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他称心满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这就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的退思园。
退思园占地九亩八分,因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所以在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艺术家的巧妙设计下,退思园自西向东构筑了左宅、中庭、右园的新颖格式。
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我们现在位于茶厅,刚才进园时走过的是轿厅。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敞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贵的客人,请走正厅大门入内。从厅内陈设可以看出,正厅的接待规格要明显高于茶厅,平时正厅大门关闭时,只能从陪弄出入。
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内宅。内宅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主人任兰生,因为长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别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马楼,使各位能在这里见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为什么要建两个楼梯呢?东西两侧的楼廊既遮阳、避风、挡雨雪,又方便主仆上下楼时避让,一举多得。
大家看这两扇与退思园一样年龄的门。大门内木外砖,看似笨重,其实作用不小。谁能猜出它的作用吗?砖木结构,青砖能防火,门上闩后可防盗。现在我们来到宅之尾,园之序的中庭。
中庭设计围绕待客两字展开。与漏窗陪弄相接隐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刚靠岸的客船,将远道而来的客人载到热情的主人家。再看旱船两旁,右侧是园主任兰生亲手栽种的广玉兰,左侧这棵白玉兰是修复退思园时移栽的,玉兰树是春天开花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征春景。那么为什么要种玉兰树,而不是种桃树或其他在春天开花的树种呢?一是园主名字叫兰生,既为兰生,就不可无兰。二是玉兰寄意金玉,玉兰飘香意为金玉满堂。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如果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要作多日盘桓,坐春望月楼既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使客人不觉客居异乡。岁寒居是主人在岁暮风雪之时,与知己围炉品茗论诗之所。因为园主被革职回乡而建园,经营多年的仕途毁于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脑袋。因此,主人将自己与左、彭两人誉为岁寒三友。透过花窗,可见清幽的腊梅,坚毅的苍松和神秀的翠竹。浑然天成的岁寒三友图,使主客共叙的品位得到提升。
中庭与右园有退闲小筑、云烟锁月月洞门相通,园内有九曲回廊曲径通幽,漫游其间,步移景异。
退思园尽管只占9.8亩地,但园内亭台楼阁、廊船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适宜,花木水石布局得体,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园以池为中心,各式建筑皆紧贴水面,如浮水上,被当代园林学者、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誉之为贴水园。
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人的身份。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原碑与太仓墨妙亭同时遭毁,故碑拓愈显珍贵。置身堂前贴水平台,环顾四周,一幅浓淡相宜、恬澹静谧的山水画长卷正缓缓展开。
大家请看!闹红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人站船头,因波荡而似船行,因鱼游而显船动,更有行云倒影浮动,恍若扁舟启航,别有情趣。
出草堂往东,有三曲桥平卧水面,清波倒影,形似凌波。桥南古木参天,假山叠翠,桥北水涯山坞边琴房掩映花树间。
假山之巅的眠云亭,拔地而起,亭下周叠湖石,上亭下洞,为江南园林所仅见。登亭迎风待月,楚河汉界,飘飘欲仙。
菰雨生凉轩贴水而筑,菰雨生凉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隔屏正中的镜子是园主之子任传薪从德国带回,置身镜前香妃榻上犹如沐浴湖水之中,顿生凉意。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吉祥声的楹联,也是当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对园主任兰生的劝诫。
天桥北侧,矗立一块独体太湖巨石,形着驻足老人,故称老人峰。老人峰巅有灵壁石,酷似昂首寿龟,神形兼备。灵壁石原产地在楚霸王爱妾虞姬故里的安徽灵壁,俗称美人石。一般常见的灵壁石体积不大,而这块灵壁石体积硕大,十分罕见,它与太湖石自成一体,天衣无缝。在闹红一舸石舫后的九曲回廊处,有九扇纹饰各异的漏窗,漏窗上嵌有取意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诗句的石鼓文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道出了退思园建筑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和表现自然的高超艺术。因而灵壁石、石鼓文漏窗纹饰和退思草堂内的《归去来辞》碑拓合称退思园三宝。
