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幸福读后感

时间:2023-04-11 15:45: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幸福读后感(汇编15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幸福读后感(汇编15篇)

幸福读后感1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心中隐隐的怕,真的担心我就是拿走孩子幸福的罪魁祸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终于如释重负。《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本关于选择与运用方法的书,是“人性教育”的个案分析,介绍了作者的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跃儿老师经过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经验结晶。

  读后,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总是骄傲自满地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呀!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回想我的`教育生涯,我感到深深的自责和不安。在我刚当老师的时候,我对教育的理解和投入只是空有热情。曾经为了让学生完成作业而留学生不回家吃午饭,虽然我去给他们买来包子,但是,并没有得到家长和学生的理解。现在想起来,其实就是缺乏真爱。如果一个真爱学生的老师,不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更应关心他们的心灵,仅仅为了完成作业,就剥夺孩子吃饭的权利,仅仅为了让孩子填饱肚子,只买来包子充饥,这些都是不妥的。因为孩子在没有完成作业以后,肯定已经非常害怕,而我又不让他们回家,回去后肯定没法向父母交代。忍饥挨饿不说,还要担心父母的责骂,还要战战兢兢地写作业,这些,对于一个7、8岁的孩子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而我却全然不顾孩子的苦苦哀求,还咬牙切齿地说“今天就是不让你们回家,我陪着你们饿肚子,反正,少吃一顿饭,也饿不死!”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是何等的残忍呀?后来,逐渐在教育里找到一些乐趣,才又慢慢重新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恢复了最初的热情,少了过去的任性,多了一份责任,少了过去的焦躁,多了一份为人母后的爱心。原以为现在的自己成熟了,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因而沉浸在骄傲自满中。 感谢李跃儿,在这个时候,为我、为许许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们,倾情奉献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这样的一个理念,这样的一份情感,这样的一声爱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庆幸——我读到到了她。

  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实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责。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有没有现成的方法,而是在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出“只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讲:药无贵贱,医病者良;法无高下,契机者贵,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李跃儿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师、家长)是造鞋人,只有他们了解了孩子脚的大小、形状、特点,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感到幸福。

幸福读后感2

  在《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中,泰勒把人对完美的追求分成了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我认为可以等同于理想的完美主义与现实完美主义的区别,所谓理想的完美主义就是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和我们的想象所匹配,要求一切都美好且直接要求,而现实的完美主义不完美的条件下们在承认现实是不完美的条件下书中给完美主义者向最优主义者转变提出的建议就像书中给完美主义者向最优主义者转变提出的建议。

  我们总是按照社会和他人的期许,无休止地追求完美——找个完美的对象,过着完美的生活,走过完美的人生。然而,泰勒博士的研究表明,苛求完美恰恰是人们寻求幸福最大的障碍!就拿现代教育来说,同几十年前相比,我们现在的孩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家长的“完美主义”和过高期望,给孩子带来的是无望和无措。举个例子: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观看孩子的篮球赛。10个球,中国孩子投进9个,妈妈抱怨道:“还差1个就全中了,你怎么搞的?”美国孩子只投进1个,但妈妈却笑着对孩子说:“你真棒”。这其实是家长“完美主义”的教育思想在“作祟”,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当孩子发现自己达不到家长的期望时,就会做出一些让父母不可理解的事来,比如现在新闻里屡屡出现学生离家出走事件,他们选择了躲避,有的选择放弃,特别悲观的还会走上不归路。

  对于父母和教育家来说,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于为孩子们设定高期望值的同时,还必须允许和鼓励孩子们探索、冒风险、犯错误和失败。这本书的作者泰勒博士正是接触了数以千计压力巨大的学生、父母和职场人士后,他发现,绝大多数人追求的生活不仅是要幸福的,而且是要完美的——而这正是大多数人不幸福的原因。

  在本书中,泰勒博士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科学原理:揭示了完美主义的成因和心理机制;分享了完美主义对个人成功与幸福的危害与破坏;提出了消除和替代完美主义的健康理念——最优主义;教给我们如何看待失败和成功的最佳方式,如何克服完美主义、重构幸福圆满人生将我们带离“追求完美”这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幻;提供了“暂停”和“冥想”等练习,帮助你重新思考: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证明:放弃完美主义吧!我们其实不必“完美”,就可以拥有圆满富足的“幸福”人生!

