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必备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上海教育部发表的碱韭显示:传统文化在高考中的比重在逐步上升,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日益受到重视,也表明传统文化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此,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是过时而无用的,应该被淘汰。然而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其不可否认的巨大价值。
爱默生曾说过:“文化开启了对美的认知。”作为全部努力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荟萃,中华传统文化是人开化。它不仅提高了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也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凝聚力。若是没有传统文化作为根基,人们将与蛮物相同,文明奖顷刻垮塌,现代社会也将不复存在。
“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中华文化是无数先哲们历经时间考验的智慧结晶,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对于我们进人日常生活,思想行为仍然有着积极的教育指导作用。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指引着我们,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此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底蕴根本。它有着很高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还能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形象,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对于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伟大领袖毛泽东很早就提出了观点:“从孔夫子到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此重要的传统文化,无疑应该被继承和发扬。作为每一个国民的个人,我们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清晰和正确的认知。现代人受到欧风美雨等多种外国文化的侵袭,对传统中华文化的情感已经越来越淡漠。例如,现在年轻人往往对西方节日,影视作品等趋之若鹜;然而中华传统节日和作品却无人问津。我们应该在思想碰撞,经济浪潮席卷的当今世界守住初心,坚持文化自信。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和付诸努力的。
而作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则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保护者。在传播方面,国家已付出了很多心血。如今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的.日常课程中。然而以考试为检测方法来加深学生的掌握却容易导致唯分数论的功利心理。此外,在保护方面,时至今日,为了经济利益而大肆破坏传统文化如优秀文物、古建筑等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同时,打着“传统文化”旗子,实则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旅游乱象充斥着国内市场,这都是传统文化境遇衰危的表现,急需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保护传统文化。须知,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瑰宝。这些文化精粹若是被遗弃甚至毁灭,必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一段历史、一种文明的不幸。
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发扬。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听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老师说,春节是这样由来的: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到岸上的村子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每到除夕那天,人们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一位老婆婆给了一个乞丐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有办法把那个怪兽赶走。“年”兽闯进了村子,发现大门上贴着红纸,屋内蜡光通明。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年”大惊失色。落荒而逃。于是老人向人们传授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家家贴对联。燃放烟花爆竹。
有句俗话说:“二十三祭灶。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准备过新年,家家户户要打扫打扫以前没有打扫过的死角,家家户户现拖楼上再拖楼下。然后,再蒸馒头,新鲜的馒头出炉了:花卷。豆馍。馒头……奶奶蒸完馒头。就开始洗菜,做饺子馅。
大年初一早晨,我迫不及待的从床上起来,穿上衣服。去厨房学做饺子,我包的前几个饺子像老鼠一样。在奶奶的指点下我学会了包饺子。包饺子时,看见奶奶在饺子里放了一元钱。“奶奶,在饺子里放钱干什么?”我问。“谁吃到这个饺子谁就有福气。”我们一家争着抢着,最后,是爷爷吃到了。吃完饺子,我们全家人一起去拜年。我得到了很多压岁钱。
我喜欢过年。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道出了新年的期盼;“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点明了天下学子的抱负;“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描出了甜美爱情的模样。
一字一句,一联一对,上下相应,平仄相和,妙趣横生,雅俗共赏。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已经走过了数千年,从最早的桃符“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到如今形式多样的春联、寿联、挽联,无一不体现着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国土茫茫,万里无疆;中华之魂,传扬四方。新春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温柔的记忆,如今,张贴对联仍是家家户户喜迎新春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尽管各种打印的华丽春联横行于市,可在街头巷尾,依旧可见,一套掉色的旧桌椅,一砚墨,一支笔,一沓大红正丹纸,写成的春联整齐地挂满一墙,似鲜血明亮,如红旗飘扬。写字的大多是已退休的老人,两鬓斑白,银丝掺杂,字写得端端正正,行云流水,如群鸿戏海,似舞鹤游天,这种简单又传统的春联,是许多人熟悉又温暖的春节回忆。
此去经年,良辰好景应犹在,却道物是人非事事休。算起来,爷爷去世约莫有七年了,那时,还有许多自家写春联的,也还容易买到印有龙凤呈祥金纹的正丹纸。每当过年,爷爷就会铺上纸,表情认真严肃。施之以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写“五湖四海皆春色”,书“万水千山尽得辉”。横平竖直,如中国人的脊梁,;刚劲有力,如中国人的筋骨。然而如今,家里也用上了打印春联,不再有纸墨幽香,奶奶也不再认真看着挥墨如云烟的春联,尽管她一向不识字。
“书必有神、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我曾自以为字写得不错,也曾试探着写过春联,但我发现,写在纸上,大小不一,或歪或斜,不够方正,不够大气。写字,写联,真的是靠长期的积淀和修养。
红色中华,浩浩然正气于身;书墨忆古,句句联筋骨育人。之前的书法老师,六十多岁,很是和蔼,夏天的时候穿一件纯白的短袖,天天执笔,却从不染墨。他说他退休前,在学校里除了体育什么都能教,却认为书法是每一个学生首先必须要学的。记忆犹深,在书法课上教的第一个完整的字就是“人”,简单两笔,却很不容易写好。“这个字的慢慢练,一直练,有些人啊,一辈子都写不好这个字。”写字如做人,横平竖直,端端正正。
红色的春联是对往昔的'感慨和明朝的期盼,刚劲的笔画是不屈不挠的坚韧和堂堂正正的大气。
对联之下,中华之根;书法之上,民族之魂。无论你身处何地,是居住港澳台的同胞,亦或是漂泊异国的华侨,中国人,就是我们共同的身份。铸造我们的,是中国精神。连接我们的,是中华文化。
迟迟钟鼓,中华文化从历史长河中流淌而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耿耿星河,中华文化亮之于今世,永耀于后人!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传统文化10-07
【精选】传统文化的作文07-13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传统文化的作文12-26
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03-15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传统文化作文10-08
家乡传统文化的精选作文10-09
传统文化的消失作文10-08
讲传统文化的作文10-08
传统文化的源头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