退思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堪称江南园林经典,因为它同时具备了琴棋书画、春夏秋冬八景。其中的琴棋书画四景指的是琴房、眠云亭、辛台、览胜阁。
请大家注意一下在退思草堂西后侧的揽胜阁,揽胜阁与坐春望月楼相连悬挑在花园西北角,独具匠心的设计,既可使宾客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满园景色,又能按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顺乎自然地将男女分开。轻推花窗,窗外美景如画展现眼前。它在成为全园制高点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北墙与西墙之间的`呆板死角,使整个建筑布局有了动感。
我们再说春夏秋冬四景。春景是坐春望月,夏景是菰雨生凉,冬景是岁寒三友。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秋景天香秋满所在。大家请看,这里遍植丛桂,每当桂花飘香之时,馥郁芬芳,盈室绕阶,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觉秋高气爽。若在清风明月之夜,邀三五知己在此品茗赏花,更是使人心旷神恰。
从进园以来我们一直在感受着退思园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在结束退思园的游览之前,请大家关注自己脚下,我们现在所踩的是一块福地。请看,中间的寿字,隐意长命百岁,周围五只蝙蝠隐意富贵、康宁、善德、好运、长寿五福,幸福之福。五福捧寿,有寿有福,围绕福寿转一转,福寿双全轮回转。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绕福寿一圈,再随我出退思园。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退思园以贴水园而著称于世,同时因为设计者袁龙继承了明代著名的造园大师、《园冶》作者计成的造园艺术,使得退思国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的杰出作品而得到世人的关注。1986年,美国纽约市以退思园为蓝本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建造了一座江南庭院,取名退思庄。可见退思园已不是同里人的退思园,而是全世界的退思园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中心。不知大家对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所概括的江南水乡特征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大家只要留意小河两旁的石驳岸,单落水或双落水的河埠,镶在驳岸上系船用的缆船石,那造型各异、散于各处的古朴中透着精神的桥梁,还有铺排整齐的块石路面,以及面水或依水的民宅,也许就会像余秋雨先生那样有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心愿。
这里是崇本堂,整个建筑占地不足一亩,沿中轴线向北纵深发展。从沿街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到下房共分五进,从正厅到后楼,建筑里前低后高结构,民间称之为连升三级,是江南宅园纵深扩展的范例,它的实用价值在于通风和采光。
因布局紧凑,且多为木结构,所以在厅楼之间都建有风火墙,楼廊左右设蟹眼天井,备泻水防火之用。
崇本堂共有三进门楼,分别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遗范和商贤遗泽,即有德乃安身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业之志,又时刻提醒后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说明原主人是一位诚实、守信、有文化的商人。
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内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厅长短窗的腰华板上刻有《西厢记》戏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楼底层长窗的腰华板上刻着《红楼梦》十二金钗十幅。
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味的是具有各种隐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称之为富贵平安,笔和锭称之为必定高中,松鼠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孙,喜鹊和红梅寄意喜上眉梢,满装金元宝、银元宝朝内宅飞奔的图案就是日进斗金等等。
另外还有八仙图、渔樵耕读图、琴棋书画图、福禄寿禧图等隐藏在58幅木雕中,请大家随我一起到后楼寻找,看谁先找全。
各位游客,刚才向大家介绍了商贾人家崇本堂,下面我把对同里人民具有特殊意义的三座桥介绍给大家。我们现在站的是长庆桥,正前方的梁式石桥为太平桥,左前方的拱形石桥是吉利桥。三桥小巧玲珑,构筑典雅,因呈品字形横跨河面,又有桥中一品的美称。同里人每逢婚嫁、生日等喜庆事,一定要约亲朋好友来太平、吉利、长庆三桥走一圈,以桥名求平安,图吉祥,保幸福。今天各位作客同里,就请一起走三桥吧。
