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

时间:2022-11-03 10:30:48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

  工商管理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和锻炼企业实际管理工作,在实际学习中,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准,以自己学到的知识点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服务,这就需要知识水平、能力、素质都一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在实践上要求更高,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在教育过程中适应这一要求,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1)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很多学校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上,较多地模仿MBA教育模式和案例,其目的是保证教学效果,高校学生与MBA学员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对企业的了解和感受经验不足,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对案例分析没有太多深刻认识,导致案例教学方法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际管理方法和在企业管理中应该运用的管理工具储备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大多是照本宣科,没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深入解决问题。

  (2)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支持,效果难以保证。工商管理课程很多都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虽然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是没有良好的现实环境对其进行支撑,很多情境都是创设出来的,硬件与软件不够先进,没有办法支撑整个实践效果,所以,只有很少的实践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更多情况是相关课程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和支持。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知道实践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良好的实践环境支持,技能和知识支撑效果难以保障,很多情况下不再进行额外的课程实践。

  (3)专业实习与学生实践相背离。工商管理专业实习需要学生进入企业管理一线,参与企业实际管理,但是,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让学生刚开始就参与最实质管理性工作,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管理工作知之甚少,更不要提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实践效果不明显。

  2.如何提升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

  (1)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师资水平是学生实践效果的有效保证,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有效表现形式,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针对现在实际情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一些意见:首先,由有资深经验的教师授课,主要传授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经验,应该找一些优秀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给教师一些学习的机会;其次,在一些比较大的、综合的案例上,让不同专业教师在案例上进行不同方面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不同学习机会,让教师学习到不同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再次,鼓励教师对案例进行深入理解,通过对案例的编写提升案例写作能力;最后,加强教师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的互动与交流,让师资队伍更国际化。

  (2)构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训计划布置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在课程开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实践相联系,完善课程、实习及课后实践等,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组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对专业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把相关课程与教学实践各环节结合在一块,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加入实践教学内容,然后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及团结写作能力,把相应内容添加到教学内容之中,是对知识技能及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保证。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考察有据可循,知道应该如何考察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内容修订和编写工作,课程与实践之间有更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3)切实改善专业实验条件。从目前企业实际管理情况来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教学实践中,对软件使用进行实验和模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快地了解相关软件的操作工作,提升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要想在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实践上有所收获,学校需要有较大的软硬件投入,满足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不仅有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对后续维护及实践环节的投入支持,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在试验教学上。

  (4)积极改革专业实习方式与内容。专业实习不仅是课程内容而已,必须要有稳定的、有实力的实习单位,还需要有足够时间到单位进行实习,需要学生与实习单位、学校与实习单位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之中。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和一些高校的创新作坊,让学生做真正的管理者,然后管理工商业的组织机构,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解决学生没有找到好的实习单位的问题。

  (5)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主要因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容与工作结合起来,有更多的心理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和讨论小组,建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合作获得问题的答案。小组学习过程是交流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学生相互示范、指导,保证知识、技能都有所提升,让学生渐渐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如何处理问题,最后保证在合作中不断前进。

  总之,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注定要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只有加强专业实践培养模式,通过各方面鼓励,才能保证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学校需要把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2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为工商管理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工商管理实现信息化,不但可以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水平,而且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本文从工商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意义出发,就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1工商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工商管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部门具有管理、引导、服务等职能。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商管理实现信息化迫在眉睫。在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技术含量等方面,网络信息化技术都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工商管理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比较复杂,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2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2.1完善工商管理的信息化设施

  工商管理部门要想真正实现工商管理信息化,首先就应当不断完善部门的网络信息化设施。工商管理部门的办公、工作远程会议以及员工培训都要运用网络基础设备。完善工商管理的信息化设备主要有以下几个工作内容:同时对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有有利于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正常进行,也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传输管理数据,利用网络传输方式不仅可以让管理人员直接通过电脑设备获取相关数据,还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在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同时不可忽略对管理信息的安全防护,以免丢失相关数据。

  2.2升级工商管理的业务系统

  随着部门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应对业务系统进行调节。当然,工商管理部门在调节的过程当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调节。通过相关的调节,使工商管理部门的业务系统与消费者的监督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达到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发展的效果,而且可以更好更直接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2.3规划好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工商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使得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取得了相应的成就。要想促使工商管理信息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应规划好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并进行相应的指导。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密切各部门和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使工商管理部门和工商业务部门在工作上相辅相成,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促进我国工商业管理的发展。

  2.4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工商管理实现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目前,工商部门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网络基础设备,但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为了让工商管理信息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应设置培训机构,定期对工商管理人员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更新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为我国工商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完善工商管理的设计工作

  工商管理信息化工作是建立在设计工作的基础之上,因此不断完善工商管理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工商管理部门的设计工作处于完善的状态,才能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保障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包括以下几点: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设备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安全防护设备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这三个方面的建设,保证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2.6处理好发展过程当中的各项关系

  工商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处理好各项建设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局部建设与整体建设之间的关系,达到相互制约与发展的效果。其次,处理好整体改善与综合运用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最后,处理好工商管理与专项业务之间的关系。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始终运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以整体发展为主。

  通过对工商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意义分析,得出了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工商业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应完善工商管理的信息化设施,为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备;升级工商管理的业务系统,使工商管理部门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规划好工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促进工商管理水平得到发展;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工商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完善工商管理的设计工作,实现信息化与工商管理完美结合;处理好发展过程当中的各项关系,保障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3

  一、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12345”制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目标和特点

  根据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服务“大湘南示范区”和“教学应用型高校”的办学转型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官—产—学”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社合作和校校合作,积极引进和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教学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服务“三区”的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努力将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办成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的精品专业。专业发展实施措施和目标表现为“12345”:即1个目标、2个立足、3个合作、4个方向,5大特点。具体地说,“1个目标”即整合校内外资源,注重办学特色,优化教学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工商管理专业办成在大湘南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专业;“2个立足”即立足大湘南示范区,立足湖南新型工业化;“3个合作”即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走“官产学联合、资源优势互补、产学联动,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以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来检验教学科研成果”的多位一体的办学新模式;“4个方向”即工商管理重点发展的专业方向是“旅游管理”、“企业战略决策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5大特点”即通过专业综合改革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五大特点:一是理论基础扎实,文化素质好;二是专业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强;三是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四是至少能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对国际商务知识具有较强的灵活应用能力;五是熟悉大湘南示范区、湘商企业文化的专业人才。“12345”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控制之下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创建。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归纳、概括和抽象的形式。它是一种教学的操作系统和平台,通常呈现出典型、稳定、易于学习和有效性的基本特征。优化的“12345”系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创建的一个成绩,是他们的成功实践的一种总结与升华。

