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道战》读后感(精选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道战》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道战》读后感 1
观看地道战这部影片后,我感慨万千,影片讲的是1942—1944年间,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冀中人民那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是这的我们学习的'!面对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俱,坚强不屈,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家园。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卖国贼是多么可耻!那些人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我敬佩勤劳,智慧,勇敢的冀中人民,他们利用地道战,不但坚持了生产,还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地道战》读后感 2
捧起《地道战》便爱不释手,我全部的身心被它所深深吸引,即使将他读完,头脑中仍然时时会浮现出书中的种种。
地道战是一种战术,它就是在地下挖一条地道,和敌人作战。当敌人来的时候,人们全躲进了自家的地道里,有挖在水缸下的,有挖在米缸下的,有挖在床底下的,有挖在灶台下的。日本人来了之后,看见村庄里没有任何人,就挨家挨户的搜,也没发现一个人,他们只好原军撤退。人们看见日本军走远之后,都纷纷走了出来,又开始忙了起来。狡猾的日本军原来一直守在村外的不远处,看见村里又有了动静,他们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人们又躲回了自己的.地道里。八路把敌人引进了地道一个一个消灭掉。
最后,聪明的八路将敌人全部消灭了,地道战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正是因为有了这群热血青年,敢于挑战,不怕牺牲,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地道战》读后感 3
看了电影《地道战》,我深深地感觉到抗日战争的残酷,中国老百姓是多么的聪明,他们机智勇敢的打击侵略者。那惊人的场面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夜幕刚刚降临,日本鬼子就窜进高家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高家庄的老百姓吸取血的教训,团结起来挖地道,并把每家每户的地道连在一起,这样就更方便打击敌人,保护自己。他们把许多出口做得很隐蔽,有的做在炉子底下,有的做在水缸下面,有的做在马厩里,还有的`做成夹墙。一旦鬼子来扫荡,就杀个出其不意。如果敌人向地道里放毒气,他们就把地道里的隔门一关,用湿毛巾把门框塞住,防止毒气进来。
有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老百姓按原计划,把鬼子打的落花流水,片甲不留。灭了鬼子的嚣张气焰,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地道战》这部电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也说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打败一切侵略者。战后的日本不认错,不承担应付的历史责任,就想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那是痴心妄想。
《地道战》读后感 4
这个暑假,我观看了地道战电影,让我了解了很多知识。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老百姓用智慧击败了日军。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人民的团结一致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最终打败了日本敌军。敌我双方各发挥出自己优点。虽然地道战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我们依然要记得那段历史。老百姓用血与汉建造出地道,抗日卫国。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
新一代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地道战》读后感 5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地道战》。电影里讲述了在1942年—1944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时,高家庄的村民们团结一心,把放粮食的地道,利用村民们的智慧,把全部的敌人都一个不剩的`消灭掉。
地道战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地道向敌人射击。一开始,村民们用火药消灭敌人,把敌人赶走。日久天长,敌人就知道了村民们的方法,继续来进攻,怎么办呢?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利用地道把敌人打死。敌人见了,就放水、放火、放毒,村民们就遭殃了,大家连夜想办法,经过几番更改,大家把地道变成了防水、防火、防毒的高级地道,并且,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下连为一体。地道里的机关,陷阱一个接一个,让鬼子有去不回。最后,村民们使用连环计把地道通到鬼子的作战基地里,把鬼子的家一举消灭。
