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0-09-02 14:55:2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引导语:调研,来自于实践,更来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篇一

  文章标题:某乡村三农工作调研报告**村“三农”工作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三农”工作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我组在**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以**镇**村为重点调研对象,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村双委、村民各界人士(一二三产、文教线)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

  **村地处**镇西部,与北白象相接,南面紧靠104国道线,东临柳白公路,新104国道穿村北而过,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是**镇的一个经济较强村。2015年,获“平安千村”五星级村,20xx年获“文明百村行动”一等奖。

  (一)经济发展好该村村域面积3.89公顷,水田面积330亩,全村现有人口1530人,345户,外来人口1730人,党员36人。年人均收入1.5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0多万元(主要来源房产出租、土地出让补偿费等),现有集体资金530万元,集体固定资产3000万元。村内股份合作企业20多家(其中出口创汇企业1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村民从事二产的有200多户,主要是办家庭作坊和一些合资企业;从事一产的20余户,从事三产的40户,在外经商120多户。贫困户20户(其中7户为低保);富裕户50户,家庭资产达500万元以上的占全村的15以上。

  (二)民主管理好**村有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村双委班子,有一个富于战斗力的党支部,有一支勤工作、肯奉献的党员队伍。近两届班子上马以来,一扫1997年因征地问题引起的村民与干部矛盾、原班子不团结的风气,一切从群众需要出发,每项工作都能得到党员、干部、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代表54人,由全村分成20人一组推荐一人组成。村帐管理清楚,重大问题决策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决定。

  (三)人居环境好一是绿洲景观建设。上世纪80年代以前蟾河水非常清澈,两个小岛和一个半岛像绿珠一样洒落在水面上,素以“蟾河八景”著称,因为当时人们为了给农田增肥,都抢着挑河泥,河底被挑得一干二净。后来逐渐引进了化肥和农药,河泥没人要了,加上村民随意丢弃的垃圾和附近水域的各种污染,河道淤积严重,河水越来越脏。但那时村里没有多少集体资金,就一直没有对河道进行整治。经过几年的积累,村里的资金雄厚了。

  20xx年2月,**村联合蟾西村投入18万元,对河道进行清淤,将清出来的河泥倒在三个岛上进行绿化。随后该村又投入120多万元开始河道驳坎,并建置青石栏杆,2015年又投资68万元新建几个小岛的拱桥和九曲桥。为把蟾河建设成水上公园,目前小岛的绿化工作也提上了日程。二是公共设施建设。该村投资30万元新建了面积1300平方米的**村综合菜市场,大大改变了露天路头菜市场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投资20多万元,建成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健乐园,内设篮球场、健身器械和绿化园地。投资300万元将全村1500米道路全部铺上水泥路。投资168万元建造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办公大楼。即将开工建设的15层**大厦,总面积2万平方米,住宅72套,村集体所有的三产用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将兴办酒店和商场,每年可为集体创造150万元的租金收入。三是社会治安管理。投入资金30万元安装监控设施,架置探头24个,通过电子监控将村里交通要道一览无遗。投入资金20余万元购置消防车、消防泵,成立义务消防队。另外,调解工作、禁毒工作、外口管理都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外来人员在册登记,进行分类管理,分ABC三类,对14名C类无固定居所、无经济来源、无就业单位的外来人员,由护村队骨干为责任人进行重点管理,经常督查。

  (四)历史文脉长**村地处蟾河堡,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有人称其村出了“一斗芝麻官”。现坐落在**村的蟾河堡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早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义塾的形式诞生,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有在科技领域获得显著成果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施立明、设计制造填补我国液压起重机空白的机械部长江起重机厂总工程师施云权、当年参加地下革命活动的一批离退休干部、为振兴乐清起重要作用的领导干部等等。早年校祠合一,推行种祠堂田的免费教育政策,使得该村村民的文化素质较之其他村普遍高一些,建国初期均能达到高小文化程度,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型人才。至今该村也采取了入学资金奖励政策、村民订报补助政策等。凡考上大学和乐清中学的,均奖励1000元;考上研究生的,奖励3000元;村民订报纸的,村里补助100元。从整体来看,**村作为**镇这一经济强镇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以及初步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已经形成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篇二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河南、湖北、安徽、山东四个农业大省的十二个市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涉及到政策的落实推广情况、农民的收支情况、土地的使用情况、农业教育情况,并设置三个访谈提纲和一个数据统计题。调查对象为农村地区有代表性(如多子女,有子女在外上学,或有家庭成员在外打工)的农村家庭,调查地区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中的代表性地区,调查共发放问卷365份,回收358份,回收率98.1%。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初步的了解如下情况:

