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时间:2023-12-20 08:40:07 春鹏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9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通用9篇)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1

  (一)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高校图书馆未设专人负责图书档案工作,而是将此工作交由各办公室,对此项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要求的程度不够。一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少、工作繁杂,往往意识不到图书档案的重要性,因此对日常统计以及文书处理等没有形成保管意识;业务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档案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因此会疏忽对图书档案的管理工作;图书馆领导一般将档案管理视为业务工作的附属品,也很少去研究,因此这项工作大都遭遇了边缘化,往往给图书馆档案存档造成缺失和混乱。

  (二)缺乏业务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档案管理人员。

  众所周知,在目前知识经济和日益信息化的高校教育环境中,作为知识导航员的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知识水平、吸收、整合、传达信息的能力等,已经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构件[1]。然而我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比如沿海发达的浙江省,其全省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群体中,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2.49%,本科学历占35.90%,本科以下者为61.61%,其中高级职称者只占10.78%,中级职称占41.86%,中级职称以下则占47.36%。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目前伴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普及程度的升高,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有2.77亿,网络在网民中的普及率达到了98.1%,其他如QQ、MSN等手机通讯工具使用率达到了61.5%。而高校的师生几乎个个是网民。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仍旧以纸型文献为图书馆档案材料,尚未使用电子文献的模式,电子文献的引进速度非常缓慢,因此在信息化程度如此发达的今天,已经无法满足师生及社会的需求了。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尽管是将馆藏的文献资源实现了自动化服务,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但是档案文献的管理以及利用手段尚未同步于高科技化的图书文献所进行的信息资源开发,使得图书馆内的业务发展非常的不平衡。

  (四)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不足。

  1.图书馆的馆藏档案的结构不合理。从档案的种类结构看,很多高校图书馆中馆藏文书的档案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特色档案是相对较少的,比如说业务档案。从档案的载体看,纸质的档案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其他载体的数量和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的。而且从档案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现在高校图书馆中档案收藏的结构以及内容已无法适应图书馆业务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2.图书馆的档案留档的随意性较大,还没有具体的存档要求和管理制度。归档不够合理,分类不够科学,各个科室分类归档时大多根据自己本科室的习惯和特点进行,有的档案资料甚至是没有编号和目录并被随意存放。档案外在形式不规范,不利于装订,不利于查阅。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方法,也缺乏档案集中存放的意识,更没有委派专人进行管理,导致档案丢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3.档案价值尚未进行科学的鉴定。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一般都存在一定的价值,因此在进行管理时,需要进行科学的鉴定,以便区别对待。尽管这点是比较重要的,但是现在还是有一部分高校并没有重视。对档案资源的准确性、价值大小等鉴定工作也没有进行,对不同档案的不同保管期限没有规定,导致高校馆藏的档案文献杂乱堆积。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优化途径

  (一)优化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

  1、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地方高校图书馆能否“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和学术研究工作,不断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极大发展,其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支能适应当前文献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需要的整体素质高、人员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笔者认为,如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展开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应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吸纳并接收具有学历高和专业素质强的图书馆档案管理人才,且尽量避免人员随意调动。同时,地方高校的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本校人员的专业培养和专业教育,最好能在一定时期内,能使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得到相应的专业培训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方能保持一支相对稳定,专业能力较强的图书馆档案管理群体。

  其二,应当更新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面临着日益信息化的高校校园和社会发展环境,我们的管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更多的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技巧。

  其三,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档案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档案管理是一项很严肃的工作,因此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2、利用先进设备,发挥数字储备功能。目前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场全方位的技术革新———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理应适应数字化的大潮,进入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尽管地方高校由于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的'建设。但为了日后的图书馆发展能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地方高校在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我们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地方高校全体师生和外界社会的访问需求。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上,虽主要集中在多媒体信息阅览室、电子书刊和电子文本信息的整理与收集,以及高性能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和应用系统等三个方面,但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可能在档案管理方面避免出现力不从心的尴尬困境。

  (二)强化对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制度和科学管控。

  1.优化馆藏档案结构。高校图书馆应该对馆藏的一些历史性的档案资料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以及收集。这是由于这些历史性的档案资料记录了高校图书馆从一开始建馆到现在的所有的重要活动以及重大事件,是非常重要的文字材料,对于后人研究图书馆和本校的发展历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些历史档案资料都比较分散及零碎,在日常工作中,很难被人们重视起来。再加上整理这些材料的难度非常大,很容易被故意忽略。图书馆领导一定要重视起来,投入更多的人力以及时间对这部分资料进行整理。除此之外,非文字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像一些音像制品、电子档案以及实物等有认知价值和佐证的意义。因此负责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办公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现代媒介多样化的特点,将音像制品、重要照片、奖状、奖杯以及刻录光盘等资料归档进图书馆的档案管理系统。这是因为这些档案均为高校图书馆档案完整性以及系统性的重要凭据。

  2.制定严密的档案保管制度,并委派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建立馆藏档案严格的保密制度,各方人员均不可擅自提高档案的利用范围,管理人员不可以擅自把档案中所记录的保密内容泄露出去;建立馆藏档案鉴定制度,确立馆藏档案的鉴定规范,成立由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鉴定档案的等级,判定保管的年限,并整理好档案,并将其中的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挑出来,然后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汇报,获准即可销毁;设立馆藏档案严密的立卷归档制度,避免保存价值比较高的文件毁坏或者是遗失。其中立卷需要做到案卷的装订整齐美观、保管的期限划分准确、标量确切简明、目录页码清晰、排列顺序正确、书面材料规范。

