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2023-02-26 14:34:10 雪桃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

  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过去的工作,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让我们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梳理,再写一份工作总结。你还在为写工作总结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来报社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从学生过渡到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让我更快地成长了。

  现在,可以说,我熟悉酉阳比熟悉黔江多。虽然在黔江生活了20年,但是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她知之甚少。但是,酉阳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个工作的地方那么简单。每天,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报道,需要关注。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一件事,关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这个职业,让我能够更快地熟悉酉阳、了解酉阳,关注着她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刚来的时候,说的是“你们酉阳”,现在,已经习惯了说“我们酉阳”。

  一年时间以来,熟悉了这个城市,融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因为努力不够,学习不够。一直对她了解得不深,不透。对工作,同样。以前,为了鞭策自己,所以告诉自己,“要将工作当作事业,将事业当作人生。”可是,惭愧的是,我没有做到。记者这个称呼,有的时候,感觉是辜负了的。

  到目前为止,工作上,谈不上什么成绩。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时政记者。如何将时政新闻做好,一直在寻找,但是,一直也没做好。缺乏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缺乏对大局的判断力,把握不住“势“的.走向,决定了我发现不了好新闻。

  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开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会,回来之后,我只按照常规写了一篇会议报道,对会议中的许多新闻点却视而不见。最后,在熊老师的提点下,才将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和聘请100名安全生产信息员另写了两篇新闻。从那以后,每次开会的时候,总要先问自己,这次会议有没有别的新闻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逐渐让自己能够跳出会议写会议。

  下半年,希望能够多深入基层,希望报社策划的“青年记者住农家进园区上工地”中有我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以来,没怎么下过乡,即使去,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再加上从小的农村生活经历比较少,对于下乡总有一点心理难关没过。但是,通过上个月下大溪、下板溪,虽然大溪是和小欧一块去的,板溪也比较近,但是,采访都转换了一种方式,绕过当地政府,直接和老百姓接触,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比如大溪,一直是和领导一起去看的,台地结构漂亮,现在老百姓的建房积极性表面看起来也很高,但是,和他们接触之后才发现,台地的问题很多,甚至会影响到移民的生命安全。这便是真正的基层。或者政府做事了,但是,老百姓始终是弱者。这一点,应该向欧道路学习。他以专业的态度报道了岩峰村的现状,又以悲悯的情怀为岩峰小学做了实事。

  这两次采访,让我对深入基层采访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不算真正地沉下去了,但是我相信,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不会走得那么畏首畏尾,会走的更远、更深层次一些。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2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基层、磨炼意志,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也有了提高。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用马列主义武装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藏文水平。

  二、坚持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一年来,在遵守报社纪律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政治家办报思想,始终保持年度基层干部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总之,一年来,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业务水平、自身修养有了一定提高。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二是工作上藏文水平不足;三是如何在岗位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做的有欠缺,意识还不够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藏文水平,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一名优秀的办报人。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3

  我是去年刚毕业的学生,很荣幸的能够考上鹤壁日报社,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工作经验是我工作当中最最缺乏的一项,经过半年的见习工作,对于工作经验有了一定得积累,能够适应在报社的工作环境,逐步适应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考察期半年的时间已经结束,工作时间虽然还比较短,但就是在这短短的半年的时间里,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身上所肩负的任务和责任。在整个半年的考察期内,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每个月交给的所有任务,超额完成报社所规定的考核期累积240分任务,并且在考察期内一篇稿件有幸荣获第十届省辖市报三等奖。虽然在考察期内有过荣誉,但是更多的是报社教会了我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做人。对于这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勤奋学习,将老记者的经验转为己用

  对于像我这样的新人来说,将工作尽快上手的途径之一就是像老记者学习,在工作的这半年当中,部室中的每一位老记者都给与了最大的帮助,当他们有采访活动时,都会带上新记者,让我们熟悉不同新闻类型的写法,让我们对报社的工作内容有了感性的认识。

  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面对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沟通的渠道,采取不同的报道角度。特别是与记者接触较少的一些编辑,我积极主动地询问他们我的稿件有什么问题,认真请教。

  二、博采众长,丰富自己的知识广

  记着有着“杂家”之称,所要面对的'是形形色色,来自各行各业的采访对象,如何针对不同的人群将自己的采访任务做好,就需要我们博采众长,无限的拓展自己的知识广度。

  记得有一次去采访农科院程院长,在谈论“浚单29”时,出现了十分专业的农业名词,在做采访记录的时候,频频出现错误,在写稿件的时候也出现了音同字不同的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在采访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时候,要在采访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在采访中要不断的提问,确保自己记录的不出现差错。

  三、工作认真,思想上不能有松懈

  来到报社工作以后,深感无论在前期的准备,到采访过程中,到最后的组织材料写稿,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一定要将整个过程理顺的清清楚楚,要让读者读的明白,读的真实。

  在写稿件时,尤其是在数据上必须确保正确真实。在写关于三矿一项硫化新技术时,由于想让稿件字面清新简洁,将数据进行模糊化,发表后也发现读起来自己是十分的清楚,却让读者疑惑不已,不知道数据到底是怎么的出来的,让我明白在工作上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偷懒,必须认认真真,将工作做细做好。

  四、政治意识,把握当下事实大局

  来到报社,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胸怀大局,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过事物现象预见其本质和未来,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各项素养。我认真学习报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报社新记者培训时的要求,经常做自我检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将本职工作做好,向老记者学习采访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在写作中的能力,尽快的将提升自己,成为一名出色优秀的新闻记者。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4

  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关于新闻记者证年度核验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编人员的管理,我报认真开展了对新闻记者证

