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对对联教学设计详细教案

时间:2020-09-27 11:35:33 对联 我要投稿

对对联教学设计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对对联教学设计详细教案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活动“对对子”,掌握一定的对联知识,学会推敲语言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掌握推敲语言拟写对联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推敲语言、运用修辞拟写对联。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本课通过对对子这种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

  教学过程

  导入:

  一、2004年全国高考对联试题

  1、(全国卷,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用)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1)扫千年旧习, 。

  (2)祖国江山好, 。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2、(全国卷,上海等地用)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1)春晖盈大地,。

  (2)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附:

  2004年高考对联试题参考答案:

  1、第一题:

  (1)树一代新风、树世纪新风。

  (2)大地气象新、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2、第一题:

  (1)夏虹映长空、瑞雪满乾坤、 正气满乾坤、瑞雪兆丰年、花香溢满园、喜气满神州、朝霞映长空、喜事遍神州、暖意满人间、紫气满人间、政策暖人心、阳光暖人心、 福气满家园、甘泽满九州、改革富万家。

  (2)勤劳可兴家、诚信能纳财、和睦可兴家 、勤劳会发家、勤劳可脱贫、人才可强国、改革可兴国、和气可生财、勤奋可成功、知识可强国、技术可生金、科教可兴国、科技可强国、实干可发家、努力则成功。

  第二题: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龙精神马精神龙马精神、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江清秀山清秀江山清秀、老安康少安康老少安康、树茂盛林茂盛树林茂盛、岁平安月平安岁月平安、军安乐民安乐军民安乐、父健康母健康父母健康、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天广阔地广阔天地广阔、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老幸福少幸福老少幸福、山雄壮河雄壮山河雄壮。

  【讲解】

  对联,雅号楹联,俗名对对子。它被誉为“诗中之诗”。它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要我国灿

  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可称得上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朵奇葩。

  早在我国古代第一剖诗歌总集《诗经》中,我有“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这就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骈文兴盛,对偶的运用便更加流行。诗歌也渐趋成熟,演化成唐代的律诗,规定八句诗中间四句非用对偶不可,成为固定的格式,唐宋以后的考试还把对对子作为必考的内容,尤其到了清代对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的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即是,而且名流云集,高手如林;还出现了一系列巧对妙联的专集。象梁章钜的《楹联丛论》、《巧对发》,其子梁恭的《巧对续录》等。清以后又出版了丁楚孙的《古今滑稽联话大观》,周莲第的《分类楹联大成》,王有衍的《古今巧对大观》,后来又有梁石、梁栋精心编著的`《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等。据说1931年,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中还有“对对子”,题目是陈寅恪教授出的“孙行者”,结果却很小少有人做对。(陈教授的答案是:祖冲之。以姓氏“祖”对“孙”,以虚词“之”对“者”,以动词“冲”对“行”。)

  明代文学家程敏政,学识渊博,10岁时就有神童之称,为官后,宰相李贤打算招他为婿,于是设宴款待,席间,李贤指着桌上的菜肴水果出对: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很机敏地就猜到了宰相的用意,当即对上:

  有杏不须梅

  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为何这小小的对联便赢得了堂堂宰相的如此赞赏,不惜把女儿相许,原来这是一副相当精巧的妙对,它利用了谐音的修辞,将“荷”、“藕”同音字“何”、“偶”(配偶之意),用“杏”、“梅”代同音字“幸”、“媒”。构成: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多么别致而严整的对偶,从事理上看,因为有了荷花,所以才有藕;因为杏子和梅子都是酸的,所以有了杏子当然就不必再有梅子。但这些都是表象,双方的用意皆在谐音之中,从而便这副对联妙趣横生。充分表现出程敏政敏捷的文思和横溢的才华。难怪仅一句就使得宰相李贤为之动心。当我讲完这些故事,学生们的兴趣陡增,于是,我趁热打铁,给同学们讲清何为巧对妙联。所谓巧对妙联,大都在构思上独具匠心,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夸张、拟人、假借、镶嵌、反复、重叠、映衬、反衬、双关、回文、顶真、排比、歇后、拆拼等修辞,创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和韵味,看去赏心悦目,读来妙趣横生。

  其次结合教材或生活实际寻找有关的妙联佳句,以达到厚积薄发。

  我们知道,光是给学生讲一些故事还不够,为了让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我要求学生从已学过的课文中去搜集名联、妙联。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还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名联、妙联,特别是那些名胜古迹中的对联,如清代纪韵的: 太极两仪生四象,

  良宵一刻值千金。

  宋代王十朋的温州江心寺大雄宝殿里的一副名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周恩来: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对联的称谓