  二、STS背景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

  “12345”制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是刻不容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工商人才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为导向,努力克服国内传统的工商人才培养缺陷和问题,提出适合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教学改革方案,为探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自己的技能型工商人才培养的道路积累新鲜经验。近年来,我们对地方高校办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结合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发现缺陷的同时,大胆地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知识在实践中升华的“12345”制办学模式。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变集中时间实习为分段实习

  过去工商专业实行前三年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最后一年外出毕业实习的传统模式。此次教学改革采用课堂教学与行业实习穿插进行的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即将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安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个月)是专业技能实习,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第二阶段(6个月)是毕业管理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学期。第三学期的课程,课程安排符合学院教学计划修订的框架和基本要求。前期专业技能实习的其优点是: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习中尽早明确学习目标、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专业技能实习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以便早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清晰定位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毕业管理实习和选择就业岗位打好基础,提高潜在的就业率。

  2、变自由实习为有组织的集中实习

  过去通常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或分院安排学生小组分散实习,实习单位参差不齐,实习目标、时间和计划无法统一和明确,实习内容随意性强,通常要以实习单位的岗位需要为主,导致了实习管理困难,实习效果差,无法达到国际工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要求。现在采用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分成2—4个实习团队,统一安排到大中型企业的一线岗位并定期轮岗。并与企业共同制定统一完善的实习计划和严格的实习管理方案,企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条件,从而保证了实习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并且与品牌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3、变传统授课方法改革为创新教学模式

  工商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多年来国内工商管理专业一直沿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课程讲授模式,在教室中空洞讲授企业的实操和技能课程,加上试验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学完课程下去实习和毕业到工作岗位无法支撑和运用。其结果是用人企业觉得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还不及高职专科学生,这正国家倡导地方高校向技术大学转型的真正原因,也是地方高校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尽快转型,才能真正克服目前地方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陈陋、没有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短缺等缺点,以培养更多的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而不少教师都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书,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实践教学经验,加之,一些高校在师资培训工作中难以进行企业管理与经营上的实训,因此,工商管理专业老师如何把书本知识变为有用的、可操作性的技能传递给学生,这是实践教学的难点。为此,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知识在实践中升华的.“12345”制创新型办学模式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的人才培养观。重点是围绕“12345”制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进行学时分布改革。

  (1)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这个时期主要是对工商管理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做全面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同时应用案例分析,模拟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运用现代科技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模式。

  (2)第3学期是实践教学阶段。这期间将主要教学分成两半,前十个星期,学校的研究期间,主要生产实践中的关键理论和实践课程,着重于学生的就业心态,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从十一周的准备,下半学期的实验实习期的过程中,完成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主要任务是指导教师引导和指导,在实践基础上一边看一边指导学习,在实习基地正规管理下正式开始生产管理实践培训(即岗前培训)。

  (3)第7学期是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阶段。在这期间,在实习基地,由基地按正式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实践教学,学校只定期派教师了解学生实习基地,解决和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基地管理咨询交流,共同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4)第8学期的实践和理论总结和升华阶段教学考核。在学校完成这一过程,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完全改变了封闭式教育模式固有的缺点,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以人为本,这是培养高水平的理论、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4

  一、当代工商管理人才素质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管理不能仅限做计划、做方案,更重要的是具体落实,体现执行力,当代工商管理者应认识到企业执行力的好坏与其素质的高低休戚相关。工商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主导者,其能力和素质均直接影响到管理活动,关系到经营成果以及经营效益的好坏。工商管理者的素质关系着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战略和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现阶段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单一。目前我国大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造成就业困难。当前的工商管理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的介绍,忽视培养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

  2。人才课程模式陈旧,缺乏创新。工商管理类人才更注重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但是传统的工商管理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过时,课程僵硬,课程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的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难以理解或者有理论知识却缺乏运用它们的机会。课堂式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差。

  3。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工商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而从事工商管理的又有很多不同的岗位,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时候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从理论到理论,忽视了综合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虽然上是想培养全才,实际的人才需求可能仅仅要求专才。

  4。人才缺乏信息技术的培养。工商管理教育,只注重教给工商管理人员如何运作、如何管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知识,没有重视培养对企业外部环境(如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实际上大多数企业所遇到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引起。这就涉及到信息管理与技术,无论是企业的外部的市场竞争还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都要应用信息技术,都要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大量的信息。在工商管理类的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5。人才缺乏职业忠诚度。近期在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采访中得到的一个重要情况是:在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超过 80%处于“反复就业失业”状态。

  三、当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

  1。提高工商管理教育队伍的水平。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调整为学习组织者、合作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式、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具有创造性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具有远见卓识,善于启发创造性,鼓励求异、创新等。

  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复合型工商管理类人才。现代工商行政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专业性、全局性和超前性等特点,要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具备广博、专业的知识,扎实的政治理论修养,精通当今市场经济理论、行政体制的改革理论、法学理论,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督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多元复合的能力结构。

  4。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职业忠诚度。职业忠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职责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表现。忠诚度需要学校和企业对大学生员工进行合适的科学的教育与培训。学校和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学生和员工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工商管理类人才正确面对生活和选择生活。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5

  一、现代管理变革对管理类人才的新要求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陆续出现并接受实践的考验。

