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时间:2022-11-24 13:11: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金刚川》观后感8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刚川》观后感8篇

《金刚川》观后感1

  一张票,一个人,一场电影,再平常不过的场景,今天却不同往常,一个人看历史战争片感觉有些埋藏在血液里的汹涌澎湃不知如何平复,所以在这里说说啦~

  生命,不是慢镜头就可以延长,只是徒添感伤。

  桥梁是整个影片中的精神堡垒,一次次摧毁,一次次修复,一次次过桥,一次次牺牲,链接的不仅是抗美援朝的情谊,还承载着国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触及灵魂的兄弟情谊。张飞、关磊、刘浩,“刘关张”在这部影片中形成了另一种结义——“一朝战友,一生兄弟”。

  关磊在我眼中是一个热血冲动果断却内心细腻的形象,头发乱糟糟,脸上汗涔涔,背着烟管,身怀绝技。每一声命令都斩钉截铁,每一次射击都不曾犹豫。最印象深刻的是他为了兄弟违抗连长命令,自己坚守在类似靶子的一号炮位,而让张飞到隐蔽炮位。“把你的炮弹匀给我十发,也算你心疼我”,“能行”细腻的情感在这一幕爆发,朝夕相处的羁绊,守望相助的执念,你的生命我来守护!

  张飞,从刚开始紧守炮弹谨小慎微到点燃火焰视死如归,这样的转变是战争给予的成长。师傅死后哨声中的牵挂与刚强,让他终于抛掉一切顾虑奋起反抗!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桥,毅然点燃高炮周围的火焰,高炮位上的每一张脸庞都写着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看着他断手断脚依然坚持在炮位,自己装弹、调整、瞄准、开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句“万古流芳莽撞人”道出了心中的英勇,张飞为战友报仇也得到了对手的尊重。他的大无畏似乎在告诉敌人,正是因为中国志愿军有着千千万万的张飞,才有了这座炸不毁的桥梁!

  刘浩。对他的印象好像只有那朦朦胧胧的爱情,战争背景下的爱情似乎变得微不足道。女通讯员准确的喊出他的名字并说:前线见,他小声回复:前线见。最终这样的许诺以牺牲的方式互相兑现。他的形象定格在扛着木头要去修桥,燃烧弹焦化了刘浩,他的肩上抗的不只是木头还有许许多多十七八岁志愿军过桥的希望!

  最后的大场面看到了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桥梁,那斑驳的桥体是众多十七八岁鲜活的生命铸造而成,他们坚定,他们英勇,他们脚踩泥泞,他们肩扛信仰,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战争的残酷又一次以电影的方式展现在我眼前,感受残酷的同时感恩先辈,珍惜眼前美好!

  想成为雕刻师,精雕细琢他们伟岸的身躯

  想成为画师,笔精墨妙他们坚定的身影

  想成为乐师,低吟浅唱他们永恒的信念

  想成为舞者,手舞足蹈他们内心的狂热

  可我注定碌碌无为,

  只有镌刻在记忆里的那些鲜活的十七八岁的少年!

  加油呀,最最可爱的中国!

  愿自己紧跟时代脚步,不断努力,奋勇向前!

  其实影院中发生了些小插曲让我感到百感交集~在我看完影片去盥洗室收拾一下形象时,听到旁边大概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说:“迟到了15分钟,电影一点也没看,光抱着我啃了,不让亲还生气。”突然让我觉得有些悲哀,现在的青少年都在干什么?本应该是了解历史,感恩先辈,反思进取的场合却发生着如此荒诞可笑的一幕。本来许多事情我不认同但是接受存在,可这种十二三岁的荒谬真的无法接受!最后强调: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金刚川》观后感2

  电影《金刚川》的故事主要讲述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金城战役”期间,志愿军某部战士们为了向前线输送战力,在敌军的炮火下坚守金刚桥的故事。

