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海》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海》观后感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战》。
回到家,眼泪就不争气的从我的脸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
这部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邓世昌的人,他很爱国,也很好学。从广东到北京的一个叫“船政学堂”的校园来求学,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入学考试。全校师生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一致决定去英国留学,而邓世昌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因为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十几年后,邓世昌到英国的军校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刘步檐,而再去英国军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刘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两人相见,互相都觉得曾经好像见过一样。一问,两人正好同路。当小妹去拦车时,英国人嘲笑邓世昌,说邓世昌是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而邓世昌却冷静的对这位英国人说:“如果我们中国人不应该得到尊重,那么你们英国人更不应该得到尊重,难道不是吗?”邓世昌的话激怒了这位英国人,这位英国人就想拿刀来刺邓世昌,而邓世昌不仅灵巧的躲过了英国人的暗器,还拿着刀对英国人说:“如果有下次,你认为我会放过你吗?”
就这样,小妹和邓世昌去英国军校找到了已经毕业的刘步檐,凑足了兵力,开始了海上大战。
在中国凑足了兵力时,也就是中日两国开战之时。邓世昌带领着自己的“致远号”在中国的海疆开战了,在中国一筹莫展的时候,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为了战争的胜利,他决定用自己的“致远号”去撞击日本的“吉野号”,可是,由于撞击的裂缝非常的大,所以当时船上所有人都淹没在海中,只有十几人活了下来,这些活下来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价,打出了最后一战。他们用已经破损的“致远号”,对着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号”发出了一颗鱼雷,可是让“吉野号”跑掉了,真可惜,然后中国又向日本连续发出了两颗鱼雷,在发出第三颗鱼雷的时候日本已经无路可逃了,被我们中国的鱼雷炸毁了!最后我们还是失败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邓世昌的爱国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的感想是:我们小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做祖国的栋梁!
不曾料到之后再也无法放下。
《震动》讲了六名少男少女因为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改变了彼此之间的恩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复杂。这几位少年的性格、经历完全不同,有的只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但在经历灾难后,他们的心灵发生了变化,他们凭着意志走出了大山,去寻找他的家人……
《大海》观后感2
“哗哗!”涨潮的节奏响起,波浪接踵而至,洁白的浪花拍打在岩石上,溅起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一只海鸥飞翔在海天交界处,一只海龟慵懒的躺在沙滩上,好美,好美。——题记
一、和谐美丽的大海
大海是一首诗,灵动跳跃;大海是一幅画,意蕴丰富;大海是一首交响乐,浩瀚澎湃……大海是一切生的生命的源泉,是生命的开始。纪录片的开始记叙了海洋之内的美丽景象:一条可爱小丑鱼,摆动着身体,像是在找食物吃;那一群水母,大腹便便地向上游着;那一群小鱼在干啥呢?我好奇地睁大眼睛,他们围成了一个大大的漩涡,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一切动作行云流水,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的以为一片彩色的龙卷风向着卷来呢!我不禁“哇”的一声叫了出来,大海可真是神秘莫测,令人捉摸不透。每一位海洋居民都在这里谱写着自己生命的新篇章。多么和谐的环境啊!我由衷的发出内心的赞叹。此时的大海一片蔚蓝……
二、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
背景音乐急转直下,我立马察觉到将有不辛发生,果然,随着“轰轰!”声,一张硕大无朋的巨网映入眼帘。不好!我暗叹。一头巨大的鲸鱼一头撞在网上,当它发现时,太迟了,巨网如同一个包裹,死死裹住了它,它奋力地挣扎着,一切都是徒劳,网越缠越紧……“哗!”
无数鱼类被拉出水面,船上的人类一脸坏笑,用刀割掉了鱼们的鱼翅,面无表情地把它们扔进海里,与一头栽进海里,艰难地抖动着身体,慢慢沉入海底……我心凉了半截,闭上双眼,不忍看着这悲惨的一幕。大海,一片血红……
三、蔚蓝色的回忆
人类直至今日才通过卫星发现大海的变化:原来,地球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水球”,可如今,人类把无数垃圾废水排入到大海,他们自私地以为大海可以帮助他们“消化"他们的垃圾,却不知大海已经超过了它的负荷,在慢慢变黑,海洋生物也在渐渐走上灭绝之路,销声匿迹了,如果有一天海洋消失了,那些所谓的`“人类文明”也将随海水逝去,那高飞的海鸥,自在的海龟,活泼的小丑鱼,悠闲的章鱼……都将化为乌有。如果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再也见不到那蔚蓝色的大海,见到的只有那一片死亡的黑色,那将会怎么样呢?恐怕在他们心中,只有那一点蔚蓝色的回忆和对大海的一知半解了。远处的大海被薄薄的云雾笼罩,不知是什么颜色……
保护海洋的动物吧!保护大海吧!若干年之后,但愿我们没有那深蓝色的回忆……
《大海》观后感3
妈妈的偶像是老子和庄子。大概十多年前,妈妈因为喜欢庄子,成了《大鱼海棠》这个“神坑”最早的一批“粉丝”,一“粉”就“粉”了这么多年。20]6年,总算让她等来了这部动画片即将上映的消息。在电影还没有正式放映的5月,妈妈得知学校要求每个小朋友必须在儿童节穿DIY服装走秀。为了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妈妈坚持给我做了一件“大海”戰袍。
我的“大海”战袍是《大鱼海棠》的女主角椿穿的旗袍的改良版。剪裁的布料是妈妈用白色棉布和食用颜料织染的。妈妈先是自己琢磨,再一针一线地慢慢缝,硬是把一块块布缝成了一件能穿的衣服。然后,她又开始研究怎样才能让衣服更好看一些。为了让它更像一件男孩子的衣服,妈妈在上面绣了“功夫”两个字。电影里,椿的旗袍是左衽的,而我的这件是左右对半开襟的。这里面可是有讲究的:妈妈说,在古代,一般情况下,没有人穿左衽的衣服。其中一个说法是“阴阳有别”,即汉族人只有在去世的时候,才会穿左衽的衣服下葬。这个习俗还被记录在《礼记·丧大记》里“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还有一个原因是所谓的“华夷有别”,通过左右衽,可以分辨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服装。因为左衽的禁忌,妈妈对衣服进行了改良。
妈妈用了三天时间才做好这件衣服。完工后,她给我试了一下,刚好合身。妈妈特别高兴,说我穿着很好看、很精神。她让我脱下来,她拿去洗干净,等到儿童节再穿。谁知道,因为布料是全棉的,一下水就缩小了很多,衣服晾干后,我根本就穿不下了。于是,我那不怕麻烦的妈妈又把前后片拆开,重新加入布料,从腋下缝补到下摆,这又用了将近两天的.时间。
终于,我的“大海”战袍完成了。这次妈妈不敢再下水洗了,在我试过后,她把衣服叠好放进了衣柜里,等到了儿童节再让我穿到学校去显摆。
妈妈缝制这件衣服的时候独具匠心,我穿着也神采奕奕。可惜的是,儿童节的时候,电影还没有上映,所以,学校里大概没有人知道我妈妈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儿子做一件这样的衣服。但,我还是会好好珍藏它,因为,这里面有妈妈付出的努力呀。
【《大海》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海03-18
大海的作文12-30
美丽的大海02-17
家乡的大海02-17
胖大海03-18
描写大海的作文10-26
大海随笔散文10-09
《大海》教学教案10-08
大海小学作文10-10
大海的写景作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