  这些管理变革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思想、组织结构、管理技术、管理策略等方面。

  [1]从管理思想上现代企业强调成为_种学习型的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i},从组织机构上主要体现于企业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结构,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有效利用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带来明显的效果,从管理策略上现代企业趋于建立组织间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现代企业更强调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创新型管理,是为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的管理模式,是将创新作为企业经常性的管理职责。这种创新型管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企业的管理者已从繁杂的机械工作中脱离出来,管理工作效率成百倍地提高,管理者将有大部分时间用于创造性劳动,研究新问题、新动向、新思路,成为企业创新管理者。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承压能力以及其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现代企业十分看重的个人素质,管理者的专业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也是现代企业所需要专业素养。而现在的高校所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与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需求差距甚大,我们将从应用型本科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与“学”两个角度探讨问题所在,并探求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适应管理变革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国内外的许多高等教学机构都有开设。作为一门创新性实践性很强的前沿学科,管理理念与管理知识是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在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专业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重课堂轻实践。在专业教学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教学活动脱离社会实际,采用封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学以书本为主,缺乏知识的更新与应用,实践程度较弱。虽然学校提供了专业实验室,但实践教学活动单一,仅为一些管理软件的模拟,与真实的企业运作相距甚远。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时间短、资源少,难免流于形式,结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是重教师轻学生。专业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支配的时间太少,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在学习专业过程中较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人潜能的挖掘力度不够。

  三是重考试轻考评。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仍是以考导学,进行应试教育。考核以闭卷考试的单一形式较多,很少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1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学应该体现“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应是主体,教师是导入者,教师和学生如果错位,学生就无法发挥其主体角色的作用。

  二是学生自学能力不强。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_种独立摄取新知识,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充实的能力。在管理变革下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更新知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增强学生个体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三是学生创新精神不强。传统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管理变革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开放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激发学生大胆地探索问题,发表己见,学生的创造潜能便会极大地迸发出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封闭性,教师以教学权威的角色向学生讲授现成的结论,学生缺少创新的激情和冲动,在新问题面前要么囿于成说、墨守成规,要么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三、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学习的作用,充分体现课堂的自主性、开放性、拓展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关专业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能力,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与思考的环境,挖掘个体的学习潜能,增长学生的信息量,并促使学生在合作中互补促进共同提高。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样式,而是由教师引导,规划设计相应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应当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实施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规划设计探究主题

  教师设计问题或任务时应该注重真实性。教师设计真实性的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专业课程规划设计相应的问题或案例,采用讨论或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或思考问题的方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思考中来。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常常是以某一门课程为基础进行试验,但该门课程必然受教学大纲的限制,要求将有限的时间大部分用于本课程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究法以设计与该课程相关的问题或任务为中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所有相关的多学科的知识,并将其有机地整合起来。

  教师设计问题或任务时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既自主学习本课程的知识重点,又可以一定程度上主动探究涉及相关其他学科的必要知识。这种问题或任务能够作为学生学习最初的挑战和动机;能够作为概念结构的整体支架;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持续地对问题进行探究;能够将所学与所用联系起来,所学为所用服务,所用促进所学;能够联系不同学科领域。如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企业经营模拟训练》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对某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模拟训练,对同一起点的企业分不同组进行经营体验,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财务、销售、产品开发及日常处理等问题,正是因为问题的真实性,决定了这个问题解决时的复杂性,包含了许多有关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企业营销、财务分析中的大量的概念,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与基本能力(如知识综合与实践能力等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要解决它就必须把当前的知识同其他课程的概念联系起来。

  教师在设计规划问题与任务时须考虑知识范围。为了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范围应该是多大合适,如果范围太窄,仅限于本学科之内,学生将难以把多学科的各种知识融合起来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教学看重能力培养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范围太宽,又势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影响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这种学习范围上存在的矛盾,其实质就是传统教学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本门课程的知识为中心,而自主探究教学是以任务或问题为中心的。

  (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教师的引导与设计,学生领悟到了自主探究的_些基本方法与途径,为他们自觉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作好了准备。在这阶段学生通过自己查阅文献、了解前沿、团队讨论等方法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学生通过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将课堂中要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现实结合,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积累了经验。

  管理变革下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单是指组织个人的自我学习和集体的共同学习,更是组织中的成员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不断地获取知识、分享经验、改善自身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使企业成为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组织。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成若千小组,自主式、探究式、团队式完成主题学习任务,在探究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挖掘学生潜能,主题任务完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这就需要各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及时沟通。它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应变、创新、表达等综合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集体归属感,培养了团队精神,体验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自主探究的反馈与评价

  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生期待将自己所探究的知识与大家分享,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意见和看法,并参与学生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熟知他人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与心得,进_步对问题进行研究、思考。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在知识反馈过程中,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他们的精彩发言,成功的操作过程等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不断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评价应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侧重于过程评价;将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结合起来,侧重于团队评价。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及深入探究,学习情况到底如何,教师必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因为学生专业知识面不是很宽,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仍然弄不清楚的问题,学生肯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弄明白的愿望,教师必须在这关键时候给予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消除学生心头的迷雾,这个过程可在学生与教师互动式讨论中实现。

  在反馈和点拨中,学生的疑问逐步得到解决,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进行自结,并通过自结来进一步的检验学生是否对规律性的知识真正进行了消化和吸收。教师在评价中应善于看以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积极给予肯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

  四、自主探究的课外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方法不但可以体现于专业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学生课外学习。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企业生产经营模拟、营销大赛、财务知识竞赛等,让学生自主组织、自主探究与学习,相关学院或系部教师予以专业指导,给予专业点评。

  让学生成立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关协会,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培养专业兴趣与专业素养。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结合引导发现式、讨论交流式、自学辅导式、讲解传授式等各种教学模式,兼容并蓄,综合运用,实施以自主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学习形式上注重合作学习,学习内容上注重问题学习,体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选择出适当的主题与任务,这是做好自主探究教学的基本前提。在笔者的自主探究教学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单为了“主题”的提出,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各种图片、文献、视频,企业走访等,课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备课。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6

  一、改革课程体系设置

  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现行的课程结构体系设计不够完善。大多数民办院校的课程体系使用的是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通用模式,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专业覆盖面狭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建设有待成熟、完善,对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的措施不得力。针对上述分析,民办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做出如下改革。