  (一)政策宣传与农民接受情况

  1、农民对新政策的了解情况

  2、农业税减免情况

  四省份基本做到了农业税全免(65.9%),其中河南省落实情况较好(90.5%)而且没有变相收税现象。安徽省最差,虽然100%的农民承认农业税全免,但有46.9%的农民反映有变相收税现象。山东、湖北两省有的地区农业税部分减免。

  3、种田补贴情况

  72.6%的农民认为,有一些补贴,但不知道是否足额。全额补贴的占24%,四省份的情况基本相同。安徽、湖北较好,全额补贴占到了34%左右。

  4、技术支持情况

  基本没有技术支持的占59.8%,认为情况一般的占36.6%。其中安徽最好(上述两项比例分别为37.5%和57.8%),河南最差(76.8%和18.9%)。山东、湖北情况一般。

  (二)农民的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

  2、支出情况

  农民支出的主要方面,44.8%的支出是为子女上学,其余27%和23.9%的支出是在农业投资和日常生活开支。河南农民在子女上学投资比例最大(48.8%),山东最少为37.7%,但山东农民在农业投资上较多,占到38.1%。

  3、新政策对农民收支情况的影响

  在增收方面,54.2%的农民表示有少量增加,有明显增加的为22.9%,剩余的22.1%认为无明显变化。湖北省农民有明显增加的占44.4%,比例最高。河南省最低,仅占10.5%。

  4、农业原料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在农业原料价格变化后,认为收入稍有增加的农民比例为42.2%,明显增加、无增加和负增加的比例各占20%左右。安徽省明显增加比例较高(32.8%),河南省负增加现象严重(44.2%),山东、湖北与总体情况一致。

  5、农民的收支平衡情况

  (三) 土地的使用情况

  如果频繁变更土地,将导致68.7%的农民不满意,40.2%的农民无所谓。安徽省农民的不满意率最高(78%),最低的是河南,但也有64.2%。

  将耕地作为它用现象,75%的农民反映有这种现象,其中河南最为严重(96.8%),安徽最低(53%)。

  (四)农业教育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的三农政策目的是要让农民减负、增收真正的获得实惠。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税的减免、种田补贴的发放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好的土地政策加大了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农产品的价格的提升,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种田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但在看到三农问题一定程度改善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三农政策的落实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新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

  三农政策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有义务向农民朋友宣传三农政策。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政策推广和实施情况却不尽人意。问题关键在于政策的宣传渠道窄、推广力度不够、内容不全面,绝大多数(80%以上)的农民只对新政策部分了解。从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宣传途径太少少,基本上看不到宣传栏等相对固定持久的宣传方式,有的地方有类似的宣传栏,但大部分都是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完全达不到宣传的效果,用扩音喇叭口头传达政策法令虽然比较普遍,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农民自身维权意识较差和长期以来被动接受信息的态度也是导致政策宣传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些地方虽然有地方电视台宣传政策,但农民很少去关注政策,事实上,他们仅仅听说有农业税的减免和有种田补贴,而对补贴数额、技术支持等了解很少,这就直接导致许多农民误解政策,同时宣传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政策的落实。

  (二) 农民增收困难多

  农民收入途径单一,农业教育影响农民增收意识。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是农产品的种植,种植结构单一,而且由于区域性差异,有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影响,只能种植某些农作物,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在农村几乎没有农业技术教育学校,农民很少接受农业教育,在农业创新方面存在障碍,农民们的种植理念十分落后,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少有农民有将农产品集中后批量加工出售想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也就难以让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

  1、农业税减免和种田补贴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变相收税现象仍然存在。从调查情况来看,四个省的基本实行了农业税减免和种田补贴政策,农业税减免情况整体较好,但种田补贴还有部分地区不能足额发放。另一方面,变相收税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地区以县、乡、村三级排涝水费、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村级投工投劳等名目收取费用,为农民增收设置了层层障碍。

  2、子女教育的支出成为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当前农村中,有很多家庭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希望自己子女通过读书来改善的生存环境,但高额的教育支出使大部分有子女读书的农村家庭负债,同时也减少了他们对于对农业的投资,对于主要收入来源靠种田的普通农村家庭而言,子女的教育的支出和农业投入资金的匮乏让他们增收变得遥不可及。

  3、农业原料价格不稳对农民增收造成不利影响。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给农民带来很大实惠,但农业原料价格上涨厉害,带来很大的幅面影响。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反映由于化肥种子价格上涨厉害,他们的收入出现了负增加。河南省无为县仓头镇周店村的村支书季学王在反馈的书面材料中提到:我们村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农药、化肥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化肥价格的暴涨(涨幅有70%-80%,有的甚至达到100%),然而棉花价格基本不动,种田补贴、减免的农业税又被洒到田里去了,农民们对此抱怨颇大,但我们也没有办法来缓解这一矛盾。