  凡事物都有名称。对联更有它自己独特的称谓;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后以多贴在互相对

  称的柱子上,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楹帖又分春帖、婚帖、喜帖等。它的单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

  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例如: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至于贴定的对联,如北京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也应同样称谓,即“辽海吞边月”为上联、出句??“长城锁乱山”为下联、对句??。我们对别人的出句或写作对联都可以叫做“对对”,因为都得先出上联然后对以下联;当然也可以先出下联,再对上联。

  二、对联的作用

  从上节可见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

  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

  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

  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二、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三、对联的种类划分

  划分对联种类的第一人,是清代梁章钜。他在《楹联从话》中分为故事、应制(奉皇命而作)、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可惜内容不全面,分类不科学。按常规应根据对联内容广泛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来分类,现先从适应性广来分类,对联是无事无处无时不可以贴的。①春联。②门联。③堂联。④名胜古迹联。⑤婚联。⑥寿联。⑦交际联。⑧新居联。⑨挽联。此外还有戏台、庙寺、祠墓、庆贺(指生子、升迁等)、灯联、谜联和器皿联等。如果从内容广泛来分类,可分多类,现择取主要的五类叙述于下。

  (一)、写景状物类

  描写壮丽风景,向为人们赏心悦目之举;绘状佳美事物,亦为人们雅兴志趣之事。历代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影绘声、维妙维肖的佳作。如:瘦西湖月观郑板桥亲书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又如书生妙对乡绅联,乡绅出句:“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

  声言对不了,要立即驱逐,不得在他乡教书。书生接口对道:“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针锋相对巧捷之至。

  (二)、叙事咏物类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咏怀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三)、抒情言志类

  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见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言志联:“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渴望东山再起。又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四)、格言哲理类

  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种治学立业,修身处世的守则,或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语句,以对联形式见之,称为格言哲理联,如吴敬梓叙世名句:“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五)、讽刺讨檄类

  这类主要出自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在对压迫者剥削者的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以惩儆统治者压迫者的恶行罪愆。如老百姓讽县令联:“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鸿犬牛羊。”清时一个县令叫王寅的,群众嵌名作这联贴在官府门旁,指出他贪暴之心。

  四、对联的种种形式

  形式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等。对联是文艺作品中表现艺术和结构多式多样的一种,它的上下联内容构成,有着可遵的规律,这种规律大约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造反关系等。

  对联体现这些关系的几种主要形式有:

  (一)、正对

  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正对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描写、论述(事异),表现大致相同的主题内容(义同)。]

  如安徽白龙庙联:“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到一农村茅舍,见到一小孩看屋。小孩有礼貌款待不速之客。乾隆随即掏出三个铜钱,开玩笑对小孩说:

  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谁知小孩立刻回敬到: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相传苏东坡在一年八月中秋得一上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上联写出以后,苦思不得其对。年底,其侍妾昭云得出下联:

  今朝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 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二)、反对

  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

  如:“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昔日一贫儒诵经拜佛;今乘驷马车放火杀人”等。 反对则是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方式,使其主题在正反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变得更强烈,更具表现力。

  ★何叔衡在湖南宁乡云山学校教书时,某日曾见一小孩伤心哭个不停,便问何故。小孩说师塾老师出联要他回来对,对不上来要挨板子,何问所出之联,联曰:

  世间少有蠢伢子

  何叔衡要孩子别怕,并教孩子对曰:

  天下难得好先生。

  “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清人张辂,素有文名。于乡屡试不第。后改应天府试,一捷中举。自撰联云:

  当地废物

  顺天举人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 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三)、串对

  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串对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说,每一句都必须与另一句结合,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串对又叫流水对。

  试看一副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还有《碾玉观音》中崔宁吃了酒的联语:“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连贯递进因果关系都有。这种对也叫流水对。

  ★家具联:不但铺垫美,

  而且坐卧安。(递进关系)

  ★孙中山先生去世时留下一联: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因果关系)

  ★宁波名医范文甫有一名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条件关系)

  ★某理发店联: 做天下头等事业

  用世间顶上功夫(因果关系)

  直登朱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谈到正对、反对时曾断言:“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未免过于形式主义了。其实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串对,只要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即为佳联。

【对对联教学设计详细教案】相关文章:

《对联》教案07-24

春节对联36对08-08

教案教学设计15篇04-01

通用春节对联23对10-17

春节对联33对集锦10-08

春节对联怎么贴才对10-31

公司对员工要求的对联10-02

工艺美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优化09-28

三周年对联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