  3.科学地鉴定整理馆藏档案。对需要归档的档案进行逐一的鉴定,将性质以及价值不同的档案分别区别开来,然后通过档案的重要程度以及价值大小来进行档案的归档存放。这样不但有利于档案存放的科学合理,能够节省存放的空间,还能够节约管理的费用,而且利于档案的使用及开发。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2

  当今社会,创新这个词语已成为最高使用高频率词汇之一,而作为知识和创新的途径,知识的管理经营也就顺其自然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高校图书馆为了为阅览者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创新力度,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对知识的管理体制。而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一、知识管理分析

  知识管理的产生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中不断加剧的竞争,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思维和方式。知识管理的定x便是为达到既定的管理目的,利用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巧,去搜索、提取、汇集、归类其内部和外部的所有资源,同时达到科学管理和经营,能够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合适的读者以合适的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保障其自身的强有力的竞争力。服务主体是读者,服务具体对象是读者的知识,从而提高图书馆信誉和地位,最终达到图书馆和读者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献资源互动

  1.读者知识的信息管理

  为了更全面的对读者知识的信息管理,构建读者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图书馆工作人员采访工作人员周期性的通过书籍库、借书还书登记台、阅览资料间等调查读者阅览情况。其次,工作人员将初步获得的读者阅览信息建库,并对所建立的读者信息库通过筛检、统计,从而可以得到购置文献资料的参考和依据。然后,分派工作人员到各教学班级或是各管理和教学机构,深入的了解和统计读者群对于各类文献的阅览和要求,同时告知该读者群图书馆关于这方面的文献存放、数量等信息,并继续追踪统计和服务。最后,图书馆及时通过反馈回来的读者关于文献的信息,再由这些数据作为参考,去调整、补充采集文献,从而使得图书馆的综合运行系统得到及时的完备和更新。

  2.读者参与采访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在职教师,如果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让读者自行购书。比如在附近的书店或是购书机构确定几家合作伙伴,并在其店内专门为本图书馆设立一个专属书架,为该馆读者提供自行购书专场。同时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进来,提出类如“你购书,我付款”、“我提供你方便,你丰富我资源”等宣传。首先,图书馆在设置在合作书店里面的专属书架上收集读者自行筛选出来的各文献书籍,经相关工作人员的审查、认购及时的上架。然后,为了更好的为学校的学科发展服务,满足和保障各专业教学、科研需求,图书馆可邀二级学院和其他机关部门委派专人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同参加图书会展,并到外地现场采购。

  3.加大信息宣传

  想要拥有更多的读者,图书馆就需要提高声誉。而宣传工作是提高其知名度,拉近读者与图书馆距离的有效的途径,如: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宣传,内部组织机构的介绍,齐备的服务设施宣传,以及图书馆提供服务路径,馆藏纸质资源和网络资源等等的宣传。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一些新颖的思路吸引读者,比如,本图书馆与其合作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的优势;利用外界媒体或自己的网页为读者推荐时下先进的观点、新鲜的发现和顶尖的科研;定期本馆的馆藏信息的`更新和服务设备以及服务项目完善的进度等。

  三、网络互动

  1.服务互动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迎来了网络时代,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介,互动平台得到空前的改善。目前我国就有许多高校都在马不停蹄的更新校内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其中主要有:读者方面,在线登录个人借阅系统、在线查找馆藏信息、下载电子读物、在线完成图书续借手续和图书还书日期提醒系统等;虚拟咨询方面,在线咨询、书刊信息在线介绍、信息输送、BBS、在线导航等;文献使用方面,如数字信息资源的阅览等。由网络技术提供的以上服务项目能够使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站在读者的角度找到图书馆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可以及时的得到读者反馈的建议和意见,使得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有深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除此,作为读者,可以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能深刻认识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以及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图书馆这一知识资源的依赖性,并且使读者更加感激和体验到图书馆工作人员辛勤的劳动。同时,作为工作人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高层次的服务中去,加强网络在线服务,搭建更加开放的服务平台,这样可以让读者冲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和束缚,实现随时获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

  2.交流互动平台

  发达的网络技术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便捷的条件。目前很多图书馆利用BBS、在线论坛、聊天软件、博客等多种交流方式构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全方位的集网络咨询、沟通、在线服务于一体的咨询服务平台。比如在图书馆内部建立咨询点,不仅设有读者在馆内面对面咨询站点,同时还设有网络在线咨询,如QQ在线、电子邮件、App等。对外,图书馆还可以在网站建设中提供给读者可以使用的邮箱地址用来及时交流咨询相关问题,工作人员则可以直接通过回复邮件给予解释。在线咨询平台的建立搭建起了工作人员与读者交流的纽带,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情况,图书馆也能够了解到读者的文献阅览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全面更真实的交流目的,则要注重平等性、互动性和时效性,保证时效性才可以及时的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保证平等性才可以听到更多不同声音,从而使图书馆的交流平台更加高效化,全面化,达到更好的交流互动效果。

