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医学论文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时间:2021-02-18 17:23:59 本科毕业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一般认为与膀胱感染、结石和梗阻性病变、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致膀胱正常移行上皮化生有关。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1】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治疗学;经尿道电切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少见的膀胱黏膜上皮反应性增生病变,其患病率为0.9%~1.9%[1]。

  一般认为与膀胱感染、结石和梗阻性病变、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致膀胱正常移行上皮化生有关[2]。

  经尿道电切或者电灼术,激光烧灼术,卡介苗、丝裂霉素等药物膀胱灌注化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均不太理想。

  本文通过94例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进一步探讨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1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94例,男32例,女62例,年龄24~76岁,平均44岁,病程6个月~3年不等。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者79例,肉眼或镜下血尿39例,排尿困难10例,下腹胀痛67例,无特殊症状4例;尿常规或尿培养提示感染6例;合并膀胱结石5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合并膀胱颈梗阻7例;病变大多集中在膀胱三角区59例,累及膀胱颈17例,管口区累9例,病变弥漫型5例,其他部位(前壁、后壁、侧壁)4例。

  膀胱镜活检诊断为囊性腺性膀胱炎33例,腺性膀胱炎61例,后者合并鳞状上皮化生14例。

  1.2 方法

  ⑴手术治疗:年龄<40岁、症状重、有明显肉眼血尿、病变位于输尿管口周围或后尿道、病变弥散连接成片或呈多灶性分布、外观呈乳头状瘤改变、伴鳞状上皮化生及合并其它病变者52例,采用经尿道电切和电灼治疗。

  切除深度为黏膜下层和浅肌层,严重者可切至深肌层。

  病变严重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20 mg/次或羟基喜树碱10 mg/次,每周1次,6~12周为1个疗程)。

  ⑵非手术治疗:42例症状较轻,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采用左氧氟沙星片0.2 g,2次/3~4 d,4周控制感染。

  伴下尿路刺激症者酌情选用酒石酸托特罗定、普鲁本辛、黄酮派酯、安定等对症治疗,对膀胱内病灶未做特殊处理 。

  2 结果

  本组94例,平均随访15个月(8~36个月)。

  手术组52例,尿频、尿急、尿痛缓解率76.6%(36/47)。

  术后肉眼血尿均消失,尿常规检查6例存在镜下血尿。

  10例排尿困难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和膀胱颈切开。

  对伴有前列腺增生者给予口服药治疗,症状均明显缓解。

  随访中复查膀胱镜发现复发者14例,多为乳头瘤样,平均复发时间为6个月(3~15个月)。

  对复发者均行TUR+化疗药膀胱灌注,但仍有5例复发2次,1例复发3次,其中1例TUR术后16月出现癌变。

  病理类型为腺癌,行膀胱全切术。

  保守治疗组42例,尿频、尿急缓解率84.4%(27/32)。

  肉眼血尿缓解率100%(4/4)。

  2月后复查尿常规存在镜下血尿3例。

  有3例于治疗停止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时发现病变范围扩大,呈多发乳头瘤样,行TUR治疗,并给予膀胱化疗药灌注,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

  3 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由于感染、结石、梗阻、神经原性膀胱炎等慢性刺激而引起膀胱黏膜上皮化生的结果。

  有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伴有细胞结构紊乱和非典型增生的恶变的重要信息。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尿频、尿急、下腹部不适、镜下血尿或偶尔肉眼血尿及排尿不畅,还可有菌尿或慢性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上述症状并无特异性,许多疾病均可出现类似的症状,病变较大有时易误诊为膀胱肿瘤[3-4]。

  对于腺性膀胱炎诊断最有效的诊断手段是尿道膀胱镜检查+膀胱内活组织检查,依据膀胱镜检查,将病变分为:⑴乳头状瘤型;⑵滤泡样水肿型;⑶炎症增厚型;⑷黏膜无改变型。

  组织病理诊断是最有说服力的检查方法。

  目前临床腺性膀胱炎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

  同时,通过原发病灶的治疗可防止并发症产生,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恶变。

  治疗的主要方法有:⑴非手术治疗:将腺性膀胱炎视为癌症的前期,应用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治疗[5]。

  同时辅以对症处理的药物,如治疗尿频、尿急的药物和抗感染的药物等。

  ⑵手术治疗[6]:经尿道非开放性手术包括电切、电灼、气化、激光等方法对腺性膀胱炎病变进行治疗;开放性手术适用于膀胱病变范围较大,病变累及整个膀胱黏膜,或病变部位非开放性手术无法完全治疗时采用开放性手术将病变的膀胱黏膜剥除。

  本组病例提示根据有无确切诱因、伴发疾病、病变类型、病变部位、病变范围、病理的类型,可遵循如下的原则进行治疗:⑴去除诱发因素,解决基础疾病是基本的治疗手段;⑵膀胱内病变范围小、程度轻,无合并症者可采取膀胱灌注化疗,辅以对症处理;

  ⑶对病因不明、乳头状瘤型、滤泡型、绒毛样水肿型,如病变范围小于2 cm 患者,经尿道电切或者电灼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⑷膀胱黏膜病变广泛,增生活跃的患者应该注意监测,定期随访,必要时按膀胱癌处理;⑸病史反复、病变范围广泛、症状严重、高度怀疑恶变或有恶变的片状增生型合乳头状增生型患者,可以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但膀胱全切除应慎重;⑹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⑺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术后恢复快、能多次治疗的优点。

  可作为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治疗方案[7]; ⑻不论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都需要定期进行尿道膀胱镜检查随访,且每次应当有膀胱内组织活检的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Semins MJ,Schoenberg MP.A case of florid cystitis glandularis[J].Nat Clin Pract Urol,2007,4(6):341.

