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

时间:2023-03-16 20:11: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

《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1

  前记:“我读《史记》”的栏目全为个人读书笔记,亦或全属个人体会和心得,并非学术研究,仅记己之所欲与所思,奈本人才疏学浅,所言会有缺或漏,甚至会胡乱所言,请勿见笑。以前读书,不喜于笔记,导致后来时间长了由于个人的“健忘”所致,也便和没读过一样,所以现在也就记一点。

  本篇名亦叫《史记。老庄伸韩列传》,这应该更为准确些,但我读的版本上称《老子韩非列传》,也就将之为题。

  老子者,姓李,名耳,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着《老子》,亦称《道德经》。关于老子,《史记》也言极为少。且在他着《老子》后,便不知了去向。史书已有的,我不再言。曾记《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最初涉及此段《道德经》是在高三的时候,听我们数学老师给我们背诵的,那时候他是教给我们用来解数学题的,最初觉得好玩,也就每节课跟着老师背,后来感觉还真如老师说的那么回事,可以用来解题。有趣之余,便是对老师和古人老子的敬佩。当时就后悔没通读过《道德经》,要不那高考数学肯定能多考几十分,也不单为此,更有的是我们古代人们的智慧对我的吸引。说起将《道德经》用在解数学题上,也许大家和我当时一样的`心里,“好奇、甚至觉得诡异”,其实真的如此,我对《道德经》的参悟肯定没我那老师的透彻,但我还算明白了过来。此意仅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大致可以理解为“以不变应万变”之类。

  关于《道德经》,遗憾读得甚少,也并非全有所悟。但有一点,便是我们古人几千年以前便已悟出的人性哲理,当今的人们却还需要许多人为文以呼吁,这便是很令人甚觉叹息。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史记》“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而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娇祭之牺牛乎?养食之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一段,尤为感慨。面对“千金、重位”,却不为所动,且发出“无污我,…终身不仕…”之豪言,在今日社会,当是甚为难有了。古人之如此心境,深感敬佩。所谓“食人之禄,为人当差”,即便有“千金、重位”那也是多些“食粮”,“喂饱”了好“入大庙”。站得越高,望得越远,可是站得越高,路也就越绝,倒不如平地上之自由快活。古人便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说,而在今下,便怕难有了,为了生存,我们都在苦苦挣扎,还哪管得了“入不入庙”呢,只要有米便很够了。现在正如社会所言“大学生多如牛毛”,多数毕业了都在为着工作而发愁。没毕业的也就参考用人单位之所需,尽力把自己改造得更符合他们的要求,以便以后毕业了“有庙可进”,甚是悲哀啊,寒窗苦读若干年,并不是为自己之志,为自己之所爱,而是为满足别人之所需。于是不管它是有兴趣的,没兴趣的,甚或讨厌的,都学学吧,为了达到别人之要求,只能这样了。那所谓“天赋”什么的,我们也就没余力去考虑了,所有的志向留给“有余力”的时候再说吧!莫非是如人们所说“人才”太多了么?不觉如此。花终究还是长在自然里的美,花盆里根据人们的意愿所培育的,只会越来越扭曲。

  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着书二篇,号曰《》。对此无所记。

  关于韩非,很早便已经读过他的传记。要比今日读的更为详细和全面一些。该篇《老庄申韩列传》也对他的记载比较多。然对前人的著作,每个人读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韩非亦和众多不得志之能人一样,也是一个悲剧性人才。在韩国不受韩王重用。奋力写书,着下《孤愤》等书十余万字。身为人臣,深知向君王游说之难处,便着下《说难》,他的《说难》终为后人所用,然他自己却在还未得志之时因受同门李斯之所妒忌,便被其害。每次读到这里,便为之叹息。今时社会不也一样么,只是程度很方式变了而已。兽为食物而灭同类,其人也如此,都为下臣,却为更能在君王面前讨些重用便杀同门。自古便如此,也就成性吧!