我们先看正厅,厅内高大宽敞,颇有几分侯门气派。因为梁头棹木像明代官帽的帽翅,所以正厅也被俗称为纱帽厅,大家可以数一下,帽翅上一共刻着八幅《三国演义》戏文透雕,有古城会、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形象逼真,呼之欲出。这组透雕已被《中国戏曲志。苏州分卷》收录。
再请看,五架梁正中雕刻着八骏图,梁的两端刻有凤穿牡丹,凤即凤凰,又称吉祥鸟,牡丹又叫富贵花,凤穿牡丹隐意富贵吉祥。梁底的两幅图案请大家辨认一下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称心如意和必定高中,以图会意,讨个好口彩。
这是一座仿木结构的清水砖雕门楼,大家已经注意到门楼上枋的浅浮雕图案与刚才庭院地上的图案一致。有谁知道它们叫什么?这一组图案叫做暗八仙,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八位仙人,所谓暗八仙就是见物不见人,见物似见人。上面的每一种图案分别代表一位神仙。如葫芦指铁拐李,宝剑指吕纯阳,朝板指曹国舅,笛子指韩湘子,鱼鼓指张果老,荷花指何仙姑,花蓝指蓝采和,扇子指汉钟离。将暗八仙放在上枋,是暗喻做生意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字牌上厚道传家四字则是主人希望后人将诚恳和宽容的待人之道世代相传。下枋中央部位的福禄寿深浮雕,是祈盼未来生活能够三星高照。整个门楼砖雕简单朴素,寓意丰富,能够使人产生美好联想。
在结束今天的讲解之前,请大家一起到明清街去走走。明清街因街道两旁建筑为明清风格而得名。1983年谢铁骊导演以崇本堂为主场景,以明清街、三桥景区为外景地,拍摄了《包氏父子》。从此同里古镇就成为众多影视导演心目中的天然摄影棚。1999年4月,中国电影家协会将同里古镇指定为影视摄制基地。
在这条街上,店家销售的大多为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食品,最富有同里特色的旅游食品有状元蹄、腌菜苋、闵饼、芡实、小熏鱼以及各种精美糕点等。大家可以放心购买,当然,为了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购买时请向店家索要购物凭证。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2
各位游客:
同里退思园,是 苏州园林散落在江南古镇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或是晴天丽日或是细雨迷濛,带着不同的心境独步于园中,最能启发遐想、撩人情思的莫过于她的旱船和闹红一舸这两艘船了。
栖泊在中庭的一艘有头无尾的船型建筑就是旱 船,船两侧有高大的 白玉兰和 广玉兰各一棵。据说这树是主人任兰生当年造园时亲手所植,其意园主名有“兰”字,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异曲同工。再者是园主当时心境所至,身为 朝廷三品重臣,无数次奔走于黄河水患堤岸、解囊赈灾,遭人弹劾返乡“退思”,为证明自己做官的清白和心地无私的广博,“白”和“广”就不失是园主向 朝廷、向世人隐喻的一种呐喊。
挑一个 晴天丽日的下午,在这旱船里消暑纳凉,那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因旱船四周的窗或门都是用活络榫头相配,可启可卸。两棵高大的玉兰树把整个船身蔽护在了绿荫之下,窗门外无处不是绿幽幽、翠莹莹的。特别是船的正前方,配以由假山、小树和奇 花异 草等组成的景致,若伫立船头,给人的是种行舟归岸的踏实感觉。这不正是一位半生仕途、疲惫归乡老人所渴求的安宁与慰藉吗?旱船两侧分别是坐春望月楼男女宾朋的卧室和冬景“松竹梅”岁寒三友茶客室,这印证着园主待客的周全和热忱。
园占地仅九亩八分,既间朴无华,又素静淡雅,具晚清 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以池为中心,诸建筑如浮水上。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配置,点缀四时 景色,给人以清澈、幽静、名郎之感。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更因园主不愿露富,建筑格局突破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向东,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宅分外宅、内宅,外宅有 轿厅、花厅、正厅三进。轿厅、 花厅为一般作接客停轿所用,遇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贵宾来临之时,则开正厅,以示隆重。正厅两侧原有"钦赐 内阁学士、""凤颍六泗兵备道"、"肃静"、"回避"四块执事牌,重门洞开,庄重肃穆,令人望而却步。
退思园住宅分内外两部分。外宅三进——轿厅(门厅)、 茶厅、正厅,沿轴线布置,等级分明。外宅主要用于会客、婚嫁盛事、祭祖典礼。内宅建有南北两幢五楼五底的跑 马楼,名日“畹多楼”,楼间由双重廊贯通。廊下设梯,既遮风雨,又主仆分开。内、外宅可分可合,布局紧凑。
中庭为住宅的'结尾,也是住宅向花园的过渡。庭院以“坐 春望月楼”为主体,楼的东部延伸至花园部分,设一不规则的五角形楼阁,名为“揽胜阁”。楼前置一旱 船,船头向东,直向“云烟锁钥”月洞门,宛如待航之舟,将游人引向东部花园。庭前植 香樟、 玉兰,苍劲古朴。小院所用笔墨不多,却引人入胜,衔接自然,为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
退思园的花园以 水为中心,建筑、假山沿水边布置,建筑多贴水而筑,突出了水面的汪洋之势,故有“贴水园”的美称。退思园水面处理独到之处就是水与建筑的紧密、贴进,整个园子象浮在水上,与其他 园林相比,平添一分动感。“退思草堂”是 花园的主景建筑,草堂朴素淡雅,不求华丽,无论是门窗装饰,还是家具陈设,处处体现了这一思想,这在园林建筑中是少见的。退思草堂坐北朝甫,隔池与苑雨生凉、 天桥、辛台和闹红一舸相对。与草堂相连的是环水池而筑的“九曲回廊”。此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而墙上的漏花窗刻“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诗句,借以寄托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这种将诗句制作于漏花窗上的做法,在苏州园林中仅此一例。