  1.改变课程结构,设计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重新审视某些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考察原有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考察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贡献度大小,对于贡献度小的课程予以舍弃。在规定学时总数的前提下,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比如,可以删掉文科学生的几门计算机课程,如VisualBasic、管理信息系统等,并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尤其是Word相关课程)放到第六学期,即撰写毕业设计之前;适当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课程,可以增加如沟通技巧、管理沟通、商务礼仪等工商管理人才需要的课程;可以将选修课的比例设置在总学时的20%以上,核心课程总数在10~12门左右,传授本专业领域有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与管理改善的核心能力;可以向学生提供充足且必要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课时、学分的安排上向模拟实验、项目训练、案例讨论、职场训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倾斜。

  2.增加案例教学。

  现阶段民办院校的部分教师在纯粹地讲授理论知识,造成了课堂效果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听课没有效果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民办院校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管理类精品课程,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由教师统一出案例题,学生课下自己找资料去思考和设计方案。课堂上,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借助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信息刺激和情绪鼓励,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任课教师必须阅读大量课外资料,关注经济与管理类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将适合的案例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输相关信息,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3.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环节。

  现阶段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普遍缺乏的恰恰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实践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院校就必须在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下功夫。首先,对于实践环节,民办院校应该继续贯彻校企合作的方针。现阶段校企合作这项方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应届学生数量众多,对口企业规模过小,无法承担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多数学生对实习不重视,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随便找单位盖一个章,自己给自己放假。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都没有与之对口的固定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几周的实习最终体现在一本实习手册,教师无法考证学生究竟有没有去实习,实习的过程如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院校可以在企业的选择上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可以积极争取与一些本市有良好发展趋势的大中型企业(中资或外资企业均可)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向企业输送优秀的实习生(学院必须严格设定实习生的标准,如平均分数在85分以上,无挂科、作弊记录等),待一年实习期结束后,可转正为正式员工。同时,教师必须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实习生的`负责人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实习生的动态。这样既可以确保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也为用人单位解决了人才短缺的问题。其次,对于实训环节,民办院校应该找到适合自身的特色实训课。在一些民办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相对其他专业尤其是机械、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来说比较少,只开设了ERP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调查与实践等几门实训课程,但这几门课程其他文科类专业也同样设置了,只是学期不同而已,很明显这种实训课的设置缺乏自身特色。诚然,ERP实训确实是一个比较有特色且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不论是沙盘ERP还是电子ERP,都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但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尤其是沙盘ERP很多学生在掌握了技巧之后,单纯地为了“平账”而去作弊,这就失去了ERP的真正意义。同时,大多数学生感觉ERP课程更多的像一场大富翁游戏,很难将它与未来工作联系到一起,这说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因此,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民办院校应该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更注重“应用性”,比如可以引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办公室系统软件等更加具有实用性的应用软件,开设实训课程,增加实训学时,旨在让学生能够学到一门真正的有特色的技术,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积攒优势。

  二、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院校为了让自身工商管理专业更加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需求,必须更多地考虑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找准自身定位,同时对自身课程体系重新设置,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本专业人才的相对竞争力。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7

  任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的企业都需要拥有三大资本:财力、物力、人力。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

  首先,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优劣之间的竞争。其次,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被定义为最重要的生产力构成要素。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用人机制,没有制定好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想实现企业最终的目标和证明自己价值都是不现实的。

  人员管理战略必须以企业管理战略为指导,企业管理是制定人员管理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此外,人员管理战略是企业管理职能战略之一也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营管理战略的实现起着巨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同时又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更重要的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员管理战略对企业管理的整体战略、财务管理、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供应管理、市场营销等所有企业职能的确定和施行都有着驻足轻重的作用。

  人员管理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分析

  1、鼓舞士气,提高工作激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激励是在组织环境中激发、指导和维持行为的过程。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或工作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无论是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个人自己价值的实现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着名潜能学研究专家安东尼罗宾就曾指出,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的,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手段、怎样去激发这种潜能。

  实行以人格为本的人员管理,无疑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学者曾通过调查发现,人格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占了20%到30%之间。而近来的学者在用预测人格观点的确实性等方法来研究人格对激励的影响时,对结果进行分析,也发现人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激励的效果。以人格为本的关键在于对员工人格的`尊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情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从而激起更大的热情、干劲倍增。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组织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随着我国的教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群体便日益壮大,他们的气质与性格也有其特点,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念,喜欢拥有一个民主、自由、宽松、能够自己管理的工作环境,这类的员工往往流动性比较大,他们的工作效果难以加以度量,其工作的过程也是难以进行直接监控的。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知识型员工实施以尊重人格和独有的价值观念为主的以人格为本的人员管理,就能营造一个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自尊心、责任感、成就欲,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正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总裁小托马斯沃森说:一个企业的基本哲学对成就所起的作用,是远远超过其技术或经济资源、组织结构、发明创新和时机选择所能起的作用。

  因此,人员管理战略是作为企业管理战略的核心而存在的。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8

  本文是由上传的:当前经济形势下工商管理的策略分析论文。

  摘要:带来了工商管理的策略分析论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设计论文有所帮助!

  一、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商管理机关在优化组织结构,夯实基层基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我国经济市场形势来看,我国工商管理工作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缺乏健全的工商管理体制

  工商管理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与作用,在客观上要求拓宽其管理范围,加强其薄弱环节,实现职能到位。不仅要管好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

  而且要监督宏观调控指导计划的实现,不仅要管理个体,私营经济,而且要管好公有制经济,维护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秩序。而目前工商管理体制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管理的,把已经形成的区域性市场人为地分割成条条、块块,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兵把关,不利于形成管理的合力。

  3、缺乏强有力的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在履行工商职责时,工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切实履行工商行政执法职能,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的主要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然而,现实中,在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工商管理部门并不能应对自如,其执法手段有被一味弱化之嫌。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行政处罚权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相分离,工商部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从而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削弱。

  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严重。地方政府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是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私自决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经政府允许,一律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和实施处罚,从而加大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4、缺乏严格的工商管理内部控制

  工商管理内部管理问题的主要问题:一是工商管理部门摊子大,职能部门多,国家投入的资产相形较多,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不全或根本没有,从而导致在资产使用效率方面体现出了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国有资产出现比较严重的流失。二是工商管理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能,但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不够健全,使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难以开展,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效果。

