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学实验报告(精选7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学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探究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从众行为倾向。
实验方法:
被试:选取 50 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为 10 组,每组 5 人。
实验材料:一系列长度不同的线段图片。
实验程序:实验者向被试展示线段图片,要求他们判断目标线段与其他三条线段中哪一条长度相同。在每组实验中,安排 4 名 “托儿”,他们会故意给出错误答案,观察唯一真实被试的反应。
实验结果:在 30% 的`实验情境中,真实被试会跟随 “托儿” 给出错误答案。当群体人数达到 3 人时,从众现象开始明显增加;当群体人数达到 5 人时,从众比例达到峰值。
实验结论:个体在群体环境中,容易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产生从众行为。群体规模对从众行为有显著影响,一定范围内,群体规模越大,从众行为越明显。
心理学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探索如何有效强化记忆。
实验方法:
被试:招募 80 名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0 人。
实验材料:一篇包含 20 个陌生单词的英语短文。
实验程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记忆短文;实验组则运用联想记忆法,将单词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学习 30 分钟后,进行即时测试;24 小时后,进行再次测试。
实验结果:即时测试中,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 10 分;24 小时后的测试中,实验组的遗忘率为 20%,对照组的遗忘率为 40%。
实验结论:联想记忆法比传统死记硬背更能有效提高记忆效果,且在长时间记忆保持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够强化记忆痕迹,减少遗忘。
心理学实验报告 3
实验目的:探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差异。
实验方法:
被试:选取 60 名成年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积极情绪组、消极情绪组和中性情绪组,每组 20 人。
实验材料:一系列风险决策情境案例。
实验程序: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视频片段诱发被试的情绪(积极情绪组观看喜剧视频,消极情绪组观看悲剧视频,中性情绪组观看普通纪录片)。随后,向被试呈现决策案例,要求他们做出决策。
实验结果:积极情绪组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决策;消极情绪组则更保守,倾向于选择低风险低回报的决策;中性情绪组的'决策较为均衡。
实验结论:情绪状态会显著影响个体的决策过程。积极情绪下,个体更愿意冒险;消极情绪下,个体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情绪因素对决策的潜在影响 。
心理学实验报告 4
摘要:色彩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的初期,人类就意识到色彩具有的特殊魅力,那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色彩对生活进行装饰。七色光谱(1666年牛顿发现七色光谱)的发现,使人类对色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色彩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尼古拉斯?金?达莎比亚正是提出色彩心理学的观点。本文以“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应用”为核心,主要的内容有: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运用的核心、每种色彩代表的意义、色彩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色彩心理,艺术設计应用
一、研究目的
目前,人们对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感官有着不同作用,色彩影响这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等诸多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不同的国家对颜色的解读也各不相同,例如,红色在我国代表的喜庆、欢快,在节日和举行重大活动的时候,多采用红色进行装点,在西方红色代表着血腥和杀戮,所以西方人在结婚的时候,几乎不会使用红色。艺术設计抓住了色彩的特点,巧妙运用了色彩对人类心理影响的作用。现在,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被广泛运用。
二、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关键核心
艺术設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绘画、平面設计、建筑、雕塑、室内装修等方面都是艺术設计的范畴,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設计中的运用,不是平白无故的添加。艺术設计中色彩的添加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创造性思维。任何艺术設计都不离开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它是艺术設计的关键,色彩在艺术設计中的使用同样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支持,它可以保证艺术設计的原创性。第二,保持一致性。色彩在艺术設计中的使用,必须要与設计的作品保持一致性。保持色彩与使用场所的氛围相匹配。例如,在幼儿园的設计中,要多一下粉色、紫色、这样可以把幼儿园烘托出童话般的氛围,如果使用黑色或者白色来装饰幼儿园的话,就会缺乏生气。很多医院在室内設计的时候,都会采用白色来装点,这样会使医院从整体上看起来显得格外的整洁肃静,如果用其他颜色,就会显得比较突兀。所以在艺术設计中色彩的使用,必须与使用的场所保持一致。
三、色彩对人们心理的作用
1、色彩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产生不同的产生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观察,很大程度上来自心理因素的,通过颜色的观察,人们在心理会形成一种:心理颜色观察感。在人们心理联想的作用下,色彩还可以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出相应的错觉,虽然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也色彩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是色彩会使人产生的联想是共同的。并且,在不同的年纪对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例如,年轻人看到白色,心理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纯洁。而老人看到白色,就会联想的死亡,内心就会感觉到消沉。粉色对儿童来说以为的童趣、天真。而年轻人看到粉色就会感觉到温暖、浪漫。粉色对于老人来说就是喜庆。