  影片分“士兵、对手、高炮、桥”四个段落,以步兵、炮兵、工兵的不同角度分头呈现战役里的同一天,用不同人物置身于特定时间、特定地域、亲身参与整个过程而且身临其境的感知,去告诉观众、引导观众,从而获得观众的共鸣。始终聚焦普通士兵的讲述方式,以战争的局部、时代的细节,始终凝视关于“牺牲”的诸多问题:七十年前,英勇的战士们何以无惧牺牲慷慨赴死?七十年后回首,又该如何去致敬那样的牺牲,我们能否真正地、从心底理解时代的钢铁意志,英雄的热血与眼泪?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在影片《金刚川》中,那个身体被炸断的连长,牺牲前依然在嘱托战士“快修桥”;昂着头直面敌军扫射的`高炮班长;还有那个被炸掉一只手和一只脚的高炮排长,死也要死在炮位上;当然,还有那些充当“人桥”的志愿军战士们。他们就是当年那些志愿军勇士的代表,也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

  冲击感极强的个体叙事,代替了磅礴的集体叙述。我们从普通人的心门认领这些情感,随着血泪体会战争的残酷艰难,以及由此迸发的对国、对民、对战友至坚至淳的情感。渺小的人与庞大的战争之间,充满细腻的连接,微小的通道。战争的局部,细胞般完整传递出极限的意志、情感。《金刚川》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就在这里。比起以往主旋律战争电影里一个个伟光正但形象扁平的英雄战士,本片中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几个角色似乎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刚川》有很大程度的艺术化加工,影片的选择并非一比一再现历史,而是进行历史的浓缩。虽然《金刚川》在刻画战争残酷与英雄悲壮上很精彩、很刻骨,但和真正的历史比起又略显稚气,毕竟电影是艺术,而历史才是记录。《金刚川》展现了无数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以及浓浓的战友情,电影中充满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细节,让人感动之余,也加深了年轻一辈对抗美援朝的印象。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决心和坚定信念,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和平时代,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岁月静好;更应牢记抗美援朝精神,为中华民族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金刚川》观后感3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天津分公司第五工程管理部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电影《金刚川》。电影《金刚川》是根据抗美援朝真实事件改编,该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具有十分深刻深刻的教育意义,观影后大家纷纷写下观后感。

  郝金国:用生命守住民族的脊梁

  观看完《金刚川》以后,我怀着复杂沉重的心情走出了电影院,飞机一次次轰炸桥,士兵们一次次修复桥头的画面不停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们明明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是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是美军机枪的无情扫射,但是他们的眼睛中竟没有丝毫的恐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住了那最后一座桥。整部电影充满了牺牲,就像电影里那句话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他们不惧牺牲,用生命守住了民族的脊梁。

  宋以荣:金刚川上那座炸不毁的桥

  闻令而动,蓄势而发。第一幕中就是隐藏在丛林中的战士集合过桥,那一幕使我想起了我从军时在嘉峪关驻训的日子。那时每周末我们都要把我们的帐篷拆掉一次,我们要在一个小时内装载完我们所有的物资,并且全副武装赶到路边的车上,只待一声令下我们便可以赶往命令下达的任何一个地方。

  桥一次次修好又一次次被炸毁,在丧门神的巡察下他们的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难。人与钢铁的较量一次次上演。在敌我力量悬殊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架起金刚川上的工兵桥。工兵没日没夜冒死修桥,高炮战士自曝位置吸引敌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过河。历史在大屏幕上重现,70年前的士气尤在,70年前的热血永存,抗美援朝的精神也要烙印在我们的骨子里,那些无名的志愿军也将在我的心中永存。

  许德松:执着的精神,必胜的信念

  电影中有个镜头让我无法忘怀,敌人的侦察机发现桥被炸毁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又被修好了,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出动飞机侦察或轰炸只是当做一次任务,而志愿军工兵连战士对于抢修桥让大部队及时通过,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证此任务必须完成的。我在问自己,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比他们更难吗?让我们将志愿军战士这种执着的精神、必胜的信念融入至工作中,把工作中的困难当做敌人来进行消灭,必然会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朱丽幸:每一个牺牲,每一位人物