  3.Blog(博客)互动平台

  博客又叫“在线日记”,记录着用户每天在网络中浏览和发出的信息。作为交流软件的一个新兴产物,博客主要功能在于信息交流、信息筛选、个人信息管理以及信息传播等项目,同时还可以接收别人的信息,与别人一同讨论问题。如何搭建这一新兴互动平台有以下几个方案:

  1)要和读者大众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亲近、便于交流的桥梁。比如,图书馆的现行制度和服务项目等在博客中,这样读者大众才可以充分了解并自觉的遵守;同时也可以将近期的设计规划或工作方案等共享在博客当中向读者大众收集他们的建议;除此,图书馆也可以鼓励读者大众对在博客当中自己对图书馆工作、服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意见。通过这种与读者长期沟通的方案,图书馆可以从中征求到充分大众评审,从而在以后工作当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短进行自我改进和完善。

  2)要经常性的跟工作人员沟通。图书馆的管理层要在博客中发表本图书馆经营宗旨、服务理念和未来设计规划等信息,征收工作人员对此的不同声音或是忠告。博客中可以隐身信息,所以作为图书馆高层管理层才可以听到工作人员对其管理状况和图书馆现状做出的真实的评议,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层认识到自身问题并从而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同样的,图书馆各具体部门之间也可以在博客中近期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等信息,这样可以听到不同部门的合理提议和批评意见,打破部门之间沟通中存在的空间局限性,从而增进部门间的相互认识和沟通,使得图书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要不断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工作上的沟通。可以利用博客中链接的方式与其他图书馆增进交流,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总而可以加强合作。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3

  1.1 概念。档案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保存下来以备查考的文件。“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图书馆档案就是指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在各项工作活动中产生并归档保存下来,且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其内容十分丰富,它主要包括文件(上级文件、馆内文件)、规划计划、报告批复、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科研成果记载、年度工作总结、考核评估、业务工作、馆舍情况,等等,真实地记录了图书馆每一个时期的基本状况,揭示图书馆发展轨迹,所以档案管理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为图书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1.2 图书馆档案的特点。图书馆档案除有其他档案具备的特点外,又具有自身行业特性。

  归属性:图书馆档案一般隶属于上一级组织,并接受上一级组织工作指导。比如社会图书馆隶属文化部门,学校图书馆隶属学校。所以,图书馆所保存的档案大多数是关于自身建设、活动、馆员情况等文件资料,一部分是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及档案复制品。比如文化部门针对单位颁发的有关图书馆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图书馆移交上级部门的馆发展规划、年度总结等文件。

  针对性:社会各行政组织都有自己的行政材料、通知、行业制度等,图书馆不会把所属行政单位的全部资料作为档案保存起来。以档案方式保存下来的,都是涉及图书馆或者与图书馆工作相关的资料,比如文化建设、读书活动等材料。对于一些时效性特别强文件、通知、政治学习材料等,因为上级部门保存,图书馆一般不作为档案重复保存。但是,对于行业重要文件,比如《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图书馆要倍加关注,复制保存。增强针对性才能防止图书馆档案的庞杂,保证图书馆档案的行业特性。

  具体性:图书馆档案有很强的具体性,它不仅是上级部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又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各部门工作细则、行为规范、工作流程、业务档案、统计数据、统计报表,等等,真实地记录图书馆各工作岗位状况,真实反映图书馆每一阶段的工作状态,这部分资料在图书馆档案中占了重要部分。

  2 图书馆档案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图书馆档案真实、具体地记录了图书馆的建立、发展与演变。社会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数据时代到来,使图书馆不断涉及新的文化领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档案管理与挖掘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 图书馆档案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图书馆档案是对图书馆各方面最原始记录,它包含图书馆组织、馆舍设施、人员编制、科研成果以及图书馆开展和参与各项活动详细情况,有着很强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图书馆各阶段工作环境,业务状况、读者服务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情况;了解图书馆各阶段信息资源结构及资源建设状态;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可以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发展规划。同时,图书馆档案是行业评估最有力的佐证,在全国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评估标准所涵盖的六大项工作,需提供相关档案材料的项目高达 6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料是图书馆工作步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

  2.2 图书馆档案为图书馆人才建设和情报学研究提供可靠保证。科研代表着一个图书馆的专业研究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准。图书馆档案真实地记录着每一个馆员的业务素质及学术情况。这些资料为后人开展理论研究、提升业务素质打下了基础。图书馆管理者根据档案资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与科研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与管理,为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提供真实依据。档案更是新人接受业务骨干的传、帮、带,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的最佳途径。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料,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3 图书馆档案是社会、组织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无论是社会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档案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文化建设的历史记忆。就图书馆本身而言,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发展和文化展示的窗口,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因此,图书馆档案资料有着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对社会文化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

  2.4 图书馆档案是对读者进行教育的重要教材。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决定了其档案资料来源于社会各阶层的文化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档案资料是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信息。图书馆通过档案资料了解读者的需求意向,利用自己的馆藏数据、管理数据、馆员介绍等第一手资料向读者展示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教育公众、引导公众利用图书馆、热爱图书馆。

