变聪明,蔬菜中的各种元素对人体有益。
2、菠菜、甜菜、生姜、胡萝卜等大部分蔬菜都可以人变聪明。
研究报告五年级10
实验名称:探究人生实验
实验目的:找到正确的人生之路
实验器材:人生溶液,许多烧杯,各种物质,一张白纸,寿命滴管,镊子。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部分人生溶液倒进烧杯与成功、金钱相混,由于其过程缓慢而庞大,所以选用寿命滴管将少部分混合物滴在纸上,经过十分钟后,纸上的原点成黄色,是气态的名誉物质;
步骤二,将另一部分倒入新的烧杯,用量筒倒入一些贫苦,失败的`液体,再将乐观,坚持等气体用镊子夹入烧杯。
根据实验结果的多样性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纸上虽没有黄色的名誉物质,却有以各种带有气味的液体,称之为传奇。第二类,纸上虽无色无味,但纸上的白色被此种透明物质所染后,可发散出淡淡荧光,此种透明物质可呈气态或液态,称之为以善为主的佛门人生;第三类,则同步骤一结果一致,此处不再深究。
实验结论:多彩的人生不只为成功而活,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和影响世界,为自己而活。
实验公式:乐观+坚持=等于多彩人生
研究报告五年级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姓“燕”,我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姓。“燕”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姓“燕”的名人吗?现在的“燕”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姓氏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关于“燕”姓起源主要有三: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伯封于北燕,其后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黄帝之后有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倏为黄帝之子,后以国为氏;据《后汉书鲜卑传》所载,晋末鲜卑族慕容氏前后建立了四个以燕为号的国家,国亡后以国为氏。
“燕”姓的历史名人有:宋代礼部郎,计量发明家燕肃,燕太子丹燕丹,宋代画家燕文贵,春秋时有孔子的得意弟子燕及,明代有永乐举人燕善。
现状据统计,“燕”姓在20xx年的百家姓里面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但燕的'姓氏是已经有26。4万人,占全国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
2、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3、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
4、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研究报告五年级12
实验名称:青春的形成。
实验目的:了解青春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烧杯、量杯、酒精灯。
实验步骤:首先准备好各种器材,然后取适量清水(因为每个人刚出生就像一杯清水,青春的起点大家都是一样的),然后加入一些“努力”,这是一种特殊的药水,也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用水晶棒搅拌,使清水和努力充分融合。接着再加入一些“勇气”,这种物质可以让青春更加无悔,将这“努力”和“勇气”在清水中使劲搅拌完全融合后,放在酒精灯上,让它们逐渐沸腾(因为青春是滚烫的,充满力量的)。在它们加热的过程中,一定还要记得加上“真诚”和“友情”,这些会让青春更加有意义和值得回忆,在搅拌和持续的加热中,再加上一些闪闪发亮的黄色“亮片”,“亮片”是由“苦”和“甜”组成的物质,所有这些物质都是为了让未来的自己更加优秀。加入以上各种佐料,在自己的用功下烧杯里的物质达到沸点。这时烧杯的`颜色会逐渐变成金灿灿,这个颜色是属于自己的,属于青春的。在一步一步地努力下我们形成了自己的青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青春是我们努力让自己发光的过程。
实验结论:青春是由勇敢、努力、真诚、友情、苦和甜组成。
试验公式:青春=勇敢+努力+真诚+友情+苦+甜
实验经验:不苦不累,青春无味。
研究报告五年级13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有20亿人面临着缺水的困难,而我国的平均水量只占世界的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我们
的国家的水库每年以10至20毫米的速度下降。
二对用水量的调查
用水量最多的还是洗车店,而且用的都是自来水。一天每家洗车店大约有15至30辆车,而每洗一辆最
少要5千克水。一年(按365天)来计算,每家洗车店就需要73000千克水,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一年的用水量
了。而廉江(一个小城市)就有30多家洗车店,何况是那些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呢?
三资料的收集
除了洗车店的.用水量惊人,我们平时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也非常常见。
1平时有些人洗完菜就倒掉水;
2公园的喷泉不是循环的;
3公园水龙头出不了水,有些人不拧回就离开了,等到有水是,水流了出来,没人关;
4有些人洗一洗手就要七八分钟;
5有些人用完水不关;
四建议与措施
1利用废水浇花,冲马桶等;
2公园的喷泉应立即改成循环的;
3公用水用完应关;
4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
5应该多点向人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
6多点写广告贴在醒目的地方;
7每一滴水都要珍惜,不能浪费。
最后,我倡议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否则,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 类的眼泪。
研究报告五年级14
一、问题的提出
人与人的交流一定会用到语言。而语言每天与我们形影不离,生活中无处不在。满分/“说好普通话走遍天下”,这不再是幻想。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大量不会说,说不准标准的`现象,这让不在同一地方的人很难交流。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帮助人们说好普通话,我将针对社会不会说,说不标准普通话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调查
2、小组讨论,实地调查
3、列出表格、汇总材料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方言
如:“你在干嘛?”说成“你在搞哪样?”,“家”说成“ga(第一声)”你在哪”说成“你在哪点”,“你呢?”说成“你嘞?”……
2、平翘舌不分
如:“我是你的老师”说成“我似你的老思”,“撕开”说成“狮开”……
四、研究结论
许多人在家乡,附近的人都说方言,自己听着听着就习惯了,改不过来了。如果多说普通话,也可以避免长时间不说而忘记。
许多老人口齿不清,不分平翘舌。如果可以多多练习也是可以学会的。
所以,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学好语言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研究报告五年级15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我自己就姓张,“张”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姓“张”的名人?现在“张”姓有多少人?带着一些疑问,我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的姓氏的.书籍,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张”姓的历史大名人。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张”姓人口和分布的情况。
3、咨询你身边的人,比如说你的老师、同学、父母、姐姐、哥哥、朋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来源:据说“张”姓是皇帝姬姓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和迁移。秦汉时期,“张”姓发展迅速,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第一大姓。
历史名人:张良、张骞、张飞、张巡、张经、张仲景、张择端、张大千、张自忠、张云逸……
人口数量:据统计,20xx年“张”姓人口有816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左右,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张”姓历史悠久,传说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名氏,也称张氏。
2、我国“张”姓人才辈出。有运筹帷幄的张良,有勇冠三军的张飞,有以身殉国的将领张自忠……
3、“张”姓人口数目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研究报告五年级】相关文章:
五年级研究报告09-01
研究报告五年级12-08
五年级研究报告03-11
五年级研究报告06-25
五年级研究报告优秀05-08
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07-31
五年级研究报告(合集)10-15
(优)五年级研究报告10-15
研究报告作文五年级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