  每一个牺牲都有价值,每一个小人物都是大英雄。在残酷的战场上,不勇敢,是真的很难生存下去。影片中,高炮手张译,在老领导吴京夺走了自己的第一个炮位后,自己在第二炮位上勇敢迎敌,与敌人的轰炸机血拼到底,最终被活活烧焦在炮位上。这个画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胜利来之不易,为战争献身无所畏惧的这些无神论者最终铸就了敌人眼里的神迹。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这样一群将士,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他们所面对的,是装备优良的美军,但他们却无所畏惧,用身躯和鲜血铸就了最后一座桥梁。在电影的开头,一位美国老兵回忆道:本以为燃烧弹会让美军胜利,结束战役,但是中国志愿军不信神,偏偏用自己的意志与鲜血创造了奇迹,这不是人类能做出来的事情。

  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

《金刚川》观后感4

  10月23日在全国各大公映的电影《金刚川》,掀起了观影热浪。影片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感染力,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着眼于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战地一隅,以三连协作架桥为切入点,折射出了战争的艰辛与残酷,歌颂英雄先烈精神的同时,向牺牲的英雄先烈致以崇高敬意。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呼唤广大基层干部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要求提升自身作风建设。

  坚持不懈“党建引领+初心坚守”绝不松懈。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之一,应当是我军接到命令,要在敌人的轰炸封锁下,架起一座载重桥,为我军争取到对岸去的时间,参加金城战役。从接到命令的那天起,我军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通过那座桥”,坚守着“保证完成任务”的、“保家卫国”的初心,最终创造了战争的奇迹。时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着眼自身,聚焦作风建设,在工作中把握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党领导一切”于日常工作中,在繁琐工作之余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常“洗洗澡”,多“正衣冠”,风雨不改,坚守初心。不问万古流芳,但求此心勇敢。

  石破天惊“先锋旗帜+使命担当”处变不惊。为保证完成上级的命令,保证让军队在8天内过桥,我军工兵连连长、步兵连连长、炮兵连连长积极发挥先锋作用,让不倒的英雄旗帜飘扬在战场上,带领着战士们以血肉筑起那座“英雄”桥梁,为最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0年后的今天,广大基层干部,应当积极响应先进的“先锋”召唤,常悟先进精神,常学先进事迹。同时,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勇担使命”,主动承担责任,在会面临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处变不惊,切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力求工作成果石破天惊。愿护百姓安康,必保山河皆安。

  求真务实“团队协作+工作落实”堡垒坚实。要想完成8天内架起通往战场的桥梁,获得战争全面胜利,仅靠军队战士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绝不可能,必须依靠全军协作,电影中,工兵、炮兵、步兵三连协作,工兵连修桥,炮兵连反击,步兵连掩护,凭借着“石榴籽”一样的团队精神紧紧“抱”在一起,才终于在每天落300多发的岩里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桥梁,更筑起了我们英雄的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今天,广大基层干部也应当在工作中凝心聚力,加强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抓好落实,用每个人的努力,筑起坚实的堡垒。勿忘战友同在,且将慷慨前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电影《金刚川》中每一个英雄传递的精神都值得传承,每一个牺牲都值得被铭记,我们有理由坚信,只要党旗飘扬,我们就能让高山低头,让河流让道,让天堑变通途。时光流逝,精神永存,能唤醒广大基层干部的初心,提升作风建设,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金刚川》观后感5

  山河皆无恙,吾辈当自强。

  前几日在电影院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电影里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视角,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全片的中心时间,只围绕一个字,“桥”。

  影片的开始,就是我们建好的桥被敌人用强大的炮弹轰炸的不成样子,单是这一个片段,就让我的心狠狠的揪了起来,可是我们与敌人实力悬殊,又怎么能轻易的过桥呢?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那一年,俺们才都十七八岁”是啊,十七八岁本来是最美好的年华,可是却为了保卫国家,牺牲了那么多人,当时有很多十几岁的孩子,小小年纪,便扛上枪走上战场,如果没有那么多为了国家的牺牲的人,有怎么会有美好的今天?镜头一转,第二个片段是美国的一位飞行员,这一个片段,令我气的牙痒痒,心好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的抓住,听着他对我们说出的那些挑衅的话,看着他朝着炮手们扔下的水壶,甚至眼睁睁的看着他用炮弹朝战士们扔去,无数个鲜活坚强的生命,在刹那间都化成一摊摊血水,电影里所展示的,都是零星几点,而真正因为战争而牺牲的战士们,却是数不胜数,最让我难忘的,第三个视角,是一位叫张飞的'炮手,有一天夜里,敌人突然偷袭,这时,炮手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并立刻向战友发出信号,战友们听到信号后,立刻隐藏起来,可是张飞和几个炮手,在支起炮后,在地上点起了火,要与敌人决一死战,但是猖狂的敌人却把几个炮手相继杀害,又投下了一枚延时炸弹,最后只剩下了被炸断腿和一只胳膊的张飞同志,可依然没有放弃,用不完整的布简单的包扎好伤口支着一跟棍子,朝着炮台一瘸一拐的走去,显然已经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看到这里,我就已经克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打心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人们当时的坚定,每一个人都想回家,都渴望着和谐的生活,可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太大了,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伟大,每一个都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而时刻做好牺牲的准备,即使自己只有一份微弱的力量,都想把它发挥到最大。