  的自查、核验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按照规定发放记者证。

  2005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全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作为专供采访使用的正式证件。我报对工作人员中从事党务、行政、后勤、经营、广告、工程技术等非采编岗位的工作人员和通讯员、特约撰稿人、特约记者及专、兼职为本报提供新闻稿件的其他人员收回旧证,不发新闻记者证;严格按规定报批、发放符合条件人员的记者证。至目前为止,我社经严格程序发放的记者证共有33人,无一例违规发放记者证。

  二、规范使用记者证。

  我报在做好已批准记者证的发放工作后,即制定了《关于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的通知》,要求已取得记者证的采编岗位人员,严禁在采访活动中利用记者身份搞经营、拉广告、获取不正当利益;严禁将记者证借给他人使用。并要求新闻记者不得以新闻报道为名从事有偿新闻、强拉广告或者向采访对象索取钱物等。违反者一经发现,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注销新闻记者证;今年以来,我社2人因调离工作单位需注销记者证外,尚无违规现象发生。

  三、完善管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1、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我报认真组织学习并把贯彻"管理办法"纳入日常的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求本报新闻记者证管理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切实加强新闻记者证的管理。

  2、2005年3月份在报纸上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鼓励社会各界和公众对本报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进行监督,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一年来,我报尚未收到此类举报等。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来,虽然我们在新闻记者证管理工作中无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但还存在有不足之处,如对于已离职人员的新闻记者证回收、注销不够及时,对已具备领证资格的人员没有及时联系安排持证资格培训,对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业务培训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等等,这些都是在今后工作急需克服和总结的问题。

  五、整改措施

  1、在报社大厅显眼处设置投诉、举报箱。

  报社自2005年3月初即设立总编室举报电话专线(号码为)并在报纸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另外,为加大对内监督力度,在报社大厅显眼处设置了投诉、举报箱,并要求办公室专人负责做好情况报告、问题处理、结果反馈等工作,坚决查处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

  2、与各部室负责人签订《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安全责任书》。明确规定:要自觉遵守宣传纪律,杜绝出现政治性错误;在宣传工作方面要严格遵守审批程序,稳妥引导,不抢发、不炒作、不渲染;禁止刊登凶杀、暴力、色情、愚昧、迷信及其他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社会新闻;严禁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业道德,不利用编辑身份变相刊发软性广告或索取刊费,反对唯利是图;对于违规行为,一旦查实,立即收回记者证,取消记者资格,并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责任书还要求各责任人对所属部室要承担领导责任,接受相应处罚。

  3、加强采编队伍管理。

  在新的一年里,我报要以报社整合为契机,加强对采编队伍的建设,要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要结合核验记者证工作,全面树立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工作中要重实际,求实效,务实事,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实事求是,为进一步推进我报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

  4、重申《关于做好新闻工作“五禁止”的规定》。

  明确要求全体采编人员严禁有偿新闻,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变相为企业和产品做广告,严禁利用采访这便以任何形式索要和接受对方提供的钱物等;严禁利用记者身份拉广告、获取不正当利益,凡是发现相关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严禁记者挂名写稿。

  总之,一年来,我报能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通过内部自律、社会监督的方式,着力抓好新闻记者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狠抓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增辉。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5

  今年5月,我来到经济观察报社,迄今约7个月。期间供职于要闻部,流窜于华南(主要是广东)境内。

  7个月间,发稿若干,其中较有印象的有:《一个镇长的亿万身家》、《佛山邮储惊曝巨额存款黑洞》、《广州房屋维修资金惊现23亿元黑洞》、《湖南资兴瞒报灾情调查》等。

  来经济观察报之前,我一直供职于日报媒体,习惯于新闻快餐炒作。而且,平常所涉及领域大都为时政、市井类新闻,几乎与经济无涉。经济观察报是一份有影响力的成熟的财经类周报,我能行吗?虽然与华南分社刘头见面时自信满满,但退出门去,不禁挠头自问。

  果不其然,一开始的日子是相当难熬的。首先要过报题关。在日报,大多时候是等新闻,一条线经营久了,自然有新闻送上门。稍稍老道的日报记者,无非也就是在现场多带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但是,这一招在经济观察报基本上是废掉了。在这里,报题范围广了,但更考验对全局的把握以及对某一行业的精准了解。不能等,等一辈子也没料到。所以必须主动出击。于是,天天泡在网上,每天买7份、8份报纸来看,每一条新闻都在我攫取的目光底下扫描。

  勉强也能够报上题了,但这些题目几乎都是我从未涉及过的:电网建设、核电布局、拆船业现状、“双限双竞”的房地产市场……等等,等等,眼生得紧。也正因为不熟,为了做“珠三角新型电荒”这条稿,光广东电网公司我就跑了不下10次,其间还不包括采访南方电网、广州供电局以及专家等。哪天没扑到料,就一边在广东电网门前徘徊,一边思考对策。没有思路的时候,也不想坐在家里,依然坐上往广东电网公司的公交车。上车就希望公交车一路开,不要停,保持将到未到的状态,这种“在路上”的`假象稍稍能解我一点焦虑之愁。

  磨了2个多星期的这篇稿子终于出来了,好在没有想象中铺天盖地的批评,还得到了鼓励和支持,这对于一个新人来讲,是多么重要啊!