  就像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心灵高尚的智者对话。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超越完美。我们想摆脱完美主义的困扰并不难:首先,我们应正确评价自己,给自我一个客观实在的定位;其次,多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多从曲折中看到自己的优势;此外,我们还应多从小事做起,多制定短期的可行性目标,并由此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幸福读后感3

  当看到幸福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幸福究竟是什么。脑子里瞬间迸出了许多答案,但是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问问身边的人,同样,没有一个人能马上回答出来幸福的定义。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答案应该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春节前,在《百家讲坛》节目无意间听到毕淑敏老师关于幸福的讲座,感触颇深,于是买来了她的新作《解开幸福密码》细细研究。随手翻阅,领略书中对幸福的描述,品尝解开之后的幸福的其中意义,心情竟那么愉悦,那么舒畅,那么快乐。

  毕淑敏老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索每个人的幸福程度。她对幸福的.理解是:“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生命的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也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想获得幸福。每个人都心态不同,出发点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就不同了。比如说:有些人认为距离产生美,而有些人却认为,距离是婚姻的腐蚀剂。鞋的大小,只有脚知道。幸福这回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还在字典上查阅了快乐的定义:“快乐就是快活,我们感到了幸福和满意,就得到了快乐。”一个人只要快乐了,就会得到幸福。如何去拥有快乐,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崇拜快乐,善待生活,快乐才会根植在你心中,幸福才会伴你左右。

  毕老师告诉我们:

  1、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最幸福的人,只不过我们缺乏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

  2、每个人都具备15种特征中的3到6种特征。全具备的几乎没有,都不具备的几乎也没有。

  3、我们不应该感到自卑,而应该在困境中看到自己有利的方面和自己的长处。

  我们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每个人拥有幸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幸福感不是某种外在的标签或是技术手段可以达到的状态,而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内在把握和感知。有一天上班的路上,我看到一只小狗蜷在树坑里,不由地多瞅了它几眼。只见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会再伸伸舌头还打个哈欠,我扑哧笑出来。如果是往常,别说驻足,就算刻意地去观察,我也只会单纯地把它看作是一只享受着午后阳光的懒狗,而那天我想的多了,我把小狗做出的这一连串的动作看作是动物本身的快乐,是它的快乐感染了我,因为我的心中已然种下了快乐,所以才能主动地去品尝这种快乐的味道。这就是幸福,对于小狗,对于我,对于自然中的万物,都是一样的。

  现在我有答案了,我的幸福就是每天一睁开眼到晚上闭眼睡觉,都能看到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父母、爱人、亲朋好友,正是他们给予了我快乐的生活,我才能每天徜徉在幸福之中,我才能对幸福有如此之感悟。

幸福读后感4

  国庆期间,潜心细读了一篇文章《教育为了幸福》。文中写到“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幸福。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和我们自己实现人生幸福,这就是教育的价值。”读过之后引起自己深深的思考: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通过教育让学生实现幸福呢?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所有的'真爱都源于一份尊重,教育成功的秘密也在于把学生看成有理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差生,由于他们或学习成绩差,或品行差而往往被编入“另类学生”名册,很难被一视同仁。人们往往对好学生倍加宠爱,对后进生都是挑剔多于宽容,刻薄多于尊重,训斥多于照顾。“差生心灵上的自尊得不到尊重,便产生了矛盾。实际上差生的心灵深处往往藏着难以名状的痛苦。想痛改前非,又怕老师和同学不信任自己,由于他们较少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一般都比较敏感、多疑。心理学家指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需要,一个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久而久之,自尊心就会向病态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堕的露珠一样。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么,许多教育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意味着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所谓”差生“,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倾注更多爱心、耐心和信心,其实这些学生要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与爱护。班级中让活泼的孩子多练篮球,让文静的孩子勤于写作,要求班里的孩子每人有一项特长,家庭富裕的学学乐器、舞蹈,拮据的可以练练跑步、乒乓球,让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的爱好,变得自信、变得幸福快乐。这样的培养,将来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想来定是有益无害的吧。

  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与尊重中,《教育为了幸福》这篇文章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启发!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尊重,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力争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同时改变心态,更多地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坚信学生的未来繁花似锦,自己的未来也会璀璨生辉!