  “长坂坡前救赵云,吓退曹操百万兵。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张飞同志喊出这句话后,放出一炮把那个令无数战士牺牲的飞行员杀死,这时,他吹起了哨子,我又想起,在关班长牺牲后,他在关班长的坟前,也吹了哨子,他在告诉关班长,“老关,咱们打中了”。关班长和张飞同志等战士都牺牲了,可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后悔,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后辈的幸福生活而战斗。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桥已经被炸的不成样了,这时一个又一个战士们,用强大的毅力,为祖国的未来,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这个片段令我感受到了人们团结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还令我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震撼他们的坚强,震撼他们的伟大,震撼他们的团结。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我的内心收到了了很大的触动,这部电影揭开了历史血淋淋的伤疤,就是为了告诫后人,勿忘国耻,也让我深深的知道,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努力拼搏,就像那些战士一样,用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国家越来越强大,而我觉得最幸运的事,就是身为一名中国人,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金刚川》观后感6

  《金刚川》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志愿军大部队要过江支援阵地,但江上只有一座木桥,美军反复轰炸,志愿军工兵连反复修,以血肉之躯维护着关键的木桥,最终还是让大部队成功过江,到达前线阵地。最后一部分是对于主题的升华,也是影片所散发的精神力量溢出的一部分,很感人。

  电影的名字叫《金刚川》,但其实电影所选择的故事,是金城战役中的一个小切片,所以这部电影其实是以一个小视角,来展现宏大的精神,电影其实讲的就是牺牲,就像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那一年我们才十七八岁,可我们都不怕死”。志愿军战士是因为不惧牺牲,才守护了那座关键的长木桥,所以我才说,用牺牲精神筑成我们最坚固的长桥。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曾经给晚清执掌海关几十年的英国人赫德在1900年曾经说过一段话,别看当时的中国人看起来愚昧落后,可50年后,中国人的军队一定会震撼世界。有一首曾经谣传是晚清海军将领萨镇冰老人的诗可以为证:‘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金刚川》观后感7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都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炮火硝烟的战场,那个英雄先烈抛洒热血的年代。对于那段历史而言,或许更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黄继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我们只记得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最可爱的人”。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70 年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祖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换来了今天中华民族山河无恙。

  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取材于真实历史的`影片《金刚川》上映。影片从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场金城战役之前,渡金刚川,修金刚川桥为主线故事展开。金刚川战斗规模虽小,却关系着金城战役主战场的整体局势。当时后勤运输线要保证物资供给,而金刚川则是运送至前线的必经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线附近,最宽处达 60 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桥梁根本无法通行。为保障燕山部队主力能在大决战打响之前顺利渡河,负责掩护的炮兵连与负责修桥的工兵连在金刚川上与敌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从接到任务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队顺利过桥,整个过程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桥,无时无刻都是

  生与死的较量,一个战士倒下去,千百个战士站起来,最终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军魂之桥。“那一年,我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俺们这些人,真的没一个怕死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旁白,没有艺术的杜撰,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是志愿军战士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中国军人力量的体现,是老一辈革命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军在金刚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桥,影片在观众心里搭了一座触动心灵之桥。经历过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贵;经历战争的人,方知和平珍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世界从没有一刻真正的远离战争。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无比庆幸,不用担忧头顶上飞机轰炸,不用担心流弹、炮弹在耳边轰鸣,不用睁开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场面和无尽的厮杀,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惧之中。我们能在这个时代感叹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给了我们内心安宁的底气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可以脱离祖国而单独存在,我们有今天这样的生活环境,要感谢伟大的祖国。要知道,这个国家也曾伤痕累累,如今日新月异的面貌,是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现在幸福安宁的生活,是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换来的。正视历史,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对先烈最