  该篇所列四位,皆为圣人,他们的东西并非我一日便可参透的。也就记下些读时所思。

  写完感觉甚好,尽管所写下之言语极差,但在写的同时,又在反复查看《史记》,这让我的理解更为之透彻了不少。

  成语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如:《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成语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如:《汉书·谷永传》:“臣才朽学浅,不通政事。”南朝·梁·刘勰《·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又如:在下虽有此志,只是才疏学浅,年纪又轻,经练更少。——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2

  读《老子》,在班主任工作上我不断得到应证的就是:班主任,要善于示弱。这于我自己是有深刻的体验的。当班主任半学年了,应该说现在还带得不错了,但是自己的评价迥异。我的班主任之路经历了两个清晰的阶段:严格甚而严酷的铁血政策阶段,宽松和平的无为而治阶段。比06年9月刚接手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喜欢和学生较劲,钉是钉,锚是锚,对待学生非常严厉。在管理上以严格闻名。时间渐长,治班风格有了

  很大的变化,比较崇尚微笑型的无为而治,以温柔恬静着称。

  两种治班策略外人不一定看得出来,两种风格的好坏可以从自己的精神状态的变化来比较。

  前段时间,我比较尖刻凌厉,经常处于一种焦灼的急躁状态,常常举轻若重。而后来,我很平和从容,淡定温柔,常常能够举重若轻。联系《老子》,觉得自己的变化是可喜的。作为班主任,能够示弱,善于示弱,其实也是智慧的表现。

  第一、善于示弱,是忍一忍。

  班主任成熟与否更多的是表现在对矛盾的态度上。年轻班主任比较容易“示强”,遇事沉不住气,往往习惯戴个“放大镜”,不知觉中就把小事看成了大事。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这没有错,这是要求老师在战略上重视点滴的教育行为。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更无大事。班主任常常面对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哪怕是后果可能比较严重的,我们也不妨把它们化解为小事情来看。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更何况治个小班。这样看问题,就能够让自己放松心态,“减轻”手上那点“特权”的意识,平等平和地和学生对话,平

  静平淡的来分析事情的因果。示弱,就是尽量多站在各个学生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尽可能得看得全面一点儿。只要避免了在第一时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班主任就能真正赢得处理问题的主动权。忍一忍,其实是一种宽容。

  第二、善于示弱,是等一等。

  没有永远奔泻而下的河流,总有回水的地方,总有停滞的地方。这些地方,对教育而言,就是宝贵的“迂回”之所。大刀阔斧在一般意义上是好的,但是在教育上,却往往坏事。因为人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他坚定而又动摇,他聪慧而又愚蠢,他理性而又迷乱。这个特点决定了人的很多问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要有一个前提——你要给他时间。时间才是真正的利刃,能够最彻底地斩断人心中的一些狂乱的想法和阻止人的可笑的行为。所以,班主任一定要以静制动,以低控高,制造“等待”的契机,把握“等待”的分寸。一直太急甘霖会变成洪水猛兽,教育也是一样。什么时候应该是和风细雨,什么时候应该是狂风暴雨,这全应该在班主任的运筹帷幄之中。等一等,其实是一种教育的信心,或者说是一种信念。

  第三、善于示弱,是变一变。

  刚开始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比较容易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习惯“一根筋走到底”,撞死南墙不回头还以为自己执着。其实,慢慢就会知道,世间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道理。班主任工作的艰难在于:你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且是还不成熟的儿童,善变是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因此,你既要以不变对他们的善变,更要以变对他们的变。有了这个底,你就为自己的永远微笑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在教育信念上,班主任应该坚如磐石,但在具体策略上,班主任应该是条“变色龙”。你要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要给学生创造瑰丽多彩的校园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就是一本未来生活的百科全书和绚丽画册,应接不暇精彩纷呈。你要让学生晓得你是一位战术多变的领导者,你会气势磅礴的降龙十八掌但是不屑用,你经常使的是捉摸不透的十六诀空明拳。变,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对多,以曲绕直……灵活的教育变式会让你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都能自信满满,进退有术。变一变,其实是一种教育战术。