幸福读后感5

  我的儿子最近带回一本书,书名是《建设幸福中国》,我觉得这本书挺好看的,没事时翻了一遍又一遍。这本书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了我们中国的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和法规,正是这些法规保障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边翻边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幸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谜,你问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种不同的回答。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 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忧;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有人说,幸福是每一天都快乐……而《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中的四句《幸福歌谣》给了我们一个“幸福是什么”的答案,就是“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养老不犯愁,看病不太贵。”

  因为朗朗上口,所以经常挂在嘴边哼唱。哼着哼着,便想起了我的父亲。去年10月份的一天,天上虽然下着绵绵的冬雨,给人感觉冷意浓浓,但一早,我还是决定带着儿子赶往市人民医院去看望即将进行关节骨质增生切除手术的父亲。父亲身体还较硬朗,但听妈妈说这次关节骨质增生的毛病让父亲忧心忡忡,一是怕关节治不好,行动不方便,二是怕住院要花好多钱。

  可是当我来到人民医院住院部,看见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并没有明显的忧愁与烦恼。听了妈妈和父亲的谈话后,才知父亲的心情变化的缘由。事情是这样的:

  “孩子他爸,这次住院可能要住上一段时间了,我们住院的医药费够了吗?”妈妈关心地问道。

  父亲边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卡边说:“有了这张农村合作医疗卡,花不了许多钱,听说可以报60%呢!”说完,父亲的'脸上露出点点微笑。

  “那也就是说,花10000元自己就只要拿4000元钱就够了!”我说道。

  “是的!有了这种医疗政策,我再也不用担心花许多钱了,国家都给我报销了一大半,现在的政策好了,政府都替老百姓着想啦!”说完这话后,父亲的脸上绽放出“幸福”之花。

  一个月后,父亲出院了,我们去接父亲回家,再次谈起看病住院之事,父亲拿出出院结账单给妈妈看,并欣喜地告知我们:“住了30天医院,花了8500多元,但是用合作医疗卡在医院里直接报销了5100多,只付了3400多元呢!比上次住院看病少了许多呦!”听了之后,我不由得地感慨说:“爸爸,现在这个社会比你以前好吧!”爸爸听了之后频频点头说:“是呀!是呀!不只看病能报销,现在你家大伯种田都不用交税了,另外政府还补贴农民一些种子补助,像稻种、豆种、……只要是农民种的东西,都发些补助的钱。”我听了这话,顿时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妈妈,妈妈这时又对我说:“现在的惠民利民政策是越来越广泛了,小雨现在读书也不用再教学杂费”

  回想到这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幸福歌谣》“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养老不犯愁,看病不太贵。”的“幸福”所在。作为“幸福中国”的一员,我体会到幸福,我认识到自己应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工作,为建设幸福中国添砖加瓦!

幸福读后感6

  周末,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奶奶说带我出去走走,我在书店看到了《拥抱幸福的小熊》这本书,便随手拿了起来。谁知这一拿我却不愿再放下来!我把它买回家,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它的魅力非同凡响,我的眼泪都被引了出来。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许小念,小念在童年时代,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变成了一个自闭的女孩。一次并非偶然的机会,她五岁那年爸爸离开了小念和她的妈妈。因为没有爸爸,所以小念天天受人欺负,还被人叫做“哑巴”。于是小念一直生活在幻想之中,因为在那里,一直有一个茶色熊公仔陪她聊天,陪她生活。直到有一天,小念被车撞了,茶色熊公仔也永远地离她远去……但值得庆幸的是,小念认识了给她看病的林医生林医生送给小念一个泰迪熊和温暖的微笑,并告诉小念:“拥抱泰迪就是拥抱幸福!”在他们的帮助下,小念变得越来越坚强。后来,小念的妈妈得了癌症,于是小念开始支撑这个家。为了给妈妈治病,她白天学习,晚上去打工,回家后还要照顾生病的妈妈,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妈妈的病终于得到了控制。小念同时在“9·11”事件中,因救出了天才少年霍雨欣而被评为“市十佳优秀少年”。尽管后来妈妈因病情突然恶化而去世,但是小念在经历了风雨后,变得更加坚强,并收获了成功与幸福!

  这个故事真实感人,读完时,我的泪水把书都湿透了。现实是残酷的,父母的.离异,亲人病故,他人陷害,家境贫寒……让人觉得幸福遥不可及,小熊看来是多么地近,但实际却是多么遥远,让人永远都追赶不上它的步伐。可是,小念做到了。她忍气吞声,受到挫折勇敢地去面对,去挑战,去战胜它。她像野火烧不尽的小草,向着太阳,勇敢地成长!因为她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再看我们现在这些小学生,有多少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多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碰到一点挫折便一蹶不振,这样有怎能拥抱辛福的小熊呢?再如,我们的校运会快到了,很多同学因为身形问题或被同学的忠言逆耳而没有了自信心从而放弃了参加校运会的机会。其实,他们大多数都适合一些项目的,可是却对自己没有信心。如果他们肯下功夫去练习,肯定可以为自己争光,为班争光,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的。我们如果想拥抱辛福的小熊,从现在开始就站起来吧!从现在坚强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去拥抱辛福的小熊吧!因为,辛福要努力才可以得到。不是吗?