  4、技术支持难以实施。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有关三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技术支持的推广。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农业技术人员一部分被分流出去,在岗的人员由于工资低且有时还不能正常兑现,工作缺乏积极性。对于养猪等副业生产,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还偶尔进行一些相关指导,但对于传统的种植业很少有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在调查的结果中,基本没有接受农业技术教育的占到73%,对于相关技术支持感到满意的占到不足4%。农民只有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向周围内行人学习等传统的方式获取农业技术。

  5、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是土地流失比较严重,流失的主要原因农业生态恶化和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建筑用地和土地污染破坏等。调查显示,将良田用于建房等他用广泛存在与广大农村,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二是土地变更较频繁,一块土地使用不到两三年就转给其他人,农民就不会认真的去养护土地,这样导致土地的肥性逐年下滑,严重影响粮食收成;三是土地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的面貌难以得到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三)农村教育落后影响政策落实

  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阻碍我国农业进现代化的发展,也不利于三农政策的推广和实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政策的推广和落实都需要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的重要任务。农村青少年年的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点对象,相对于其他城市青年,他们更有可能在将来投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所以,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但是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严重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另外,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子女上高中或大学的家庭都要靠贷款或借账等形式来支付子女巨大的上学费用,农村家庭的低收入与教育的高收费已经形成了一个鲜明地对比,很多农村孩子都因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终止学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农村教育落后-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影响三农政策实施效果-影响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恶化教育环境。

  三、对策性建议

  三农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更不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针对目前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政府部门应该本着对农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政策宣传到位,力求将政策送到每个农民心里去。比如除依靠宣传板、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途径外,可以组织农民进行相互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或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在政策理解上的困惑,这样,政府才能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真正地成为百姓的'政府。

  (2)建立监督机制,政府层层把关。在政策宣传到位的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监督机制。农民了解自己该得到那些优惠和减免后,如果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农民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惠,如仍然有变相收费的情况,应该能及时方便的向某些部门的反映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在提到此类问题时,大多数人表示就算知道自己吃了亏,也不知道该找哪里去评理,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在当前看来尤为必要,建议各地可以分级别的在每一级政府设立专门的三农问题投诉信箱,受理并及时处理农民反映的问题。另外县一级政府也可以定期的组织不同乡镇和行政村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座谈和交流,在农民根据自身利益的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哪些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如何也就会一目了然,更加便于开展工作。

  (3)深化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体制改革,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和质量。通过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确保基层农业技术队伍的人员稳定,确保农业科技推广有足够的经费。与此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要设岗定责,制定完善的奖励考核标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指导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民队伍的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加强农业发展后进而实现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

  (4)稳定农业原料价格,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原料的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到农民的创收水平,会对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产生很大作用。国家在宏观政策调控方面,要坚持限制农业原料价格,可以通过原料限价补贴的方式对生产农业原料的企业和部门进行补助,将出厂价格限制在一定水平,同时,尽可能地改农业原料私人经营制为集体经营方式,严厉打击原料中间商投机抬价的行为,真正的将最高限价执行到位。另外还要坚决执行国家政策、粮食按国家保护价收购,这样才能使农民增收,才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5)完善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农村教育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农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政策推广能否顺利,而基础教育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难中之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保证农村基层教师应有的福利待遇,按时发放工资,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要尽量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质量;还要规范学校收费,减轻农民的教育投资负担,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为农村能持续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支持。

  (6)改革户籍制度,保障农民权益。长期以来,中国的户籍二元制让农民在身份上一直处于不平等地位,农民创造着城市的经济财富却不能同等权利地分享其利益,这是农民最大的苦处,如果政府能全面的取消户籍差别,还给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给予适当的宏观调配,农民将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一定能得到提高。同时,给予农民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解决农民生老病死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更积极地从事农业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且艰巨的问题,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讨和摸索,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户籍问题作为一个三农问题来看待,或者是将取消户籍差别作为一项三农政策来实施,一定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

  三农问题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看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三农政策的落实是三个代表的最好实践,是农业现代化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三农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关于三农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7篇)01-19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08-08

小学农远工程使用的调研报告08-20

关于强农惠农资金管理调研的报告范文11-02

绿园稻米农合社状况调研报告08-21

学校体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05-31

农村计生工作调研报告范文01-21

乡镇环保工作调研报告范文01-03

大三就业准备调研报告范文07-29

羽绒加工调研工作报告范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