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全省开展“一进二访”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安排我们人社局深入联系点——晒北滩瑶族乡磨石源村走访调研活动,结合四项主要工作任务,现就该村精准扶贫“一进二访”调研工作情况如下:
一、磨石源村基本情况
磨石源村位于永州市金洞管理区晒北滩瑶族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与新田交界,以境内山涧中磨铁石颇多而得名,属省定特困村。村委会驻磨石源,辖苋菜源、磨石源、柿子源3个村民组,58户238人,其中瑶族139人、汉族99人,贫困人口52户193人,在读高中生1人、初中生4人。有稻田23亩、旱土15亩,集体山3300余亩、在片国有山3500余亩。主要产业为林业,以种植杉木为主。2014年全村人平纯收入2850元,低于省市水平。
二、贫困原因分析
从走访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导致晒北滩瑶族乡磨石源村贫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驻该村后,我们动员村组干部和党员,开展全面调查走访,深入每家农户,了解情况,启发思路,有针对性的制订帮扶措施。通过汇总,全村58户、238人中,低保对象72人,贫困户达53户。贫困户中,因缺乏生产资料和致富项目致贫的20户,因缺乏技术技能致贫的22户,因自然灾害致贫的2户,因严重病残致贫的9户。同一类别中,又有不同的贫困个案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处偏僻,信息闭塞。长期以来,该村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资金不足,农民全靠天吃饭,旱涝庄稼不保收。由于地处偏僻,居住分散,科技信息不通畅,村民的致富门路少。
2.村集体经济薄弱。自从农村集体林权改革后,村财务收入几乎为零。因此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困难重重,力不从心。
3.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由于耕地仅20亩,人均耕地不到0.1亩,以林为主,村民仅靠修山抚育的收入,经济结构单一,这些一直阻碍着村民收入增长。
4.观念落后,致富无门。长期在偏僻山区里生活,使当地群众小农生产意识严重,观念陈旧,缺少敢闯敢拼,勇于奋斗的精神,束缚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5.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包括家庭主妇在内的绝大多数劳动力都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
6.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全村目前大学在读学生为0人,高中在读1人,初中在读4人,大部分为瑶族同胞,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甚至还有义务教育未完成的。一方面是因为村民对学业教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村民受经济条件影响,村里很多年轻人初中没毕业未成年就外出打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无一技之长,外出务工收入自然也偏低。
7.扶贫开发资金短缺。受政策和体制等因素影响,永州市金洞管理区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少,基本上无财政收入,尽管近几年来永州市金洞管理区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投入,解决了该村的村级公路、村级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但距离该村脱贫致富的步伐还存在很大差距,还需要上级政府给予关心。
三、精准扶贫工作设想
结合磨石源村贫困现状和原因分析,该村精准扶贫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开展了一场全面走访
进驻该村后,我们动员村组干部和党员,开展全面调查走访,深入每家农户,了解情况,启发思路,有针对性的制订帮扶措施。通过汇总,全村3个组,共58户,238人,其中低保对象72人,贫困户达53户。贫困户中,因缺乏生产资料和致富项目致贫的20户,因缺乏技术技能致贫的22户,因自然灾害致贫的2户,因严重病残致贫的9户。同一类别中,又有不同的贫困个案原因。同时,从全村性帮扶来看,磨石源村人口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相当一部分群众观念落后,致富无门;包括家庭主妇在内的绝大多数劳动力都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同时,该村也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山地资源较丰富,人均自有林地15亩,且在片国有和外乡外社山林达6000亩以上;二是紧邻新田,距新田县城才30余公里,对接新田蓝山乃至粤港澳都有潜力;三是该村自然生态良好,珍稀树种遍布,风景独特、空气清新,适宜康养游乐、休闲观光;四是群众吃苦耐劳精神强,虽刀耕火种,但生产季节起早摸黑不畏严寒酷署。
(二)制订了两类扶贫方案
通过调查走访,掌握情况后,我们与村组党员干部采取个别座谈、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就如何帮扶每家每户脱贫,如何制订全村一揽子帮扶方案,广泛交换意见,反复思考比较,进而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就逐户帮扶而言,大家认为,由于每家每户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劳动能力、致富项目上不同,贫困程度不同。扶贫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刀切模式,必须因情制宜、因户施策。因而,我们深入每家每户,开展宣传动员,区分不同贫因,帮助出谋划策,制订了逐户帮扶措施,按照“六、五、四、三、二、一”户数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即区扶贫工作组每人帮扶6户、乡驻村干部每人帮扶5户、村支书和主任每人帮扶4户、村秘书和妇女主任每人帮扶3户、其他乡代表、党员、组长、村代表每人帮扶1至2户,帮扶他们发展经济。
对全村性帮扶规划,我们在充分分析该村脱贫致富的困难和优势后,确定总的帮扶思路是: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兴村,开放活村,科教强村”方向,按照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目标要求,立足村情,因地制宜,以“创森、创卫、创湿”为契机,以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交通信息条件为推力,以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技能素质为基础,以抓好村班子建设为保障,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在增收、住房、饮水、就学、就医、用电、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实现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经反复讨论,制订了全村扶贫规划。
(三)找准了三条发展路子
1.以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推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1)紧紧抓住省市区乡“创森、创卫、创湿”机遇,大造奇花异树,消灭宜林荒山。利用我村山地面积宽,气候土壤适宜的优势,在全村推广楠木、红豆杉、白果、赤皮青岗、红心楸、樱桃花木等珍贵特色树木种植1000亩以上,其中柿子源200亩、磨石源500亩、苋菜源300亩。实现漫山遍野奇花异树,生态休闲与特色经济相得益彰。
(2)发展其它特色种植200亩以上。其中特色红心猕猴桃70亩,黄姜50亩,磨芋20亩,其它60亩。