“闹红一舸”为一船舫形建筑,船头采用悬山形式,屋顶榜口稍低;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地坪紧贴水酉。 水穿石隙,潺流不绝,仿佛航行于江海之中; 船头红 鱼游动,点明“闹红”之趣。退思国有两处船肪建筑,一个在池中,另一个在旱院中庭。我国 古代江南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园林的石舫、旱船自然是寄情于水、寄情于船的象征,这是一种水乡 文化的特征。
“菰雨生凉”是一处临水小轩,位于水池东南。轩面水开四扇长窗,轩内隔屏正中置大镜一面,镜前设一小榻,夏日卧于榻上,背后的镜里反映出池中一片莲荷,仿佛置身于 荷花丛中。以镜面扩大园林空间是 苏州园林中常见的手法,而此处运用之巧妙,真可谓独具匠心。
退思园的 水面较开阔,而园内建筑体量均较小巧,处理不好则有散、乱之感。要解决这个问题,建筑的单体组合、临水立面的变化以及建筑与水的进退关系,都必须处理好。退思园水池甫岸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甫岸的“辛台”是一幢二层小楼,与“菰雨生凉”相隔一段距离,无论从空间比例上,还是立面变化上看,均略显不足,但通过“ 天桥”将两者连接后,即变成一组活泼的建筑群。“天桥”为二层楼廊,与园西北部的“揽胜阁”遥相呼应,两处均为欣赏退思园全景的最佳处。
退思园全国布局紧凑,一气呵成,有序幕,有 高潮。跌宕起伏,象一曲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乐章。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3
各位游客:
退思园占地面积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22平方米,横向布局,从西向东依次是住宅、庭院、花园。住宅由门厅、茶厅、正厅及家人居住的两幢小楼组成。中部庭院是住宅和花园之间的自然过渡,主要是用来作待客之用。庭院是以回廊围合而成,院南建有迎宾馆、岁寒居,做主人会客、宴客之处;院北建有坐春望月楼,是供客人居住。院内有旱船和花木小景,院东有月洞门通往花园。
花园面积占整座宅园的一半以上,以荷花池为中心,假山、建筑、花木环绕周围。曲廊宛转延伸,环绕荷花池南、北、西三面,将园内几乎所有的建筑连接在一起。园门旁廊壁上还嵌有“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字句。正对园门有半间和曲廊连接在一起的水榭,名为“水香榭”。
退思园以封闭式布局展开,每进一层,都设有屏障。园中还藏有:“一阁、一桥、一轩”。主要有“坐春望月楼”、“退思草堂”、“雨坐亭”等,整个园林设假山、亭阁、花木、池塘水榭于一体。
退思园以“退”为横线,“思”为核心;园内简朴无华,素静淡雅,具有晚清江南园林建筑风格。退思园主要建筑贴水而建,结构紧凑,中心突出。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
退思草堂是园内主体建筑,居荷花池北岸,南向,面宽五间,前出月台跨于水中。草堂的外观古朴端庄而又不失变化。堂前的月台贴水而建。
草堂的东侧建有琴房。沿琴房旁的三曲石桥可到水池东岸的眠云亭。眠云亭是二层歇山顶,下层被设置在周围的湖石遮挡。这种建筑与湖石搭配的方法,创造了“无山胜有山”的意境。
眠云亭的南面、水池东南角建有菰雨生凉轩。小轩三间,贴水而筑。“菰雨生凉”之名取自姜夔的词《念奴娇》中的“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之句。园主对姜氏的词甚为喜爱,园内景名多取其中。小轩和西侧的辛台之间有一段复道廊相连。轩后有湖石假山。辛台是一座两层小阁,具有江南民居风格,与退思草堂隔水相互呼应。是园主读书之处,取“辛苦读诗书”之意的命名。辛台旁有一艘石舫泊于池中,名“闹红一舸”。其造型简洁,不事雕镂,船舱漆成暗红色。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4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南水乡——同里古镇,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这座充满诗意与画意的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
退思园始建于清朝末年,占地约5674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它以“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为设计理念,寓意着园主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处世哲学。整个园区布局精巧,巧妙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通过曲折回廊、精致亭台以及变化多端的.水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氛围。
