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硕士论文

时间:2023-04-01 09:32:44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硕士论文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凭借公共权力,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来说,农村在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上绩效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它受到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硕士论文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硕士论文篇1

  浅析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对策

  公共事业涉及到一个国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公共事业管理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因此,做好农村的公共事业管理是各个地方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对农村的公共事业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创新,可以达到使农村的公共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近几十年中,我国的地方政府不断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各种管理制度实施创新,这些举措在实际实施中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力推动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现阶段,随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事业相关管理制度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农村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水平从总体来看仍然不高,所收到的效果也不明显,地方政府应对这些问题重视起来并迅速加以改进。

  一、确立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在创新过程中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设立能够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管理制度。

  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来说,农村在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上绩效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它受到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

  如果想要使农村公共事业现阶段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的转变,就要取消原有的城乡二元的管理制度,并建立能够使城市与农村可以得到均衡发展的新的公共事业的相关管理制度。

  2.设立能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现阶段,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化是农村公共管理事业效果不高的体制上的原因,同时,它也是农村供给绩效低下、供需矛盾突出以及公共产品出现供求脱节的根本原因。

  在这里,建立能够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事业的管理体制,就可以使地方政府转变原有的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方法,即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之前的高度集权的管理方法转变为多元治理,也由原来的转向管制转变为服务。

  3.设立能够对农村公共事业所需的公共产品提供充分保障的财务制度。

  对于我国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来说,政府的财政性支出的相关保障机制并不健全,同时,农村公共产品所出现的制度外供给等原因也造成了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绩效过低等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在进行制度创新的同时要避免对于这两个方面的依赖性,把能够建立起对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充分保障的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作为急需实现的目标,在根源上将农村所需的公共产品大都由制度外供给以及农村的公共事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解决,保证农村的公共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得到必要的经费。

  4.设立绩效导向型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地方政府中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一直显示出投入型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具体表现是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比较低,并且效率低水平趋同。

  一般来说,在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一致时,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所获得的绩效高低主要由投入来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高产出,就要相应付出更多的投入。

  不同地区间出现的绩效的差距实际上是投入方面所产生的差距,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建立起绩效导向型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二、设立相关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1.依法确保财政性经费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投入。

  按照相关法律,确保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财政性投入能够得到落实。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地加大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因而我国农村在自身的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数量在它的绝对数量上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但是,在我国的国家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支出在总比重里却出现了下降趋势。

  国家对于农村的公共事业发展所投入资金的绝对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国家对于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如果国家不增加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所占的比重,就无法使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得到必要的财政经费,从而也就无法使农村的公共事业的发展摆脱制度外供给的难题,更无法落实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2.增加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引导各个企业对农村的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投资。

  政府可以利用给予企业信贷优惠以及减免企业税收等相关政策,将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企业可以增加自身对于农村的公共产品如生产等方面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保护好并界定好投资者关于农村的公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有关产权问题。

  同时,政府还要尽快建立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

  除此以外,政府也可以在农村的学校、道路以及桥梁等公共事业的产品供给过程中对企业授予或是出售冠名权,从而加大对企业投资的吸引力。

  同时,政府也可以将农村的建设分成适合个体承担的部分来分担成本。

  这一方法可以用于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地区,在这样的农村地区建立起分担公共事业成本的相关机制。

  比如,对于村级公路硬化所需的费用可以由当地政府承担主要的部分,剩余的部分可以由当地的人民群众出资分担。

  在实行这种分担机制时,可以使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来确定在公共事业建设中农村群众所应分担的成本比例。

  在议事过程中,要注意议事期间确定的内容与对象要合理,并要对议事程序与事后公开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规范。

  三、设立完善的公共事业产权制度

  1.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中的产权市场体系。

  首先要确定在农村的公共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产权交易的主体。

  大体上讲,在农村的公共事业的主要产权市场体系里,它主要包括的是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与政府相关的直属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各个公共性的企业等等,同时,也包含农村的公用事业企业,例如供暖与自来水公司等。

  其次,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产权交易机构。

  这类产权交易机构可以起到确认产权的交易关系,并使产权主体明确自身对于客体所拥有的拥有权以及为其提供相应的产权交易平台。

  第三,还要使农村的公共事业产权进行交易时的规则得到充分的明确。

  产权的交易规则是整个产权市场中的机制能够得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

  最后,还要大力培育与农村公共事业相关的中介组织。

  2.为公共事业产权的运营创造出良好的环境。

  首先政府要对农村公用事业的相关产权组织进行大力支持,使其能够自求平衡、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并自担风险,同时还要为产权组织发展相关业务以及防范并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与危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次,根据产权组织在运营中的实际需要与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使其日趋完善,让我国农村的产业运营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最后还要注意对公共事业的产权转移程序进行相应的规范。