  [2]苏新军,胡礼泉,李世文,等.腺性膀胱炎27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2002,17(6):282-283.

  [3]Lee G,Tsiriopoulos I,Yajnik K,et al.Case report:cystitis glandular is mimics bladder tumour:a case report and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J].Int Urol Nephrol,2005,37(4):713.

  [4]王 立,吴 越,张国飞,等.腺性膀胱炎49例早期诊断和治疗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 725-1 726.

  [5]应 俊.对腺性膀胱炎治疗的再认识[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8):684-685.

  [6]佟咸利,刘屹立,郭文川.腺性膀胱炎(附30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5):285-287.

  [7]张晓光,徐 勇,杨 阔,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64例报告)[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2):200-202

  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分析【2】

  【摘要】目的探讨对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5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经尿道电切除的手术方法,在进行化疗药物的关注治疗,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共选取51例患者,治疗显效39例,治疗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8.0%,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现象膀胱肾炎患者采用离子电切术并进行相应药物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能够将基础疾病较好的去除。

  腺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时患者在排尿的时候较为困难,还出现尿频、尿急和血尿的情况,同时还伴有腰酸和腰胀的症状,近年来该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上涨,通过对患者进行离子电切的治疗方法和灌注药物的方法,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5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5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有28例男性患者,有23例患者为女性,年龄范围:36-62岁,平均年龄为51.4岁。

  最短的病程为8个月,最长的病程为9年。

  1.2治疗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采用的麻醉方法为硬膜外麻醉,对患者采用经尿道的电切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灶和已经发生病变现象的组织,还有呈乳头状的物质进行切除,选择的切除深度在浅肌层和黏膜的`下层,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在深肌层进行切除。

  在手术结束一种之后,对患者进行膀胱灌注,灌注的药物为表柔比星和葡萄糖进行配置的药液,对患者进行30分钟的灌注,灌注结束后将导尿管拔出。

  每周治疗一次,经过6次治疗后改为每个月注射一次。

  在手术结束后恢复3个月,进行相应的复查。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治疗标准治疗显效:患者在复查时所有的临床症状都得到消失,在膀胱镜的检查中发现患者的病变现象完全消除;治疗有效:患者的出现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明显的好转现象,检查后发现没有出现病变的现象;治疗无效:患者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尿频、尿痛等症状,检查后发现病变出现复发的情况。

  2结果

  通过对腺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以系列的治疗后,治疗显效39例,治疗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8.0%,患者得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目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腺性膀胱炎这一疾病的准确病因,但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腺性膀胱炎这一疾病的表现主要是相关的感染现象[1]。

  有些医生对患者进行单纯的抗感染治疗,在治疗之后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相关的环节,但是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

  若对患者采用化疗的治疗方法能够将患者的病灶范围进行一定程度的缩小,使得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却不能将该疾病的病根进行消除。

  然而对患者采用经尿道的电切术的方法对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并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药物的灌注治疗,将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较大程度的提高[2]。

  在进行手术之前,首先对患者进行输尿管的插管操作,对输尿管口进行良好的保护,然后再进行相关的切除手术,这种操作方法,既能够将病灶进行彻底的切除,还可以对输尿管进行较好的保护,避免出现感染和炎症的现象。

  在对患者进行完手术治疗之后,再对患者进行相应药物的灌注,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灌注之后,要求患者进行上下左右四种方位进行休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患者的膀胱部位充分的与药物进行解除,使患者的炎症得到彻底的消除,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3]。

  因此,采用该种治疗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文的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0%。

  在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复查后发现治疗成功的患者并没有出现再次的复发情况,由此说明该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

  在对该疾病的诊断方面是通过相应的B超,在通过膀胱镜的检查,发现患者病变的位置。

  综上所述,对患有腺性膀胱炎的患者采用经尿道的电切术的方法将患者病变的位置进行切除后,再进行相关化疗药物的灌注,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病变位置彻底切除,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因此,该种治疗方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给腺性膀胱炎患者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志强,马胜利,吴天鹏等.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18(11):160-162.

  [2]方平.王文成,马腾骧.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电灼治疗腺性膀胱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18(17):96-96.

  [3]韩宇,许勇,符伟军,等.腺性膀胱炎伴肾积水并发症的治疗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11(03):109-110.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3】

  【摘要】 目的 总结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 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愈率。

  方法 对5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膀胱病变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术后定期用吡柔比星做膀胱灌注, 并定期做膀胱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