这个影片告诉我们: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把群众组织起来,利用他们的思想与智慧连接起来,就能把敌人一个都不留,取得最后的胜利。
《地道战》读后感 6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篇课文,题目是《冀中的地道战》。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地道战发生在1942到1944年期间,当时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发动了“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但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学会了一种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战在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读了课文的介绍后,我知道了地道的样式和特点。瞧,地道的功能可真多,在敌人来扫荡的时候,冀中人民就钻进洞里,让日本鬼子扑个空。日本鬼子知道有地道后,就想办法破坏那些地道,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放毒啊……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早就在地道里想好办法,能一一破解敌人的计谋。
读完这篇课文,我佩服冀中人民的智慧,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有机会的话,我会亲自去看一看“地道战”的遗址。
《地道战》读后感 7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一篇叫《冀中的地道战》的课文,课文主要说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冀中平原的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新的.作战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修建地道对于他们来说是因地制宜的好方法。首先,可以隐蔽自己,躲避敌人的屠杀,保护大伙的生命;然后,这种方式可以坚持生产以保存实力。地道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堡垒,结构错综复杂,人民利用它的特殊优势把鬼子打得晕头转向,这种战争方式,在我国战争史上空前绝后,效果很惊人。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以地道这种巧妙的斗争方法,用他们的智慧与力量重重地打击了敌人。在生活中许多事情也是不能单靠蛮力去解决的。有一次我在沙池里挖桥,但是桥总是挖到一半就塌了——沙子太干,怎么办?我尝试了许多办法,比如横着挖、换地方挖,都行不通,就在我即将放弃时,我忽然想起了大桥下的桥墩,对!桥墩!我灵机一动,马上再次开工,这回我用了许多配合水调成的湿沙做桥墩,用它们我终于造好了一座大沙桥。所以,智慧与力量相配合,才能有所作为。
文章中所描述的地道战,就是智慧与力量相配合的结果。
《地道战》读后感 8
《地道战》是我在教室旁边的书架上借来的,我要把这本书带回来看,因为妈妈说这书很有意义,所以我就把它借来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和日本敌人打仗,中国人打不过敌人,就躲到地道里去。为了保卫自己,消灭敌人,他们把每家的地道都连接起来,出口做的很隐蔽,并且能够防水、防火、防毒。 他们坚持在地道里跟敌人打仗。
他们把房子的'门窗都用砖头堵住,弄出几个小洞把枪伸出去打敌人,或从出口出来扔几个手榴弹炸敌人。敌人把水灌到地道里去,他们用一根排水管把水引到河里去,敌人把毒气扔到地道里去,他们把洞埋起来,让毒气一丝也进不来。最后,武工队来了,把碉堡炸掉了,中国人取得了胜利。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要是换到我身上,我就会坚持做语文、数学、写字、锻炼,就会成为班里的好学生。浦厂小学五(4)班袁 静 雨
《地道战》读后感 9
读过《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我认为八路军有个聪明灵活的脑子,他们懂得挖地道。
在抗日战争时,我们国家没有那么发达,很难躲避日本鬼子。于是八路军挖了地道,既能打败日本鬼子,让他们扑个空,又能在地道里生活下来。这都是八路军的.聪明之处。
鬼子准备来时,八路军和乡亲们都一同躲到了地道里。他们的入口非常的特别,比如说“水井”,在水面旁有个入口,鬼子非常粗心,入口不认真看是看不出来的。比如说“花坛”,花坛底下有个洞,八路军入洞后,可以躲在花坛下,鬼子一来,顶起头上的花坛,就立马往鬼子身上开一枪,再马上回到洞里。而鬼子是打不开花坛的,因为花坛非常的重。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的武器是没那么发达,也没有什么遮掩物,我们只能挖地道来躲避。可现在不同了,我们赢得了世界大战,没有别的国家敢侵略我们中国了。
八路军们用他们的智慧换来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要感谢他们。
《地道战》读后感 10
《地道战》,这个从小听到大的耳熟能详的名字,今天我又重新回顾了一遍,没想到我汲取到了许多与小时候看着玩时不同的东西。
《地道战》的作者是周南平,本书主要写了抗日时期,冀中人民为了有效的阻击敌人,发明了一种新战术――“地道战”,并成功打败日军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情节深深扎进了我的心:一天晚上,日军准备偷袭高家庄,高老忠发现了敌情,为了救乡亲们,顾不得自己的性命,敲响了警钟提醒大家敌人来了,即使中弹也依然坚持,牺牲自己,让大家活了下来。