  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在通向梦想的道路上总是铺满荆棘。但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种种的艰辛,苦难和挫折,一切的不幸都会过去的,所有的苦难都会被微笑过滤掉,随风而散。幸福其实不仅仅指小熊,生活里还有许多幸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

幸福读后感7

  这本书是《被讨厌的勇气》的续集,上本书强调的是人生课题的分离及自我接纳,信赖他人和贡献感的重要性,本书更多地说了教育中的“赏罚”,人生的“自立”和“爱”。爱的课题,交友课题和工作课题是人生三大课题。爱的勇气就是幸福的勇气。

  课代表:老师,我们在宿舍谈论老师,说到你的时候,觉着你适合做朋友。

  我:我不是来跟你们做朋友的。

  听完她的话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认为我不适合做老师吗?我当然不再怀疑自己做老师的能力,虽然还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我也曾遇到同样与书中的青年同样的烦恼——学生不怕我,课堂纪律松散。后来网友的一句留言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网友说:“你是皇上吗?”

  我当然不是。我原来陷在“学生不怕我,就不会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会有好成绩”的逻辑里。我一错在想靠学生的恐惧来提升学习的动力,二错在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不听我的话,他自己想学好且方法得当,加上行动,也是能学好的。

  用阿德拉心理学的话说,我是没尊重学生,没把学生放在与我平等的位置上。阿德勒说,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去认可“真实的那个人”,这就是最好的尊重。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在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这一章节里,说了一个阿德勒诊治重度精神病患者的`故事。阿德勒把她当成朋友,注意不是像朋友一样,就是朋友,任她拍打自己。一直不开口说话的女生,在心理咨询了30天之后,开始说话。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也不赞成赏罚教育。因为那是以操控为目的基于纵向关系的教育,而不是以学生的自立为目的基于平等的横向关系的教育。

  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因为爱是两个人的课题,我们通过爱将人生的主语从“我”到“我们”,从两个人的“我们”到整个共同体的我们。“自立既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就业方面的问题,而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今后你也一定会下定决心去爱某个人,那个时候就能告别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的自立。因为,我们通过爱他人能渐渐成熟起来。”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关于“爱的课题”的主旨句就是: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总而言之,阿德勒心理学是具有建设性和科学性并基于对人的尊重的一种理解人性的心理学。在具体的心理咨询时,进行咨询的人往往谴责可恶的他人或倾诉可怜的自己,但因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过去”,所以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以后怎么做”。人际关系是一切不幸和幸福的起源,尊重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入口,也是教育的入口,尊重就是信赖,基于信赖的关系就是交友关系,“真正的信赖是彻彻底底的能动行为”,避免一味地说教。爱是认识课题的最终关口,理解阿德勒思想的重要阶梯。爱是决心,决断和约定。不存在命中注定的人,只有你下定决心去爱的人。

幸福读后感8

  断断续续地把《真实的幸福》看完了,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幸福。它与我以前的理解有一点点的偏差,我一直都觉得幸福就在身边,幸福只是一种感觉,看完马丁·塞里格曼的书之后,发现幸福是有章可循的,幸福是有注解的,幸福是可以评估的,幸福是可以养成的。我不得不佩服塞里格曼博士,他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而我也正努力使自己和身边的人幸福!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谁会当真呢?一个拙劣的比喻,引人笑笑而已。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隐喻,也终究不过是讲述说了幸福丰富内涵的一个方面,想准确解释“幸福”这个词,还没有哪种说法能够单独胜任。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说“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由此可见,对于什么是幸福还是不要去管的好。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 弄不清楚什么是幸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办法增加幸福呢?也不是,就像饥饿难耐的时候吃上一顿大餐,酒足饭饱之余,心满意足,情绪极佳,我们大约知道此时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小撮人之一。这种幸福可能非常短命,因为吃坏肚子的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比起饥饿时的痛苦,饱餐之后的幸福感是大大的增加了。塞利格曼也认为,他只关心幸福的成分,基于科学上的发现,就可以增加幸福感。 可不可以这样说:幸福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幸福的成分。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他比较容易唤起悲伤的记忆,而不会想起幸福的往昔”。对过往美好的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塞利格曼还说,“只要知道一个事实---早期的事件对成人生活没有或者只有一点点影响就足以解放很多人的心灵”。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过去发生的一切呢?首先要学会感恩,过去发生的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如果我们试着抱以感恩之情,就会赋予这些事件非同一般的意义,更何况有些事情本身就值得感谢,例如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往往被视作理所当然。过去还有很多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好的记忆,对这些不好的记忆,我们没有好的'办法做到直接忘却或压抑记忆,外显的压抑反而会导致反作用。唯一能够改变这些消极情绪的办法是宽恕,“只有宽恕可以在不改变记忆的情况下,转换、去除伤痛与仇恨”。 塞利格曼作了精辟的总结:感恩和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这样你会更幸福。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过去就让它过去,未来不全像你想象,抓住想要的幸福。只要你对过去的悲伤随他而去,对现在的幸福好好珍惜、对将来的问题坦然面对,我想,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幸福读后感9