  二、解决当前工商管理问题的对策

  只有针对性的将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解决,才能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以从加强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完善工商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完善工商管理体制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将不再是单一的地域与国家的市场,而是含有越来越丰富的经济元素的市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不得不努力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使其充分发挥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

  2.1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工商管理制度需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加强工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而其所具有的效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另外,还应该在全社会数量工商管理机构的威信,提高管理水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

  2.2建立实事求是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服务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已经不复存在,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会越来越繁重,相应的责任也就更大。

  随着各种市场主体的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立法也会相应增加,而且随着我国愈加频繁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得工商管理部门也必须与国外有关部门和企业保持良好的沟通,为了能够良好的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3、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3.1完善工商管理法制体系

  我国应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为重点,加强制定单项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解决掉新旧法规自相矛盾、执法依据不统一的问题,解决工商行政基本法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注意加强法制宣传和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执法职权。

  3.2调整内部职能机构,明晰职能关系

  目前工商管理各业务部门职能交叉,分散管理、分头执法的现象较为突出,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市场监管执法力度。

  因此, 根据工商管理机关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需要,对全部工商管理业务职能进行“三分”,即:一为行政许可及审批行为;二为行政监督及处罚行为;三为行政督察行为。

  从而使内部业务职能有效的整合,可以避免现有机构设置存在的既互不相干又互相重叠、内耗大于合力的局面,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3.3加强对监管的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政执法行为。国家要把依法行政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工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4、建设工商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工商管理内部控制

  工商管理应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一方面,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对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财务经费实行统一管理。同时,省级财政根据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业务支出范围,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办案经费、装备经费及基础设施经费等实行统一核拨。

  工商管理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配套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另一方面,要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应向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汇报,使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得以真正发挥。并定期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促进监督服务职责的完善和加强。

  三、总结

  在市场经济中,工商管理是维护经济秩序的高效职能管理部门,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整合各管理职能,打造更好的工商管理平台,努力争取管理的最优化,使市场资源公平化,促进市场持续稳定的多元化发展。

  总结:工商管理的策略分析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撰写文章有帮助,更多精彩论文尽在!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9

  1国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成功经验

  1.1创新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放飞理想的需要,也是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研究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学任务有课程建设、案例分析、研究工作三大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它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从而使哈佛大学商学院成为美国青年求学的天堂。

  1.2提升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高校担负着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管理人才,关键因素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要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同时,要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潜力,培养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就要求工商管理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国外高校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的选拨和入职后培训,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如:德国详细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背景、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兼职教师的比列,很多国家综合性大学邀请的兼职教师多是知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能让工商管理研究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而且能学习到专业以外的知识、技能。加拿大高校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入职后培训方面的做法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加拿大高校录用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为了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方法,熟练教学方式,都必须接受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

  1.3丰富工商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营造创新、创业、民主、宽松的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舞台。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教学中所实施的研讨会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探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创新思考,教师自我消解权威展示学生才华的教学方式,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精神,大力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想象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会超越书本,善于质疑、批判,追求卓越,从而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1.4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产学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国外许多企业很重视与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合作。创办科技园区,直接把大学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向市场和商界转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就业。同时,成立教学公司,组织工商管理研究生和企业共同参加科技协作项目同时,为企业搞好管理、技术咨询,一次性或长期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等等。这样,既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得到提升,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将来才能为工商管理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2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启示

  2.1全面深入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我国,教育中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和对知识简单记忆的强调,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搞一言堂较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知识创新。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提倡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与学生多互动,在交流之中碰撞出学术的火花。同时,强化对工商管理研究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转变学习知识的传统观念,增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注重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科学教育的改革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科学教育。当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始向国外高校借鉴经验,来对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统一接受科学教育,第一学期后,根据考研成绩和综合情况,采取学院、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专业,规定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形成自由选课制,这种改革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中,我们要不断努力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文化普及”专业教育的关系,完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突出科学教育改革。

  2.3高度重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言堂、未抛砖引玉、教授权威等等问题,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严重后果。要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双重体系,同时,实施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来促进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伦理道德、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创新能力,营造、民主、宽松的研究环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2.4加强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的改革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课外严格的科研实践,近年来,为了促进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实习基地不断重视。但是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通过校外实习获得的提高并不明显。因为我国高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到企业工作、学习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综合性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依靠企业教育培训部门,开设专业技术课程和讲座,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有效保障校外实习基地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亦民罗少文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0

  1 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得到了长足的持续性发展,在新时期面对新挑战,工商管理部门努力对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对基层组织也开展了有益探索。然而,就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而言,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个薄弱环节。

  1.1 工商管理人才匮乏工商管理的人才大致可分为三个级别,即初级、中级和高级。有关数据显示,到20xx年年底,人才市场对于这三个级别的人才需求量高低不同,对初级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多,对中级和高级的工商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现代市场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的多个部分,分别分布在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环节,是一种全新形态的经济。它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竞争的思维,同时还必须具有国际化的综合思想,例如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只有将竞争的思维和国际的观念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与新形势下的要求相适应。但是,长期以来有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于看重专业人才或者更偏向于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思想和方案不利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的途径较为单一,我国大部分高校在针对工商管理的学生进行培养时与实际工作相脱离,更多的是理论培养,缺乏实践;二是考核标准较为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不全面。

  1.2 工商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工商管理的功能也随之得以健全。面对新的形势,对于工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拓宽其管理范围,大力改善其薄弱部分,逐步实现职能到位。不但使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全面调节,还要让指导计划实现宏观的监督调控。除此之外,还要兼顾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协调发展,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规范化发展。但是,当下工商管理体制由于不同行政区域都有各自的执行标准,所以他们都被分割成条条块块,不同的业务部门由自己管理,不利于对整个行业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也难免长期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所以,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构建一套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成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将成为推进同国际惯例接轨的有力法宝。

