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设计方案

时间:2023-05-22 15:17:06 方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设计方案三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设计方案三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目的

  为迎接学校建校100周年,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推进素质教育,培育青少年集邮兴趣,展示我校学生艺术才华,以设计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南城小学特举办“风雨100载”校庆邮票设计大赛。

  二、活动主题

  风雨100载

  三、参赛对象及要求

  全校每班至少两幅作品。参赛者请在参赛作品背面用铅笔注明班级、姓名。

  四、邮票设计比赛活动征稿内容和形式

  1.内容健康向上,富有想象力、表现力。

  2.主题鲜明突出,以学校100周年校庆为设计主题。

  3.画稿纸张采用A4复印纸或同等大小素描纸为宜,横式、竖式不限,画面设计为彩色。

  4.单幅、组画(四幅以内)均可参赛;

  5.设计中可参照国家发行的`邮票式样。每幅画稿必须设计邮票齿孔图形,图案设计要带有南城元素,标有“中国邮政”、“面值”、“J.20xx.11.28”等字样。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1月中旬,利用晨会进行活动布置。

  (二)设计稿件征集阶段

  本次邮票设计比赛活动稿件征集截止时间为12月30日,各班级将收集到的稿件集中送至美术办公室。

  (三)设计稿件评选阶段

  1月上旬,学校将组织人员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从中评出特等奖10名,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创意奖若干名,对获奖者均颁发荣誉证书。

  注:学校将优秀作品编成展品,做若干套南城百年校庆珍藏版邮票。

设计方案 篇2

  一、说教材

  《麻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教材的开篇之作,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难点设为: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五、教学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准备了:

  1、课文录音带。

  2、动画课件。

  六、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这样用最直接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边听录音边想画面。

  通过听录音,想画面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巩固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通过欣赏朗读,为后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基础。

  2、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演示动画)

  在听了课文录音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并演示课件,用动画这种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再现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能快速了解文中几个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

  3、对照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既对学生听、看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条理性,又减轻了难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三个主要角色的特点。

  3、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这种设计,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4、反馈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读句子。(2)析句意。(3)感情读。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显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扎煞浑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声,使学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再通过换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从直观的画面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学深学透课文,从理论上突破难点,也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教者提出问题: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什么力量?因为前面通过电视画面再现故事情节,为这个问题已作了铺垫,直观、真实、具体地体现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伟大。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

  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八、说板书

  9

  麻雀

  老麻雀

  猎狗

  小麻雀

  我的板书来源于学生,突出本课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顺序。

  2、体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3、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重点段,以突破背诵的难点。

  以上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你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提高!谢谢!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2、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激趣释题,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

  2、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路。

  3、分段精读,质疑探索、组织讨论、总结归纳、边议边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理解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景物特点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全文,感受颐和园的美,有感 情地朗 读全文。

  【数学过程】

  一、情境引导新课,整体感知

  老师:今天真是个好天气,大家想不想出去散散心啊?那还等什 么呢?我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吧!

  板书课题: 颐和园

  老师:颐和园坐落在北京的西部,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一下那拥山抱水、景色秀丽的颐和园,好不好?

  (播放录相,全文朗 读)

  老师:看完这段录相,谁来说说:你有什 么感受?

  学生:我觉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 美丽的大花园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现在我们打开书,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样用优美的语言,恰当的词汇来描述颐和园的美景的。 出 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轻声读或默读课文。学生轻声读或默读思考后,交流讨论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1:课文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这四个地方?

  学生2:课文是按照游览参观顺序写的。

  老师:你是从哪一些词语发现的'?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一)通过录相,你觉得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么?

  我们进入课文,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长廊的好吗?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读书所得。

  3、教师随机板书 : 长 美

  4、指导感情朗读:

  (二)老师:从“长廊上每间横槛上画着五彩的画,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中你又想到了什 么;作画的人是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么?

  老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么样的语气读这段呢?(对长廊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老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请学生朗 读)。

  四、自主合作,激趣学习

  (一)老师: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又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然后练习有感 情地朗 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 现都十分积极。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好不好?

  (二)出 示学习方式:

  品析问句,朗 读感悟,导游讲解

  1、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

  2、 汇报交流

  3、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相机板书出各个景点的特点,并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

  (三)学习过渡句

  老师:刚才我们大家共同合作学习了“长廊”,小组合作学习了“佛香阁”、“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感受到了颐和园中这些秀丽的景色,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些不同的景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呢?快速地划一划连接上下文的句子。

  (学生朗读)

  老师: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过 渡句,使用过 渡句能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地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板书:

  过 渡句

  五、总结全文,布置练习

  老师:我们重点学习了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昆明湖这几部分,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多姿。大家想一想,颐和园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

  学生:不是

  老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生:课文结尾说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可以体会到颐和园的景点很多,课文只重点介绍了几处。老师:好,我们今天的练习是: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小伙伴作讲解。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装修设计方案03-02

设计方案通用11-20

班会设计方案02-08

关于设计方案03-16

薪酬设计方案03-22

设计方案模板10-03

教学设计方案11-09

实用设计方案11-08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08-27

班会活动设计方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