  《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通篇系统阐述了中庸的意思,尤其是118页第5章“最佳的教育”提到亚里士多德“美丽中间点”的概念——美德并不是个人品质的极端表现,而是表现不足与表现过度中间的一种品质。比如,“勇气”这一美德意味着表现出来的行为既不是懦弱,也不是莽撞,而是在两者之间找个快乐的中间点。

  《幸福超越完美》一书,共分三个大的部分,作者泰勒·本沙哈尔从理论、应用、冥想三部分,来说明如何摆脱对自己有害或者会伤害自己的想法,同时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不需要成功,而是我们可以某种程度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不足,因为我们都身为凡人,都不是“神”。

  回想下我们在小的时候,是父母要求我们考出好成绩,走入社会之后,是自己对自己愈发严酷——用不现实的目标虐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人民日报微信曾推荐的《善待你所在的单位》一文,一度刷屏朋友圈,接着,人民日报又推送一篇好文:《你是单位的草,却是家庭的天!请保重身体!》这两篇文章就说明,我们既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单位和单位的工作,同时又要兼顾好自己的家,某种程度上,一定要接受真实自我的不完美与不足。反之亦然。加班,熬夜,我们体会最多的.感觉就是“累”!读后感·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从疲劳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重要脏器内部变异→诱发癌变。说话有气无力、食欲差、不容易入睡……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要休息了。“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是陈师道最经典的8句诗之一。这句诗的意思是:落木萧萧,长江无尽的流淌,今天中,我为政务还需更加繁忙。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并积极的去面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此外,书中提到过度要求完美的现象,也就是完美主义者,在人们中间也很普遍。从心理上也许可以,很多时候身体跟不上这个要求,作者提到年轻时打壁球用世界冠军的方法训练,结果过度训练最后导致自己不得不退出运动生涯。相信在残废和退役之间正常人都会选择后者。作者之后又把这种过度要求自己的习惯搬到了学习上,每次要是考不好就会面临崩溃,直到后来开始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

  仅凭以上观点,本书就很值得一读了。

  《幸福超越完美》掩卷搁笔时,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一种情绪就是一种情绪,一只猫就是一只猫,一个数字就是一个数字……如果你把卡车当作鲜花,会有交通危险的;如果你把毒药当做美食,同样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真的是这样:幸福是一种能力!世上原本就没有至善至美境况,有的只是我们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们要争取做个最优主义者,不必完美,就可以拥有我们圆满的人生。

幸福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这本书的阅读周期较长,因为读完一小节总要思索消化好久,“恰到好处的幸福”并没有那么容易感受和寻找。

  书中内容并不是高谈阔论,满篇鸡汤,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平实细腻的口吻讲述每一个故事,从作者自身的经历与感悟出发,阅读时,心灵仿佛会得到安抚与镇静。作者把探究生命和幸福这么深奥的问题如春风化雨般潺潺道来,自然而然的让我们思索生活的意义,让我们感知幸福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万千。我们忙于生活,奔于生计,幸福感仿佛越来越弱,我们见惯了高楼林立,琳琅满目,心灵被物质和浮躁填满,会心一悦的时刻越来越少。曾无数时,想逃离都市,深入山林,好像山野深处真有净化心灵的神奇力量,其实不过是对自己所在生活短暂逃离的避世快感。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一切又是回归原初。所以我们真正要改变的是生活的态度,要卸掉生活的枷锁,懂得如何与自我和解,如何与心灵对话,重新构建与定义关于幸福的理解。每一章细细读来,都会刷新我对事物的看法,更加佩服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对自己诚实一点”。我们好像有两个自我,我们总是希图表现的比我们实际的情况要好一些,按照世俗的标准总有更多的更,我们总是把不真实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而那个真实的自我总是被掩藏和遮盖,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变成一个分裂的人,压抑自己的情绪,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这样很累,如果你觉得自我不够完善,应该让自己变得完善起来,而不是敷衍、遮盖和欺骗,不要浪费精力去织补一个不真实的自己,节省出更多的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也许会事半功倍。还有“面对不确定性的忍耐”。我们总是在担忧一些不确定的.事情,比如房价越来越高,我们是否能负担起,比如工作越来越多,到规定期限我们是否可以完成,比如孩子这么调皮,将来的他是否会有出息等等..我们总是不自主的给自己添加一些烦恼,何必浪费精力在一些不确定是事情上,正如作者所说:“我不能确定我哪一天会死,但我可以确定活着的每一天都饶有兴趣的度过,我不确定我的婚姻一定幸福,但我可以确定自己的诚恳和投入。”不确定是暂时的,确定是长久的。