  1.3 工商管理执法力度弱化工商管理部门作为监管市场流通的重要把关者,不但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还在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商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的工作中,务必严格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不断提升工商管理的执法效力,促使职能落实化、效力高度化,促进以社会和谐为核心标准的工作思路的有效制定与开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复杂的社会关系,有关部门面对不同情况很难做到灵活自如地“对症下药”,其执法手段有时会被人们看成弱化的表现。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当中的部分规定使得行政强制执行权和行政处罚权得不到充分的结合,经常表现为相关部门有行政处罚的权力,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的后续保障,从而使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的权威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工作难以开展。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忽视了管理制度,私自决定企业的管理经由政府同意才可对其进行一定的奖惩,这样一来就致使执法力度大大减弱了。

  1.4 工商管理内部控制不完善作为市场经济监督检查和管理的部门,工商管理不但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还在整个社会的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内部管理问题也同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工商管理部门的设立比较冗杂,致使国家的投资不能实现充分地利用,有些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尚未健全,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象;二是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环节不完善。内部审计的重点环节是对管理和会计的检测,目前看来,我国工商管理机构的内部审计还不健全,实现对经济的独立监督还有一定难度,内部会计对于效果的控制也得不到保证。

  2 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措施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专业人才需求新时期下,高等教育逐步普及,我国对外开放也不断地向多层次、全方位扩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在此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也需要步入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轨道,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培育工商管理人才时一定要满足从生产到管理再到服务的一条龙式需求。

  2.1.1 创新教育理念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应当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所以,应当加快转变工商管理的思想,更新管理的.理念。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要以“创新”为核心内容,以创新基地的建设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为手段,培养出具备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些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较强的适应性、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及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1.2 树立工商管理人才国际竞争意识近年来,工商管理成为了高中毕业生热捧的专业,因为其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除此之外,工商管理专业还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据此,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我国经济推向世界的高峰,新的工商管理者不但要树立起国际竞争意识,还要培养国际经济、金融以及贸易等思维。

  2.2 完善工商管理体制,发挥工商管理职能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实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市场主体以及市场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已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限制,例如所有制限制、地域限制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推动工商管理体制逐步得以完善,不但满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发挥了工商管理职能。

  2.2.1 建立工商管理体制的宏观控制工商管理在一个国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它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务必努力配合国家在每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有关要求,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故而,在对工商管理的体制实施构建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登记管理的作用,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时期的不同、政策的不同、具体地区的特殊情况等,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发展的门槛做到正确把握,实现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工商管理的宏观控制还可以发挥综合监督管理的作用,促使市场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2 建立统一的工商管理体制新时期,为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加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的统一化管理力度,当下的工商管理体制要适时地进行改革,形成具有统一性管理、权威性指导以及有效性执行的综合性工商管理体制,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2.3 优化工商管理执法对策,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力度

  2.3.1 健全工商管理法律体系我国应该以《合同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几部法律为重点,进一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单项配套法规以及具体的实施细则,促使新法规和旧法规融洽地结合,有效解决工商基本法操作性弱化的弊端。另外,要切实扩大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增强学习培训的效果,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踏踏实实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

  2.3.2 调整职能机构,明晰职能关系目前,工商管理各业务部门存在职权范围不明确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职能交叉、分散管理、分头执法。由于职能的不明确导致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市场监管的力度。所以,为了满足工商管理部门监管以及执法的需要,对于工商管理职能进行了“三分”,一是行政许可及审批行为;二是行政监督及处罚行为;三是行政督察行为。这一措施使得内部业务职能得以有效调整,避免了现有机构设置存在的冗杂现象,大大加强了工商管理执法的力度。

  2.3.3 监管制度化,执法规范化依法行政以及公平竞争是政府考量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标杆。此外,工商管理部门也应当努力转变行政职能,加强打造建立服务型工商管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1

  一、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课程,该门课程在国外开展较早,而在我国尚属于起步、摸索阶段,主要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我国该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的设计特色不明显。

  由于该课程关系到社会经济,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我国该课程的教育模式比较传统,相对比较封闭,基本以书本为主,课程体系较为单一,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潜力,导致专业没有鲜明的特色,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与社会实践相统一,造成学生毕业不能及时适应当今管理层市场的基本需求,最终出现就业难问题。

  2、课程以书本为主,实践性较差。

  由于工商管理课程本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由于教材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教材指引实践的能力较弱,许多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反而影响了基本理论的消化与吸收;课程教材基本都是翻译的国外教材,而国外的经济发展形势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并不一致,也就是说教材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一些理论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从而出现了文献所述的“三多三少”现象,致使我国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适应能力低、实践能力差、缺少市场竞争力。

  3、学生创新能力欠缺。

  在创新创业课上依然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问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传统的教育方法均以考试成绩、实践证明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课程要求,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薄弱。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问卷主要针对辽宁地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问题。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84份,回收率为92、0%。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可知:约有93、2%的人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中、高层管理者,仅有6、8%的人选择基层管理者。约有45。8%的人打算在企业或者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就职,5、3%的人选择教学科研机构,48、9%的人并没有明确定位。通过培养目标的分析可知:学生大都想成为中、高层管理者,而企业恰恰最需要基层管理者,说明学校与企业之问缺少有效沟通,没有较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动向,不能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于培养目标而言,国外大学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例如,英国将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本科与研究生两部分,本科多以培养务实性基层管理人员为主,而研究生培养则侧重于教育、科研方面;日本在这一方面则更具专业性,它将人才培养分为三种:企业培育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政府经济管理干部、工商管理研究人员及教师;美国培养重点则根据学校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可见,国外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特色十分突出,定位明确。

  对于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而言,国外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其中专业课及实践课所占比重较大。国外在教学阶段除了采取传统的课堂教育外,还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课上,学生可以围绕教师提出的案例进行积极讨论,教学过程极大地增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师还会不定期地组织相应讲座,学生可以围绕导师的论题结合课上所讲的内容撰写小论文,导师会定期与学生探讨小论文内容,启迪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还会在假期提供经费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并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学生的实践成绩由以上各个环节乘以相应的权重计算出来。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在整个学期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偏差。

  三、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改进建议

  1、扩充教材特色内容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学科。新理论、新知识不断出现,为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紧密相连,教材除经典内容外还要根据当前形势做出相应修改,使教材内容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指导实践。同时,课程应该补充案例教学内容,使整体教学生动形象。