  善于示弱,不是委曲求全,不是逃避放弃。老子说得好:能承受全国的侮辱,才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全国的灾祸,才配做天下之王。同理,能承受学生误解的,能忍受等待煎熬的,能禁受变化磨砺的,才可能是成熟的,幸福的班主任。

  成语应接不暇: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意指暇,空闲。“应接不暇”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後亦用“应接不暇”比喻事情繁忙,难以应付。[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坏。”[典故]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记载汉至东晋间的轶事琐语。其中有一篇描述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对浙江会稽山一带优美风景的赞美。王氏说:“从北边的山阴县出发,一路上群山层叠,云雾缭绕,松柏挺立,潭湖清澈,又有瀑布倾泻而下,美景多得看不完,让人无法一一观赏。”後来“应接不暇”就被用来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亦用於比喻事情繁忙,难以应付。

  成语大刀阔斧: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又如:世界上原有两种人:一种是大刀阔斧的人,一种是细针密线的人。——朱自清《山野掇拾》

《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3

  老子是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扑朔迷离的传说。最近我读了《老子的智慧》这本书,老子的智慧看似虚幻无边,其实蕴藏着许多实实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人生哲理。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初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智慧在管理、做事、做人、处世、修身等方面都能给人们以指导,让人们以平常的心态、正确的方法去解答那些看似复杂的人生难题,并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感悟、印证人生的成功。老子的智慧耐人品味,在如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让我们以一颗平常的心去感受老子的一字一句:

  一、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中的核心之处,是老子最经典的智慧。“无为”不是消极、无所事事、不做事情,而是强调不任意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要求人们的思想及行为顺应自然、符合自然,但又决不能消极的听任自然,而是认为人要在符合自然要求的情况下行动,才能在花费力气较少、遇到挫折较小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将这一管理智慧应用到现代管理中,就是强调管理者要顺应自然、顺应趋势、不违道、不随意而为,踏踏实实地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几年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顺应形势的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寻求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以创新,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并完善了各种制度,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在“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轨道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基本上实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成就了“科工现象”

  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思想中蕴含着很多做事的智慧,如:道可道,非常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等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老子做事智慧之一,就是要求做事要从根本做起、从小事做起。换言之,天下之事都必须从简单、细微处入手。所以想成就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这样大事、难事慢慢就会变成小事、易事。我们都知道没有学生何为学校?对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招生工作就是头等大事。在拿我校招生工作来说,我们也曾经历过“僧多粥少”的时候,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深刻体会。为了广聚人气,我们一方面分析形势,吃透政策,领会精神;另一方面,要求全体教职工全面了解学校情况,讲学校概况、、实验实习设备、师资力量、校企合情况、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对口升学情况以、学生在校一天的作息情况以及学校管理情况等等方面,都要牢记于心,讲起来如数家珍;第三方面,对待来校参观的学生及家长,要做到宾至如归,对他们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不厌其烦。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招生工作一年一层楼,首先在职业学校招生中出现限分数的要求。招生工作在省市属学校中成为领头雁。由于人气指数高涨,使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成为社会各界和本系统中被关注的对象。

  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老子看来,真正的智者应具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内敛功夫,如此既能在立身处世等方面表现的从容自若,有能避免事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一种大境界,要想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方面要“修”,加强自己的内在修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看待世间人事;另一方面要“练”,注意积累经验,掌握、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不苛求抱怨,以自己的参悟身体力行,以求的更大的发展。

  老子的经典智慧思想读起来很有味道,在闲暇之余读一读,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老子的思想,将能修身养性,在繁忙中得到解脱,在迷惑中得到清净。细细品味老子的智慧,吸取其精华来给我们的加强营养,这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充电”吧!

  成语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如: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又如:故儒家主张‘恭已正南面,垂拱而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郭沫若《十批判书·和秦王政的批判》

  成语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如:《淮南子·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又如: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老子》读后感1400、1500、1600、】相关文章:

《正能量》读后感1400、1500、03-16

老子的语录03-01

老子名言01-31

老子的经典语录11-16

老子语录优选11-18

老子经典语录11-24

老子经典语录11-10

《老子》读后感04-28

《老子》读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