  幸福大多是朴素的,它没有轰轰烈烈,它是细水长流。感知幸福是需要我们慢慢学习的,人生是有很多的苦难,而我们总是容易记住痛苦的感觉,总是说幸福来之不易,因为它好像来的很慢,走的很快。其实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感知幸福、去享受幸福。幸福是需要以一颗平和之心慢慢去体验的,它是一种心的富足,不以多寡来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爱的感受。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凡祸福相依,苦乐参半,只要从容处世,看淡得失,积极努力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不攀比,不自恼,相信幸福的感觉就会接踵而来。

幸福读后感11

  有人说幸福是跋山涉水后的一顿饱餐,有人说幸福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幸福是家人平安、孩子的快乐、父母的健康。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

  也许对于战争时代的孩子来说,幸福就是没有硝烟战火;对于饥寒年代的孩子来说,幸福就是一顿来之不易的饱餐;对于安定年代的我们来说,幸福就是老师一句坚定的鼓励、父母一句关心的话语、同学一个温暖的微笑……

  幸福可能有千千万万种,对于我们当代中学生来说,也许是父母目送你出门的目光,是你放学后凝望家中温暖的灯火,甚至是父母饱含关心的批评,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

  生活中总会有人抱怨自己的不幸,也总会有一些人怀着乐观的心态时常告诉自己:我是幸福的。也许你认为自己是不幸的,那么请问你收藏幸福了吗?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幸福。比如,你在刻苦学习时端上的一杯温热的牛奶,你在游山玩水是一句善意的提醒。这些不一定是经天真地的.大事件,但这些小事一定会让你感受到幸福。

  “奉献比索取更快乐”。那么,你为他人奉献了吗?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游玩时主动捡起的垃圾,这些你都做到了吗?正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带给别人幸福的同时,你也获得了幸福和充实。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影子,那么,你发现他人身上的美了吗?也许是成功是一句喜悦的祝贺,也许是失败时一句真诚的鼓励,也许是在运动场上声声的呐喊;这些都能让人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在国家推动建设经济适用房后,原来在四川省成都双流县溜洼镇瓦窑村住了一辈子土坯房冯思江爷爷,在六十四岁这年也住进了三室两厅的楼房。幸福对于他来讲就是:“以前我们家住的是草坯房,现在住楼房,家里有冰箱、电视、洗衣机,小区里水电气都通了,我们衣食无忧,收入也比以前有所增加。”

  “幸福”是多么温馨的字眼、我们只有把点点滴滴的幸福收藏起来,才能感受到那份沉淀的温馨。

  收藏一份幸福,就像手捧一杯暖心的热茶;奉献一份幸福,就像赠出一份贴心的温暖;感悟一份幸福,就像细细品尝一份爱的甜点。收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就能装满“爱的百宝箱”,让爱和幸福在心间流淌。而十三亿份的幸福就能汇聚成“幸福中国”。

  在“幸福中国”的蓝图里,有住房、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教师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医生的幸福是天下无疾,农民的幸福是五谷丰登;而这些幸福,都要付出、去努力、去拼搏。正如胡锦涛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在未来五年中,十三亿人民将共同书写“十二五”的鸿篇巨制,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和幸福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建设“幸福中国”加油吧!

幸福读后感12

  其实只要你想,抬头便是天堂

  生活的迷人之处在于,他既没有一劳永逸的开端,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局

  ——读 《幸福》龙应台 有感

  读龙应台女士的《幸福》后,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幸福的描述,感触最深的是她对幸福的态度。

  冰心女士曾说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幸福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对于幸福的体会和获取的能力也有差异。

  龙女士在文中给了幸福三个定义: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乍看之下,也许很多人会惊呼“这就算是幸福了?!”但在这位文学旅人心中,这的的确确就是幸福。

  仔细想来,三点几乎包含了我们的所有生活需求,并且来之不易。

  我们何以不恐惧?首先便需要一个制度健全,法律公正且有执行力的社会保障。居安者,莫忘思危,现在仍有许多生命在战火中挣扎求生,我们时刻享受的和平生活,却是他们渴望却不可及的奢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不知有多少先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次,恐惧来源于内心,又被约束于内心,唯有心中开满鲜花,才不会遍布荆棘。