  3 图书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信息数字化、服务现代化是展现图书馆工作的亮点,忽略档案管理是图书馆的共性。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对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远远超过纸本资料。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中之重,档案建设与管理边缘化已成事实。意识缺乏、认知薄弱导致图书馆档案管理松散,没有基本的管理制度与搜集整理措施。档案的管理只是习惯性无序存放,对大部分图书馆建设、发展以及在各项政治、文化活动中相关资料不做归整和深度开发,导致重要档案信息缺漏项普遍,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一旦使用,便出现检索困难,查准率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与遗憾。

  3.2 管理模式落后,档案利用率低。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落后,严重脱离新时期的.管理方法。一个书柜装载一个图书馆历史的档案管理模式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数据库、行业网络、资源共享等信息技术深入社会领域的今天,传统的档案形式、落后的管理方法、无序的资料存放都为图书馆档案利用带来困难。这种局面且不说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就是对图书馆行业网络开发也很困难,更谈不上行业档案共享。在这种条件下,图书馆档案利用率也只是保留在资料的传统查验,起不到应有作用。

  3.3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目前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办公室人员兼管,他们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和专业知识,只做一些日常工作档案的简单归类与存放,不重视档案归档,更谈不上挖掘资料科学建档的能力。

  4 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4.1 树立一盘棋思想,健全图书馆档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图书、信息资源、档案对图书馆来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图书馆要全面发展,一定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图书馆发展规划中来,并把它作为衡量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管理上采取分工不分家的模式,设置专人管理图书馆档案。保持档案管理人员岗位稳定性,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制定具体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明确管理职责,把档案管理纳入图书馆建设轨道上来;另一方面,通过讲座、宣传等方式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档案的利用意识。引导读者从图书馆档案信息中了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各项规章、信息分布及最新信息状况。实现档案信息与信息资源价值共存的良性状态,使图书馆与读者相融相得,以此促进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4.2 科学鉴定,有序挖掘。图书馆档案关系到图书馆方方面面,可纳入档案的信息广泛而庞杂,档案鉴定尤为重要。设立鉴定小组,从实用价值、历史价值、保存意义等角度对要收集的资料做出科学鉴定;根据来源、时间、内容等来判断信息资料对本馆的意义,确定保存的永久性或临时性,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对档案进行上交、复制和剔除。

  有序挖掘是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关键。图书馆在考虑独立性的同时,要兼顾与档案部门的横向联系,重视信息共建。把与图书馆相关的文件、材料吸纳到图书馆档案中来,突出特色,实现独立完整,又具特色的全方位的图书馆档案信息系统。

  4.3 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实现管理“双轨制”。图书馆档案管理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检索、统计、收集、登记等,减少档案归档的各项手续与流程。数字技术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利用优势,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改善管理设施,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但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并不代表废除传统的纸质档案。数字化了的档案讲究存放环境高,又脱离原始载体,其稳定性变弱,在特定环境下影响信息再现;而纸张的物理性能和固态特征,决定了它的耐久性和原始性,寿命可达数百上千年。因此,数字化了的档案与纸质档案存在着紧密的互补关系,实行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并存的“双轨”管理,是提高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的最佳方案。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4

  高校图书馆档案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并对图书馆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实物等多种形式的文件资料,是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各项活动保存下来的最原始的资料。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兴起,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纸本记录为主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网络化、数字化成力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方向,作为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部分,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已成发展之趋势。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现状

  (1)“三特性”——制约档案管理。高校图书馆档案具有“三性”特点,即隶属性、非全宗性、独特性。隶属性指高校图书馆档案是该高校档案的二级管理单位,隶属于该高校档案馆(室),服从高校档案馆(室)的统一管理,接受其工作的指导。非全宗性指高校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从事活动的单位,在行政上、财务上、人事上不是一个独立的活动机构。独特性指图书馆档案材料的收集,仅仅收集与图书馆工作密切相关的文件、政策,以便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据统计、馆史文化等做出正确的.了解。

  (2)“不重视”——淡薄管理意识。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图书馆员工普遍缺乏档案管理意识闭。普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隶属于档案馆(室),不具有全宗性,而是处于从属性的地位。

  (3)“不规范”——缺乏制度保障。要想做好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借助档案规章制度来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图书馆在工作活动中得到的大量原始材料收集齐全,以供发挥更大的作用。

  (4)“流动性”——影响档案管理。图书馆档案工作由办公室秘书兼任,并没有设定专门人才管理档案工作,办公室秘书一换,档案管理员就随之更换,造成档案管理员流动性大,不利于档案管理。

  (5)“重藏轻用”——不利档案利用。高校图书馆即便是建立起自己的档案室,配备专门档案员,却并没有将档案公开化。

  (6)“数字化”——举步维艰,成信息孤岛。大量档案资源不能被读者所利用,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档案的利用率,此外,由于图书馆档案信息没有实现数字化建设,不能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办公系统对接,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1)分类标准化——立规矩。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是制定档案分类的标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来说,制定档案的分类标准就是“立规矩”分类标准一旦确定,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档案进行分类,并建立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

  (2)目录数字化——找眼睛。高校图书馆档案目录数字化,指的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御,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数据库的建设务必做到层级清晰,结构合理,范围广泛,体系完整。

