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通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不同杯子盛水的多少,通过估计,提高学生的目测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比较、观察、统计的能力。
准备材料:
每组三个不同的瓶子、水槽、漏斗、一次性杯子、量筒、儿个小瓶盖、生理盐水瓶、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分别装着水的三个瓶子,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多。
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的容器中水的多少。
1、究竟是哪个瓶子的水多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2、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三瓶水的多少,我们比一比哪个组想出的方法多,方法好。
3、根据情况出示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瓶、儿个小瓶盖、漏斗、量筒,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吗?适时地对量筒的使用做介绍。
4、汇报交流:比较水多少的不同方法及其用到的器材。
5、你们觉得哪个组设计的最好?哪个组的器材最简单?哪个组的实验步骤最少?以激励学生继续寻找新的.方法。
三、实验验证
1、到底是哪种方法最好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2、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3、教师巡视适时地做好实验中安全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四、尝试估算水的多少
1、结合实验结果表扬猜对的同学。
2、请猜对的同学说说你面对这三瓶水时,是怎么想的?或者说你想到了哪些,能判断水多少,有关系的东西?
3、再出示装有不等量水的不同容器,请各组先讨论,再猜一下,哪个容器里的水多?
4、请各组同学用量筒来揭底,并填好统计表。
5、各组汇报。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的体积多少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比较和测量的;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有了标准工具,测量信息的交流才成为可能。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不同容器中水的多少;经历人类发明量筒的过程;对毫升产生的意义有所认识,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认识到测量需标准工具,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
多媒体课件;3个大小不同装有水的塑料瓶、量筒、各种容量的容器等。
给每组的材料:
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一次性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西游记35被困火焰山》片段)同学们看到,猪八戒实在是太热了,现在他叫喊着要喝水,唐僧就拿出了三瓶水,(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八戒要拿装水最多的`一瓶,但却挑不出来,大家能帮他猜出来吗?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了三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和老师讲台上的都一样,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猜测一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板书课题)
二、比较水的多少,体验探究过程。
1、同意x号瓶中水多的人明显占优势,那我们就认定x号瓶中的水最多,这样可以吗?那要怎样才能比较出水的多少呢?大家快想想办法吧。(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想出的办法,师根据汇报板书。可能的方法有:比高低、注射器、互换瓶、比杯数、比重量、漏斗滴、用尺子、刻度杯等(板书)
4、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可真不少,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呢?我们在研究科学问题时,要选择最简便,最科学的方法。
5、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思考所需的实验材料,明确分工后由实验员到教师处领取材料。
6、学生小组实验,汇报结果。
(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板书)
三、比较水多多少,重演量筒发明过程。
同学们找到了装水最多的瓶子,到底它比其他两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们能说出来吗?
1、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水多多少呢?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这时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教师要引导。
预设1:生可能会直接说用有刻度的杯子,师需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预设3(可接预设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量。教师可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办?我们如何测出更精确的数据呢?可提示学生想到刻度线。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学生实践:自制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测量的结果相同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结果统一?
四、认识使用量筒,建立毫升概念。
(一)、认识量筒及单位毫升。
1、师介绍量筒:为了比较精确地知道水的多少,我们就需要使用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量筒。
(出示量筒)每个小组的实验桌里面都放着一个量筒,请材料员拿出来,大家仔细观察它,你发现了什么?(玻璃做的,有刻度,字母ML,还有一个嘴)
2、介绍毫升:谁知道ML又叫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毫升是液体的体积单位)
3、提示测量要求:数一数大刻度之间有几个小刻度?算算每一小刻度是多少毫升?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多媒体课件出示正确读数方法)
(二)、使用量筒。
1、请学生到讲台前用量筒测量讲台上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板书)
2、孩子们真聪明,知道应该怎么使用量筒了,其他同学想亲自量一量吗?我们来量一量一次性纸杯能装多少毫升水。
3、测量后汇报结果。
五、总结拓展,课后延伸。
1、同学们,我们能说出一些常见液体的体积吗?(课件出示酱油、矿泉水、橙汁,估算一下能装多少毫升)
2、课后调查:不关紧的水龙头1分钟滴几滴水,1滴水有多少毫升?