2、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
红色。红色代表了奔放与热情,红色是一个充满能量的色彩。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运动服装,多为红色,红色给人一种阳光、自信的感觉。此外红色还象征着性感,在娱乐圈的活动中,红色是明星们常用的'颜色。橙色。橙色代表了包容、健康、亲切。橙色给人一种坦率、开朗的感觉。橙色属于暖色调,可以使人感到心理的温暖。黄色。黄色代表了聪明天真的特性。儿童玩具多采用黄色。此外,黄色可以刺激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颜色相比黄色可以更加被人们注意。黄色在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例如,交警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外面通常会穿一件黄色的简易马甲,环卫工人的工作服也采用黄色,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方便引起路人的注意。绿色。绿色代表了清新、活力。绿色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绿色也是自由和平的象征,例如,绿色橄榄代表了和平友好。蓝色。蓝色属于冷色调,具有灵性和知性的特点。
据调查发现,几乎没有人讨厌蓝色、蓝色象征着独立、希望、诚实、但是蓝色也会对人们的心理带来忧郁感。黑色。黑色是低调、权威、高压的象征。在艺术設计中运用到黑色,能够烘托出严肃、庄重的氛围,如在办公室的設计上,很多設计师都会采用黑色对办公室进行装饰,这样会显得办公室显得典雅、整洁、庄重。此外,各国政要也大多以黑色西装出现的公共场合,这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权威、庄重的形象。紫色。紫色代表了浪漫、高贵、优雅,同时还带有一丝神秘感。在服装設计上,运用到紫色最多。例如,晚礼服的設计大多采用紫色,NBA湖人队的客场球衣也为紫色,可以彰显球队高贵的气质。但是和蓝色一样,紫色也能让人产生忧郁感。
四、结束语
心理学实验报告 5
一、实验名称: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探究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三、实验方法:
1、实验参与者:本次实验选取了30名20岁左右的'大学生进行实验。
2、实验材料:
(1)实验室
(2)电脑
(3)固定电子邮件
(4)两组照片:一组为中性照片,一组为情绪性照片。
3、实验程序:
(1)在实验开始前,参与者需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实验前,参与者需要观看中性照片组和情绪照片组。两组照片都由20张照片组成。
(3)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为观看照片并进行记忆测量,第二个任务为进行情绪评估。
(4)每个任务持续15分钟。在任务之间,参与者需要休息10分钟。
四、实验结果:
1、记忆测量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参与者的记忆测量结果,我们发现参与者在观看情绪性照片组时,其记忆表现明显优于中性照片组。这表明情绪对记忆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提升参与者的记忆表现。
2、情绪评估结果分析
通过对参与者的情绪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参与者在观看情绪性照片组时,其情绪表现明显优于中性照片组。这表明情绪能够改变参与者的情绪状态,提升其情绪体验。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情绪对记忆有显著的影响。具体而言,情绪能够提升参与者的记忆表现,同时改变其情绪状态。这可能是因为情绪与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关系,从而影响了记忆的编码和检索。此外,情绪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作用,引起记忆变化。
六、实验启示:
本次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加深人们对情绪与记忆的关系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我们建议进一步深化情绪与记忆机制的研究,并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的影响。
心理学实验报告 6
一、实验原理
1) 概念再现:短时记忆广度即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的容量。其操作定义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
2) 要求:试验过程中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与感觉阈限的`概念相似,所谓“刚刚能够立即再现”即是指50%次能够立即再现。
二、实验方案
1)实验者测定的一般方法:数字记忆广度的方法
① 8位的数字能够通过,9位的数字不能通过,则记忆广度为8.5;② 如将每一系列连续呈现3次,则以3次都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作为基数,再将其他能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按1/3或2/3加在基数上,两者之和算作记忆广度。本实验就是用这种方法测量和计算数字记忆广度的。如:3次均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为7位数,则基数为7,如果8位数系列3次中通过2次,9位数通过1次,10位数一次也未通过,则记忆广度为:7+2/3+1/3=8;
③、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记忆广度,也可以采取直线内插法来计算。 本次实验方案:采用了方法②的测试方案,结果数据中列出了此次测定的数字记忆广度,以及每一水平(数字个数)列出做对的遍数,如果全对,则为3,如果全不对,则为0(此时实验结束)。 2)具体实现: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搞清楚识记的方法和输入答案的方法。
在输入答案时,数与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如有错误可按倒退键(Back Space)删除,重新输入,输完后按回车键表示确认。
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间隔是750ms,每个数字呈现250ms,从3位数字开始,然后4、5、6…,直到同一位数字系列的3遍都错了为止或达到12位数字。
三、实验结果
短时记忆广度值:9.33
测验耗时:391秒 [参数表]
数字呈现时间(毫秒)=250 数字间隔时间(毫秒)=750 两组数字间隔时间(毫秒)=1000
四、结论