  3.创立完善的产权监管制度。

  在实际运营中,需要使用法律条文将农村的公共事业的产权边界以及产权经营界定开来,防止出现产权不清与产权贬值的现象。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产权监管组织体系,创设出具备独立地位且富有权威的使行业自律的相关组织,能够确保产权可以获得高效合法的运营。

  因此,创立相关的产权预警制度以及监管指标体系,可以为农村公共事业中的产权监管提供正确的目标与方向。

  四、推进乡镇机构的积极稳定的改革

  1.对于县乡政府的职能进行科学的界定与转变。

  对于各个机构来说,对于职能的界定与转变是本机构实现并进行改革的基础、前提及关键。

  对于政府来说,机构的职能决定了它的工作任务、功能、结构、人员、制度以及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因此,国家要努力建设法制型与服务型的政府,并加强它的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的相关功能,对于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自己的工作方式与工作重点做出一定的转变,努力建设出行为规范、公正透明、运转协调以及高效廉洁的管理体系以及运行机制。

  对于乡镇政府职能的调整,主要在于建立政府形成的机制,就是指建立起能够满足供给决策以及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表达的体制,把收益范围可以覆盖住本区域内的公共服务作为当地政府的基本职能。

  不仅要健全村内的民主制度,还要将这一制度扩大到整个乡镇,让乡镇政府可以真正做到为本地区的人民服务。

  2.依据相关职能进行人员与机构的精简。

  政府要做到严格地控制本乡镇的领导数量,在乡镇内设置相应的综合机构,从紧、从严控制本乡镇内由财政供养的人员,并要做好对于乡镇分流人员的处理与安置工作。

  3.促进农村的非政府组织的快速发展。

  在农村中的非政府组织可以起到政府与市场和社会沟通、联系的作用,是政府与外界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本地政府实现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进行人员分流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拓宽农民获取自身利益的重要渠道,提高政府公共事业投入绩效以及使农民的组织化得到增强的重要的社会组织基础。

  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到加强立法、加强内部管理、齐抓共管以及加强相应的配套政策的扶持。

  4.还要做到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首先,要做到对于农村原有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进行相应的创新,要发展基层的民主制度,使村民自治与乡政府之间的功能冲突得到解决。

  其次,要建立与公共产品的需求相关的表达机制,从制度上来确保农民可以参与到公共产品的供给的整个过程中。

  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与本地区情况相符合的供给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让各项决定都可以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也能与广大农民的共同心愿相符合。

  地方政府关于当地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是使农村的公共事业得到快速、高效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做到建立健全本乡镇政府的绩效评估制度,来保证其他方法能够得到有序的实施。

  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硕士论文篇2

  浅析公立医院改革中固定资产的管理

  摘要: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纽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是当下公立医院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管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评价医院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我国已经进入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深水区,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固定资产和卫生材料划分不明确、资产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未上报财务部门,随意性较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公立医院中的老问题、必须破除这些长期阻碍医院发展的拦路石,摒弃不利于医院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的把公立医院的改革推向前进,而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医院改革的进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发办(2015)33号]中的规定“要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严禁县级公立医院自行举债建设和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控制超越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高昂的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引进和应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其中一项的重要环节就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殖。

  一、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质,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1)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成本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要求更高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具有损耗快、价值高、因技术要求淘汰快等特点,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大环境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降低药品、卫生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新形式下,需要思考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如何才能使用率最大化,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殖,这些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管理要求更高

  在县级公立医院,财政给予医院补偿的资金基本上是针对取消药品加成后对于药品收入减少补偿的那部分,针对固定资产购置的补助相对上级公立医院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现阶段县级公立医院购置固定资产基本都是靠业务收入,这就需要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编制、节约成本,并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建、入库、领用、使用、报废等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资产盘点制度执行不力、“重购置、轻维修”等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1)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在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归属设备科管理、一般设备归属后勤科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资产总账,设备科和后勤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往往由设备维修人员兼任,他们没有经过固定资产方面的专业培训,对于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没有清晰的认识,再加上医院内部对于卫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固定资产的报账标准和报账流程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有的把固定资产和卫生材料搞混淆,再加上县级公立医院往往先由设备、后勤部门先入库,造入库单,再由设备股、后勤股报账给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就造成了账实不符、资产虚增或虚减,严重的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重要性认识不够

