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传统文化作文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们失去了什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洋”成了“好”的代名词。似乎洋东西总是先进的。
于是,“王老五”变成了“迈克尔·王”,“明珠花园”变成了“东方曼哈顿”;咖啡代替了香茗,可乐汉堡代替了豆浆油条。甚至连孔子,也要被唤作“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在那个民族自强的年代,崇洋媚外一度被视为耻辱。可为什么,在祖国日渐繁荣的今天,这却成了一种时尚?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前不久鸡飞狗跳的圣诞节终于告一段落。众商家赚了个盆盈钵满,气氛甚至压过了元旦与中秋。这让我非常不满和不解,难道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宗教比亲人的团聚还重要?有些人连耶稣是个人还是种吃的都没搞清楚,圣什么诞? 更加悲哀的是端午节,居然被韩国人抢先申报了民族文化遗产。正当我们纷纷抗议的时候,一个韩国民众的一句话让国人无言以对:“你说端午节是你们的,可你们在端午节那天做了些什么?”是啊,我们在愤怒和不满之余,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 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个节日,还有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骄傲。更有甚者—— 前阵子上海有个吃饱了撑的教授做了个研究,说“龙”这个东西,在英文里是“充满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之意,做我们有着君子风度的中华民族图腾不太合适,要改。改成什么呢?按照这位先生的.观点,改成温顺的哈巴狗再合适不过了。那好,从今天开始,他可以把自己称作狗的传人,看看会不会让外国人觉得舒服一些。 这就是当今一些文化人的骨气。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当年那个傲视群雄的民族哪去了?那个霸气十足的国家哪去了?为了外国人的眼光就要改变自己民族的符号,我们的自尊心哪去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如今即将褪色,我们的自信心哪去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竟然被推到了融化的边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哪去了?这真的是有着一身铮铮铁骨的中国人吗? 想想曾经的辉煌与耻辱,想想今天的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永远不要忘了脚下这片肥沃的热土,不要忘了诞生于其上的,我们的根。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中华民族有很多很多的传统文化,如:剪纸艺术、陶瓷艺术,传统节日和国画等。
就说传统节日吧。我们以中秋节为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农村的老人就特别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马上可以和外出打工的孩子们团圆了,因此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既然是过中秋节,当然缺不了看月亮和吃月饼的活动了。月亮比平时的更圆,更明亮,所以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
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把它继承下去,并且把它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刀剪剑、伞、扇属于人类文明的物质文化,是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行为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发明的。它们不仅具有可供欣赏的物质外观,也在长期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逐渐积累着精神文化的内涵,成为体现历代人民智慧、情感和审美文化的载体。
2月4日,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刀剪剑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叹。原来,我们平时用的剪刀中有那么多学问,如:全手工制作一把剪刀,需要七十多道工序。即使借助小锤、抛光、砂轮等小型工具进行半机械化制作,也要二三十道。先把洋元放在炉子上加热,然后不停地锤打,使钢和铁融在一起,再做成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剪刀片。这个工序比较难,如果没有融合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断钢,做成的剪刀片上会有黑痕,用力一敲就断了。此外,制成的.剪刀尖子容易形成纯钢尖,没有韧性,剪到硬一点的东西就会断。
在那里我还见到了奇形怪状的剪刀,有的只有半边;有的刀片是正方形的······
参观完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真是一种荣幸,我为祖国骄傲!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写“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刀剪剑博物馆”,参观的精彩场景尽显小作者多彩的童年,细腻传神的描写,表达了小作者对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的热爱,称得上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各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游百病。
端午节是我国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屈原很忠良,所以楚怀王很喜欢他,还有一位很嫉妒屈原,便用阴谋来害他,是楚怀王渐渐不信任他了。有一次,秦国要跟楚国和好,屈原仔细分析,知道了秦王的阴谋,便冒着生命危险去告诉楚王,楚王不但不听,还把他释放到远离他乡的地方。当楚王刚到秦国就被擒住,他后悔当时不听屈原的`话,,因气大而死,屈原当得知国家快灭亡时,他不忍再看下去了,写了最后一首爱国诗,便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当地人知道后,赶紧划船去打捞屈原的遗体,有些人向江中扔鸡蛋、粽子,倒雄黄酒,都是为了不让鱼虾不吃屈原的遗体;赛龙舟就是因为当时打捞屈原遗体的原因。不仅,端午节有它的历史还有一些食俗和风俗。
端午又称重午,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想我华夏,人杰地灵,泱泱大国,地大物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遥望明月,曾可记否,对影三人,酒问青天。传统文化,扎根吾心,深刻吾心,曾可记否,登高望远,遍插茱萸。传统文化,清净吾魂,涤荡吾心,曾可记否,炮竹震天,锣鼓喧天,传统文化,曾可记否?