  与那时相比,现在做稿子可能略有从容,但是交稿之前的焦虑感一直没有退却。做《一个镇长的亿万身家》这条稿,报题的时候就是觉得其中有文章可做。但是,到底这个镇长如何发家,家业如何,一概不知,甚至在东莞连一个熟人也没有。只有硬着头皮上路,带着渺茫的希望。第一天,到镇长的发家地——塘厦镇。在塘厦这个喧闹的大集市里,就象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窜,根据之前的报道寻找几个隐约的地点。想找找政府部门,在某村雄伟的村委大楼门口就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这一次,除了认了几条路,一无所获。

  于是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在东莞繁华的街头,一个孤零零地影子象猎狗一样,这里嗅嗅,那里闻闻。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犯了困,睁眼一看,牛仔裤厚厚的裤袋面已经被割开,幸好里面的一层薄纱保住了手机。这个悲惨的遭遇,随即被我在戒备森严的东莞市法院和检察院连番“不经意”地展示,从而博得了一点点的同情和攀谈的机会。

  最后出炉的这条稿子,总算还有不错的反映,这是在采访之前所没想到的。其实,在经观做这种所谓深度的长稿,总要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找题前的敏感、报题时的斗胆、做题中的迷惘、结题后的快感。贯穿始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焦虑。日报记者的焦虑犹如烟花,当天火起当天熄灭;而周报记者的焦虑,象充气球,从找题始到结题终,一天天累积,眼看它越长越大。

  这种感觉,在步行山路2个多小时,进入死人无数的湖南资兴某重灾村时有过;在埋首穷经,苦寻背景资料和采访对象时有过;在几次三番被无礼推脱、欲采无门时也有过……

  当然,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释放的惊喜,这在过往很多时候也有过。坚持这整个过程的,只有一个信念:试试,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我到经观时间短,体会也还不够深,有相当多领域还不熟悉、待学习。譬如,对于区域经济整体走势的把握,我是相当欠缺的。虽说这种走势稿一年也就做一两回,但是这是一个记者做其他稿子的基调,没有较准确的整体认识,可能对某一行业或某一具体事件,都会产生认识的偏差。这一点,应是来年需要加强补课的地方。

  这应该是一个不轻的任务,但我想,领受了“试试”的信念,或许我还能再给自己一点信心,总不至于见了刘头之后,再偷偷地挠头吧?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6

  到20XX年末,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办的时间了,尤其是在去年我成为《城市快报》经济部的一名正式记者,让我深感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光荣与责任。近半年来,我更尝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酸甜苦辣,同时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会,充满挫折,同时又充满满足感的过程,通过它,我认识到:

  一、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才能够获得好的新闻角度

  在今年的日常工作中,我对本市各大媒体的经济栏目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摸准了我所跑银行的定位,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必需努力学习,争取能够以一名专业人士的视角来审视新闻。厚积才能薄发,我通过业余时间恶补专业课程,同时阅读大量专业性报纸,观察优秀记者独特的视角、新闻切入点,同时认真阅读经济部同事的新闻报道。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识到:好的经济记者必须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必须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新闻的敏感性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我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的经济节目,从中了解金融基础知识和重点热点经济问题。第二,我努力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身边人们谈论各类话题中有价值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记得在去年年初,我作为一个新记者,工作初期开展银行的新闻采写异常艰难,我通过阅读和观察,找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闻点,完成了XX年年初的一些理财稿件。

  二、注重积累,博采众长,才能积淀自身的能量

  我深刻地认识到,新闻记者最可贵、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敏锐。新闻拼体力,拼智力,拼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基础有三个:一是扎实的基础,二是丰富的经验,三是正确科学的方法。作为从业时间不长的新记者,我着重从方法上下功夫:每接一个选题,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准切入点,对较熟悉的领域,我多学多问,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深思慎取;对比较陌生的范围,我采用上网查询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背景资料,迅速扫清障碍。

  20XX年7月8、9两天连续发表的《英恐怖连环爆炸对经济影响系列》一组稿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一定深度的新闻稿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写成的,获得了报社的好稿奖。

  三、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才能有所进步

  金融新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近一个多月来,我通过对本市各家银行行长的采访以及写稿,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努力拼搏,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才能锻炼自己的水平、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努力、坚韧就一定会有收获,采访对象的一些优点也是自己增长能量的一种养分。

  一年以来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确实解决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觉困惑的问题,但同时,新的工作状态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我想明年的工作中,我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做耐心、扎实的积累之外,要如何让自己已经储备的一些资源在我的报道里体现出优势和最大的价值,是我特别需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7

  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当时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涵盖的东西很多。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在实习期间,作为记者,我下了城郊,去过国企、各政府职能部门、气象局……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居然还见到了诸如谢霆锋,陆毅这样的大明星。这些时光曾经让我垂头丧气,但也更让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进入《百姓连线》栏目组老师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听观众的。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事情给我做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吗?慢慢的我发现了对于我们《百姓连线》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一、档民生类栏目,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我们大部分的新闻信息都来自于观众的“爆料”,它是我们做新闻的第一步,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也是我们栏目叫做百姓“连线”的缘由。

  经历一段时间最基本的接线工作后,慢慢的老师开始带我们。访了,这可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啊!一直以为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在经过第一次写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删减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有问题的。总的说来就是:语言不精练,需要言简意赅。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凡是讲道。,就喜欢掰碎了说,条分缕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时候,这些"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华丽很工。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题材总希望能钻牛角尖进行猛烈的抨击。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我开始翻看旧新闻,学习老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政府新闻必须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首先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评性质或监督性质的报道必须小心措辞,务必做到有。有据,不温不火。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慢慢的,我的报道就写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说什么,但现在我还知道了该怎么去说。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机会碰到。这些经历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因为。访,我接触了许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地方和人。实习期间接触的人,有普通市民,有农村村民;有企业家,有律师;有各部委的领导,有政府官员;还有各媒体的`新老记者等等。

  我。访过的大人物、经历过的大场面并不多,但十几次宝贵的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学会很平静地与各种人交谈。我需要的信息。

  我会。访吗?以前我自以为我会。但是,当我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我所谓的会,只不过是能够把想要问的问题说清楚而已,从不考虑怎样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也不考虑如何引导被。访对象说出新闻主题。