  后两点分别说到寻常的日子和寻常的'人儿,幸福就是两者依旧。多少人执着于“求不得”和“放不下”,佛家的两大烦恼在现代社会被无限放大,我们在物欲横流中渐渐麻木了心灵,常忽略身边触手可及的感动,一次次与美好擦肩而过。这世间最珍贵的事物,难道不是已经被把握在手中的生活吗?或许平凡,或许枯燥,或许和你的理想相差很大,相距甚远,但即便你一直都在期盼,一直都在渴望,却从未曾在烈日阳光下凉晒自己的灵魂,逃不出过去的阴影,走不出未来的空想,殊不知,幸福已经在你的手中化为灰烬。

  为什么这位不羁不绊的大女人会选择把寻常生活当做自己的幸福?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遥,平凡生活离梦想也是如此。顾城的诗中这样写“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爱情,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一样的现象映入不同的人的眼睛,便是不同的生活,人之观物,多着己之色彩,所以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的人生意义便有了差别。其实生活的迷人之处便在于,他既没有一劳永逸的开端,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局。

  烈日下,工人的笑容融化在汗水里,去浇筑建造坚固的高楼;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后面总是跟着满脸笑容的父母老人;婚礼场上,相恋多年的爱人终于牵手,共同迈向幸福,他们甜蜜的吻,述说着来之不易的爱。

  其实只要你想,抬头便是天堂。

幸福读后感13

  或许是因为最近亚马逊及当当等商铺的竞争愈加的激烈,导致图书的折扣越来越大,让久未买书的我为了这折扣兴奋了一把,于是借机将大量的图书搜罗一番纳入囊中。

  我无心将所有的书目讲解一遍那样便成了读书笔记,这样做的人不少,我自认不可能有任何的突破。今天只想谈谈其中让我最快读完却印象不减的《幸福了吗》来自白岩松。

  说起白岩松,对于常年不看电视的我其实仅是一个名字,没有任何的画面感。记得对他的第一印象是来自于20xx年的《痛并快乐着》,虽然不曾读过却记得当年同学们纷纷说央视的主持人压力太大得了忧郁症于是写了这么一本书,一抒胸中的不快。直到后来才明白这是闹了个“张冠李戴”的笑话,却也只是当成了笑话,并没有认真到非要去看一看不可。

  在作者自己的后续中说《幸福了吗》是作者对于自己的一个十年约定,也算是对过去十年的一个总结与交待。读了之后我并不能较之前他的语言是否更加犀利、视角更加独特做出一个判断,也不曾出现过再去重读过去的冲动。十年物是人非,人总是在成长,十年后的他给了今天的我感动与方向。十年前的那份是属于十年前的我,只是年少的自己并不懂得,一本好书、一句鼓励能够如此的振奋人心,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道路。

  他说在一次母校的演讲中他站在讲台上,当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向他提问说“白老师,今天你站在第一排而我在最后一排,我要怎样才能到达您的位置?”他回答:“在我的眼中你现在才是第一排,你有无数的方式到达我这里,可我再也找不到一条路到达你那,应该是我羡慕你啊?”每每当有人问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想时,这必定是我要先重复的段落,以至于我几乎将它烂熟于心了。我试着想象听到这段话的如果是我会如何的热泪盈眶,如何的感动于心,更不用说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是种怎样的鼓励。对于刚刚迈开人生一步的年轻人是多么的需要这样的鼓励。

  他在前言中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中说有一群人在匆忙的赶路(暂且不去计较那些是哪个国家的人吧),忽然有一个人停了下来,其他的人都奇怪的问发生了什么。停下来的.人说:我走的太快,把灵魂落在了后面,停下来等等它。故事的最后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是中国人,至少不是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多少人还会谈论灵魂,那是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不应该存在的东西。但是问题的根源在哪呢?在今天若是不能满足物质的需求,又有多少人还有勇气去谈理想呢?

  书主要通过他在生活中的见闻展开,也列举了很多对他产生影响的人和事,尽管我不能全部苟同。但耐人寻味的话语在书中我还是可以摘出很多的,它们不能感动所有的人,只是让不断摸索前行的我们适时的停一停、想一想、看看我们的方向是否始终如一,我们的目标是否依然清晰。

幸福读后感14

  星期六、星期天,正好是集中精力看课外书的好时机,我一下子把花老师给的《奔跑的幸福》这本书全看下来了,看着,看着,明白了这本书里记载着江苏省二十位美德少年的文学故事。每看一个故事,我都会被感人的故事情节所打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奔跑的幸福》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汪明慈,他的家庭十分困难,爸爸几年前去世了,只留下一个有病的妈妈,靠一个八十多岁的外婆照顾。

