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来源:调研报告 时间:2017-10-20 编辑:ksf 阅读: 手机版

  xx作为全国特殊贫困地区,尚有118个贫困村172900贫困人口,其中精准扶贫对象15333人。为准确了解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xx县委政研室联合县扶贫办、县委党校组成调研组,到东瀼口镇羊乳山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1.村情简介。羊乳山村属三峡移民村和老区整村推进重点村。东接牛洞坪村,南与陈家岭村相连,西至东瀼口村,北与溪丘湾乡接壤,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500米,最低海拔170米,最高处海拔1000米,地质灾害严重,属三峡后续后规监测点。

  2.贫困人口识别。全村辖18个村民小组、719户、2234人,男性1132人,女性1102人,分别占比50.7%和49.3%。60岁以上409人占18%,51—60岁322人占14%,41—50岁377人占17%,31至40岁331人占15%,17—30岁475人占21%,16岁以下329人占15%。人口以汉族、土家族为主,其中汉族1363人占61%,少数民族871人占39%。现有普通劳动力1045人占47%,丧失劳动能力451人占20%,无劳动力738人占33%。全村现有贫困户281户911人,占全村人口的41%;精准扶贫户63户82人,占总人口的4%;低保户166户196人,五保户17户1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9%和0.7%;残疾人102人,占比4.6%;因灾致贫的18户、因病致贫的40户、因残致贫的83户共434人,占比19.4%。

  3.产业状况及收入。该村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2272亩,林地11052亩。其中耕地闲置500亩,退耕还林560亩。全村无集体经济,仅有1加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有茶叶种植面积1200亩,但由于技术、资金的缺乏以及配套设施的不完整,并没有形成有效市场。全村生猪养殖才200多头,连自用都无法保证。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4639元,占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的64%、全省10849元的42%。外出务工是该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县城、东瀼口集镇务工人员比较密集,以体力劳动为主,主要从事餐饮服务、建筑和修理行业。

  4.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全村基础教育空白,学生上学困难突出,最近的组离学校也有12公里。全村大学生仅35人(包括在读),只占总人口的1.5%;高中生23人(包括在读),仅占总人口的1%;中小学生共120人(包括在读),占总人口的5%;2014年新农合覆盖率95%,新农保85%,农民自身参加社会保险为零。2014年新建村级卫生室1个,但因设备、器械简陋,还未完全投入使用。村级主道硬化公路仅9.2公里,组级公路质量低下,四轮车辆基本无法通行。原有的两座木质软桥因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全村水源虽然丰富,但到户设施不完善,未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目前只解决了500人的吃水问题,仅占总人口的20%左右。全村共6个台区,380伏高压线路到各组中心地带,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有保障;电视覆盖率为99%,网络覆盖率不到1%。

  5.村级治理及村干部情况。该村村支两委成员共9人,其中村委委员5人,支委委员5人,交叉任职1人。本村党员33人,40岁以下党员8人,女党员3人。在新任村支书记陈开顺的带领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务实,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财务监督小组,规范了财务管理和监督,实行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完善。

  6.近两年变化情况。硬化村级公路9.2公里;新发展茶叶1000余亩,初具规模;新建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个、村级卫生室1个;组织40名茶农到恩施芭蕉侗族乡参观茶叶基地建设,学习茶叶产业发展经验1次;2014年实现减贫281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1.自然条件恶劣。羊乳山村是三峡后续后规监测点,地质条件恶劣,属“山松崖垮、水漏根下”的特殊地质,“十年九灾、一年多灾”现象十分突出。自2013年以来,每逢三峡蓄水,地质裂口、滑坡、房屋裂缝现象时有发生,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目前有10户农家房屋倾斜,成为严重危房。在2014年暴雨影响下,组级公路垮塌50多米,田地松垮320亩,严重影响了56户280人的正常生活。加之村民居住分散,农业综合能力滞后,目前全村仍有10%的人口在温饱线下徘徊。

  2.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由于滑坡、地震、地质裂口等毁坏严重,加之公路等级不高,大部分通组入户公路无法正常通行汽车。联接着该村4、5、6、7、8组的两座桥梁也年久失修,影响5个组近500人与外界的联系。农业面源污染项目由于无专业人员指导,没有达到该项目的实际效果。如在低丘岗改造过程中,国家投入项目资金615万元,聘请武汉技术工程队施工,由于没有很好结合该村实际,改造过程中出现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防灾减灾能力有限,部分地方甚至威胁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安全。另外,农民技术教育、卫生、文体设施依然落后,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3.产业经济单一。目前,羊乳山村产业主要是茶叶。截止目前,茶叶作为羊乳山村的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其他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都未成规模产业。退耕还林的经济林木没有效益,60%以上为变灌木杂树。村级商贸服务能力差,虽有6家小卖部和1 家综合服务社,但效益十分低下,大部分处于自给自足。

  4.思想观念滞后。全村人口2234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特别是文盲和半文盲占了50%以上,村民思想因循守旧,大多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创业、思变图新的新风尚还没有全面形成,80%以上的村民还不会使用网络、微信、移动通讯电视等新媒体。同时,因50岁以下劳动力95%以上人外出打工,导致耕地闲置、荒芜现象严重,加之野猪对农田的袭击,出现了“无人种田”的风险,全村耕地2200亩,荒地高达500亩占23%。

  5.因病因残致贫现象突出。全村残疾人高达102人,其中智力残疾高达60%、先天肢体残疾30%、因病致残10%,几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在全村非正常死亡的人群中,90%以上的是因癌症等重大病症死亡。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限制,大病救助还不能完全到位,村民因病负债巨大。

  (二)下步工作打算

  重点围绕老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争取用两年时间达到基本脱贫目标。该村为xx县2015至2016年老区整村推进重点村,整村推进涉及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三大类,实施4个大项目9个小项目,规划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82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老区资金90万元,部门整合3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00万元。从专项资金投向来看,产业基础配套设施是扶贫资金投向的重点,其中以茶叶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区间道路建设、农田灌投资8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83%,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投资为25万元, 占专项资金的17%。当前该村急需完成居民小区公路建设,总投资27万元;硬化组级公路5公里,总投资150万元;完成规划内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总投资150万元;扶贫搬迁户安置小区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65万元;文化活动室建设和村卫生室改造,总投资40万元。以上项目已列入羊乳山村整村推进村级实施规划, 目前扶贫项目进入准备实施阶段。

本文已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