  我们有次做了一条政府慰问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闻。被。访对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经济较为不好的军转干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组织到他们家里进行慰问。在。访的过程中,被。访对象由于碍于脸面,一直不肯说自己的经济困难,总是敷衍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个。访就没办法用。于是老师教我这样处理,让我问他有没有像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拿出来,我便故意问他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最近怎么不再拍了。问到这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眼眶开始湿润,慢慢的落下泪。他说,自从企业困难后,家里就省吃俭用了,哪还能拍照啊……顺着他的话,我接着问,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政府有没有什么帮扶的措施?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把。访的主题引了出来,让他触景生情,这种有感而发的情绪才是真实的。这就是一个新闻老手和新闻新手的不同。老师不仅能快速把握要说的内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个本来很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体悟到,功夫,就在点滴间显现。

  每次跟老师们出去跑新闻,他们跟任何人打交道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对方可能是各级官员,可能是平民百姓,可能是记者同行。任何一场,老师们总能够适时插话,精确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因为我们《百姓连线》是一个和观众互动性很强的栏目,我们经常会见一些到台里来的观众,尽我们所能为其排忧解难。有一次我们接待了一个来访群众,讲述了自己的不公待遇,想通过电视台的报道寻求公平。老师耐心地听了他的话,仔细阅读了他提供的材料后说,这里面涉及太多法律问题,作为媒体不能涉足法律上孰是孰非的纷争。但是您讲述的事情,我们可以予以批露,请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和相关证据,相信从这个角度切入报道,对解决您的问题也会有所帮助。就这样,来访的群众满意地离去了。我再一次体验了什么是高手。

  “思想是一张卷起来的毯子,不展开就不知道有多少破洞。”在学校学习的三年中,我的确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也培养起许多自信。但是,一旦应用于实际当中,才发现很多自信其实是盲目的,实习了才真切发现自己的不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习的这段时间让我逐渐明白个人力量的渺小。你必须得跟别人合作,不要幻想仅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

  实习的三个月里,出了新闻十多条。

  这三个月里,稿件被枪毙两次。

  这三个月里,既有欢欣,也有尴尬。

  这三个月里,懂得了应该眼毒、鼻灵、耳聪、嘴活。

  这三个月的成长比得上一年。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8

  20xx年,在报社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编委会的业务指导下,x晚报记者部全体人员凝心聚力,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报社领导交付的新闻宣传任务。20xx年,对于我们记者部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情况下,记者部全体人员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挑战的一年。回首一年的采访历程,既有累积的众多好经验好做法,也有教训。为发扬扩大好经验,有效规避以往的失误,特作以下总结以及16年的工作计划。

  一、时刻牢记“政治家办报”,绷紧“安全”这根弦

  XX年,我们记者部采访的近20xx篇稿件,没有出现舆论导向错误,没发生大的差错,这跟我们时刻牢记政治家办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

  在平时,在对记者的教育中,我们时刻把报纸“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通过部室内部的理论学习,大力提升记者作为政治家的鉴别力、敏锐性、艺术性、责任感。第一,处理好新闻宣传和政治纪律的关系,再好的新闻、再好的策划,必须以党的中心工作为出发点,坚决做到“帮忙不添乱”,时刻教育记者,党委和政府关心的,一定是老百姓关心的,是鱼水的关系,不是水火的关系,这个报道基调不能跑调走音。第二,明确防范重点,对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譬如人大政协会议,风筝会、鲁台会等,把好每一道关口,把每一道关口的运行情况都了如指掌,层层把关。

  二、找准“切入点”,让党委政府和百姓都满意

  20xx年5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推进和谐创建工作的意见,我们在分管总编许荣安同志的指导下,立即成立了和谐创建宣传小组,结合晚报的具体情况,针对民生,制定了宣传报道计划。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三最”作为宣传报道的切入点,确立了“和谐创建。晚报记者社区行”、“和谐创建。故事”、“和谐创建。民情”、“和谐创建。亮点”等4个主要栏目,连续、深度报道了和谐创建工作中的措施、亮点,并对影响社会不和谐因素进行适度曝光,及时反映了市委、市府在和谐社会创建方面的重要部署和具体安排。截止12月10日,“和谐创建。晚报记者社区行”、“和谐创建。故事”、“和谐创建。民情”、“和谐创建。亮点”等4个主要栏目,共用稿88篇,对和谐创建工作展开了全方位、多领域的宣传报道,为全市的和谐创建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这次宣传报道,不但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满意的效果,老百姓也是拍手称赞,在晚报宣传的助推下,市民多年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政府没及时发现的问题,我们的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找到了,真正起到了“党委政府联系老百姓的桥梁”作用。

  三、关注民生服务社会

  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是我们记者部15年所作的重点文章。为了把党勇的.爱心不断传递下去,由我们记者部牵头,x日报社、x嘉国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亚洲华纳(x)音乐娱乐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党勇爱心捐助行动”,以专门救助那些父母去世或者父母离异的孤儿和困难孩子。通过在x召开爱心义演大型演唱会新闻发布会,“党勇爱心捐助行动”征名,爱心义演演唱会等形式,动员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

  自来水、燃气、供热、公交等市政公用行业,也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事儿,不仅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代表着城市的脸面和形象。15年,x晚报记者始终以关注民生眼光和角度,大力报道这方面的新闻。

  就拿供热来说,一直是广大市民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每到冬季市民非常渴盼了解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供热举措,也非常希望能够正当维护自己的供热权益。为此,x晚报记者从供热开始前一个月,就对供热情况进行跟踪报道,供热开始后,更是多方位及时全面展开报道。从供热达标温度、供热合同的签定、供热费的缴取到供热不达标可要求赔偿、供热举报投诉等多个方面,市民都从晚报上获得了相关的信息,不仅掌握了供热的相关政策,而且对整个供热局势一目了然。许多市民还将晚报上刊发的供热报道剪贴下来,作为资料保存。x市供热办工作人员说,这几年市民百姓的供热维权意识明显提高,x晚报立了一大功。