风似狼牙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月圆佳节,自古以来,便为亲友团聚,举杯共庆之佳节。然至如今,中秋之意,已淡出人心,,光怪陆离,繁弦急管,弄得人憔悴。只知工作,麻木不堪,令人叹,令人忧。
曾记否?忆童年时,亲人好友。团聚一桌,当明月,载歌载舞,风吹人身心更暖,淡淡秋风,拂去铅华,留予本真,任多劳苦,亦溶于微风,展开幸福笑颜,就一片虫声,与空中皎月,和衣入眠。
望如今,蛙声虫声,已消逝不见,高楼大厦,虽壮观宏大,却已失其神,灭其采,凡雕栏花刻,随漫漫时光长河,慢慢淡出眼眶,童年所闻,早已不见,传统文化,似已消逝。
世界之大,千变万化,中外文化,差异颇大,华夏传统,内敛含蓄,外国文化,迥乎不同,以其直白热情,受世人所爱。
华夏似树人似叶,叶落归根化春泥,根于华夏,我们乃炎黄子孙,需随潮流,亦须斟酌,失其根本,树亦难活。文化乃根,可汲取长处,却不可舍本逐末。
忆古时,流觞曲水,论画闲谈,可叹世事,变化无常,时间长河,拭其印记,高山流水,月明天清,再难找回。
取一壶清茶,对饮明月,月光冷淡,如怨如慕,如悲如泣,哀传统一去不复返,叹今人不重拾文化,愁若弯月,淡淡愁光,望四处,寂寥无人。
何人低吟,何人浅唱,似至古朝,望其焚香,弹琴,吟诗,坐谈,古人之影,至如今,亦依稀可见。
掬一捧月光,尝一口粗茶,感古人风采,望现世沉浮,观传统,呡这口岁月陈酿,岁月愈逝,味愈醇。
华夏传统,源远流长,望古人吟诗作对,看文化深厚底蕴,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传统文化,让其归家,叶落归根,壮吾中华!
点评:文章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运用文言文的形式,极富功底,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
文章的'出彩之处不止在文字上,思想上也很有深意,用传统的语言呼唤现代的人们重拾传统文化,感染力强。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星期五晚上,爷爷奶奶带我去观看“纪念梅兰芳110周年梅派京剧表演CCTV11现场直播”。我可高兴了,以前我从没在现场看过京剧,这次可大饱眼福了。
“铛,铛,铛,咣——”演出开始了,上场的是一位演老生演员,头戴乌纱帽,黑白花纹的脸,长长的胡须拖到胸前,身着紫底黄花纹官袍,威风凛凛,好一副“官架子”,他刚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一边抱以热烈的掌声,一边喊着“好!”,直到开唱为止。听爷爷说,这部戏叫《宇宙锋》,现在演的是折子戏,他是秦朝的大官。只听见一段嘹亮的唱腔,一位彬彬有礼的人走上台前,原来,他是演皇帝亲戚的小生,他小心翼翼地朝“窗”内望去,看见一位漂亮的女子,貌似嫦娥,但一推开门,却不见了,便上前向官人问话:“刚才见——一女子,貌似嫦— —娥,现却无——踪影,那是何——人?”这句话十分婉转,道白非常精彩。“她是我的女儿。”老生回道。
“看她相貌——不凡,不妨将她——招进宫中,将她纳为我——妻,可否?”
老生犹豫了一会儿,唱道:“也好,我将起奏圣上。”
皇帝的亲戚走了,老生的女儿出来了,身边跟随着一个哑丫鬟,她只会做手势,女儿唱道:“刚刚来者何—— 人?”
“他乃皇帝之亲戚,名我将儿送如宫中,作他的妻。”
只见她抖动着袖子,雪白的袖子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她就像掉进昏暗的深渊,这可是高难度的动作呀!观众在一次鼓掌了,掌声随着袖子抖动的加速而热烈。她扑倒在地,心如刀绞,两眼含泪地唱道:“哪想——到,老……天这样……惩罚……我,入宫如进死——牢……”我心想:这个大坏蛋只想到自己,不想想别人会怎样,真是太可恶了!这时,她看见哑婢向他打手势,说叫他装疯,从而让那人死心。于是,她扯破了衣衫,仍掉了花鞋,在家中大哭大笑,最终逃过了此劫。
接下来演出的`《写状》和《霸王别姬》,邀请了全国著名的京剧名角杨春霞和叶少兰共同演绎,十分精彩。最后的压轴戏有请了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为了纪念他的父亲,为全国观众献上一段经典的京剧片段《贵妃醉酒》,没想到 70多岁的梅老先生还可以做出蹲功等高难度动作,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心想:这全是京剧的力量让梅老先生这么健康,还对京剧感兴趣,这种劲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让我十分感动。
观众给梅老先生献了花,全体都起来了,掌声雷动,台上的演员也都鼓起了掌,上下呼应,声音久久回荡在剧场内。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它,热爱它,但现在的许多青少年迷恋于那些歌星,这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忘记京剧,不要忘记国粹,不要忽视京剧的魅力。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12-26
【精选】传统文化的作文07-13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英语作文03-03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07-10
(精选)传统文化作文07-05
【精选】传统文化作文07-05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07-06
(精选)传统文化作文07-07
传统文化作文(精选)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