  2、丰富教学形式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模式,而应将理论学习、案例教学、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创业学、融资学等课程,增加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并做好HR管理务实以及市场调研活动,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相融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因此,教师应带头参与社会实践,并鼓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学术交流、到国外进修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法,更好地将自己的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

  4、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问的联系,并在优秀企业中建立培训基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在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素质,解决了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钩的问题。通过实践学习,一方面,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当今管理层市场的需求动态,从而激发对专业课和相关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校企合作也为企业培育了一批适应当今社会企业管理发展的人才,不但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而且更具实践能力。该合作模式不但有利于学校的立体化教学,而且也有利于向社会输出素质过硬的管理人才。

  5、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基本评价就是课堂表现及考试成绩评定。整个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校在评价体系方面应引入国外机制,将评价体系由课堂表现及考试成绩评定拓展到学生日常作业、课堂表现、撰写论文、假期社会实践、问卷调研、科技创新等多个层面上,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使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被动接受改变成主动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结论

  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仅有十几年,而国外该方面发展较早,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我国应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特色,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总结,找到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扩充教材特色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只有这样,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提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求针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了明确的改革要求。由此,高校探索新的创新机制与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意识的人才,是现阶段高等学校面临的战略任务。而目前在全国的本科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构建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直接关系到否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社会欢迎。

  一、评价指标的构建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核心和评价目标实现的关键。本文通过利用数据库和大量书籍、杂志、网站等资源,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学术文献及资料,收集了一系列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接下来又通过专家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首先确定了四个基本维度,并将以上指标进行分类整理,保证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逻辑联系。由此确定了以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四个基本维度作为一级指标,以指标统计中出现频率超过5次的创新思维等28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的三级评价体系,初步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分析如下。

  1、创新学习能力。

  创新学习能力是评价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指标,该项指标可以用发现问题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标新立异能力四个二级指标来反映。

  2、创新知识基础。

  创新知识基础指标可以用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交叉知识水平、创新知识水平四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它是创新能力评价的保障条件指标。

  3、创新思维能力。

  该指标可以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想象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四个二级指标来反映。

  4、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由创新活动成果、课题独特水平、课程设计质量、毕业论文质量四个二级指标来反应。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只有对各级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才能真正发挥指标体系的作用。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专业领域内的十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两两比较和对结果汇总分析后得到以下判断矩阵。依次得出以下四个矩阵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向量的求法,矩阵每一列归一化,对归一化的矩阵按行求和,再归一化处理,计算特征值。拿创新能力判断矩阵为例,其他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都按此算法得出以下指标权重。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需求、教育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必定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此时需要对一些评价指标做一定程度的修改,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3

  1.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工商管理类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标准化课程体系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和等级标准中,基本分为五大层次,涉及四种不同教育层次的院校和级别。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作者从旅游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素养、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入手,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学科研究,将国内现有的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操作、作业人员;第二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技术人员;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活动高级技术人员;第四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第五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旅游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专门人才。

  各类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级别定位,第一个层次的人才,多为岗位训练和培训;第二个层次人才,主要为企业岗位培训和中等学校培养;第三个层次人才,多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第四个层次人才,主要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五个层次人才,培养一般由研究型大学承担。

  上述的人才构成体系和培养分类,构成了目前我国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通过金字塔模型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第二、三、四层次之间应用广泛,尤其在第三层次高职高专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这一层次的旅游院校及其工商管理专业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社会、企业急需人才,同时往下承接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梯队,网上为更高级的第四个层次的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即旅游工商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2。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职业教育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2。2技术应用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能教育(除某些技艺型人才),也不是基于学科的高等教育,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的重在实践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持续贯穿与阶段深化特征

  实践教学体系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2。4现代化特征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2。5地域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上延的结果。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同时还要适当超前。

  2。6社会实践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工科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文科专业的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

  2。7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3。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实践教学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

  目前,旅游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依然过分注重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绝大比重,实践教学时数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偏低,而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另外,在教学科研管理上也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重视对理论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而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

  3。2实践教学的设施仍显不足

  实训设备的老化,加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很多院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只好采取合并、裁减、“以演代练”甚至“以讲代练”。

  3。3实践教学的师资依然短缺

  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对生产现场缺乏真正的认识,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从行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一些实训课程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指导。

  3。4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全面、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3。5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缺乏专业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尤其缺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规范、新方法、新标准编入专业教材中,学生毕业后很难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

  3。6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专业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活动往往是分散的,大量个人分散的实践活动管理很难到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往往只能以电话和E—MAIL的方式联系学生,很少能够走访学生。另外,一些院校存在毕业实习与论文学生找工作冲突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无法认真实习。从实习单位方面来看,很多单位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带教流于形式。有的实习单位将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不安排固定带教或没有带教计划。

  3。7实践教学的企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在我国,对企业如何参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法律规定,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此外,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害怕泄露商业秘密,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或者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使学生即使在实习岗位上也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

  4。总结

  我国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体制的大环境,探讨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发挥出特色优势和专业优势,采取有计划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和企业合作进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和企业合作编写高职高专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新路线。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4

  0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逐步市场化必将浮致人才的全球性竞争在国内展开,甚至进一步加剧。作为时代先锋的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金字塔中的极具上升潜力的一层,他们面临着由理论到实践的巨大人生跨越,竞争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机遇与挑战在等待着他们,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和开拓性思维以及极强的进取心,并有着较强的团队精神和较轻的社会压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当代大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培育与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凸现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工作实践终的持续竞争能力,以在人才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众国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是每个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旱是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最开始核心竞争力只是经济学的观点,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学根基,所以被引入经济、管理以外的几乎所有领域,其概念也逐渐被引申到了个人核心竞争力上来。事实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套用普哈拉哈德和哈默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内化了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是能够史加有效地让用人单位快速接纳自己从而取得工作机会的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大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技能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途径,全而整合发展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性地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找到适合才能发挥的工作岗位,理想就业而实现自身价值。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水平、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关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木要素,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公认的明确的定论。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几大基本要素。