  XX年岁首,x市区燃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召开,我们及时以整版的报道《市民热议燃气价格调整》对此进行了报道,从燃气为什么调价、打算调多少到社会各界对此次燃气调价的反应,逐一进行了详细报道,让广大读者详细了解了此次燃气调价的相关情况,稿子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公交公司每年都将新增新线路,同时一些老线路也进行优化调整,每当公交线路有变化时,x晚报总是在第一时间内将有关情况报道给广大市民,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

  为更好地关注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为市民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鉴于此,x晚报全新改版时,专门新增了一个民生新闻版,增加报纸的贴近性、服务性、实用性。市民遇到什么难题,也愿意跟晚报说一声,晚报记者尽最大能力给予呼吁,帮助很多市民市民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问题。x晚报成了广大市民工作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与市民群众的距离走得也越来越近。

  四、做大做强“社会新闻”,吸引读者视线

  与省级晚报相比,作为地市晚报的新闻资源是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为此,我们积极开拓新闻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深度挖掘信息内涵,及时放大自己掌握的原始信息。同城媒体同质化越来越严重,x晚报有的,x电视台也有,齐鲁晚报x版也有。怎么办?必须比高度、深度。我市中秋节休班,其他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单纯从报道消息来说,我们不可能是独家新闻。于是,我们立即调度记者进机关进社区进工厂去商店,采访了各个阶层的人士,让他们讨论中秋节休班的利弊,得出的结论是“此举凹现了政府管理的人性化”,由于本篇大稿出手快、见报早,成了独家的深度报道,可能其他媒体觉得,再做也做不出什么新意,于是纷纷转载本报的内容。

  五、走出去锻炼记者队伍,提升报纸知名度

  全面接轨x,实现一体化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实际,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x半岛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迫切需要,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把握先机,实现率先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市作出的这一接轨x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本报报道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此次活动是我市首次到外地市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作为参与报道的晚报来说,外出采访,给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之间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另外,到外地采写稿件需克服人地生疏、采访不便等原因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赴x前,我们记者部就此进行了详细的安排,从报道方案,到前往报道的人选等均在事先考虑周全,最终决定组成四人集中报道小组,由李培华副总编带队,一名副主任和两名得力记者前往报道这一重大活动,这在单一媒体中人员是最少的。

  20xx(x)x周期间共举办十大活动。具有活动多,活动场馆分散、活动举行时间集中等特点,分别在x国际会展中心、五四广场、x石老人海水浴场等多个场地举行,在活动期间,两名记者克服场地分散等不利因素,合理安排时间,实在无法按常规采访的活动,安排记者随机而动,赶场完成采访任务,由于安排合理,十大主要活动无一出现遗漏,做到了每项活动均有人员到场采访。

  在x采访的几天里,记者基本上是白天马不停蹄地根据采访计划四处赶场采访,晚上连夜写稿,经前方总编及宣传部门审稿后迅速发送到后方编辑手中。其中有几项活动是晚间举行,如x同乡恳谈会、夜光风筝放飞等都是在晚间举行,活动结束已晚上八、九点钟,甚至到了十点多,但不管多晚,前方记者都做到及时采写,连夜发稿。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访任务,一天的采写结束后,连夜在带队总编的主持下,开会对当天的采访进行小结,并在一起筹划第二天采访,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六天的采访任务。

  在六天的时间内,本报每天进行了两至三个版面的集中报道,采写稿件的任务相当繁重,在这几天中,根据晚报的特点,精心策划采用消息、现场特写、现场花絮等形式,就x周的盛况,x周在岛城引起的反响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将一个远在x举行的x周,完完整整地展现在x市民面前。一方面圆满完成了市里的重大活动报道,另一方面,前方记者图文并茂的稿件,也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市委宣传部以及发改委等部门同样对本报的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这几天的报道中,对我们的记者队伍是个考验,对我们的策划以及连续作战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16年的奥运会报道也是一个借鉴。

  20XX年工作计划

  继续做好民生新闻,做大做精社会新闻,搞好策划做深特别报道,抽调记者关注奥运会,有条件时,争取能到奥运会各赛场采访。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9

  立时一个多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在各位学长学姐的指导与帮助下,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将实习期的情况总结如下:

  1、更加的了解、熟悉记者的业务

  记者工作十分锻炼人,它要求记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时作为记者还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清本质,从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新闻最注重的是实效性,因此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报道及时发出,而这一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恰恰是最值得培养的。

  2、不惧吃苦、勇于实践

  新闻工作具有特别强的实践性,记者只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写出最为真实最为有价值的报道,因此无论是比赛亦或会议,都需要记者参与其中,记录出真实的所见所闻。俗语说“实践出真知”,而实践就需要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学会“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是社会对每个从业者的要求。从事记者事业的这一段日子,让我渐渐的养成了职业责任心与职业荣誉感,尤其在采稿时,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

  3、意识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素质

  记者是个交际需求很高的`职业,在与不同人接触时,经常会涉及到不同的领域,所以记者很有必要在业余生活中为自己的头脑充电,增强知识储备,从而在各种采访中游刃有余,这也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漫长的过程。

  4、学会用谦虚的心态来面对问题

  记者工作对于刚刚实习的我们而言,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就需要所有的实习人员谦虚的向各位学长学姐请教,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个人觉得,广播站内所有的同仁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虚心的学习,如孔子所云“三人行,必有我师。”

  5、努力工作、持之以恒

  实习期最简单的一项工作就是轮流去各个区站放音,虽然这看似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任务,但是能够真正做到持之以恒的实习人员却为数不多。由于惰性心理作祟的原因,迟放或者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一任务恰恰是对各位实习人员耐力与责任的考验。在这方面,我自认为自己做的比较优秀。通过了这段时间的锻炼,我更加深刻的领悟了坚持的魅力之所在。

  6、积极去学,学以致用

  每位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都或多或少的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学到的这些东西又有多少能够留在我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呢?学是为了用,学会的技能是为了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有真才实学,而杜绝“浮”或者“小聪明”的现象。

  在实习期即将结束的日子,我独自完成了一个以“大学规划”为主题的同期声。虽然它的孕育与制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最后它成功的完成,不仅是对我这一时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我努力工作结果的肯定,我觉得经历的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回忆的。

  忙忙碌碌的实习期暂且落下了帷幕,而实习期间各种复杂的心情依然萦绕在心间,久久难以平静。那些充实的日子、感动的时光、彷徨的片段、拼搏的岁月已经成为回忆,同时也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此,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这句话很有哲理,只有付出的多了、经历的多了,才能懂得的更多、学到的更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不断的努力,在工作上我还是略微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成绩只属于过去,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争取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的更远!