  诚挚的尊重,就是把珍惜两个字放在心里,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珍惜他们用牺牲换来的美好的今天。

《金刚川》观后感8

  今天我观看了《金刚川》这一部电影。电影内容让我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一九五三年的最后电影讲的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的最后一个阶段,“金城战役”,当我军支援部队赶到了金刚川。但是这条河水急,4米以下是暗流,要度过条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桥。由于当时我国新中国刚成立,一穷二白,仅有的战机,都在一线上,而我们的行动却在美军的眼皮子底下,稍有一点响动就会遭到美国的轰炸。而然,尽管如此,我军依然决定做桥。终于桥做好了,大队部过河,结果,敌机飞来轰炸,再修再炸,就这样七俢七炸,不久,高炮兵老关就被敌机盯上了,在这生死关头时,老鸹关发射了信号弹,瞬间整个天空亮起来,使隐藏炮位的炮兵张飞发现了敌机,但是老关却牺牲了。张飞发现敌机后急忙开炮,但是只是把其中一架打下了,另外一架却没有打下,这时我方的喀秋莎远程轰炸美军阵地。不一会儿,刚才的战机又一次回归。要为刚才落下的那条飞机上的人报仇,原来那是他的徒弟。张飞发现后迅速准备开炮,但是好几炮都没打中,最终对失去了战友。仅二人得以生存,他和小胡,他失去了一条腿一只胳膊,而小胡不见了踪影,但是强烈的责任心使他来到了老关的炮位。决定为老关报仇,因为老关是他的师傅。张飞困难的塞下几只炮弹,点燃了火,再一次把那架战机引来,一同来的,竟然还有一辆轰炸机,张飞一边吼着一边开炮:“姓张名飞字冀德,万古流芳,莽撞人哪!”随即三发炮弹发射,瞬间把美国的王牌飞行员打死,但是燃烧弹已落。不久,大火轰炸完了桥体,战士们死亡无数,张飞也在大火中牺牲了,但是虽然,大火烧完了,一切但却烧不完中国人的团结。不久河上筑起了人桥,一个人搭着一个人,上面的人顶着木板。剩于的志愿军们踩着木板过河,打赢了这场比赛。

  看了这部电影,我十分感动,因为其中许多细节都打动了我,首先是战场上的“刘关张”三人虽不是兄弟,但情已胜似兄弟。更让人感动的.是张飞与飞机大战的情景,张飞为他的师父报仇,王牌飞行员为他的徒弟报。看到两人的对战,我既为两人感到担心,又被两人的报仇心理感动。还有一个让人感动的地方,是最后一部分,一位老兵(小胡)回忆:“我还记得那股糊焦味。”屏幕上出现的正是小胡,与大家一起搭起了人墙。评论中的人们说:“想打败中国,除非上帝戴着钢盔亲自参战。”“我知道你们不信神,但你们却创造了奇迹。”是啊,如果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是绝对打不赢这场战争的,尽管中国穷,中国落后,中国什么也不好,但是中国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最后还不是凭着这个赢的吗?我觉得,如果世界上没有团结和关爱,那么,人类很有可能不复存在。没有团结,人们只会自顾自的管自己。没有关爱,人们只会自相残杀。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去年的疫情,军人好比战疫中的医生和护士。虽然平凡,但是都很团结;虽然有生命危险,但是依然奋斗。我想这部电影所揭示的道理应该就是这些吧。我建议大家也可以看一看这部电影,相信你也会受益匪浅!

【《金刚川》观后感】相关文章:

金刚川观后感11-07

《金刚川》观后感11-03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10-30

《金刚川》观后感14篇11-07

《金刚川》观后感(15篇)11-05

《金刚川》观后感15篇11-04

金刚川观后感15篇11-22

《金刚川》观后感11篇11-26

金刚川观后感13篇11-28

金刚川观后感10篇11-28