  公立医院的设备部门往往还管理卫生材料,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者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有的甚至把固定资产库和卫生材料库设定为一个库,出库和入库都在卫生材料库。

  资产核算方面,对于未能及时付款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实不符,影响了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准确性;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未能清晰地判断为费用化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对于应该资本化支出应该入固定资产的部分也错误地费用化处理,这严重地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减了医院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执行力不够

  在县级医院里,财务部门和设备部门同为平级部门,两个部门各自为政,不存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固定资产盘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点未能进行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医院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时,未能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没有严格执行提交处置申请、批准处置申请、实施资产处置、进行账务处理这一套流程。

  (4)重购置、轻维修

  在一些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和这些部门的奖金绩效不是直接挂钩,所以对于一般设备的保养并不重视,设备坏了不维修就直接换新,这种情况会造成很多的浪费;医院对于大型专业设备的购置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只是认为需要了就要购置,没有对设备购置以及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科学的预算,这些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产生的收入要小于自身应该承担和分摊的支出,从而加大了医疗成本和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影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因素分析

  (1)监管意识

  监管意识薄弱,将会忽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而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资产的购置缺乏可行性论证以及预算编制,这将引起资产的重复购置、资产闲置等情况,会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

  加强管理层的监管意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进行可行性论证,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这些将从根源上杜绝重复采购、超标采购,把医院有限的资金都花在刀刃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不会一味地“重购置轻保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2)人员素质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来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影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关键。

  资产管理人员若素质不高,将只会呆板地按照经验办事,创新能力不足,对于工作只能应付了事,不能精细化、专业化,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领悟将不透彻,甚至会曲解制度制定人的本意,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如若不够,再好的管理制度都执行不了。

  加强公立医院人员的素质管理,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人人都按照规章条例流程合规办事,深入透彻地把管理制度执行好 、执行彻底,将会杜绝固定资产管理的随意性、盲目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将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3)监督和惩处措施

  在公立医院中如果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措施,那么对于固定资产减值、毁损的原因可能就不能明确,即使是由于个人原因造成的毁损,也没有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控制,对于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能听之任之,而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措施,将规范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行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保障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杜绝人为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四、改革下的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改善对策

  (1)建立分级责任管理制度

  一级管理:由院长指派一个副院长分管医院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在副院长的领导下作好医院的固定资产总账。

  二级管理:设备科和后勤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医院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的二级明细账,负责所有关于固定资产的财务方面的报账,设备部门设置科室固定资产卡片,要与科室保管的固定资产卡片要一一对应,要定期与财务和科室沟通、对账,看固定资产实物与卡片是否相符。

  三级管理:科室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由专人负责管理,要定期与设备部门对账,作到账实相符。

  以上的三级管理,责任要落实到人,分管领导要定期与各个责任人沟通,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了解、及时解决,防止小问题堆积成大问题。

  (2)加强管理层责任意识,完善内控制度

  要提高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就要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首先医院领导要足够重视,要领导设备部门和财务部门按照财务制度制定一套从采购、入库、领用、出库、报损、报废等一套完整的制度,并要严格遵守,严格把控采购关,设备购置要实施可行性论证、论证通过再编制购置预算,然后再由分管院长审批购置预算,从根源上杜绝购置不适用医院的固定资产以及重复购置、超标购置,科室领用固定资产后要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医院也应该作到资产资源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3)加强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尝试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挂钩

  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加强监督审计是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医院要设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抽取科室对固定资产实地盘点,并和财务账务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整改措施,责任明确,对于个人原因引起的固定资产毁损,要上报院领导,经院办会议研究通过后追究个人责任,对于原因不明的毁损,要追究科室责任。

  财务部门要尝试把固定资产管理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制定考核标准。

  对科室进行定期考核,订立惩处措施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人员对于科室固定资产的主人翁意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顺应公立医院医疗改革的必然趋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要在有限的经济资源中创造固定资产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管理层提高重视,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控制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杜绝浪费,使得固定资产能为医院的医疗活动创造更好的效益,并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灵芳.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6(04).

  [2]韩斌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5(09).

  [3]孙吟.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6).

【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硕士论文】相关文章:

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硕士论文10-01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提纲10-08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范文10-01

项目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0-07

文化交流逆差管理硕士论文10-08

公共事业管理简历10-07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提纲范文模板10-07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致谢词范文10-08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硕士论文范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