  也许在今后的工作中还有更多的困难与更大的压力等待着我,但是对于我而言,只有直面艰苦,才会更深层次的认识自身的价值,磨练自己的意志、发挥自己的才智、挖掘自己的潜能。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记者这个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10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去年此时写年终工作总结时,我的心情有多么沮丧和沉重。如果说去年年终我能总结的更多是工作中失败的教训的话,我回想今年的工作,总算是有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了。就我个人而言,今年工作中感受最深、思考最多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来源

  虽然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独家与抢先的报道已经是非常的不易与偶然,但这样的报道体验带给人的兴奋感和成就感仍然无可替代。所以今年几次阴差阳错的独家与抢先报道的经验,留给我很多的感受和思考。

  今年在我的报道领域中称得上独家与抢先报道的有,《国资委首批指定产交所名单确定京津沪吐纳数万亿中央国资》、《奥运项目建设经受钢价震荡考验》、《钢价暴跌急召40余家企业进京安抚》、《国资委管人年龄设限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紧急待批》、《率先投融资改革“北京模式”亮相》、《国资委:肯定方向检查国企改制》与《价格联动倒计时煤电宿怨得解?》。

  这些报道大约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区别分析:

  第一类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联动》这几篇。

  这类报道是属于那种大家都一直非常关注它的进展、在等待它的结果,而我们先于别人得到了结果或者更核心的内容,然后掌握主动权抢先报道的事件。在这一类报道中,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的是《国资委确定产交所》的稿子,而其他几篇都不尽如人意。

  国资委终于确定三家指定产交所的消息,是我非常偶然、非常凑巧在一次去国资委新闻处长的办公室时获知的,当时已经是星期四的下午。我赶回报社跟主任、编辑商量后,赶紧开始联络采访。虽然时间非常紧迫,但得益于一直以来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追踪(因为早在去年底国资委就称会优选几家作为央企国资转让的指定交易场所)、以及对国有资产产权交易这一领域与产权交易所的现状和问题的了解,使我在采访时非常的顺利和高效,很方便就完成了对几个相关方的电话采访,尤其是对这一事件一直抱否定态度的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观点和理由。所以连夜就完成了针对这一大家都拭目以待的重大事件的一篇既有独家的新闻事实、又有分析和解读的近4000字的深度报道。

  次周,很多相关媒体都随后报道了这一消息,但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以我们这篇报道为消息源与素材来源而做的,并没有更多更新的东西,因为直到最后,国资委都没有公开发布这个消息,也没有公布那两份相关的文件,只直接下发给三家产交所而已。所以我们的报道就成为最圆满的一篇,既抢到了第一时间,又在第一时间将这个事件报道的足够完备和充分。

  这篇报道在报社获得了认可,也为我日后在产交所、产权领域的报道工作赢得了许多便利。直到很久以后,我还在不同场合听到产交所的人、以及其他媒体同行对我们这篇报道的赞扬。

  但我们在《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这几篇同类型的报道上,都有很大的缺憾。这三件事情当时都是正处风口浪尖的舆论焦点:国资委突然连续罢免了包括三九老总赵新先在内的几家大型知名国企的一把手;夏季将近,媒体爆出电监会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一份今夏全国出现大面积停电的《应急预案》,正等待批准;发改委高官很早就承诺,年内一定会完成对煤电价格的改革方案。

  这几件事情无疑都是我们的报道领域之内非常重大的新闻事件,也都是业内瞩目的焦点。主任在这时的意见非常明确:我们应该努力获得更多更核心的信息来做这几件事情的报道,如果我们的报道不能提供比别家媒体更多的信息,如果我们不能获知国资委罢免高官的真实考虑、如果我们不知道《应急预案》和《煤电价格联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我们就不必要做这个报道了,因为那样即使勉强做出来,也只会湮没在其他类似的连篇累牍的报道里面,对读者而言毫无价值。所以当时我的工作重点首要放在争取获得选题的核心事实和内容上。

  结果我们也确实获得了这些东西。我在国资委的内部会议上无意中得到了《央企负责人的管理办法》,这就是他们近来罢免高官的依据;我们还从电监会得到了《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的具体文件。

  但是我们后来的报道却并没有做得很好,最后完成的稿子都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个是文章写的枯燥干涩,很不好看;一个是文章并没有凸现出我们获得的独家信息的价值,我们千辛万苦获得的核心材料都是支离破碎的呈现在文章当中的。

  我总结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报道中,都要非常注意保护为我们提供机密信息的人。既不能透露信息来源,又不能在稿子中显出我们已经看到重要文件的事实,我们只能在稿子中装出我们也只是无意中从知情人处获知了只言片语的信息而已,这样我们稿子的价值就被大打折扣了;其次是因为,我们在这几件事情所涉及领域的深入程度、了解程度都非常不够,所以我们即使获知了这些领域的重大事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这些事件有通盘与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就造成我们在联络一些采访时的低效率,因为之前没有累积起码的采访资源,也造成我们写稿时的窘迫和勉强。于是就使得文章最后成为一篇非常不如意的稿子,虽然其实我们为这篇稿子付出了非常艰难的努力、虽然我们原本是掌握了更多报道的信息优势的,但全都没在我们的报道体现出来。非常让人懊恼,非常让人遗憾,因为这样能获得一些独家信息的机会非常非常少。

