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

时间:2023-04-14 09:58: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读了中国教育报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阐述作者在读了何炳章先生的专著?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一书后的感想,文章主题就是引导学生自育自学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主人,自育自学是教育教学的原点;教育教学都要从这个原点出发,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我认为,这鲜明提醒了教育教学本质的理念,以这样的理念作为“自育自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如何到达学生自育自学的最终目的呢?我认为互动课堂就是要实现让传统课堂从厌学走向乐学,从低效走向高效。解决课堂效益问题,解放学生的主权,形成人人参与,各个精彩的新场面,彰显了新课堂的独特魅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根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发挥了人的主体活动才能,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加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合作式的小组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指导意识和民主价值观。作为老师,应当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各种素质和才能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达成这一目的的一种有效途径。现就结合自己教学的理论谈一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一、分组原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剧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我班学生质朴得意,集体荣誉感强,有责任心,但根底较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的学习,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可以监视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很少,学生回家学习的效率较低,老师留的作业根本上可以完成,但质量太差,背的任务大多数学生完不成,有的学生根本就是在“混日子〞,老师交给的任务能少写就少写,查出来就写,查不出来就算,这样,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

  有时,有一局部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上进心也不强,学习上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学习成绩也没有到达理想的分数,班级成绩曾一度沦落为全初二的第十四名〔初二共计十四个班〕,在这时学校组织了我们营子的天卉中学去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形式、班级管理形式这次学习使我感触颇多,他们的课堂和班级管理满足学生开展的需要,彻底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班级的主人,从过去的被动学习着,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课堂的设计者,亲力亲为每一个学习过程。结组学习,对组学习,对组互助,展示讲解,老师点拨,灵敏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这一切深深地打动了我,使还在观望的我,下定决心实行圆桌式教学,学习天卉班级管理理念。

  二、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而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分组前,要对全班学生情况进展全面深化地理解、研究。包括学习根底、原有学习成绩、组织才能、自学才能、最终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成绩把学生进展编号标号一样的八人为一大组,这样就做到了各组的成绩根本平衡,以便于鼓励小组竞争,每大组又分为A、B两个学习小组每一桌为一个对子组是班级的最小的学习单位,选成绩好,有组织才能的的学生为组长,负责讲题、监视、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排座位时按照同组就近原那么,这样便于组长管理和讨论问题。

  三、分组好处:通过学习小组,进步监管力度。

  一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一名老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不免会出现破绽,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平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不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展分组后,组长就相当于小老师,可以随时监视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通过小组合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有组长进展催促检查,不会的组长就得给他讲,大家还要等他,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有所进步,老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进步。

  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才能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拟浓,进步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

【中国教育报读后感】相关文章:

课程教育报告11-13

环境教育报告01-25

社区教育报告11-11

交通教育报告11-20

语文教育报告11-05

职教教育报告11-07

儿童教育报告11-09

社区健康教育报告11-02

培养教育报告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