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毕业论文

论《中级财务会计》教法学法及评价法整体改论文

时间:2020-12-19 11:55:21 法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中级财务会计》教法学法及评价法整体改论文

  《中级财务会计》是郧阳师专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为广大学生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并胜任会计相关工作,本文针对《中级财务会计》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教法、学法及评价法的改革措施。

论《中级财务会计》教法学法及评价法整体改论文

  1课程调查情况反馈

  课程组随机对2012级和2013级各150名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形成结果。

  (1)课程的重视度:20%认为很重要(即不系统学习,就无法胜任工作),55%认为较重要(即工作与所学基本一致),22%认为有一定重要性(即走上工作岗位应该没有所学复杂,只要掌握基本原理,就能逐步胜任工作),3%认为不重要(即毕业后不准备从事会计相关工作)。

  (2)课程的兴趣度:6%很感兴趣,48%较感兴趣,42%与其他专业课程一视同仁,4%不感兴趣。

  (3)课程的难易度:2%认为很简单,17%认为难度一般,59%认为较难,22%认为很难。

  (4)课程的中心点:24%认为该课程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考试(初级)的必考课程,因此应关注专业知识部分;76%认为应关注实训操作部分。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对课程感兴趣,但感觉课程难度大,应加大分岗实训力度。

  2课程内容重新序化

  市场上,大多数《中级财务会计》的教材按先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六大会计要素,后讲财务报告的顺序予以编排。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学者在接触资产中的难点资产(如投资类资产)的内容时,会感到内容生涩、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于是,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序化,将原来的 “六要素+报表”的七大教学情境,按会计相关工作岗位改为“认识财务会计、出纳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工资薪酬核算岗位、税务岗位、债权债务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损益及利润核算岗位和总纳岗位”十大教学情境。

  3改革教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知识部分以讲授法为主,学生每次上课要接受的知识量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深感疲惫,却无法掌握知识点,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为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尝试了几种教学方法,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1引入“微课”,巧设教学情境

  理论知识点多、账务处理复杂是《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典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在十大教学情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庞杂的理论内容分解成若干子情境,引入“微课”模式,将每节课的理论讲解压缩在20分钟以内。以固定资产核算岗位为例,进一步分解为“认识固定资产、外购固定资产、分期付款购固定资产、一揽子购多项固定资产、营建固定资产、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固定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的清查”十个子情境。理论知识讲解前抛出一个简单案例,让同学们在案例中寻找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最后分子情境和岗位要求引出较为复杂的案例,让学生再次体验做账实务,看似淡化了理论部分学习,无形之中却把握了足够的知识。

  3.2运用“等价转换”理念,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所谓“等价转换”,是指通过分析理解,挖掘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将复杂的交易或事项理解为相对简单并熟悉的交易或事项。例如,在存货核算岗位下设的“售后回购”子情境中,将“先销售隔段时间再买回”的问题等价转换为“融资问题——以售出商品作为抵押从商品购买方处取得借款,回购价高出先前销售价的部分看作是回购期间的利息费用”。再如在固定资产核算岗位下设的“分期付款购固定资产”子情境中,将问题等价转换为“设备的购买方从销售方处借款购买某项固定资产,分期支付价款,支付的总价款高出现销形式下买价的部分,作为付款各期的借款利息费用”。引导学生进行“等价转换”,总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3运用“类比分析”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会计实务中,一个巴掌拍不响,所有的交易或事项都是有交易双方的。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自然是无论充当哪个角色,均能顺利完成相关的账务处理。例如,在债权债务核算岗位下设的“债务重组”子情境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债务人的相关账务处理,再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思考相关账务处理,最后剖析双方会计处理的本质区别:债务人永远是获利的一方,故形成“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而债权人由于作出让步,一定是损失的一方,故形成“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或由于前期过于谨慎,需冲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再如在资金核算岗位下设的“债券的发行”子情境中,先从债券的发行方入手,理解其账务处理,再站在债券的购买方(即投资方)的角度,把抽象的实际利率法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讲解完毕,同时完成了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两个知识点的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3.4注重多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运用

  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缺乏多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安排上,《中级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开设于同一学期,而由于《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的例题通常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所以分学科考核账务处理和计算税额时,学生没有太多问题,但在会计实务中,会计核算往往伴随着税的计算,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附税的会计核算时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笔者认为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将《中级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便学生独立完成附税的案例。除此以外,《中级财务会计》中经常会涉及货币的时间价值,这就需要该课程与《财务管理》相联系,便于学生掌握计量过程。

  4改革学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1课前案例分析,布置预习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任课教师可按十大教学情境布置课前案例,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有条件的同学甚至可以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去尝试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之中,通过系统的学习加以解决。这样一来,达到了预习的效果,带着问题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4.2联系会计实务,形成基本思路

  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是通过多个子情境的教学完成一个系统教学情境的,而同学们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遇到的往往是综合而完整的.交易或事项。这就需要同学们定期 “温故”综合案例,对每个交易或事项形成基本的处理思路,如在收入的确认问题上,何时确认收入、确认多少收入、涉及哪些税种、何时承担纳税义务、税款如何计算、如何编写会计分录等。另外,任课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多归纳、多总结,有时必要的对比,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三项投资,哪些是流动资产、哪些是非流动资产;哪些是股票、哪些是债券;投资的相关交易费用是否计入投资成本,花些心思进行对比,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4.3重视分岗实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训,在实训中查找知识体系的不足,不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岗实训,实行轮岗。小组成员各尽其职,若一人没有按时完成工作,很可能影响其他成员的工作,最终拖整个小组的“后腿”。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5改革评价法,增加学科成绩的合理性

  5.1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重在实训过程

  改革前的评价体系虽然已引入“过程+结果”的考核体系,但期末考试笔试的70%比重却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实践。部分同学可能平时并没有花费什么精力好好研究账务处理,期末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也能给自己一个不错的考试成绩,因而使该课程的成绩有失偏颇。将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比例定义为 60%、10%和30%,使实训部分占到综评成绩的60%,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的循序渐进以及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自然会重视实训过程了。

  5.2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前文中提及的平时成绩不仅由教师评价,还要由学习小组成员互评。毕竟在实训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如学生的基本操作、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等非学科方面的表现,小组成员才看得更清楚,更具发言权。如此一来,突出了过程性考核“既关注学习效果又关注综合素质发展”的特点。

  当然,为顺利完成《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授课效果,还应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此应鼓励专职任课教师积极考取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同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切实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论《中级财务会计》教法学法及评价法整体改论文】相关文章:

论经济法教学改革及新挑战论文02-27

经济法价值论论文02-28

化学实验教法论文11-21

论合同法违约责任论文09-28

高中狭义相对论的教法03-29

论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论文07-29

财务会计内涵及确定因素论文01-09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论文01-06

论中职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论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