(3)兼顾环保与开发,合理发展特色养殖。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发展养殖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特色种植为代价,对特色养殖采取如下方式:以分散式家养为主,全村养殖土猪100头以上,土鸡1000羽以上,鸭鹅1000只以上;以规模养殖为主,发展专业养羊5户,年养殖500头以上;专业养海狸鼠2户,年养殖100只以上;以保护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为主,采取禁渔、禁猎措施,将境内大小溪水由个人承养殖,年产石蛙500斤以上。
(4)发展竹木精深加工业主5户,实现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纯利100万元以上。其中2015年底前发展2户,实现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纯利润30万元以上。
(5)探索成立专业合作社,优化行业管理与服务,形成资源与信息共享。
2.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和交通信息条件为推力,打造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1)开发建设磨石源农家文化广场。在磨石源组开阔地区,科学规划设计,通过扩路、护砌、填平、种树、养花,添置文体器材,结合农房改建,建设集文体娱乐、休闲养生、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农家庄园,进而辐射全村,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度假新农村。
(2)扩宽、硬化通新田公路。对接金田(金洞-新田)二级公路建设大项目,将村境内至新田门楼下交界2.3公里便道扩宽、压实、硬化,打通与新田乃至粤港澳的致富发展通道。其中2015年内完成路基扩宽,全程路基的宽度不少于7米。
(3)完成柿子源、磨石源两条生产公路通达任务。
(4)争取上级和信息部门的重视支持,开通村内移动通信与网络,方便村民群众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互通。
(5)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在规划、引导村民集中建房,实现100%的村民新建住房基础上,对具有典型瑶乡农家风格、保存完好的木板房、土墙房,加以整修,打扮,保留独特的瑶居风格,为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打基础。
(6)以自然山泉为源头,自然落差为依托,自然村落为基点,全面建设农村自来水工程,让100%的村民饮用上高品质的安全卫生自来水。其中2015年底前完成60%的任务。
3.以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技能素质为基础,致力开发民智,增强脱贫致富本领。
(1)设立助学基金会。广泛发动本村在外能人志士捐款,成立助学基金会,专门成员管理。每年将基金利息整合,用于奖励村内品学兼优和贫困逆境中矢志求学成绩优良的在读学生。通过鼓励好学上进,营造助学、求学氛围。
(2)广泛宣传刻苦求学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实现三年内输送高校新生1名以上,普通高中4名以上,初中10名以上,100%的适龄儿童都在校就读。
(3)举办各类脱贫致富技能培训。实现全村劳动力90%以上参训,60%以上的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
(四)开好了四个工作会
一是进村见面会。6月16日,由区领导肖铁山、肖申华带队,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区人社局局、水利局、审计局、经管科、社保中心等后盾单位负责人,晒北滩瑶族乡党委主要领导及驻村干部共10余人进驻磨石源村,与村两委班子及部分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一起,举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会。会上听取了村两委班子及部分村组代表关于村情民情和扶贫发展思路的介绍;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各帮扶后盾单位负责人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并作出了帮扶表态;乡党委书记邓文辉同志在提出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村组干部和党员如何抓住帮扶机遇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带头发展及关心支持工作队等方面明确了要求;区领导肖申华就如何精准扶贫,从产业扶贫、技能扶贫、观念扶贫、智力扶贫、搬迁扶贫、环境扶贫以及共同帮扶等方面,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区领导肖铁山在介绍区党委关于驻村帮扶、精准扶贫的宏观战略任务基础上,强调一要坚持问题导向,二要创新帮扶方法,实现既要扶贫,更要扶智扶志;既要输血,更要生血造血的目标。这次见面会,给当地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扶智扶志课,使他们增强了信心,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出路。二是村两委班子成员会。6月23日,在前期进组入户调查走访基础上,区驻村工作队、乡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就全村的扶贫开发规划暨2015年计划,以及如何进一步帮助各家各户完善脱贫计划、如何结对帮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制订了全村规划草案,落实了结对帮扶措施。三是全体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大会。6月30日召开,区工作队及乡驻村干部全部到场。会议一是通过了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户扶持条件,审定了全村72名低保对象;二是讨论制定了全村的扶贫规划暨2015年计划。四是纪念建党94周年党员大会。就如何发挥党员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五)成立了“五位一体”的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整合区工作队、乡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五支队伍,成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驻村扶贫领导小组,由该区驻磨石源村帮扶工作队奉新国、黄祥云,乡驻村领导赵和平等3位同志任顾问,村党支部书记赵光明任组长,江永新、刘柏华2位同志任副组长,赵光生、奉明合、赵美云、赵春保、赵水保、奉明知等同志为成员,对全村扶贫开发工作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同时,加强与永州市金洞管理区人社局、水利局、审计局、经管科、社保中心等后盾单位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以及晒北滩瑶族乡党委政府的联系汇报,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
(六)推进了帮扶工作“六落实”
1.落实帮扶责任人。包括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同志、乡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组长、党员、村代表,共同组成帮扶队伍,明确帮扶对象,建立帮扶台帐。
2.落实帮扶对象。按照“六、五、四、三、二、一”办法结对帮扶,即区扶贫工作组每人帮扶6户、乡驻村干部每人帮扶5户、村支书和主任每人帮扶4户、村秘书和妇女主任每人帮扶3户、其他乡代表、党员、组长、村代表每人帮扶1至2户,帮扶他们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