1) 从实验的设计方面:每组设计三个长数对实验者进行测试,降低了实验的随机性,可靠性有保证;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得每次数据的出现频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
2) 从图片及结果分数分析得出:随着每次数字的增加,尤其是到8位以后,短时记忆的能力明显下降,到第11个时就完全记不住了,说明了短时记忆的瞬间性、可扩展性低的特点。
3) 所遇问题:在记忆数据的同时难以判断每次会出现的数字有几个,导致难以抓住计数的规律而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
2、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
一、实验原理
1)概念再现:反应时即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其分为: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它的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
(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
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二、实验方案
本实验测量视觉和听觉选择反应时。视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Q键反应,看到绿圆,按P键反应。听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低音和高音。要求被试听到高音按P键,听到低音按Q键。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三、实验结果
视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414ms
错误次数: 3次
===== 备 注 =====
测验耗时:176秒 组号对应的名称=1 视觉 [参数表]
间隔时间(毫秒)=1000 准备时间(毫秒)=2000
听觉测试结果:
===== 结果分数 =====
选择反应时:349ms
心理学实验报告 7
一、实验的背景:
语文学科,是一个宠大而开放的知识系统,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等特点,它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文以述志”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授业”“传道”“教书”“育人”的不可偏废,相互统一。在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目前的形势下,国内外许多机构正在筹划开展这方面的实验与研究,并且从宏观方面界定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魏书生老师已给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魏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培养学生乐观的、自信的、积极的、进取的、健康的、发展的、勤奋的一面。从我个人的角度去看,魏老师的做法中,还缺乏一些细致的成分,因为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复杂,它并不是一些大的概念和词汇所能含概了的。因此,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更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进行这方面的.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复杂、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既要完成语文教学自身的任务(知识、技能、智力等),又要完成它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任务,即育人性。对后者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因为它的复杂性,就决定了对语文教学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决定了语文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门学科,因此也是最容易出教育改革家的学科。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要吃透两头:一是要熟悉大纲和教材,二是要了解学生。所谓了解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即知识能力、需要、动机、情趣爱好等状况,这就要涉及到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语文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其它学科相比更有其巨大的教育潜力。
三、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四大途径之首要的途径列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即是说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包含着心理健康内容,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等等。
四、实验的主要内容:
(一)利用教材和美文,无声潜入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作品中作者在人物身上注入自己理想的性格,体现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语文老师可为学生选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时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通过指导写作,为心理保健筑起“预防线”。教师通过阅读学生作文和日记、周记等,发现学生的心理疾患,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从而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心理空间。
(三)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五、实验成果与进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进行了四、五年的时间,而有意识地通过学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地探索与完善。
【心理学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实验报告06-21
学生实验报告10-09
小学实验报告(精选)11-04
焊接实验报告03-15
设计实验报告07-28
实验报告格式07-26
示波器实验报告06-24
研究实验报告01-13
小学实验报告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