  汪明慈同学因为家里穷,冬天没有钱买多少内衣,只穿着学校发的校服。他竟然用“跑步的方式防止自己受冻”,他以“执着的态度来往于乡间小路”,老师和同学都很佩服他。我觉得这种坚强的意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可是,汪明慈同学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百病不侵的,他生起病来可不得了,高烧不退。班主任王老师怕汪明慈病得更厉害,就带他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孩子发40度高烧”,要求挂水治疗。王老师给汪明慈办理了治病手续。王老师不解地问医生,他天天早上奔跑为什么还生病呢,医生告知说孩子衣服穿得太少了,锻炼身体是重要的,但保暖也是不可缺少的。班主任王老师想去汪明慈家去找他的爸爸谈一谈,无论如何要把冬天的衣服配齐,否则还会生病的。事情不是那样的,家访时王老师得知汪明慈家庭情况后,从自己家里取了几件衣服,送给了汪明慈。王老师还了解到汪明慈常常利用星期三、星期五回家一次,帮八十多岁的外婆把水缸里的水蓄满,好让外婆洗衣做饭。汪明慈用奔跑的方式给自己的冬天取暖,用奔跑的方式回家帮外婆做事,尽孝心,尽责任。汪明慈的故事读完后,我终于明白了:“世间最美好的.姿态就是奔跑”。

  “一个少年就是一盏灯。”《奔跑的幸福》这本书中二十位美德少年的优秀事迹就是我们生活的指路明灯。因为这些孩子“懂得坚守,更懂得感恩”。我想,我们生活的家庭非常幸福。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把我当作心肝宝贝,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严格地要求我, 还 非常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我的身体长得胖,为了让我的肥胖瘦掉一些,使身体更加结实,本学期爷爷让我天天步行上学、放学。开始,每天来回要走八里路我不能接受,坐在爷爷的电瓶车上多么快活啊!跑了一段时间,我渐渐明白了步行有利于身体健康,身上越跑越暖和,心情越跑越高兴。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晚我都坚持跟着爷爷一起步行,原来44千克的体重,现在减少了4千克。有了结实的身体,我的学习态度越来越好了,上课十分听讲,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了,做作业特别是家庭作业不但做得好,还比以前快多了。爷爷经常夸奖我,说我跑步改掉了坏习惯,学习更有自信了。我为有这样的家庭感到无比自豪,无比幸福。像汪明慈一样,我要做懂得感恩的孩子,做意志坚强的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美德少年的人生,在太阳下闪光。走近他们,我的内心也受到了照耀。”

幸福读后感15

  古今中外,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红烛,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想教师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自己,收获幸福和希望。播下一粒真善?美的?

  种子,收获的将是灵魂的闪光,?温馨?的花香。不要感叹蜡炬成灰的悲壮,而是和学生一起成长;没有一种职业,耕耘的是荒芜的心灵,收获的是心灵的希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坚持学习新知识,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平时还要不断努力地学习和思考,做到与时俱进,才会有创新,有发展。反省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发现自己较多的不足之处,我平时在“事先”上做的不够好,如分析学生情感能力上,有时我只凭自己的感受去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没有事先调查,有时武断,让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要对学生有耐心,认真的教导,在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想想是谁错的的,并不是说“我是老师,我就一定是对的”,现在的学生也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惟师是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张,他们提出的很多问题是很多大人从来都没有思考过的,他们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学生所做的一切,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参与、敢于冒险,排除学生上课时心中的不安全因素,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教师。

  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可以这样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调度学生与自已合作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教师用两袖清风,为自己留一份澄明洁净的心境,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用信念打造自己生命的辉煌。“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美女教师张莉莉的感人事迹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余香弥漫了整个中国。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她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感动?,她的大爱就是最巍峨最磅礴的馈赠。她的?灵魂?,纤尘不染,如?雪?花般?纯洁?,

  如同百花园里的玫瑰那么美丽,那么芬芳。赠出的玫瑰,热情而高贵;留下的余香,浓郁持久。教师,像蜡烛专注于光明,不计较成灰;像道路?执着?于远方,不畏付出;玫瑰花的事业就是绽放美丽,留下余香不带半点俗气。

【幸福读后感】相关文章:

《幸福》读后感02-19

幸福读后感02-18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0-09

《幸福了吗》读后感12-03

幸福之路读后感12-10

活该幸福读后感12-24

真实的幸福读后感12-07

《幸福的尺度》读后感10-09

《奔跑的幸福》读后感02-06

幸福的哲学读后感 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