  (3)全文数字化——要“有目有文”。如果仅仅是档案目录数字化,高校图书馆档案仍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是会出现“有目无文”的现象,给检索人员带来不便,因此,将图书馆档案目录数字化和部分档案全文数字化相结合,则成为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4)重藏重用——数字化的目的。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是为了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利用图书馆的档案文献资源,因此,在完成高校图书馆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数字化建设之后,对档案数字化的利用与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作用

  (1)节约财政开支,提高服务效率。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档案建设工作,通过高校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数字化建设也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工作水平、服务质量。

  (2)节省物理空间,利于档案保存。高校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改变传统的“档案储藏室”为计算机存储,可以大大节省物理空间。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将档案形成系统性,利于集中统一保存,还能代替原件使用,数字化档案副本又可异地存储,即使发生天灾人祸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档案的完整性,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从而达到存储图书馆档案资源的目的。

  (3)网络化管理,为教学科研服务。传统的图书馆档案以封闭的或半封闭的模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图书馆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效开发利用图书馆档案是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档案资料数字化后有利于为领导决策和馆内各项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数字化后也有利于实行档案公开,进行档案信息交流。

  (4)公开化管理,扩大图书馆宣传。数字化图书馆打破图书馆档案资源丰富却利用价值不大,不能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限制,尝试通过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档案公开,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高校图书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数字化建设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更应该意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和必须。高校图书馆应按照统一规范的分类标准,对档案目录数字化、全文数字化建设相结合进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顺应现代化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图书馆档案资源,发挥应有价值。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本质的提高,而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也就成为评定人的综合能力的标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相关资料和档案,而图书馆正好是各种知识的聚集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扩大知识的获取平台也就成为了人们的关键性任务之一。我们只有创建信息化的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体系,才能够真正的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大众服务。

  1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分析

  1.1可以提升图书资料及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资料及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图书资料资源的利用率。据当前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的图书馆数量有4000多所,总的藏书量已达到了8亿本之多,而且这些图书馆基本上都配备了很好的科技设备,比如说计算机网络设备。从我国目前的藏书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图书馆藏书是极其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我国目前整体的藏书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要比社会上的公共图书馆藏书多出好几倍。原来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图书馆中很多的信息资源都没有被利用上,这也导致图书馆中的部分书籍失去了存在参考的价值。当我们实施图书类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后,高校图书馆封闭式的模式就被逐渐取缔,而且还扩大了图书馆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形式,与此同时还让被服务的对象充分地享受到了信息资源,最终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1.2提升高校的建设水平

  现如今我国的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实施使得图书资源得到了共享,这样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图书馆的利用率高了,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与社会外界接触,这对加强学生自身的建设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图书馆图书利用率的提升还会间接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的发展空间也会随着增大。

  1.3能够提高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由于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而且随着近几年的发展,高校的图书馆也采取了最先进的管理服务设备,也在图书馆管理中增设了专业的图书馆管理服务人员,这样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群众的自身素质修养,这样也就促进了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1.4能够更好地保护纸质图书

  当图书资料档案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之后,人们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查询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去查询自己所需的资料和档案,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为人们使用图书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再加上网络本身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就非常强,基本上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是可以使用的,此时人们就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图书资料档案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再加上网络资源方便快捷等特点,人们在满足了自己知识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纸质图书的损害程度,也就是说节约了用书纸张,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资源的作用。

  2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的方法

  2.1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认知水平

  在实施图书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之前,要先对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养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让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信息化管理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相关的信息化培训来进一步地提高图书资料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料档案资源的利用水平。

  2.2加强高校、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社会的发展与知识的'储备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进一步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就成为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和社会图书馆建设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的图书馆还要充分地发挥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优势。另外,我们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采用校内外联合的创建模式,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的扶持下,建设文化数据库,以此来进一步地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知识的需求。

  2.3利用多元化的手段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图书资源共享为图书馆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图书馆在长期的封闭式发展中逐渐产生了割裂现象,也正因为这样,图书馆被划分为了高校、社会公共、专业图书馆等等,而且各个图书馆所采取的管理模式都是自行管理,各个图书馆之间不存在联系,这样很容易造成图书资源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最终导致图书馆中的资源没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而且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也不利于广大读者的使用。基于此,我们的高校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尽量实现各种图书馆内的资源共享。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实现校内外读者对资源的平等共享,这也为广大校外读者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绿色服务通道。

  3结论

  图书资料是人们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而图书资料档案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之后,图书资源的共享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从我国当前的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的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很多地方的图书馆资料档案管理还都是处于人工管理阶段,也就是说这些地区暂时还没有办法实现资源的共享。这样的话,图书类资料和档案的真实作用也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的图书馆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还需要不断地去创新和完善。只有及时地跟进社会的发展步伐,图书馆的资源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人们才能够及时地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最终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6

  1 图书馆和档案馆管理模式二者不同之处

  首先,档案馆和图书馆都强调开放性原则。但是,由于档案信息资源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是不同的,因此,二者在开放程度上存有差异。图书馆中的一切资源,基本上全部对用户开放。但是,档案馆要根据档案的保密原则来制定档案馆的开放原则,对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必须遵守保密原则。其次,从服务对象来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比较宽泛,面向社会全体成员,而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取决于档案文献的权限。因此,档案网络必须对用户进行严格的鉴定以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最后,从服务方式来看,图书馆储藏着各种文献信息资源,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图书馆可以满足读者的各式需求。档案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所记录历史以供后来者查考。档案利用以很强的需求为目标,用户必须有实际用途才能利用档案。自由使用的档案信息只能为开放的档案,必须验证身份后方可使用。因此,档案馆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明显低于图书馆。