冀中人民是智慧的。为了防止敌人对地道进行破坏,抗日军民不断对地道进行改装:为使敌人不轻易发现洞口,他们巧妙的将洞口隐藏起来;为使敌人不轻易入洞,他们在洞口四周埋地雷、插刀片;为防敌人的水攻、火攻、毒气攻,人们将地道连接了暗河,准备了沙土,布置了“孑口”,放置了吊板,挖通了小道,使地道村村相连,户户相通,让地道进可攻、退可守,到了必要时,还能全身而退。
冀中人民是有谋略的。我记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各小组听令,各小组听令!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不许放空枪!”,冀中人民这个游击打法,真让人叫绝!敌人武器先进,我们正面打不过,就采用迂回战术,给了日军当头一棒。
当我郑重地翻过书的最后一页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高老忠的英勇无畏的意志与冀中人民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们年轻人总是这样,害怕失败,害怕遇到困难,没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遇到一点点挫折便放弃了,然而,老一辈的人都做到了,我们难道就做不到吗?老一辈的'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遇到困难就解决困难”,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道理。要知道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不代表一群人解决不了。地道战的胜利还是归功于人民,人民帮助革命,革命带领人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道战》读后感 11
暑假里我读了《冀中的地道战》这一本书。
书中主要讲述了在1942年到1944年之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冀中平原的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新的作战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地道战》的老电影,当时的我只顾着从头笑到尾,为八路军和民兵打得鬼子晕头转向而笑,为日本鬼子洋相百出而笑,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战胜利而笑。可是再一次读它的时候,我却被冀中人民的勇气和智慧深深的震撼和折服了。
当我读到“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时,我震惊了!纵观全文,我认为,冀中人民之所以取得地道战的最终胜利,打败入侵的敌人有三样“法宝”: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正确战略部署;二是拥有打败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三是在斗争中萌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就要创造祖国的未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岳飞曾说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现在年纪小,正是发奋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完成学业,成为有用的人,将来与各行各业的人团结一心,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要不负使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地道战》读后感 12
“地道战,嘿!地道战,嘿!埋伏神兵千百万……”每当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时,心中便热血沸腾,仿佛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假期里,我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经常对我冀中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但冀中人民毫不畏惧,开动自己的大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挖地道来反击敌人的扫荡。
这部电影具体的讲述了冀中平原的王庄、李村的村民们运用地道来抗击日本鬼子的方法。
起初,村名们挖普通的地道,可是鬼子们往地道中灌水、投毒、烟熏。后来村民们把地道又改成了防水、防毒、防烟的功能,只要鬼子进来了,里面的机关就能给他们致命的一击。再后来人们把地道改成了攻防一体。即便是敌人用炮击都无能为力。
看到这里,我真佩服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要看看他们,在想象生活中的.,我真是惭愧!平时,我做事总是遇到一点困难点,半途而废,根本没有像他们那样用执着而顽强的毅力去打败日本鬼子,换来冀中平原人民的生命。
最后,地道战充了攻击敌人的利器。聪明的冀中人民把地道挖到了日本鬼子炮楼底下,还修建了地下指挥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敌人被八路军与村民们打得屁滚尿流,落花流水,全都缩回了据点。可是,八路军和村民们能轻易的放过他们呢?于是,八路军往敌人的炮楼底下,埋好了炸药,只听见“轰”的一声,敌人的据点被炸了个粉碎!