请随我进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旱船,这艘没有水却能让人感受到航行乐趣的小船,象征着园主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接着我们来到闹红一舸,这里不仅有精美的建筑,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待着您的探索。在漫步期间,请注意观察周围每一处细节,它们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希望今天的参观能让您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并留下美好的回忆。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由活动,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吧!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5
亲爱的游客们:
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陪伴大家一起探访被誉为“苏州园林之珠”的同里退思园。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退思园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当我们踏入这片古色古香之地时,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几百年前。这里的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美国纽约市斯坦顿岛植物园还曾以退思园为原型建造了一座名为“退思庄”的江南庭院,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现在让我们一起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前行,感受那份难得的'静谧与和谐。沿途我们将经过许多著名景点,比如旱船、闹红一舸等,这些都是不可错过的拍照留念之处。同时别忘了欣赏那些精心布置的花木盆景,它们同样展现了园艺师们的高超技艺。
希望通过这次旅行,每位朋友都能有所收获,不论是心灵上的慰藉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就让我们开始这段美妙旅程吧!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6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同里古镇的退思园。这座园林建于清光绪年间,由曾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的任兰生所建。园名取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寄托了园主对仕途的反思与归隐的情怀。退思园占地仅九亩八分,却以精巧的布局和独特的“贴水园”风格闻名,被誉为江南园林的典范。
园林布局:横向展开的精妙设计
退思园因地形所限,改纵向为横向布局,自西向东依次为住宅、庭院、花园。住宅部分由轿厅、茶厅、正厅及内宅组成,外宅用于接待宾客,内宅则为家眷起居之所。庭院以“坐春望月楼”为核心,楼前旱船象征归航之舟,将游人引入东侧花园。花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建筑多贴水而建,如退思草堂、菰雨生凉轩、闹红一舸等,形成“水在园中,园在水中”的`独特意境。
核心景观:贴水而筑的诗意空间
退思草堂:园内主景,面宽五间,前出月台跨于水中,古朴端庄。堂内隔屏后藏有元代赵孟頫所书《归去来辞》碑拓,尤为珍贵。
菰雨生凉轩:临水小轩,轩内置大镜一面,夏日卧于榻上,镜中倒映池中莲荷,仿佛置身荷花丛中,妙趣横生。
闹红一舸:石舫形建筑,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地坪紧贴水面,水流穿石隙,潺潺不绝,船头红鱼游动,点明“闹红”之趣。
文化意蕴:隐逸情怀与水乡文化的交融
退思园不仅是一处私家园林,更是江南水乡文化的缩影。园中两处船形建筑——旱船与闹红一舸,象征着园主对水乡生活的眷恋与对仕途的告别。园内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风清月明夜,于楼阁中品茗赏花,更添“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的意境。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7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同里古镇的瑰宝——退思园。这座园林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园主任兰生因遭弹劾革职回乡,取“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这座充满诗意的园林。退思园以“简朴无华,素静淡雅”著称,是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特色:小巧玲珑,一应俱全
退思园占地虽小,却亭、台、楼、阁、廊、坊、桥、榭一应俱全。住宅部分分为内宅与外宅,外宅三进用于接待宾客,内宅则以徽派风格的跑马楼为特色,楼廊遮阳避雨,方便主仆上下。庭院以“坐春望月楼”为主体,楼前旱船象征归航之舟,将游人引入东侧花园。
花园精髓:水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花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建筑多贴水而筑,如退思草堂、菰雨生凉轩、辛台等,形成“贴水园”的独特风格。
退思草堂:面水而建,古朴素雅,堂前月台跨于水中,是园内主景。
菰雨生凉轩:临水小轩,轩内置镜,夏日卧于榻上,镜中倒映莲荷,仿佛置身荷花丛中。
辛台:二层小阁,与退思草堂隔水呼应,是园主读书之处,取“辛苦读诗书”之意。
文化内涵:隐逸情怀与自然之美的结合