  2 图书馆和档案馆管理模式二者的相同之处

  2.1 管理上的相同。首先,在技术方面,图书馆、档案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的支撑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如,数据库技术、网页动态生成技术及数据推送技术等。其次,在思想认识上,把档案工作、图书工作的重点调整到一切为了用户服务上来。笔者认为,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第一,编制多层次、多类型的目录检索工具,便于查找图书信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第二,尽量取消开放档案的身份认证,这样,用户不管有无需求目的都可以随时查阅利用。第三,加大开放档案的力度。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开放与保密之间的关系,及时审查调整档案的密级,积极开放一切应开放的档案。第四,在管理方面,我们通常所指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用户使用管理和系统安全管理两方面,其中,用户使用管理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和使用授权,根本目的是保证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获得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和获取信息。身份认证一般采用电子证书方式确认用户身份,并通过授权服务器进行授权。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用户在未退出系统时离开了计算机,系统也能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最后,人员队伍对二者的信息化建设亦是非常重要。对现有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业务考核,还要重视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其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还有一点,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个性化服务是需要规范化的,规范化的服务一般是指对服务系统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如人员、信息资源、技术方法、服务质量、业务流程等做出统一的规定,制定与之相应的标准或规范,最终实现开放、互联与共享,以便提高服务效率。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7

  高校图书馆的档案是非常重要并且珍贵的文献资料,对高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诸多工作的展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渐渐露出水面,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结合现状和发展形势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概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已建成电子图书馆,完成了数字档案的建设。各高校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相应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方案,利用信息化的数字处理系统使得图书馆的档案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等各项工作都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简便化。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是档案的分类、编制、检索的效率都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也是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2 高校图书馆档案范围与分类

  人事档案、行政类档案、资产类档案、业务档案、党群档案等是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人事档案主要是高校职工的学历证明、奖罚情况、培训材料、职务申报材料等。行政类档案主要是简报以及记录,如会议记录、工作简报、《中国索引》、图书馆通知与通报、图书馆通讯等。还指科研教学管理和馆史,如图书馆扩建、新闻报道以及馆庆等等,还有教学管理、项目管理、学位建设等等。部分行政档案还指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资产类档案主要指图书馆内的储存设备、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如电脑、书架、监控、扫描仪、打印机等等。业务档案主要是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图书馆的安全工作、读者服务工作、交流工作等。其他档案工作其他图书馆赠予的有价值的资料、图书馆活动中所留下的影像资料、奖品、照片等等。

  2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这表现在以下方面:高校的相关领导没有足够重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抓教学以及搞科研才能带动高校的发展。对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的投入都远远没有达到实际需求,严重限制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他们一般认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就只是简单的对档案进行保存与装订,而没有站在归档后的利用以及查询的角度去看待档案管理工作。

  2.2 信息化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代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还拥有着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首先,图书馆档案管理设施的匮乏阻碍了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次,高校往往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引进高素质人才,而对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引进方面却显得比较吝啬,而且年龄结构也不是特别的合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因此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保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的现象在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比较普遍,故而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健康的发展。

  2.3 管理模式落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高校图书馆都有着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都比较陈旧,也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适当的修改完善,导致过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出现。这与高校图书馆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关,图书馆档案管理部门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对接和沟通,致使归档环节出现各种不合规范的现象。第二点是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修整完善,也就是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如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升级等等都对档案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对既有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其更加规范、更加健全。

  3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提高意识和重视程度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改变管理者的意识,彻底改变过去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的局面。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步是做好宣传工作,是整个高校上下都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让档案管理工作深入人心。然后,档案管理者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意识,改变落后的观念,时刻意识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和有关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学校广大教职员工以及各个部门都应该主动配合图书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

  3.2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样,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是档案管理工作高校开展的有力保障。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高校首先应该做的,使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保守、业务能力不达标、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得到改善,充实并壮大档案管理队伍。然后,高校还应该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既有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政策保障来使管理人管参加业务培训、深造,是管理人员真正适应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需求。

  3.3 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推动管理工作最行之有效的内核动力就是制度,对于完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一套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有学校的领导来亲自抓,并成立系统的组织机构,各学院、各部门与图书馆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起结合管理模式,责任到人,明确分工,做到对接通畅、收集及时、归档顺利。其次,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管理细则,创新管理模式,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为广大师生作出更好的服务。

  3.4 提高档案的信息化水平

  当今时代,信息化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信息化工具来管理,必定会是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止步不前。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从设备、软件、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投入、引进,将现代数字技术积极的应用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共建共享档案资源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信息功能。

  4 结语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办学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楚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并通过这些举措来时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各项事业。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8

  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是乡镇图书馆建设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历史记录材料,反映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真实面貌。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乡镇图书馆建设情况来看,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的范围

  1.上级领导机关文件。包括建国后党和国家对城乡群众文化,图书馆工作的法规、文件;各省、各市、县(区)文化主管部门有关农村文化、农村图书馆工作的文件、工作条例、管理办法、重要的会议材料;本乡镇党委、政府有关文化馆、文化中心及图书馆建设的提案、决议、规划、工作意见等。

