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

时间:2023-12-28 17:46:56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1

  活动目标

  了解端午节的民俗文化,能大胆运用不同颜色和线条装饰鸭蛋。

  能左右手配合,感受在球体上绘画的技巧。

  体验制作彩蛋的乐趣,感受与朋友分享祝福的快乐。

  重点:大胆运用不同颜色和线条表现彩蛋上的花纹。

  难点:能左右两手配合,感受在球体上绘画的技巧。

  活动准备:熟鸭蛋教师自制的彩绘鸭蛋成品下载各种线条的鸭蛋或鸡蛋图片水彩笔小瓶盖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彩绘鸭蛋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幼儿关于端午节的经验。

  教师:看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过什么节的时候我们会吃鸭蛋呢?

  教师:过端午节的时候大人喜欢把好吃的鸭蛋装到我们小朋友的衣服兜里,祈祷我们健健康康,幸福长大!

  教师:看看老师手里的这颗蛋上面,还有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图片上的蛋上面都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花纹、色彩、图案)

  2、引导幼儿讨论用各种各样的颜色和线条装饰的鸭蛋。

  帮助幼儿迁移关于线条的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以前我们画过什么样的'线条?

  根据幼儿的经验,教师一一出示各种线条的范样。

  3、教师示范在鸭蛋上作画的方法。

  教师:我们要在鸭蛋上画画,那圆圆的鸭蛋上怎样画画呢?

  4、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在圆体上绘画的方法,并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这个圆的鸭蛋“站”不稳,还会滚到地上,小朋友能想到什么好方法固定它吗?(幼儿自由讨论)

  方法一:左手食指、大拇指分别捏住蛋体上下两端,右手握笔,在蛋体上画出线条。

  方法二:把蛋立在桌上(最好是放在小瓶盖上),右手握笔,把笔尖点在蛋体上,转动蛋,笔随着蛋,画出流畅的线条,可以尝试从顶端开始画,成螺旋状,是一个有趣味的画法。

  5、教师示范左右手配合,一手拿着鸭蛋一手拿着水彩笔在鸭蛋上进行彩绘。

  幼儿尝试运用多种颜色和线条装饰鸭蛋,鼓励幼儿使用多种颜色和线条,帮助幼儿左右配合进行彩绘鸭蛋。

  6、展示幼儿的彩绘鸭蛋,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教师:请将我们装饰好的鸭蛋放在一起,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用了什么线条装饰的?

  教师:你最喜欢谁的鸭蛋呢?

  7、请幼儿将自己的彩绘鸭蛋赠送给好朋友,并说一下自己的节日祝福。

  教师:请把你的彩绘鸭蛋送给你的好朋友,并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节日的祝福语吧。

  活动建议

  区域活动:在区角里继续提供一些彩纸、即时贴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装饰鸭蛋,或者添加捏塑材料,制作鸭蛋的“底座”,让鸭蛋能“站立”,方便展示。

  活动延伸:将彩蛋挂在教室内或室外,装饰节日环境。

  领域渗透:与幼儿一起继续丰富关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知道端午节中国人喜欢吃粽子、咸鸭蛋等食品,还会举行赛龙舟等民间活动。

  家园共育:帮助幼儿丰富关于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活动分析

  这是一次有趣的美术活动,幼儿第一次尝试在圆圆的蛋上画画,特别有兴趣!在绘画的过程中,由于鸭蛋的特殊外形,不少幼儿会将鸭蛋落在地上,因此教师要提醒幼儿小心并用手抓牢蛋。

  活动中幼儿彩绘鸭蛋的时候比较满足于在于鸭蛋上绘画的过程,对于他们描绘的图案可能关注不够,这是因他们的心理特点所致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的创作过程,肯定他们的创作结果,这样才能为幼儿今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活动评价

  幼儿能大胆运用多种颜色和线条装饰鸭蛋。

  幼儿能左右手配合进行彩绘。

  幼儿愿意将彩绘好的鸭蛋赠送给好朋友,并能说出祝福语。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2

  活动目标:

  1、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2、了解粽子的相关知识。

  3、能运用简单的折叠、粘贴和打结的技能创作粽子。

  4、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活动准备:

  1、有折叠、粘贴和打结的相关经验。

  2、《一起过端午》多媒体课件(下方有参考视频)

  3、粽子模板、中国结、红绳、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抹布、小水桶、双面胶。

  活动流程:

  一、学习简单的折叠、粘贴和打结的技能创作粽子。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时候我们要吃什么呢?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时候大家会吃粽子。

  指导语:端午节吃粽子是要纪念谁?

  小结: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指导语:你见过什么样的粽子?

  要点:运用学习过的几何图形,概括粽子的外形。

  小结:粽子是用箬叶(或柊叶)包裹着稻米、馅料的一种食物,里面的馅料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蛋黄等多种馅料。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长条形、四角形等。

  指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要点:通过示范作品使幼儿感受、观察立体的粽子。

  小结:今天要创作的`粽子是一个立体的四棱锥,每个粽子由四个三角形的面组成,创作完成后我们可以将两个粽子串联在一起。

  指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美味的粽子吧!