退思园的设计体现了园主对自然的敬畏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园内多处景名取自姜夔、彭玉麟的诗词,如“菰雨生凉”取自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则刻于廊壁漏花窗上,寄托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8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同里古镇的退思园。这座园林是江南古镇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独特的“贴水园”风格闻名于世。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任兰生因遭弹劾革职回乡,取“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这座充满诗意的园林。
园林历史:仕途沉浮与归隐之志
任兰生曾任凤颖六泗兵备道,因镇压捻军不力遭弹劾,革职回乡后建造了退思园。园名取自《左传》,寄托了园主对仕途的反思与归隐的.情怀。退思园不仅是一处私家园林,更是园主精神世界的寄托。
景观亮点:一步一景,移步换景
退思园以荷花池为中心,建筑多贴水而筑,形成“水在园中,园在水中”的独特意境。
旱船:象征归航之舟,将游人引入东侧花园。船两侧广玉兰与白玉兰高耸,寓意“金玉满堂”。
揽胜阁:不规则五角形楼阁,悬挑于花园西北角,是园内制高点,可俯瞰全园景色。
天桥:二层楼廊,横跨水池,连接菰雨生凉轩与辛台,是欣赏退思园全景的最佳处。
文化体验:四季皆景,诗意栖居
退思园四季皆景,春有玉兰飘香,夏有菰雨生凉,秋有天香秋满,冬有岁寒三友。园内遍植丛桂,金秋时节馥郁芬芳,风清月明夜,于楼阁中品茗赏花,更添“人行空翠中,秋闻十里香”的意境。
退思园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一部凝固的诗篇,等待着每一位游人细细品味。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9
尊敬的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同里古镇,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被誉为江南园林明珠的退思园。退思园建于清朝末年,是由当时的官员任兰生为了实现“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理想而建造的私家园林。整个园区占地约5674平方米,布局精巧,景色优美。
我们首先步入的是园中的旱船,它并非真的船只,而是以船为造型的建筑。站在旱船上,可以想象古人在此处畅谈诗词歌赋的情景。接着我们将前往闹红一舸,这是园中另一特色景点,它是一座仿照古代船只设计的`小亭子,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和笑谈。
退思园的设计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园内有水、有山、有林、有石,处处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漫步在曲折的小径上,您会发现每一处都是精心布置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
最后,请不要忘记参观园内的其他精致景观,如听雨轩、曲桥流水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幅生动的江南画卷。希望这次游览能让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 10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同里古镇的退思园。这里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退思园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当我们踏入这座园林时,就好像是穿越回了那个年代。眼前的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历史的气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纽约市曾在斯坦顿岛植物园内按照退思园为蓝本建造了一座名为“退思庄”的江南庭院,这也说明了退思园的艺术价值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
现在让我们沿着小溪边缓缓前行,沿途欣赏那些精美的雕刻、别致的窗棂还有那潺潺流水声。特别是当您站在旱船之上,或是坐在闹红一舸之中时,那份宁静与平和的感觉将让您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退思园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美景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静下心来思考人生哲理的空间。“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这样的智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希望通过今天的参观,能够给大家带来心灵上的触动和启发。
【同里古镇退思园导游词】相关文章:
游同里古镇作文(通用17篇)10-24
东溪古镇导游词07-13
同里坐船写作文07-11
画中仙境西塘古镇导游词07-16
青岩古镇景点导游词07-21
浙江南浔古镇导游词11-15
江苏惠山古镇的导游词范文10-08
三河古镇导游词范文「精品」08-26
思溪延村导游词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