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是什么

时间:2022-10-26 10:54: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是什么

  之所以欢乐颂会那么火,那是因为这一部剧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像2202的三个女生一样在不断打拼。以下是关于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欢迎阅读!

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是什么

  观后感一、

  一部实力终结你剧荒期的电视剧。不止养眼,还养脑,我这些天被各种天雷剧严重磨损的审美终于得到润滑,简直通体舒畅。

  有一波观众群体,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对影视剧品质和内涵极端挑剔,甚至可能早已投入美英日剧的怀抱,几乎已经跟国剧告别,《欢乐颂》将是正午阳光将他们重新收入囊中的一部力作。在我原本的想象中,她可能是一部中国版《欲望都市》,或者东方版《gossip girl》,但她不是,她就是她,独一无二的《欢乐颂》。

  导演用一种极其轻松的节奏来开启这五位女性的故事,主题进入得也很快,前两集就引出了不少当代青年们尤其是女青年们困惑不已的辩题。

  镜头从一组首饰盒开始,我心里已经默默的响起了《Suddenly I See》的旋律,然而仅仅两个小节之后我就发现,与《TheDevil Wears Prada》截然不同的是,光鲜亮丽地出场的就是我们的主角之一——小美。

  独自在上海打拼的樊胜美,出身贫寒的“胡同公主”,脸蛋姣好身材火辣,却一心只想掉个金龟婿,频频相亲惨变恨嫁女。如果你问她,姑娘你是嫁人还是嫁钱,没准儿她真的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嫁钱。

  这个“假装坚强”的姑娘,一路被现实磨砺着,织就了一只坚硬的茧包裹住自己。她每天看着与她同住在2202的莹莹和小关,如同看着几年前的自己。初入社会的女孩们脸上除了满满的胶原蛋白,还带着藏不住的纯真和青涩,善良的小美恨不得把她们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事事替她们出头,让她们免受伤害。还要时不时地给她们打打预防针,想要让这两个“职场新人”外加“情感新人”迅速地成长。

  “趋利避害”是一种病毒,小美在她摸爬滚打的情路上感染了这种病毒,在不经意间就要把它传播出去;它更像是一个邪教,因迷信它而带来的蝇头小利让无数人成为了它的信徒,然后再由他们去向更纯洁的心灵传教。

  有时候小美心里有着与我一样爆棚的风险主义,邱莹莹对白主管的迷恋,在小美看来极其危险,是即将受伤的前兆。

  于是她出手拯救,心里想着“我是为她好”。

  那一组镜头里的小关让我几乎落泪,她身上有着我们一路走来或失去或抛弃的善良和正义感。我知道这也许会让她在遇到磨难时经历更深刻的成长痛,但这并不能阻止我在这一刻感动于这种天真。

  即使小关一脸坚定地对小美说,应该让莹莹自己来选择,小美都毫不动摇地坚信自己是对的。

  但当第二天她看着莹莹因兴奋而红扑扑的年轻脸蛋,她妥协了,她无奈而又宠溺地帮莹莹挑选衣服,搭配首饰。

  即使未来可能受伤,这一刻莹莹的兴奋和快乐是真实存在并且大于一切的,我们的身体里产生的每一毫克多巴胺都不会是毫无意义的,它带给我们的每一丝愉悦都会化作未来日子的里一缕美好的回忆。

  而小美的多巴胺有时候来自她的虚荣心,虚荣心是很容易一击即碎的,尤其是当她遇到以击碎她的虚荣心为乐的小曲——曲筱绡。

  小邪恶,大正直,既刻薄又仗义,曲筱绡是一个聪明犀利、古灵精怪的富二代,有自己的一套精明的处世哲学。在前两集里,她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自己掌握着节奏,将自己看似周密的计划坚定地向前推进着。通常这种顺风顺水,就是一个巨大的flag,这让我不禁好奇,她的第一个跟头会栽在什么地方。

  没想到能治她的人出现得这么快,这个人叫安迪。

  如果不是《欢乐颂》,我无法想象刘涛可以扮演一个高冷的冰山美人、干练的职场女王,她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温婉的国民媳妇。

  这位女王甫一出场就带着极其拉风的派头,高级公寓,豪车,一串串的头衔,居然颜值还这么高,除了看起来有点social冷淡之外,一切看起来都令人难以置信的完美。

  而给这份完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就是他居然有一个谭宗明这样的好友兼上司,这位老谭的扮演者还是靳东老师,这是要上天!

  靳东老师的这个出场表演可谓是举重若轻,一身休闲装扮,谈笑间搞定了集团人事的大变动,与王永泉老师扮演的曲爸爸那种暴发户形象截然不同.