  要点: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从平面纸张变成立体的粽子。

  小结:给粽子模板画上好看的图案,将中国结和红绳连接,将红绳穿入粽子模板中。将粽子模板折叠粘贴成粽子,重复另一个,并在顶端打结。

  二、创作粽子

  1、取出本活动相关材料,幼儿自主创作。

  2、幼儿尝试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欣赏评价:重点指导折叠、粘贴、穿绳等过程。

  1、创意互动:“谁的粽子最好看”“谁的粽子香”?

  2、鼓励幼儿大胆自评和他人相互欣赏评价。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桌面活动材料,活动结束。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3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 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过程:

  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

  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

  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2) 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 1 ) 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五、活动结束(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4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香包、五彩绳、粽子。

  活动准备

  1、小班――香包、艾叶、青蒿、玫瑰花瓣、薄荷、花露水

  2、中班――五彩线、平安锁

  3、大班――糯米、绿豆、红豆、粽叶、白糖、棉线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一、活动目的

  弘扬传统文化,欢度端午佳节。阳光幼儿园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通过小班《做香囊》,中班手工制作《五彩绳》,大班社会活动《包粽子》等,让孩子们在了解传统习俗的同时,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内容

  1、小班――《做香囊》

  活动意义:端午节的核心是驱邪除瘟,保持健康。香囊指装裹了具有辟邪作用的药物或香料的袋子,小朋友们通过此次活动既了解了古人的`手艺,又增强了幼儿动手能力。

  材料准备:香包、艾叶、青蒿、玫瑰花瓣、薄荷、花露水

  认识香囊:佩戴香囊的意义、制作香囊的材料、佩戴香囊

  制作香囊的步骤:缝制香包、放材料、缝合香囊

  儿歌: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的蹦又跳。

  制作流程:给小朋友分为4组(每组6-8个小朋友),每组投放各药材一筐、每个小朋友一个小的空布袋、一盒水彩笔,教师引导幼儿闻一闻、选一选、放一放将挑选好的药材放入布袋中扎好,最后让小朋友画上美丽的图案。

  2、中班――制作《五彩绳》

  活动意义: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至今不衰。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据悉,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材料准备:五彩线、平安锁

  认识五彩绳:五彩绳的由来、佩戴五彩绳的意义

  五彩绳多种多样的编法: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五彩绳多种多样的编法、亲身操作体验、完成并展示

  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制作流程:小朋友分成4组(每组6-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发2-3根五彩绳和一个平安锁,一组小朋友以两两合作的方式完成。

  3、大班――包粽子

  活动意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吃有关,吃粽子、包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材料准备:糯米、绿豆、红豆、粽叶、白糖、棉线

  认识粽子:粽子的由来、吃粽子的意义、粽子的外形和颜色、粽子的材料

  制作粽子:准备材料及器具、处理材料、包粽子的方法(一折叶、二盛料、三压实、四包紧、五扎绳)、煮粽子

  品尝粽子: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

  古诗:《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制作流程:每班级分4组(每组6-8人)进行比赛。将准备好的材料发给每组幼儿,听到教师口令幼儿开始动手,在教师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包的粽子又多又好,评委包粽子大王。最后通过煮的过程,评一评最好吃的粽子。

  活动后续:

  活动照片整理、收集、存档。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2、积极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故事的视频及儿歌。

  2、做香包的材料:布、艾草、干花、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针线、剪刀、盆等。

  活动过程

  一、老师播放端午节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儿童了解端午节涉及到的人物、相关物品。

  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进行相互交流,然后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给孩子简述一下端午节风俗涉及相关物品的含义:

  1、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长命缕。长命缕亦称“缠五色丝”。农历五月初五,妇女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拴在儿童手臂、手腕(男左女右)等处;或悬挂于儿童胸前、蚊帐、摇篮。据说,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以免除瘟病,使人健康长寿。

  ……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系长命缕、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二、包粽子、吃粽子。

  老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粽子是怎么包的,观看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包粽子喔。”

  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哪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来。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观看完视频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

  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包完粽子后,老师们把孩子包的粽子分开来煮,让孩子能够吃到自己包的粽子,让他们体验包粽子的乐趣、享受成就感。孩子们也可以相互向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包的粽子或把粽子带回家。

  教师小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

  三、共制香包。

  老师:“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制作香包吧,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一起制作喔。”老师要一步一步演练制作香包的方法步骤。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语言描述,对不会操作的孩子进行一对一指导。(提醒幼儿安全使用针线和剪刀。主要指导孩子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做香包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制作结束后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学习端午节的儿歌。

  ①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②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③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

  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⑤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

【端午活动方案大班优秀】相关文章:

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05-05

大班主题端午活动方案03-23

端午节的活动方案大班12-19

端午节大班活动方案03-03

端午节大班活动方案09-01

端午节大班活动方案通用05-27

大班端午节活动方案系列05-23

大班亲子端午节活动方案11-22

幼儿园大班端午活动方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