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4-11-15 14:47:39 报告 我要投稿

科学实验报告【荐】

  在现在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实验报告【荐】

科学实验报告1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实验过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时,会产生褶皱或断裂,形成地震

科学实验报告2

  滴水穿石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实验材料】黑色手工纸、面粉、滴管、烧杯、水、米尺。

  【实验过程】

  1、在黑色手工纸上用面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从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发现面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面粉溅落的范围直径。

  【实验现象】面粉堆在水的冲击下四处溅出。

  【实验结论】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越大。实验室条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远远低于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断雨水对地表有强大的冲击力,天长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变地貌的现象。

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不同种类的云朵。这些云朵不仅给我们带来美丽的景象,还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天气状况。因此,了解云朵的形态和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都非常有帮助。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云朵的形态和特征,了解不同种类的云朵,包括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高度等,以及它们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实验器材:

  天空,云朵,测量工具。

  实验步骤:

  1、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注意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高度等特征。

  2、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云朵的高度和大小。

  3、对不同种类的云朵进行分类,注意它们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云朵,我们发现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云朵:

  1、积云:这是一种白色的'、蓬松的云朵,形状像棉花糖,通常在晴朗的天气出现。

  2、层云:这是一种厚重的、灰色的云层,通常在阴雨天气出现。

  3、卷云:这是一种像卷筒一样的云朵,经常在潮湿的天气出现。

  4、雨云:这是一种暗灰色的云层,通常在下雨天出现。

  我们还发现,云朵的高度和大小不同,不同种类的云朵与天气变化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积云通常在晴朗的天气中出现,而雨云则是下雨天的标志。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种类的云朵,包括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高度和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状况,预测天气变化,并合理安排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光与热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5

  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科学实验报告6

  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20××××日第×

  实验名称:热水对盐的溶解速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热水能够加快盐的溶解速度

  实验器材: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天平、盐、烧杯(3个)、秒表

  实验步骤:

  1、给烧杯分别编号为1、2、3号。并在1号烧杯加入20ml的'冷水,在2号烧杯中加入20ml的温水,在3号烧杯中加入20ml的热水。

  2、在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食盐。

  3、静置观察,并记录好食盐完全溶解的时间。

  实验现象:

  编号

  1

  2

  3

  水温

  盐量

  完全溶解时间

  实验结论:

  水温对盐的溶解速度××。

  问题讨论:

科学实验报告7

  实验内容:光与热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8

  实验内容: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好!

  实验人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xxx

科学实验报告9

  实验内容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

  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

  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科学实验报告10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

  【实验过程】

  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掌握好加热时间,加热岩石后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复做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往下掉碎屑。

  【实验结论】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头。

  3、岩石选取易碎的页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风化花岩做实验。

  4、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科学实验报告11

  卵石磨圆的模拟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得大口玻璃瓶、谁、砖、锤子。

  【实验过程】

  1、用锤子把砖敲成块。

  2、把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变成了圆形。

  【实验结论】在谁的冲刷和碎砖块得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科学实验报告12

  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科学实验报告13

  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14

  实验内容: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好!

  实验人:

  实验人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

科学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

  燃烧之谜

  实验材料

  酒精灯、铁片、三脚架、纸片、火柴、湿木条、石头

  实验方法和过程

  1、用火柴分别去点纸片和湿木条,观察现象。

  2、把火柴和石头放在三脚架上的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铁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用火柴点纸片很容易着火,火柴点湿木条点不着。

  2、用酒精灯加热铁片,火柴先冒烟,然后开始燃烧,石头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可燃物、空气三个条件同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会发生。

  记录人:xxx

【科学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科学实验报告07-22

科学实验报告01-07

(优秀)科学实验报告08-02

科学实验报告模板05-22

[优]科学实验报告09-12

科学研究实验报告10-13

初中科学实验报告11-12

科学实验报告单10-23

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6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