  这几篇报道虽然都在报社内部被批评,但事后也获得了一些与这几件事情密切相关的人的认可,比如,《央企负责人60岁退休》的稿子,我接到陌生读者的电话,问能否从我这儿获得更多的信息,说他和他的很多关心此事的朋友沟通,觉得我的报道还隐含了很多的信息。而《煤电价格联动》的`稿子,以我们报社内部的标准认为写的非常不好看。但次周我们看到《华尔街日报》、《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都做了这个报道,但他们都没有提供更多的信息,也都没有写的更好,而且他们的报道中还有从我的稿子里获取信息的影子。可见,从报社内部的标准而言,我们的自我要求非常高,这样的报道并不能令我们满意,但追求核心信息的目标使得我们的报道较之其他媒体还是更优些的。

  第二类也属我们独家报道的有《奥运项目经受钢价震荡》、《钢价暴跌急召安抚》与《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的稿子。这些话题虽然都不在当时的舆论中心,但其实是非常重要重大却还未被媒体广泛关注的事件,我们于是在无意获知后优先做了报道。我认为其中比较成功的是《钢价暴跌》的稿子,非常糟糕的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

  《钢价暴跌》也是在我们抢先报道后,其他媒体才跟风报道此事的。他们的报道里也有很多我们这篇报道的影子。其实我们的这篇报道也非常偶然,也是对一个行业持续跟踪中的意外收获。我是在就焦炭出口的报道做采访时,得到之前一段时间的钢价飚升,致使奥运项目的承包商成本大增向政府叫苦,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因此专门前去钢铁工业协会请求帮助的消息,于是次周我们就做了《奥运项目经受钢价震荡》的稿子,同时又是在这个报道的采访中,我听说了钢价在宏观调控中价格从之前的暴涨突然转为暴跌的形势、以及国务院授意钢铁工业协会出面安抚钢铁企业的紧急会议。于是我们就刚好非常及时地独家抢先做了报道,而且因为之前在煤电油运、钢铁、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报道积累和采访资源的储备,都使得这个报道在我们得知消息后很短的时间内能做的比较充分。

  而《投融资体制改革“北京模式”》的报道,我们也是在其他的采访中顺带获知的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但因为对这一牵扯很多因素的庞杂改革的认识不够透彻,也使得我们虽然占有先机,但最后成稿的效果却不甚理想。

  所以,总结《国资委确定产交所》、《钢价暴跌》的成功,与其他几篇同类报道的失败,以及报社的要求与读者的评价,我觉得在独家选题的来源、以及这类报道的操作上给我们了几个很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想独家和抢先的报道对一份周报而言虽然不易,却并非完全不可能,它仍然是个非常值得追求、也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而我觉得今年的这些报道经验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保持高数量的采访是获得高数量与高质量选题的前提。

  虽然我们获得独家的消息更多都是出于阴差阳错的偶然,也并不是大量的采访就一定能收获独家的新闻。但记者如果不走出去、在各种场合、跟各种人交流沟通,而是仅仅坐在办公室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话,就只能做网络或者其他媒体的转载者,而不是一个自己独立发现真相、获知详情、然后及时准确的报道者。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供给记者丰富的信息和选题,只有大量的采访才能提高记者获得独家消息的几率。所以,我觉得记者每周都应该争取和安排更多的与业内人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即使并不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正式严肃的采访。这样才能保证与你的报道领域的接近和熟悉程度、才能保证你的信息储备的不断积累和更新。虽然很多这样的采访都不能立即做出报道,但对长远的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其次就是,记者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做持久而深入的关注和累积。因为宏观经济一些领域的报道,我觉得都有一定的门槛,就是说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没有一定的积累、没有足够的认识,你在获知一些消息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很难搞明白很多复杂的关系和逻辑的,甚至都很难去争取到采访。

  我们在《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与《煤电价格联动》上的失败报道都是因为如此,因为这些事件都涉及复杂的行业背景与专业知识,没有对这个行业的深入和准确的理解,不仅采访会非常的艰难和低效,而且写稿时保证最起码的准确、清晰地讲明白事情原由都会非常困难,更不必说要写成文字漂亮的稿子。

  比如上周四我正在准备《煤电价格联动》稿子的时候,看到文件里决定上涨工业、商业电价平均7厘6。而当时的选题会上就有同事说,“不是已经有媒体报出来电价要上涨1毛2么?”我也看过了中国经济时报的那条新闻,我就觉得它的报道不对劲,至少跟我报道的不是同一件事。因为他的报道里说,是电监会与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举办的一个论坛上面传出消息说,电监会与亚洲开发银行的人说电价要上涨1毛2。而只要稍微对电力行业、电力体制、电力改革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电价的上调和下调,电监会是没有发言权的,电价的定价权在发改委。结果今天我就看到新闻说电监会专门出来辟谣,说那篇报道是失实报道。

  我想主要就是因为这个记者编辑对电力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而一般不了解电力行业的人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包括我们报社其他部门的同事不是也搞不清楚状况么。但作为负责这一领域报道的记者,是不能不越过这个门槛,保证报道起码准确的最低要求的。

  还有我所从事的国资改革方面的报道也是如此,它牵扯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复杂太庞杂了。获知一点信息后写篇日报用的消息很容易,但要写一篇周报需要的深度报道,就一定需要对这个领域有清晰透彻的理解和认知,否则你的报道就很容易犯下牵强附会、自以为是、甚至基本概念都混淆的种种错误。周放生不是都说,研究国企改革的专家有大把,但真正头脑清楚理解这项改革的人其实屈指可数。确实是有个挺高的门槛在的。