  1。1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

  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价值取向、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强烈的社会贡任感。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石,是高校毕业生顺利成功就业的敲门砖。

  1。2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科知识与文科知识、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综合体现,是系统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灵活的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完善而全而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前提,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未来工作的新型人才。

  1。3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

  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观念、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融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想象能力、能动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同化顺应能力等,是各种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综合参与的结果。学习创新能力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1。4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人的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涉及适应社会和人际适应两个维度,具体包括生活知识技能的掌握、正确活目标的确立、社会生活规范的遵守、社会群体的融入、社会角色的承担、社会生活的适应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调查分析

  本文以某些高校部分工商管理类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5所高校共计1000名学生。实际收回问卷982份,去掉填涂失误等无效问卷后共计收回有效问卷956份,回收率达到98。2%。限于篇幅,调查过程在此不予赘述,下面详细分析本次调查的结果。本次调查设置了4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为了客观的获取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①在“良好的心里素质方面”方面,有336人显示“非常好”,348份人为“良好”,142人为“一般”,剩余的130人为“不好”,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35。1%,36。4%,14。9%和13。6%。显然,认为非常好或良好的共计71。5%,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心理素论文质都不错。②在“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方面,有382人被调查认为“一般”,262人显示为“良好”,170人为“不好”类型,剩余的142人为“差”,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40。0%,27。4%,17。7%和14。9%。从这个结果看,大多数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并不具备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只有少数学习努力,目的明确的学生知识面较好。③在“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方面,有481人为“一般”,205人为“较强”,159人为“差”,剩余的111人为“很强”,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50。3%,21。4%,16。7%和11。6%。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一般的,只有部分学生创新能力强,这与各自的自我锻炼和学校的培养方式有关。④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277人被判定为“较强”,336人为“一般”,225人为“较差”,剩余的118人为“很差”,分别占到有效问卷总数的29。0%,35。1%,23。5%和12。4%。相当一部分工商管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有所欠缺,事实上,这与大目前高校的培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3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能力并不强,一方面这与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方式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成长背景有关。事实上,当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是一个需要个人、学校、社会、企业及上级部门共同规划和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把各个方面的因素都积极地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地把工商管理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上去,使工商管理大学生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学校、企业和各种制度机制的保障真正体现出来,这也是对当前我国高校培养人才机制的一个挑战,也是对我国当前教育制度的一次完善,对我国高等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5

  领导力领域的种种旧观念给女性职业进阶造成致命阻碍。近来,职场男女平等的研究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尽管“男女搭配、效率更高”的证据不断涌现,女性职场晋升速度仍然很慢,甚至可能是越来越慢。对此,研究人员认为,过去女性职场晋升的障碍依然隐藏在看起来性别趋于平等的商业环境中,并以“性别歧视2.0”表现出来。这种无处不在的歧视难以定义,因而难以消灭。其论文《不可能的自我:女性职业生涯转型的形象策略与认同威胁》阐释了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隐性性别歧视怎样对女性晋升造成不利影响 ;无论女性们能力再强、态度再坚决,也很难捅破这层透明天花板。Ibarra 和 Petriglieri 指出,世人总道“领袖天成而非人造”,但一名领导者再有天纵之才,也需要内外部的修饰与雕琢,才能有机会展示才华。

  为了令人信服,他(她)们必须符合特定的容貌外表,并配合稳定的自我形象。这种容貌形象当然不是整齐划一的制服,却也类似于剪裁合体的西装。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转型、即从产品与服务生产到直接面对客户的转型中,专业技术与能力只是公开筹码,更重要的是获取客户的认同,让他们觉得你是公司的`代表与权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位研究中对 34 名(19 男、15 女)管理咨询与投行业员工进行了跟踪调研,大多数男性(19 位中的 13 位)表示他们在经历转型后能够很自然、自信地与客户互动并展现个人威信,再把客户带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如其中一位所言,“你需要表现得很成熟,以此赢得与客户平等的地位。”然而,几乎所有女性(15 位中的 12 位)都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不适应。她们更倾向同以前一样,强调曾经帮助她们成功的技术层面问题,而不重视与客户的互动。女性们习惯于展现可靠与真实,这一过程让她们觉得措手不及与无所适从。“我最终也做不到积极主动地和客户座谈。”一名女职员表示,“我自问,我怎么告诉这样一个 55 岁、在自己行业里打拼一辈子的老家伙他最近的投资实在是愚蠢?”上述女性大多不太愿意承认自己受到了隐性的性别歧视,但她们中也有人表示:“我不可能有 1 米 9的个子,也不帅,握手也不那么有力。但这些形象对别人来说往往意味着力量与影响力。”她们认为,大多男性客户都会有类似的想法,在会见客户时,她们常常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以技术能力来证明自己往往是她们最热衷的选项。类似地,对性别差异的认知也让女性不愿模仿男性同事富有闯劲的、有点咄咄逼人的行为,她们担心这样做会因为双重标准而遭受过激反应 :有些事情,男人做来是有冲劲、而女人来做就是逞能。

  “我担心自己看起来太爱发牢骚、太具有攻击性,不过如果男人这么干会被看做是‘在打仗呢’。”一名投行女职员这么说。职场男性的升职道路崎岖却光明,而身处隐性性别偏见环境且缺乏女性楷模的职场女性的处境却是大大不同。男性主导行业里,女性成功典范的缺失带来一种观念,叫“不可能的自我”。更糟糕的是,在这些行业里,反对性别歧视的努力最终反而强化、固化了对于女性的歧视,譬如“有能力但不够勇敢”或是“够聪明但不够积极”,演变为恶性循环。上述恶性循环可以打破。只要女性能够尝试不同方式,实现哪怕一次良好的客户互动经历,也能让她们掌握到新身份的核心。尤其当客户是女性时,女职员的感受会更好。公司也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女性区别对待的文化。此外,公司还可以提供社会与职业发展培训,用成功的女性榜样来帮助女职员认同和认清自己。

【工商管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02-25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11-02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1-04

工商管理学年论文11-04

关于工商管理的论文15篇11-03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0篇11-05

工商管理改革浅析论文(10篇)11-05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

完整版工商管理毕业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