  必须在这里提一句,我是王永泉老师的铁粉,忘不了那个在花絮里跟小群演们鞠躬道谢的背影,夏江大大我爱你~\(≥▽≤)/~。

  小职员邱莹莹的存在总是我想起《奇葩说》的一个辩题,跟蠢人交朋友是不是傻。

  跟邱莹莹这样的傻小孩交朋友是不是傻?她是我们生活里最常见到的小姑娘,唧唧喳喳地说话,不住嘴地吃零食,对未来没什么计划,看起来还有点二。做事莽撞不顾后果,凡事拎不清的她常让自己陷入窘境,也连累别人不得安生。恰恰就是这样的普通小女孩,她们往往会是一个小团体里那个最自然的润滑剂。

  故障的电梯间里邱莹莹紧张得止不住她的乌鸦嘴,似乎团结就是在这里开始有了苗头。从共同抵制邱莹莹的乌鸦嘴,到social冷淡的安迪也挺身而出,再到不由自主牵在一起的手,最后才有了楼梯间里的会心一笑。

  这是一段友谊即将缔结的信号。

  无论带着什么样的身份标签,无论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相貌、人生际遇,她们都乐观积极地努力生活着。这个城市里有无数个安迪、小美、小曲、莹莹、小关,当我们在看《欢乐颂》时,我们既是在看她们,在是在看我们自己。

  自此,她们将要开始共同面对生活里的磨难,携手走上成长与蜕变的道路。

  而我,乐于见证这一切。

  观后感二

  不得不承认,《欢乐颂》是我看过的伯格曼电影中唯一想用“乏善可陈”这四个字来形容的。这部片子的导演手法找不到丝毫老伯的痕迹,通俗剧的架构和毫无深度的台词没有办法让人把《欢乐颂》和伯格曼联想到一起。不过考虑到他当时还只有30岁,能够导出这么一部剪接流畅、技艺纯熟得让人找不到缺点的电影,也着实不容易了。

  《欢乐颂》拍摄于1949年,是伯格曼导演的第八部剧情长片,大概也是国内能找到最早的老伯的电影。自1945年处女作《危机》诞生以后,伯格曼作为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导演保持着每年至少两部电影,多场舞台剧的惊人产量。早期丰富的执导经历让他迅速成熟,大大的增长了他的艺术素养和拍摄技艺。但是年轻的伯格曼还没有形成他独特的个人风格,从他早期的电影当中不难看出当时风靡全世界的Hollywood黑白片黄金时代的烙印。

  《欢乐颂》里,我们只能从剧情内容上才能看出老伯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爱人之间的互相伤害与无法沟通一直是伯格曼(尤其是晚期的伯格曼)电影当中的一个主题,还有一个就是艺术家的冷漠无情,这在《假面》、《秋日奏鸣曲》当中都有所反映。《欢乐颂》在这两方面都涉及到了,但遗憾的是它们并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挖掘而只是停留在事件陈述的层面。例如Stig和Marta的复合就缺乏必要的铺垫,这使得最后Marta的意外缺乏本应有的震撼人心的效果,从而导致结尾响起的欢乐颂并没有达到伯格曼想要表达历尽磨难获得欢乐的目的。

  在《伯格曼论电影》当中,他本人道出了导致这一缺陷的原因:“我在《喜悦》中叙述的是一连串我个人真实的经历。当一个人在做这样的企图时,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感与纵观全局的能力。当时我对那些题材尚不能保持足够的距离,于是,骨牌搭起的房子就倒塌了。”

  《欢乐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伯格曼对当时自己现状的描述,当时他也正遭遇到自己第二次婚姻的危机。和电影中的情节不同,与伯格曼热恋的女钢琴家最后成为了他的第三任夫人,而影片中的Stig和Marta最后重归于好。此外,Stig蹩脚的门德尔松小提琴独奏也是伯格曼对自己糟糕透顶的处女作Crisis的回顾。

  无论如何,如果我们用对待年青导演的态度,而非从老伯巅峰时期的视角来看待《欢乐颂》,其取得的艺术效果还是可圈可点的。30岁的费里尼还在准备自己的处女作,30岁的塔可夫斯基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带来了毕业作品《压路机与小提琴》,30岁的安东尼奥尼还是一个助理导演,和他的同龄人相比,30岁的伯格曼略胜一筹,至少要驾驭整队管弦乐团的演出就并非易事。

【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是什么】相关文章:

欢乐颂的大结局观后感是什么10-26

欢乐颂大结局是什么观后感10-26

欢乐颂大结局观后感10-26

欢乐颂大结局的观后感10-26

欢乐颂剧大结局观后感10-26

欢乐颂原著大结局观后感10-26

欢乐颂之大结局观后感10-26

欢乐颂剧的大结局观后感10-26

欢乐颂大结局介绍观后感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