  所以对报道领域的持久而专注的积累,才能保证记者跨过报道领域的门槛、获得源源不断的选题与丰富的采访资源、才能保证报道的准确与深度、才能保证我们在偶尔获得一些珍贵的独家信息的时候,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比较充分完备的报道。

  二、报道时机和角度的选择

  除了一些偶然的独家新闻之外,今年在三部法律修订方面的报道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就是《外贸法重修能否消解中国企业专利之痛?》、《新破产法呼之欲出国企‘政策性破产’何时终结?》与《新公司法破题‘国有独资公司’去留存疑》这三篇报道。

  三部法律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修订阶段,也是与我国的经济活动关系非常密切的几部法律,所以备受各方瞩目,一直以来媒体的相关报道从来都没间断过。我们也一直都在关注这些法律的修订进展,比如《破产法》我们从去年就曾考虑做报道,但最终因为觉得没有更新更丰富的信息而作罢。

  很幸运的是,这三部法律的修订都在今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而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其实这每部法律的重新修订都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为你的报道提供了大量素材,但是怎样使你的报道能够表现集中、醒目的主题、又能够有别于其他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我认为报道角度的选择就非常重要。日报操作这种选题可以仅就法案一点小小的进展、一点点与现行法案的不同就做篇报道,但作为周报,我认为我们在操作这种选题是一个很重要很必要的做法就是,你的报道除了报道法案的新进展之外,一定要在新进展中选取某个点、将其扩大成为某个值得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比如,我在采访中知道《外贸法》的修订牵扯对外资在某些领域的放开程度、在个人从事外贸方面的条件放宽等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破产法》修订也有破产管理人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等亮点;《公司法》也有个人独资企业、“揭开公司面纱”等备受关注的问题,但后来在做报道时,我们并没有选择对法案修订的面面俱到的报道方式,而是选择一个点,将它突出放大、集中解读,而同时舍弃另一些与你选择的点相关性不是非常大的内容。后来《外贸法》我们选择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个点、《破产法》选了其与国企政策性破产的关系作为报道重点、《公司法》则选择探讨“国有独资公司”的问题。

  因为选取的点都是我更靠近我熟知的领域,写的也比较清晰,所以就使得我们关于这几部法律的报道较之其他媒体显得比较突出、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有些媒体也跟风报道,将修订这部法律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我们选择报道的几个点上。比如,我发现我们的《破产法》报道之后,很多媒体和评论都将对这部法律的兴趣放在了其与国企“政策性破产”的角度上,而忽略了这部法律其他方面的亮点。而我选择这个“政策性破产”的角度,最主要是因为我对这个问题比较熟悉,我是站在报道国资改革的考虑才关心这个问题的。《公司法》的报道,我选择“国有独资公司”的角度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所以,这几篇报道给我的启发就是,在这类媒体都在疯狂追逐的事件上方面,如何不跟风其他媒体、不被其他报道所引导,而是清醒地选择一个自己的角度去做报道,以区别于别人是多么的必要与重要。

  我们的报道还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其实电监会设立区域监管局的消息也属此类。当刚传出此消息各家媒体纷纷转载后,我们作为周报还要怎样做报道?后来我们选择了用区域监管局设立的消息引出省级监管部门设立的问题,就使得我们的报道具有了有别于其他报道的价值。虽然后来成稿的报道因为种种原因并不很令人满意,但我觉得我们选择这个报道角度还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在工作中的体会是,虽然现在日报、网络媒体的功能都已经非常强大,很多时候占尽先机,但留给我们周报的空间仍然非常大,仍然有很大一块被慌忙、仓促的日报媒体所忽略的空间留给我们去做有价值、有意义的报道,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选择好我们自己的角度。

  而这种角度的选择很多时候还是依赖你对事件长期追踪、了解而培养出的准确、敏锐的判断力。所以又回到第一部分“选题的来源”中的结论,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你的报道领域深入、再深入。

  三,选题的周期

  这是我最近一段工作感受非常深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就是在我报道的领域,一个选题的操作是不能以报社每周一确定选题、周二三采访、周四写稿的这个周期来操作的。因为我的选题、我关注的一些事情,都是不以这样的时间安排为周期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有进展、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都不是恰好周四之前你就能做好足够的采访来支撑写作的。

  比如国资委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你在周一确定选题、然后开始联络采访、然后在周四就能顺利完成你的采访计划开始写稿的。这些采访太困难了,都不会配合你周四要写稿的时间限制。所以,我最近在想,以后我要改变从前这种周一开始一个选题、到周五完成这个选题这样固化的流程,因为我的很多报道都不是这样比较从容、充分的完成的。我想我的采访和写作都应该以我随时确定下来的一个选题为一个周期、同时几个选题并行进行采访和写作。

  比如,我上周五知道国资委招聘的消息,我从周六就开始一些采访的联络和安排,看选题大概会是怎样的进展状况;同时下周六有一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改革的会议,我从现在就开始提前安排一些采访计划、写作构思;同时,上周四的破产法的采访也给我一些启发,我也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地做破产法的采访,看有否新的进展可以做报道。

  总之,手里的很多事情要随时随地、尽可能争取其进展,无论是不是周一,而一旦一件事情了解的足够充分了,可以随时开始和完成写作,不论是不是周四。这是我最近工作的一些想法,我想日后的工作中这样尝试一下。

  一年以来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确实解决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觉困惑的问题,但同时,新的工作状态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我想明年的工作中,我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做耐心、扎实的积累之外,要如何让自己已经储备的一些资源在我的报道里体现出优势和最大的价值,是我特别需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报社记者转正申请02-21

报社记者的年终工作总结02-09

报社记者辞职报告12-16

报社记者的辞职报告09-18

报社记者辞职信11-10

报社记者辞职报告12-04

报社记者的辞职报告03-16

报社记者的辞职报告12-20

报社记者辞职报告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