看到这里,我痛快!也很解气,十分佩服冀中人民的聪明。可这时,我不禁再次联想到我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仅有一点困难便放弃还懒得动脑子,许多事情不经大脑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帮助。现在看看冀中平原人民的面对侵略者的英勇顽强,和开动脑筋的精神,我只觉得脸红、惭愧。
以后,我一定以冀中人民为榜样,遇到困难,乐观面对、知难而上,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做一合格的祖国接人。
《地道战》读后感 13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一篇课文,题目是《冀中的地道战》。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地道战发生在1942到1944年期间,当时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发动了“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但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学会了一种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战在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读了课文的介绍后,我知道了地道的样式和特点。瞧,地道的功能可真多,在敌人来扫荡的时候,冀中人民就钻进洞里,让日本鬼子扑个空。日本鬼子知道有地道后,就想办法破坏那些地道,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放毒啊……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早就在地道里想好办法,能一一破解敌人的.计谋。
读完这篇课文,我佩服冀中人民的智慧,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有机会的话,我会亲自去看一看“地道战”的遗址。
《地道战》读后感 14
地道战是我国有名的爱国主义电影,当我看完之后,立下重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看《地道战》有感作文。看完之后,我知道了1942年到1944年的这两年中,日本侵略军在翼中大扫荡,在那里修筑了许多工事,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弄得村民们人心惶惶,生活不得安宁。
1943年,侵略军在村子里扫荡,村民们被杀的杀,抓的抓。村长为了村民的安全被打得遍体鳞伤,就连埋伏在那里的游击队的队员也死伤惨重。当敌人走出村子时,觉得还不甘心,就一把火烧了整个村子。那里的一部分村民没房屋住,就挖出了许多地道,人就住在里面,敌人发现了,就想方法来破坏。聪明的村民们又用了很多的办法来对付阴险毒辣的敌人。我最敬佩的是村长。他是多么的负责任呀!为了村民的生命安危,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勇敢,在敌人的弹雨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还有许许多多的游击队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有一个安定的家,他们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护我河山。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祖国人民的骄傲。每当升国旗时,我低下头看见配戴在自己脖子上的鲜红的红领巾贺在空中飘扬的国旗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英雄们牺牲时的.情景,他们的高大形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就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开始,要好好学习,勤奋读书。上课专心听讲,开动脑筋;不能贪玩,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不断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做得更出色,更完没无缺,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为祖国牺牲的烈士们、英雄们,您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您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我们会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在党的红旗下,健康成长,爱欢乐的歌声中大步向前,将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地道战》读后感 15
这是一个温暖又绝望的爱情故事,被苔丝和安吉尔的恋爱中的细腻情感打动,可是又为他们彼此错过而惋惜。苔丝的悲剧在相对开放的今天仍在上演,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好女人的“纯洁”到底是什么?小说里的每个人都认为那是苔丝无知犯了错,可是为什么这个悲剧真正的始作俑者却能道貌岸然地享受着金钱,权利的福祉,甚至还能伪善地当一个济贫的好人?苔丝是孤独的,是悲哀的,这样一个不幸的女子以为幸福即将到来的时候,命运又偏偏开了个玩笑——她的如意郎君离她而去。安吉尔,一个不愿被宗教礼数束缚的年轻人,无一例外地拒绝了苔丝的爱,当初可是他主动追求的苔丝,却在知道苔丝的曾经后抛弃了她。我无法评判安吉尔这样做是否得当,毕竟对于“田园女权婊”这样的字眼我还是诚惶诚恐,更多的也只能是心痛罢了,一个渴望丈夫理解的女人,一个自强自立的女人,她由希望等到绝望,最后苦苦等待变成了一座“望夫石”。我仍认为苔丝是一个有自尊的女人,即使在最后投奔了那个张牙舞爪的伪善恶魔,要说这个恶魔到底对苔丝有没有爱,或许是有的,但相比较而言,他的.占有欲更为强烈,他不懂爱,以为爱是交易,苔丝和他只是各取所需。
苔丝是一个时代悲剧,时代扼杀了她的激情,她的灵魂,她为这个家奉献了最后的活力。小说最后,安吉尔回来了,为什么二人不能隐居森林从此皆大欢喜呢?或许,从苔丝出生的时刻起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就像德伯家族的传说一样,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的姑娘,生存环境的影响对她而言是莫大的。苔丝的选择是终结了噩梦的缔造者,自己也为之付出代价,但或许对于苔丝而言这才是真正的重生。其实,说到底我并不是很喜欢安吉尔这样一个人物,他身上有着爱恋苔丝时的激情,充满着新生的活力,他有主见,有智慧,有爱心,可是他差点背叛了苔丝,他对谁都能客客气气,为什么偏偏不是苔丝?在苔丝最需要他的时刻,他逃跑了,他把所有的罪都问责于苔丝,却一点儿也没有真正为苔丝考虑过。爱情真是个复杂的玩意儿……
【《地道战》读后感】相关文章: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通用9篇)06-12
爱国影片《地道战》观影心得范文03-22
地道战的观后感05-08
《地道战》观后感12-06
地道战观后感12-02
地道战观后感10-26
地道战电影观后感02-09
看地道战观后感03-13
《地道战》电影观后感03-21
《地道战》观后感(优选)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