  2.基础业务工作资料。包括藏书包括登记簿、藏书个别登记簿,藏书注销登记簿, 这是图书馆藏书的财产帐,又是重要的业务档案,要完整保存。还有采集、分编、藏书管理等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

  3.读者服务工作资料。包括读者登记薄,图书宣传,阅读辅助材料,各种读书活动的计划、总结、照片、录音录像,咨询服务以及自办的刊物科技信息、前报资料等。

  4.业务统计资料。包括藏书动态统计汇总、借阅书刊读者人次统计、书刊流通册次统计、读书活动场次人数统计、咨询服务统计等。

  5.综合性档案资料。包括大事记,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情况汇报,以及本馆工作人员撰写并发表的通讯报导、学术论文等。

  二、乡镇业务档案管理的作用

  一是开展乡镇图书馆工作,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各地乡镇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都有不平凡的经历,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所以,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是开展乡镇图书馆工作,促进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做好业务档案工作,充分利用业务档案,有助于提高乡镇的办馆的办馆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是反映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生动素材。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内容较为丰富,它真实地记录了乡镇图书馆的成长历程、办馆效益和服务成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今后也可为各地乡镇编史写志,记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历史,积累并积累生动素材。

  三是进行农村图书馆建设理论研讨的可靠资料。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呼唤理论。建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乡镇图书馆建设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面形成的业务档案,为农村图书馆建设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大大丰富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课题,拓宽了科学工作者研究领域。

  三、乡镇业务档案工作要求

  1.明确职责,持之一恒。乡镇图书馆业务档案工作职责主要是贯彻执行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收集、整理、管理本馆的业务档案。乡镇图书馆应确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明确职责,建章立制,认真学习并掌握档案工作的业务知识与技能,按照乡镇图书馆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收集档案资料,长期积累,持之以恒,做好这项有助于乡镇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2.归档规范,科学管理。档案工作是一项真实性、可靠性、服务很强的工作,要做到归档规范,管理科学,妥善保存,提供利用。鉴于乡镇图书馆是农村群众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又无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因此,现阶段乡镇图书馆业务档案管理可以参照各地文化、档案主管部门制定颁发的《群众文化档案整理办法》,对收集、积累起来的业务档案,按年度或专题,清理鉴别,归类立档,然后进行组卷、装订、排列、编目,实行业务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3.维护完整、安全,便于使用。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工作必须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维护档案的完整,从数量上保证档案的.齐全,不能残短少;从质量上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和历史真迹。维护档案的安全,就要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不被丢失。总之,做好业务档案工作,使档案信息资料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镇图书馆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不规范,各部门缺乏协调。乡镇图书馆的业务档案应作为乡镇档案的重要组部分,归属乡镇综合档案馆或档案室统一管理,但有的业务档案没有专人的管理,这种现象,不仅容易造成业务档案资料零碎散乱,不完整,不系统,甚至丢失,而且当提取、利用业务档案资料时,才知道知道材料不全,给业务信息的提取和利用带来很大麻烦,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同时,这种分散管理的状况,造成了乡镇业务档案载体、排列、编目等规格不统一、不规范,影响了归档资料的质量。

  2.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意识淡薄。由于乡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制约机制不完善,分工不明,奖惩不力,造成部分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漠。

  3.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业务档案内容广泛,涉及面大,信息含量高,需要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但是,目前大部分业务档案的管理手段尚处在全人工操作或半人工操作状态,现代化程度较低。这就使得业务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严重滞后,从而影响业务档案的利用、编研和开发。

  五、改变乡镇业务档案管理现状的措施和途径

  1.捌顷管理体制,畅通归档渠道。采取科学地管理,一体化管理的做法,形成一个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业务档案良性管理机制,使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上报资料进行鉴别、整理,根据工作需要对有用的资料备份保管,并把经过鉴别、整理后的业务档案资料报送综合档案馆(室);综合档案馆(室)对业务档案资料进行最后鉴定、规范编辑、立卷归档。这样,就形成了―个合理、畅通的业务档案管理体制,为业务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现微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乡镇业务档案的管理,要改变传统人工操作的落后局面,必须实行微机化、网络化管理,要建立统一、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教师业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档案检索、信息反馈、统计、汇编等管理程序的自动化。

  3.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科学管理。乡镇业务档案的管理,既要遵循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又要制定自己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此规范涉档部门、涉档人员的档案行为,使乡镇业务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业务。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 9

  高校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包括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使用和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高校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布式收藏、远程存取等手段,实现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标准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匹配和磨合,为用户提供集成的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情报、档案需要在数字资源的平台上,通过改变资源建设、信息交流、信息存储的方式,达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发展自身。

  1高校图书、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

  1.1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速度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使得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传统的收藏方式和查阅方式很难满足人们对公共信息的需求,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既要求全面、系统、准确,又要求方便、快捷,这已不是单独的档案馆和单独的图书馆所能满足的。图书、档案联合起来,建立共同的资源平台,积极加强馆藏文献的电子化和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信息数字化,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有利于图书馆、档案馆自身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精简、高效"的新思路,以使图书和档案工作发挥更大的潜能。图书和档案是高校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横向联系,协作共建,既便于实现文献交流与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也利于节约软、硬件投资,同时,缩短了信息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周期,可减少重复检索的环节,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高校档案馆和图书馆服务水平。随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日臻完善,各项业务工作已逐步由传统的手工管理转为以计算机集成管理为主的现代化管理,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各种电子书刊、文献数据库和电子文件日趋丰富、完善。相比之下,部分高校档案馆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因此,档案馆有必要通过走协作共建之路,借助图书馆的人气、技能、社会化经验和已经得到成熟运用的信息数字化技术,将档案信息融入其中,高校图书馆将会取得双赢的结果。