3、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不关水龙头1天,1个月会浪费多少水?。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认识量筒和毫升。
过程与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交流法、对比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为学生准备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然后找几个学生简单说说并说出理由。
2、新课教学
1、讨论比较水的方法并比较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师生一起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学生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新课教学中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样来描述呢?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问学生一些问题: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老师总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3、巩固提高
很多学生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接着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4、小结延伸。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看、掂、倒等方式,感知水的多少,知道相同容器中水面越高,水越多;不同容器需借助工具比较。
技能目标:尝试用杯子、勺子等简单工具转移水,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
情感目标:喜欢参与水的探究游戏,乐于和同伴分享发现,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准备
材料:透明玻璃杯 3 个(大小相同,分别装 1/3、2/3、满杯的水,贴标签 1、2、3);塑料碗 2 个(大小不同,各装半杯水);小勺子、小杯子若干;抹布、托盘(防止洒水)。
环境:将材料分组摆放,地面铺防水垫,营造轻松的探究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 分钟)
教师扮演 “水宝宝管理员”:“小朋友们,水宝宝们迷路啦,它们躲在不同的杯子里,谁能帮我看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宝宝最多呀?” 出示 3 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引导幼儿观察。
(二)自主探究,感知比较(15 分钟)
相同容器比较:
提问:“这 3 个杯子一样大,看看里面的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幼儿说出 “看水面高低,杯子一样大,水面高的水多”)
请幼儿上台指认,教师总结:相同杯子里,水面越高,水越多。
不同容器比较: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塑料碗(各装半杯水):“这两个碗不一样大,里面的'水看起来都是半满,哪个更多呢?”
提供小勺子、小杯子,鼓励幼儿尝试:“可以用勺子把水舀到小杯子里,看看哪个碗能舀出更多杯?”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每次舀满小杯子,记录次数(可用贴纸计数),发现 “大勺子舀的次数少,小勺子次数多,但总量一样”。
(三)总结分享,巩固认知(8 分钟)
请幼儿分享发现:“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哪个碗里的水多?”
教师总结:相同容器看水面高低,不同容器可以用一样的工具(如小杯子)量,量出的杯数多,水就多。
游戏 “帮水宝宝搬家”:让幼儿用小杯子将碗里的水转移到空盆中,巩固工具使用。
四、教学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不同形状、大小的容器和量杯,让幼儿继续探索比较水的多少。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量杯的刻度,知道用量杯测量水的多少,理解 “毫升(mL)” 是表示水多少的单位。
技能目标:学习正确使用量杯测量水的体积,能用简单符号(如 “√”“×”“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感受科学测量的准确性,激发对科学工具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材料:透明量杯(标有 100mL、200mL 刻度,每人 1 个);透明塑料杯 3 个(分别装不同量的水,贴 A、B、C 标签);记录纸(画有 3 个杯子图案,留出记录刻度的空白);水彩笔、抹布、托盘。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用简单工具转移水的经验。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工具(6 分钟)
回顾:“上次我们用小杯子比较水的多少,今天有个更准确的工具来帮忙 —— 它叫量杯,上面有好多线和数字,能告诉我们水有多少。”
出示量杯,讲解刻度:“这些线是刻度,数字代表毫升(mL),比如 100mL,就表示这么多水(指着 100mL 刻度线)。”
(二)分组测量,学习记录(20 分钟)
示范测量:
教师将 A 杯的水慢慢倒入量杯,边倒边说:“眼睛要和刻度线对齐,看水面刚好到哪个数字,就是多少毫升。” 如水面到 150mL,记录 “150mL”。
幼儿操作:
分组发放 3 个杯子(A、B、C)、量杯和记录纸,要求:“把每个杯子的水倒进量杯,看看是多少毫升,记在纸上。”
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倒时慢一点,避免洒出;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认读刻度,如 “100 上面的线是 150,下面是 50”。
比较结果:
各组分享记录:“A 杯是多少 mL?B 杯呢?哪个最多?” 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大小判断,如 “200mL 比 150mL 多”。
(三)游戏巩固,拓展认知(9 分钟)
游戏 “量出指定水量”:教师说 “请量出 100mL 水”,幼儿操作,教师检查是否准确。
讨论:“如果没有量杯,还能用什么工具量水?”(如奶瓶、饮料瓶上的刻度),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四、教学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不同容量的量杯(50mL、200mL、500mL)和空瓶子,让幼儿尝试 “给瓶子装指定量的水”,如 “给小瓶子装 100mL 水,给大瓶子装 300mL 水”。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比较多少教案07-06
比较多少学前班教案01-03
藏戏教学方案设计10-06
我像谁教学方案设计07-28
2017教学活动方案设计09-18
教学活动方案设计范本10-04
望洞庭教学方案设计10-11
鸟岛教学方案设计06-27
《诚实与信任》的教学方案设计10-10
幼儿中班教学方案设计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