  1.3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是两个独立的单元,读者信息资源的获得必须是从某一个单元得到,不能够做到共享,使得读者对信息的获取带来许多的不便,借阅程序不具有统一性,给读者带来许多的不便。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读者对一体化管理缺乏认识性,对信息文献的检索过程和业务需求缺乏全面的认知,以至于对文献的查阅带来困难,对图书、情报和档案的信息资源缺乏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给读者的查阅带来不便,同时也使得文献和信息的利用率下降;同时,档案馆、图书馆等缺乏对文件需求全面考虑,各个单元收集、整理和归档各不相同,也为读者的查阅带来困难,使其利用率下降。

  2国内外图书馆、档案馆共建共享的实例

  图书、情报、档案在上古时期的同出一辙和同为一体构成了目前研究"一体化"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同源性赋予了三者内在的本质联系,在实质内容、载体材料、目的作用、社会职能、工作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特征[2]。人们在进行理论探索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国外,档案机构与图书机构协同服务、资源共享早已有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将国家档案与图书馆、政府新闻网等众多的信息资源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庞大的国家信息资源体系,是一个能提供全方位、多功能信息资源服务的网络在线服务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美国已有了档案机构与图书机构联网使用的,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和提供利用的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并且已有60多个档案机构参加了该网络系统。在欧洲等国,档案机构在将信息化建设成果面向社会推广和传播并为社会提供服务时,往往与图书馆在技术上和手段上进行联合,因为图书馆在面向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成熟的技能和社会化经验。2003年,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及档案馆共同建立了一个虚拟社区,称为LAC。通过这一虚拟界面,用户可以全方位地获取所需信息,而不必查找该信息是收藏在图书馆还是收藏在档案馆。2000年4月在巴黎召开的第24届图书馆系统研讨会的主题就是:档案馆、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融合。在国内,最先实践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的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该馆于1985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98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将院属科技情报研究所、图书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个单位合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天津医学科技信息研究所也在原来医学图书馆的基础上合并发展,集图书、情报、杂志和网络于一体。1995年,上海图书情报新馆组建成立,使图书情报一体化开始了一个跨世纪的里程。它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大型图书馆,其管理方法和实践均可以成为新世纪我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范式。199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和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合并,成立黑龙江省医学文献信息中心,实现了一个大学图书馆与一个情报研究部门的合并。1987年,国家组建了"部级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2001年1月天津泰达图书馆档案馆新馆落成,尝试一体化办馆模式,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2009年11月江南大学图书馆与档案馆合署办公,新机构运行2年来,馆藏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资源共建共享取得新进展。由此可见,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不是任何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自身发展的必然性结果。

  3高校图书馆与档案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措施

  3.1改变管理模式 建立一个完整的图书档案体系。这种体系既是图书馆,又是档案馆,它既收藏图书,又收藏档案。由专门机构进行协调,信息资源建设上图书档案一体化,体制上仍保持二位一体的实体,只是通过二者的横向联系组成统一的网络,构建网络一体化平台通过现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图书、情报、档案的统一网站,在数字化馆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动态链接,使其进一步公开化、社会化。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技术条件下地域、时间和行业限制,使得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这样既满足了协作共建的要求,又保持了两个部门自身建设的特色。

  3.2标准化建设 加强图书、情报、档案标准化建设是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基础。建立数字图书馆从具体的数字共享平台,以数字化的信息为底层,统一标准和规范,分布海量资源库群,加强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用户。高校图书、情报、档案需要标准化的方面很多,应该从全局着眼,在小范围内着手进行,也就是要从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前景考虑标准化工作的进程。

  3.3引进图书档案管理系统 高校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协作共建可应用清华同方开发的RFID图书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五部分:

  ①对图书档案管理信息集中进行储存和处理,由中心数据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组成的数据中心;

  ②完成图书档案信息RFID标签的统一制作以及对新建图书档案装入RFID标签等工作,由管理终端和标签发行、打印终端组成的内务管理系统;

  ③管理员在用户借出时在标签内写入相关信息,在用户归还时检验图书档案,并验证RFID标签内信息的流通管理系统;

  ④使用管理终端和手持机可以方便地查询每一件图书档案位置的查询系统;

  ⑤对系统功能和权限设置、账号管理等的系统管理,使用该系统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3.4健全规章制度 高校档案馆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从高校本身来讲,由专门机构负责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与共建相关的管理条例及规定,用以科学规范地解决协作共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为协作共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图书馆和档案馆协作共建的顺利进行。

【图书馆改进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1-03

输血质量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精选6篇)12-08

改进方案09-09

改进的方案03-17

(合集)改进方案10-06

改进方案模板12-09

改进方案范文02-17

食堂改进方案12-10

关于改进方案04-07

工作改进方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